第36章 ☆、捐名額
一大早,幾個衙役騎着馬就往益州城各個方向派發請帖去了。
昨日邀請的那些官宦之家,還有幾十戶因為不相信寧樂王會給他們派發請帖而未赴邀,今天請的一百五十戶商戶卻一家不落的全在未時前,出現在府衙前。商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官家打好關系,更別提這是寧樂王下的帖子了。不管真不真實,一定得到場。
今天的商戶們待遇比昨天的好多了,至少進了府衙會客的廳子。有椅子有桌子,還有熱茶。
認識的坐在一堆,正寒暄間,李晃就進廳來了。
看李晃一身華服,模樣又極年輕,大搖大擺目不斜視的進來,商人最會的就是察言觀色,不待她開口,齊齊站起身來給她行禮。
這其中有一人見到李晃最為驚訝,這人就是半個月前丢了兒子的張千稻。他怎麽都沒有想到那晚的恩人竟會是寧樂王!張家米行在益州的生意做得很大,他月底過來查賬,沒想到發生了水災,就在這滞留了幾天,收到寧樂王的帖子,他就過來了,沒想到她是寧樂王!
李晃呵呵一笑,對着衆人拱拱手,說道:“各位乃我大興這道萬丈高牆的基石,大興堅固,也有你們的一功勞,諸位不必多禮。”說着請衆人坐下,自己也坐在了主位上。
李晃并沒有開門見山,在場的部分人已經聽說了昨天被寧樂王邀請的富戶被宰了一頓的事,這會心裏都有些底。
李晃先是随意點了幾名商戶,随意問了幾句話。商人就是商人,回答得八面玲珑,滴水不漏。
李晃随意聊了聊,就切入了正題。
“諸位,諸位住在這益州城裏,想必這災區的情況大家也都有所了解。本王奉命赈災,災民們如今生活水深火熱,本王甚感心痛。”說道這裏,李晃停了下。
廳裏鴉雀無聲,衆人心裏說道:“來了。”看來這寧樂王的意思就是想讓他們捐銀捐糧了。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就這麽捐出去可能都不大願意,更惶談重利的商人了。但是心地良善者也有,當下就有商人站起來表示,願意為災民捐贈米糧銀錢。張千稻也站了起來,不過李晃沒有認出他。
李晃笑了笑,示意他們坐下,又說道:“雖然銀錢米糧等确實缺乏,但是各位的銀子也是辛苦賺來的,本王也不忍讓大家就這樣捐出血汗錢。”
說什麽假話,昨天不就已經收了一大筆嗎?衆人心裏腹诽道。大家都知道這寧樂王不過客氣客氣,到時候收起銀子來,絕不會手軟。
“諸位,銀子不會讓你們白出。本王可以承諾你們,凡是捐銀兩百兩以上的商戶,就給一個科考名額,可以與其他考生一般正常參加科考。”李晃擡高了音量說道。
李晃話音剛落,廳裏霎時就炸開了鍋。
士農工商,作為最下等的商賈,律法明文規定,商賈的子弟不得參加科考。就算商賈再有錢,衣物不能穿绫羅的,出門坐轎都不得超過四擡。見了官員須下跪,就連財産都可能随時被人惦記。
如果家中子弟能參加科考,意味着就算只是中了秀才,整個家族的社會地位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下就能從最下等的商賈,躍升為士族。
一語激起千層浪,廳裏人聲沸騰不止,李晃也不打斷他們,任他們讨論。
衆人激動過後,平靜下來就想到一個關鍵問題,這寧樂王雖說是一品王爺,但是她空口無憑的,憑什麽說給他們科考名額。
一個中年胖商人就站起來問出了大家的疑慮,“王爺,您說會給我們科考名額,可一律法并無修改,二也無皇上的聖谕,叫我們如何相信您?”
李晃笑了笑,說道:“這廳裏一百來號人呢,而且此令很快會推及天下,益州城是第一個試點,本王若是騙你們,這城裏少說也有千來戶商戶,大可上京告禦狀去。律法很快就會修改,這點大家不必擔心。”
衆人想想也是,這個可不是幾個人的事,想必這寧樂王不敢胡來,拿這個诓他們銀子。
這些商賈不知道的是,其實這還真是李晃自己的主意,連李睿都不知道。信都還在半路,皇上對此事一點都不知情。但是李晃相信,皇上一定會同意。因為這項法令帶來的收益,足夠裝滿幾個國庫。大興一年的稅收也不過幾百萬兩銀子,各種花銷下來,一年能結餘幾十萬就已經很不錯了,而這項律法若是推廣,收益何止千萬兩銀子!如今大興內憂外患,有了這些銀子,就算漠餘來犯,到時候大興也有了底氣。
李晃也猜測朝裏一定會有攪屎棍跳出來,到時候正好順手清理了。
“諸位好好想想吧,要是想好了,明天起就可以帶着銀子來府衙登記。”李晃說完,也不管在場的衆人,徑自走了。留下廳裏的商人面面相觑。
“諸位,諸位對此事怎麽看?”那個胖商人又站了起來,開口問道。
衆人七嘴八舌的,信任者有,但是更多的是不相信。空口無憑啊,寧樂王的名聲可不怎麽好。
張千稻站起來拱拱手說道:“諸位,張某有一言。”衆人安靜下來,聽他怎麽說。張千稻接着說道:“想必諸位都不差這兩百兩銀子,若是假的,最多不過是損失兩百兩銀子罷了。而且我們人數那麽多,想必寧樂王爺不敢胡來的。但若是真的,這就是惠及子孫後代的大好事,若是子弟能參加科考了,別說兩百兩銀子,就是兩千兩銀子,張某眼都不會眨一下。”
張千稻雖然也覺得這事有點不靠譜,但是沖着那晚的恩情,他都要出頭為寧樂王說句話。
衆人聽了直點頭,這就像一場賭博。輸了不過就是兩百兩銀子的事,贏了卻能惠及整個家族。而且大不了多拉點人一起捐名額,那麽多人也不怕寧樂王賴賬。李晃沒有邀請所有商人的原因也在這裏,風聲很快會傳出去,那些想要捐名額的自然會跟着前面的人來。
從前門出去,又悄悄從後面進了內室的李晃,問身邊的吳成業道:“那個自稱張某的人是誰?”
吳成業答道:“是城裏的米商大戶,名張千稻。”
李晃記得這個名字,全賴他那兩個兒子的名字。
“原來是他,這就好辦了。”李晃本來還有些緊張,她怕這些商人不買賬,如今有個張千稻出頭做第一個,後面的商人肯定會跟着他捐名額,看樣子張千稻認出她了,特意站起來為她說話。
廳裏的商人議論一陣後就慢慢散了,李晃早已悄悄地坐着馬車往城裏某處去了。
張府門口。
張千稻剛下馬車,旁邊停着的馬車裏,就走下一個人來。
看清來人是誰,張千稻大驚失色,正要行禮,就被來人阻止了。
“進去說。”來人說完,自顧自地往府裏走,張千稻慌忙跟上。小厮納悶地在一旁看着,這人誰啊,這麽大搖大擺得像是進的是自家府宅一般。
張千稻屏退小厮,親自将來人引到了書房。
“張千稻見過王爺!”一進書房,張千稻就跪下行禮。
李晃将他扶了起來,笑道:“你不必多禮,本王還要請你幫忙呢。”
張千稻心裏猜測是今天那事,便開口道:“王爺放心,明天一早,張某就去府衙捐銀。”
李晃擺擺手,說道:“不是這個。”
張千稻疑惑地看着李晃。
李晃笑了笑,自己找了張椅子坐了下來,示意張千稻也坐下。張千稻不敢坐,李晃笑了笑說道:“你不必拘束,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坐下來,我有要事與你商議。”
張千稻只好坐了下來。
“你家米鋪現在還有多少庫存?”李晃正色問道。
李晃話一出口,張千稻就明白了她的意思,答道:“前幾天清查庫存的時候,大米約有六百石,小麥四百石,其他雜糧約有一百來石。”
李晃點點頭,直接說了目的,“你可願将糧食賣與我們?”
張千稻沉聲說道:“能為災民貢獻一份心意,也不愧我張家達則兼濟天下的祖訓了。”
李晃點點頭,路上她已經問過吳成業,吳成業說災後張家米行的米價并沒有漲太多,只是每天都限制購買數量,怕別人伺機買了他家的米囤貨。
“放心,價格方面不會虧你的。”李晃笑道。
張千稻正色道:“王爺按成本價算就成,這個赈災的錢我張家是不敢賺的。”
李晃看了張千稻半晌,見他面色誠懇,收起笑意,正色道:“這人情本王記下了。”
後來張千稻成了大興有名的皇商時,想起今天所做的決定,他深感慶幸的同時,也深深地感激帶給他這一切的寧樂王爺。
作者有話要說: 哈,今天雙宋婚禮的直播大家有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