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母系氏族與女性力量1
第35章 母系氏族與女性力量1
“後世都是些什麽妖魔鬼怪,什麽畜生都敢自稱是人嗎?”
太平公主說到情急之下,聲音甚至帶上了哭腔。她共情了天幕上那些辛苦生完孩子就被當旱魃澆水的産婦,那些還大着肚子就被當旱魃活活鞭打至死的孕婦,那些剛出生就被當成旱魃怪物用冷水澆死的孩子……
只要一想到那可怕的冷水一盆盆潑在自己身上孩子身上、淩厲的鞭子一鞭鞭抽打在自己肚子身上,太平就痛不欲生:
“這麽不把女人當人他們都是男人生的嗎?”
上官婉兒也不複平日的溫婉冷靜,情緒激動地連連質問:“連孕婦和嬰兒都不放過,他們就不怕自己絕嗣嗎?”
宮中其他女官一個個氣紅了眼,罵着罵着就哭出聲來。
武瞾作為上位者,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強,很快壓抑住自己的憤怒不平,重新冷靜下來。
等到宮中的議論之聲緩緩平息,武瞾才不疾不徐說道:
“看到了嗎,這就是當權者一個錯誤觀念導致的無數惡果。”
太平公主前所未有的認真聽着母親分享關于權力的分析,曾經她以為母親稱帝後衆叛親離,變得自己都不認識了,她也在扶持學子大臣,扶持去朝廷重臣,但是始終不願意走出那一步,就是依然帶着對父親兄弟、對李家的“忠誠”。
但是現在她想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假的。
李隆基會因為她對父親家族的退讓感謝她嗎?不會,他只會忌憚自己權力過大威脅到李氏,只會想要徹底殺了自己奪回被自己搶走的權力。
哪怕換一個皇帝,一個李氏的皇帝,依然是如此。
武瞾看着太平公主的眼睛,滄桑的雙眼裏是犀利而明亮的眼神,如同黑夜裏的火炬,照亮了太平未來的方向。
“明清統治者打壓後宮女性,擔心後宮幹政外戚當權的時候,會想到因為歧視女性導致這樣嚴重的後果嗎?”
Advertisement
他們想不到的。
再聖明的天子也想不到,天子高高在上,再怎麽體恤百姓,能看到的終究有限。
畢竟最底層的庶民貧民,連“百姓”都夠不上,官吏根本不會讓他們出現在貴人的面前。
“那麽統治者集中皇權時,會想要皇權在手上但是朝廷無人嗎?”
“統治者會希望需要服役交稅的百姓越來越少嗎?”
武瞾連連發問,太平公主連連搖頭。
國庫需要靠着百姓交稅來維持國家的穩定帝王的統治,田地需要百姓種地才能讓皇室貴族大臣們不勞動也能吃得上山珍海味,各種工程需要百姓服役建造大人們們享受尊貴的宮室府邸和長城,邊境需要百姓服役來剿匪防禦敵人才能保護貴族們的珍寶財産……
統治者會真得希望民間把孕婦和新生兒都打死,會希望民間的人丁越來越少嗎?
很明顯是不需要的。
他們甚至根本沒想到這麽多,會有這麽深遠的影響。
帝王要的是穩固,是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上,就連自己也沒想到,會造成完全相反的作用。
“陛下,太平懂了。”太平正式地深深俯首一拜。
她懂了,她也明白了母親為什麽要稱帝而不是甘心于做掌權太後。
太後與女皇,看起來只是一步之隔,卻是天壤之別。
從為他人作嫁衣裳,到名正言順的當權者,母親是唯一一個如此大膽、敢于頂着所有朝臣的不滿、兒女的不理解依然走到這一步的女子。
“希望你不會讓朕失望。”武瞾沒有表現得太激動,比起口頭上的承諾,她更喜歡看到實質上的突破。
更何況,太平從小被寵愛着長大,沒有自己的那些經歷也沒有自己的意志力,能不能走到那一步可不一定。
就讓她,拭目以待吧。
“令民間嚴查此事,若有打旱魃澆旱母之事立刻報上來。若有人敢瞞報,嚴懲不貸!”
天幕熄了,劉娥的怒火未熄,反而燒成了熊熊大火。
她能聽出天幕中幾次不忍繼續講下去的憤怒,能感受到後世女子隔着幾千年的時光依然無法平息的憤怒,更能親自體驗到那些無辜慘死的孕婦的痛苦。
劉娥在入宮前曾經嫁過人,在嫁人之前也不過是民間普通女子,見多了俗世間的男男女女,人世百态。
入宮後她一直沒有自己的子女,不知道為此吃了多少苦頭,卻沒想到竟然有人辛辛苦苦生下了孩子還被丈夫不珍惜。
劉娥恨那些無情的丈夫比愚昧的村民更深。
她也是來自底層民間,也曾經嫁過人,與民間的婆母、底層鄰居相處過,自然理解那些村民和丈夫到底是什麽想法。
村民欺軟怕硬,選擇的定然是最好欺負、最沒有勢力的一家;
丈夫不僅僅是因為生性軟弱想要息事寧人,還因為他想要借着別人的手去處理掉自己家的怪物,把生出怪物的責任推到自己妻子身上。
甚至往陰暗一點的地方想,說不準是丈夫買通“天師”,故意借刀殺人。
又或者是與丈夫家中不睦的人,故意買通“天師”打死孕婦。
但凡丈夫強勢一點能站出來保護妻子,就像那些孝子保護父親一樣保護自己的妻兒,慘案也不至于一連發生那麽多。
這還只是記錄于史書上、流傳到後世的,那些沒有被記錄、時間久遠記錄逸散的民間慘案,又有誰來替那些無辜的女子和孩子伸冤?
天幕說打旱魃起源于明朝,但是旱魃投胎的謠言起源于宋朝,宋朝就算沒有打死孕婦打死嬰兒的事,會不會有類似的其他慘案,只不過不為後世所記載?
史官向來不願意記載女性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女人的事都是小事。
就算鬧出人命慘案,那也是女子本弱,死了也正常。
劉娥想,男人不在乎,她是女人,她在乎。
男人當官當皇帝解決不了這種事,她來解決。
她作為大宋站在最高處的女人如果連民間女子被欺壓的事都解決不了,還有誰來替她們伸冤?
劉娥看着一直不敢穿上身的龍袍,輕輕撫摸:
總有一天,她要光明正大穿出去,讓群臣跪拜在她的腳下,讓天下的男人,也要跪在女人的裙底下!
“這些男人竟然還是我們漢人?”鄧綏身為東漢太後,原本聽到漢朝被誇同樣很開心,她也沒少為大漢的建設出力,然而聽到後世打旱魃如此荒唐的事跡簡直難以置信。
“我大漢可不認這樣的不肖子孫!”
“這些後世男人該不會都是什麽胡人吧,想要滅絕漢人根基才如此殘忍?”別說女人覺得荒唐,正常點、有點見識的大臣們也覺得荒唐。
世家興盛首先就需要人丁興旺,哪個大家族不希望自己子嗣更繁茂,把孕婦和新生兒都給打死了,誰來給家族開枝散葉傳承香火?
大臣們只聽說過誰家弟子強搶民女、奢靡無度納妾無數、管教無方子嗣無法無天的,第一次聽到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孕婦鞭打至死的,簡直驚呆了。
“還好我大漢沒有。”
對比之下,大臣開始感念太後的好,而在他們家中,大臣們家裏的女眷更加感念鄧太後。
還好太後是女人,懂得女人的苦。
鄧綏專政時期,正好遭遇了大旱,大旱之後又是蝗災、水患,還有絲綢之路開辟後帶來的瘟疫,西域不穩頻繁擾邊,大漢也過得不容易。
但是好在這時候還沒有打旱魃的惡俗,民間在朝廷部分不滿鄧綏的朝臣有意引導下,開始把天災往鄧綏身上引導,說是因為太後當權陰陽颠倒遭遇了天譴。
但是鄧綏并不是一個會被輕易打倒的人,一邊派人赈災,一邊開倉放糧,經濟正在緩緩恢複,開始平穩過渡。
除了政治手腕厲害,鄧綏還興修水利解決了水患,派兵平複了邊疆叛亂甚至還平複了海上賊寇,文治武功都很厲害。
鄧綏喜愛文學,還支持開辦學校,第一次男女同校;
宦官蔡倫造紙是為了迎合她,也實實在在做出了成就,讓有條件的貴族大臣家中女眷也有了讀書寫字的機會;
鄧綏還支持許慎編修了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天幕上有過多次引用,古人對文字的釋義許多都來源于《說文解字》,也讓女性和底層人士多了更多識字機會。
“學校擴建,書籍多多刊印,争取每個鄉村都能出一兩個識字的。”鄧綏一條條施令發號下去後,大臣們正要像往常一樣反對,鄧綏直接一句話堵死:
“讓更多鄉村男女多學些聖賢書,知道禮義廉恥,不要把天災變成人禍。村民愚昧迷信禍害的不止是女子,還有無辜幼兒無辜老人,死後都不得安生,你們不怕你們後世子孫祖墳被掘?”
大臣們頓時沉默了。
誰敢保證,他們能世世代代榮華富貴?
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後人淪為平民後一定繼承了祖先的才華和勇氣,能不被愚昧村民欺壓?
尤其是山東和河南地區的官員,這兩個地區是人口大省,也是中原科舉大省。
——雖然史料上關于這兩地在明清時期打旱魃的風俗很多,但是誰敢保證,其他地區是因為識字率更低沒有人記載,還是說更為蠻夷已經司空見慣不需要記載?
歷史民俗的種種,因為戰亂和各種原因資料不全,許多資料遺失只能通過只言片語的材料猜測,哪怕是專業的歷史學家,對許多歷史也保持猜測狀态,提出多個可能性,并沒有直接下論斷。
但是對于聽到天幕這種神跡的官員來說,自己的老家出現這樣殘忍的事,老家的那些故人怎麽辦?
古人最注重故土,哪怕自己考出去,故土一定還保有族居之地,還有宗祠祖墳,是家族的根。
家族的根萬一後人敗落了保不住,被人當旱魃給挖了,那豈不是更影響風水影響家族氣運?
“太後賢明,實乃百姓之福!”山東河南兩地的官員快速贊美道,心中則是迅速下決定:趕緊把老家的男女孩子都送去學校,老人思想固執沒得救,孩子們還有救!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在生悶氣,他任命大臣們嚴厲查處打旱魃之事,但是對于女性地位,絲毫不肯松口。
朱元璋是一個對權力極為強勢專橫的帝王,對大臣對文人開創文字獄和廷杖,把封建帝王權利高度集中,大臣們的地位與女性一樣,在明朝也下降了許多。
文人被迫只能學習八股文,被迫順從,忠誠,還不能要求高工資、更不能貪污。
可以說朱元璋自身能力不差,作為開國帝王權力欲大也正常,但同時,他的出身他的起義經歷也注定了他個性的強勢偏激,和不肯聽勸。
——後世總是說朱元璋唯一聽勸的是馬皇後的勸,成為帝後後依然稱呼馬皇後“妹子”,或許朱元璋的确念舊,的确對馬皇後有夫妻深情,但朱元璋的本性注定他的深情依然是以自己為主。
他對馬皇後有很多偏愛嗎?
——滿後宮的孩子,兒子就有足足26位,有些寵妃同樣是一人好幾個兒子,還不算女兒。真偏愛馬皇後的話哪裏來的?
不要說皇帝做不到,朱棣9個兒子,7個是徐皇後所出,這才是真正的偏愛。
馬皇後是賢後,不代表朱元璋真是一個深情的帝王。
他念舊,重感情,但這也是在馬皇後不會威脅到他的統治相對而言,若是哪一天馬皇後也來個垂簾聽政,朱元璋大概會毫不猶豫把馬皇後殉葬。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觸及到自身利益,普通人都不會輕易改變,何況帝王。
最起碼對于此刻的朱元璋來說,海禁觸及了他的利益,但是打旱魃沒有,人殉也沒有。
明朝永樂年間,徐皇後淡定地看着朱棣在後宮發瘋,自己在一旁寫字。
徐皇後出身将門,頗有軍事謀略,靖難之役時曾經率軍守北平城,一直堅守到朱棣回援;
文學上有“女諸生”的美稱,意思是通曉儒家典籍,博覽群書。在朱棣登基後,依然與朱棣經常一起在禦書房批閱奏折,一起用膳。徐皇後還對佛教頗有研究,曾編纂多部經書傳世,可見文才相當不錯。
帝王的偏愛,不僅僅在孩子,還在權力上。
朱棣登基後,冊立王妃徐氏為皇後時,特意将朱元璋規定的皇後金寶龜紐提升為盤龍紐——龍一般是帝王和藩王才有資格使用,朱棣這是非常明顯的偏愛。
立後當日,由禮部官員在承天門單獨誦讀诏書昭告天下,開創了明清兩代冊立皇後頒诏昭告天下的先河。
而且在立後冊文中很明顯的提到徐皇後與他“同勤開國”,徐皇後後來在宮中除了管理後宮,寫了諸多詩集、佛經、內訓,徐皇後去世後朱棣命人将徐皇後所寫《勸善書》大肆印刷傳播發放給官府和書院,還收錄入自己派人編纂的《永樂大典》。
在徐皇後去世後,朱棣決定永遠不複立皇後;在徐皇後去世第二年,朱棣才冊立妃子;
等到朱棣病逝,留給朱高熾的遺言,讓朱棣和徐皇後合葬,一同祭祀,也成為了明清兩代唯一一對已經去世多年的皇後和剛剛去世的皇帝同一天、同地點、同禮儀上尊谥的帝後。
——如果說這些不是偏愛,還有什麽是偏愛?
聽到天幕說明清對女性打壓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徐皇後越發覺得女性能自由寫字看書多麽珍貴。
趁自己還受寵,還有權在手,趕緊多學習學習,也帶着孩子們學習,免得被養壞了。
朱棣一通跑馬之後,流了一身大汗,被罵了多次的憋屈總算是緩過來了。
“冷靜了?”徐皇後聽到他走過來的腳步聲,頭也不擡繼續看書。
“冷靜了。”朱棣屏退了下人,一個人抓了塊帕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坐在徐皇後對面。
徐皇後這才放下書,給丈夫倒了一杯茶推過去:“想開了?”
“想開了。”朱棣深深地吐了一口氣,吐出胸中的燥熱,“先廢除人殉吧,朕的子孫都能做,朕為什麽不能做。”
“哼哼。”徐皇後看着他笑了,眼神裏帶着戲谑,“喲,還跟兒孫攀比起來了?”
朱棣的大黑臉露出一絲羞惱,喝了口水轉移話題:“打旱魃這事,朕想交給你去處理。”
徐皇後一愣:“我?”
“對。”朱棣點點頭,說起讓自己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也無奈的民俗,帶着幾分痛恨,“打旱魃的惡俗起源于對女子的歧視與偏見,你是這大明最尊貴的女人,你的好足以讓天底下所有男人知道,他們是錯的。”
徐皇後:“你為何不交給地方官員?”
“他們只會告訴朕是刁民鬧事,哼。”朱棣對地方官員很不滿,除此之外,他更擔心天幕裏出現的另一幕畫面。
“還有那嬰兒,你也看到了,好像的确有些問題。事關女子生育,朕想還是女人會懂一些。”
徐皇後懂了。
她不僅是皇後,還是健□□育了七個孩子的母親,論起生育,她有豐富的經驗。
“我明白該怎麽做了。”徐皇後扯出一張空白的新紙,開始書寫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實施的措施。
朱棣看到後笑了:“朕就知道,交給你,朕放心。”
在不同的時空下,不同的女性在做各種努力,想要盡力避免打旱魃這種惡俗發生。
權貴女性主動寫書集冊,發放給民間,用天幕講過的“旱魃”原本的身份“女魃”來還原女英雄的真面目。
民間女子在收集鄉村的風聲,如果個人力量弱小無法保護孕婦,那麽就及時帶着孕婦躲進山裏,哪怕山裏有野獸毒蟲,也沒有活人可怕。
這一切,只是女性自救的開始。
對于帝王來說,打旱魃的事不需要自己親自過問,讓民間去注意就行。
至于人殉,明清以前也沒那麽嚴重,除了被點名的少數幾位帝王,大家都還比較輕松。
他們真正的問題,是被後世人盜墓。
“後世的皇帝真是廢物,自己國家亂起來就算了,外面又是草原民資又是外國蠻夷,什麽虎豹豺狼都往家裏引,活該亡國!”
劉徹幾乎是例行每日一罵。
茂陵被反複盜墓已經很氣人了,壁畫和畫有他的《歷代帝王圖》也被弄到海外去,劉徹有種自己的屍體也被運到海外的錯覺。
“給茂陵多弄點大的兵馬俑,恐怖點,重點,通通淬毒!”劉徹咬牙切齒,眼睛清晰地看到負責督建茂陵的官員們身軀一顫,劉徹冷笑。
很好,知道怕死了吧。
不過比起現在懲治貪污茂陵随葬品的官員,劉徹更在意大漢的國運:“既然明清這麽廢,幹脆別立了,還是讓大漢綿延個一兩千年,自己努力吧。”
他父親可以為國生子,為大漢不斷續命,他也可以!
李世民最近很忙,忙着親自給兒孫挑兒媳。
以往他和長孫皇後會挑德容言功賢惠的女子,會考慮世家聯姻的種種因素,但是現在,李世民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要賢惠的,就要厲害的!
萬一後面的皇帝太懦弱,或者太荒唐好色——這樣的皇帝前朝太多例子了,秦二世漢哀帝隋炀帝哪一個不是荒淫無度,無藥可救?
但是假如漢哀帝有個呂後那樣的妻子或者太後,大漢沒準又可以續命一波。
李世民想,教子不容易,但是選人家已經教好的女孩容易,那麽多世家女子,總有厲害的。
命運的齒輪從此刻開始轉動。
當皇室都開始以厲害、有能力有主見的女子為主婦首選,不再以賢惠忍讓作為兒媳标準後,跟風的貴族、大臣,仰望和學習的民間富戶、再到貧民,便開始教導女孩子厲害點。
——在其他朝代可能會被很大抵觸,但是在尚武的大唐、尤其是唐初,在女子騎馬、蹴鞠、打馬球和騎射本就是日常聚會活動後,更增加了思想上的啓蒙。
長孫皇後也在得到丈夫的支持下,開始舉行女子馬球會、蹴鞠賽,邀請世家女子來參賽,大唐男子來觀看。
“這才是朕的大唐!”李世民坐在最上位,看着長孫皇後換上利落的男裝,騎着馬與公主千金們打球比賽,無比欣賞。
“果然女子還是英姿飒爽好看,後世男人為什麽會喜歡纏足呢?”李世民不理解,嬴政也不理解。
此時大秦在嬴政的任人唯賢政策下,已經開始有女官。
大秦朝廷目前的女官還很少,但是實用。
一位來自數術派的女數術家毋娥,目前在司掌骊山墓的修繕資金,一來就憑借自己卓越的數學能力算出了資金的虧空浪費之處,改良之後為嬴政節省了不少錢,目前是嬴政最滿意的一位女官,也讓他看到了數學的實用性;
一位是墨家的女匠人石儀,跟着父親兄弟學藝,比兄弟更有天賦,看到天幕放後世畫面時介紹過的馬鞍、馬镫,已經率先做出木馬鞍、馬镫獻上,嬴政讓蒙恬嘗試後非常滿意,目前在嘗試改成鐵制。但是大秦的冶鐵工藝有限,石儀在研究冶鐵、制作鐵馬镫的過程中,又跟着天幕卷出木制桌椅。
現在大秦已經普遍流行起來了木桌椅,雖然很多工匠都會做,但是嬴政依然最喜歡石儀做得木桌椅。
無他,石儀畫得龍最好看,裝飾的桌椅非常符合他的審美。還有幾位女吏,都來自大臣家族。
李斯家的孫女李喜儒法兼容并濟,既有法的嚴格也有儒家的仁善,雖然李斯認為孫女文弱了點,但是扶蘇很滿意。
李斯的兒子娶了嬴政的公主,這位孫女與扶蘇也是親戚,因為扶蘇的喜愛,目前李喜被安排在扶蘇手下做小吏學習;
夏無且和幾位太醫的孫女都進入了太醫院,有了基礎的護理知識後後妃們最先享受到女醫護的幫助,對她們贊不絕口。
嬴政作為實用派,最先感受到了女性的優勢之處。
原來也不是所有女性都與秦宣太後一樣會奪權,女官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矜矜業業,目前還不會糊弄上司、不會溜須拍馬,嬴政看看朝廷裏的老油條再看她們,如同資本家看新鮮出爐的大學生員工,既聽話又實在,連連發出“好用,真好用”的感慨聲。
“天幕真是體貼,又給朕送來了一批賢才。”嬴政手裏捏着秦少府中墨家工匠改良出來的粗糙紙張,目前雖然太薄容易碎,太粗糙墨汁容易散開,但是有了雛形已經有了研究方向。
再感受着比跪坐舒服許多的桌椅,看着蒙恬送上來關于大秦騎兵換上新馬鞍馬镫後戰鬥力大幅度提高的好消息,嬴政對幾日不見的天幕甚是想念。
“第幾日了?”嬴政随口問道。
新上任的宦官低頭恭敬道:“陛下,已經第七日了。”
“善。”嬴政看了看天色,起身走到宮外,“今日在殿外設宴,朕與大臣一起同觀天幕。”
看時辰,天幕應該快出現了。
【大家好,又見面了,幾日不見,有沒有想念咕咕啊~】
【嘿嘿,今天差點就咕了,不是偷懶,是特意去做了一期社會調查。時間太長,剪輯得差點誤了時間。】
“社會調查是什麽?”劉徹很好奇。
他現在已經開放了上林苑,在桑弘羊的主持下修建了大漢的第一個動物園,第一批就是對長安的貴族和百姓收票開放,雖然可能貴族來得不情不願,但是門票收到手,劉徹就很高興。
只是從天幕中的只言片語學習,劉徹現在已經知道了衛青、霍去病兩名未來打匈奴的名将,人才到手;又開始動物園營業,錢財到手;還擁有了馬鞍馬镫馬蹄鐵——大漢的冶鐵技術比秦朝要發達,工匠看到天幕後很快就琢磨出來,并且已經使用上了。
劉徹得到了衆多好處,現在一聽到天幕提到新詞彙,就開始琢磨研究。
“天幕先前多次提到社會,社會調查,調查社會,莫非就是去民間暗訪?”司馬相如看詞解釋道。
荊咕沒有解釋是做的什麽社會調查,而是先解釋一番這一期的主題。
【原本我本期主題預定的是“鳥糞大戰與農業科技”,講述農業對政治、對國際形勢的影響,以及我國古代為什麽一邊重農抑商一邊又歧視農業科學家。】
【農業要講的地方太多了,除了大範圍的農業,農業科學家對我國畝産從幾百斤提升到兩千斤的貢獻,還有農耕器具的發展,農業與工業商業的關系等等,太複雜了。我還在搜集資料,暫時先不講。】
“畝産兩千斤!”劉徹急死了,他寧願看農業,看畝産兩千斤,“你快講啊,你快講啊!”
但是天幕解釋完之後,劉徹也只能放棄。
“罷了,農業比較慎重,小娘子謹慎點也好。”
可以說,在看到實際好處後,劉徹的原則十分靈活。
【這一期,我們将母系氏族與女性力量。】
【首先,我們從母系氏族開始說起】
【舊石器中期到晚期,通常被視為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的早期階段。】
【在這一時期,人類已經逐漸認識到近親繁殖的危害性,開始實行以族外群婚為标志的“夥婚制”。由于婚配的兩個男女集體來自不同的公社,且婚配的子女只能确認母親的學院,因此母系氏族是以血緣為紐帶,且血統是依據母系計算。】
這一點是荊咕曾經講述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起源于女性時說過的,天幕下的古人接受還算良好。
【在母系氏族早期,人類主要依靠狩獵、采集和捕魚為生,男性負責狩獵,女性負責采集,捕魚根據不同情況男女合作進行。】
【這一階段,男女承擔的勞動力比重基本相同,而且女性需要承擔更多生産活動,比如縫紉衣服、制造工具等,同時也承擔不屬于生産活動的其他工作,比如生養孩子、照料孩子、制作食物。女性在社會生産中占據主導地位,并且受到氏族成員的尊重和崇敬。】
【為了防止氏族中有人因無法獲得生活物資死亡,氏族實行的是公有制,也就是生産資料和産品歸于氏族全體成員的“原始共産制度”。】
儒家弟子首先受到震撼。
他們一直提倡“天下大同”,覺得物資平分才是真正的大同社會,沒有階級,資源共享,但是沒想到人類歷史上早已有這樣的公有社會,而且竟然是女性為主導。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社會出現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發展出了農業和畜牧業。】
【注意,農業和畜牧業最初也是女性所發現,并且由女性全權掌握,由此母系氏族進入了繁榮期。】
誰能想到,在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原,形成的保守性自給自足農業經濟,階級壓迫下,女子在最底層。
因為人們歷來認為男性在農耕文明更有優勢,體力上能耕作更多土地,傳承上以男丁為主可以保住田地,不會因為女子出嫁分走家中的土地。
女子在農耕文明裏顯得處處弱勢,處處都是被用來抵押的資源,但同樣是女子,卻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發現農業和畜牧業,也是最早掌握農耕文明技術,和畜牧養殖技術的。
【但是,由于女性需要照顧孩子、料理家務等諸多瑣事,女性不得不逐步将耗費時間和體力的耕種、放牧等生産工作讓渡給男性,并且導致男性逐漸取得社會生産的主導地位。】
照顧孩子料理家務是只能女性做嗎?
并不是,只是男性不願意做。
從原始人時期,上古母系氏族開始,男性就不願意做。
男性的血液裏流淌着狩獵的本能,以及侵略的本性。
各方面的侵略,比如權力,比如領地。
比如,對女性和對後代的占有欲。
【社會分工也導致人類開始出現貧富差距,貧富差距又導致了階級社會誕生,最終人類開始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從公有制到私有制、從氏族社會到階級社會的方向轉變。】
【随着氏族人口不斷增長,氏族分支也在不斷擴大。當“禁止氏族內每一祖先的一切女系後裔之間結婚”的慣例在每一個氏族分支中得以實施之後,一群人對一群人的婚姻制度演變成了一對一的婚姻制度,就是“對偶婚姻”】
【在此期間,冠姓權依然掌握在女性手裏,女性的地位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根據現代考古的猜測,上古傳說中的許多神明或許就是曾經的氏族首領。
比如抟泥造人的女娲,被懷疑可能是名為“娲”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領。
大禹治水的時候也曾經有過斬河妖的傳說,古人對于無法理解的現象往往會采用神鬼之說來解釋,加上夏商時期的鬼神、圖騰信仰,極可能是結合在一起。
比如女娲的氏族部落可能信仰蛇圖騰,所以被後人畫成了人首蛇身。
【當人類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進入金石并用時代後,輪式制陶、織布機以及金屬器具發明和推廣後,手工業逐漸從農業和畜牧業中剝離,并最終形成獨立的生産模式。】
【手工業與農業、畜牧業的分離标志着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出現。】
秦朝墨家弟子們看着自己的手:手工業,他們墨家親手制作各種機關,算手工業嗎?
手工業有這麽重要?
墨家敗落之後的朝代,衆人心中齊齊湧上這麽一個疑惑。
工匠不都是奇技淫巧嗎,怎麽天幕說得他們似乎很重要,都已經和農業、畜牧業并立,甚至改變了社會?
【當生産力進一步提高,貧富差距再次拉開,私有制開始占據主流地位,首個階級社會——奴隸制社會開始建立。】
【奴隸制的萌芽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已經開始出現,第二次社會大分工發生後,從零散現象發展成為制度的根本組成部分,誕生了新的社會組織——父權家長制。】
【雖然華夏因為重農抑商政策,一直對商業不太重視,但是經濟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
“沒錯!就是這樣!”趙匡胤連忙叫好。
太好了,大宋總算有一個拿得出手的行業了。
大宋商業很棒!不抑商,經濟極為繁榮!
弟弟和兒子們都被送走後,陪他看天幕的是丞相趙普。
趙普默默看着趙匡胤,心裏想起的是大宋被趙光義篡位後屢屢打敗仗後的賠款:嗯,沒錯,畢竟商業不繁榮點出不起賠款。
【哪怕是在人類初期,母系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也是因為經濟的發展。】
【當父親有了足夠的私有財産,并且想要将自己的私産傳給自己的子女,男性針對婦女開始實施□□——對偶婚制向專偶婚制,即一夫一妻制開始過渡,并且被永久化。】
【這個轉變的過程,伴随着暴力。】
荊咕特意放出了一男一女的原始人,先是一群女性原始人,她們共同組成了母系氏族。
然後是一群男性原始人,他們雖然也有氏族,但是起初是處于母系氏族地位之下。
當到了固定時期,一群女性原始人和一群男性原始人相聚,共同繁衍,但是結束之後各回各家。
女性原始人懷孕,生子,孩子是自己的,跟随着自己的部落姓,一切都與父親沒有任何關系。
她們公平分享每一次收獲,共同撫養孩子長大,并且平等互助。
後來女性原始人因為野外太危險,采集了種子在部落裏種植培育,誕生了農業。
因為自己不善于狩獵,抓捕了野獸回到部落裏不斷地馴養,誕生了畜牧業;
一切似乎在朝更好地方方向發展,她們吃得更好,部落也更為富足。
但是這個時候,她們再次懷孕了,部落裏的孩子越來越多,事情也越來越亂。
農田裏的農作物來不及收割,圈欄裏的馴化動物來不及宰殺,她們不得不把這些技術傳授給男人,讓男性原始人幫忙。
男性原始人炫耀着自己胳膊上的肌肉,嗷嗷叫着把抱着孩子的女性趕回家中,自己沖向田野、沖向牛羊豬馬,然後得到了更多的資源,開始私自占有。
他們打架鬥毆,他們互相劫掠,最後強者勝利,擁有了更多的私有財産。
然後,他們野心勃勃,盯上了那一群女性原始人。
【大家知道,古代的婚禮很多時候都是在黃昏舉行,“婚姻”的“婚”字在古代的寫法是“昏”,黃昏的昏,也是昏迷的昏。是因為原始人的搶婚。】
在母系氏族末期,野心勃勃的男性原始人因為有了私有財産,想要更多。
比如,雄性繁衍的本能,渴望更多的後代。甚至現代有科學家從男性的生理結構分析,說因為人類男性的精子是不分季節沒有發情期的放射,也就導致他們的本能就是狩獵更多的女性來為自己繁衍更多子嗣。而女性因為是周期性排卵,也導致她們更專注獨立的質量,感情也更為集中和專一。
這是每個雄性動物的獸性本能,哪怕是高級哺乳動物的人類也不能避免。
在原始社會,男子想要獨自占有妻子,但是母系氏族的餘威猶在,不能光明正大的強占,于是選擇在黃昏時期帶上自己的兄弟,趁氏族中落單的女子外出,強行打暈女性,讓她不能向自己的部落求助,然後搶走帶回自己的部落中。
【掠奪女性占有為自己的獨有資源,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除了“婚”,還有“嫁”字的“嫁”得名于商賈的“賈”,待價而沽,女性被當做貨物一樣被買賣。】
【“媾”,除了有“□□”的貶義外,還代表另一種婚姻,“交換婚”。就是在異姓家庭中,雙方父母交換女兒做媳婦,或者交換男子的姐妹給妻子的兄弟。】
【當然,這個過程中,同樣不會征求女兒到底願不願意】
天幕下一群男子開始指指點點,說些什麽“本就應該聽從父母”“女子本就生來卑弱,當然應該父母作主”,嚷嚷着什麽三從四德、什麽三綱五常。
【在父權家長制的統治下,女性淪為男性的附庸和私有財産。在婚姻制度的改變中,原本世代屬于女性且被女性氏族掌控的姓氏變成了由男性繼承,“冠姓權”也徹底被男性占有。】
【而在奴隸制轉變到封建制度之後,婦女參與社會勞動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她們所貢獻的家庭勞動的價值也被粗暴地、完全地排除在價值評價體系之外,從而導致了婦女只限于從事家務勞動,男子的勞動就是一切,婦女的勞動就是無足輕重。】
【她們的勞動與奴隸的勞動一般,被無償的消耗殆盡,卻無法獲得應有的報償。】
随着荊咕一句又一句話,直直地刺入了聽天幕時依然不得停下歇息的無數女性耳朵裏,心裏。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數女性明明承擔了大部分瑣碎的勞動,從早忙到晚,被困在小小的一方天地裏,卻依然被認為沒有創造任何價值,被嘲諷是靠男人才能養活自己,是毫無價值的人。
為什麽忙到不得休息的人被嘲諷沒有勞動價值,偏偏是一回家就躺在那裏一動不動的人被認為做什麽都是有意義的?
無數女性在心中發出吶喊:為什麽!
真得是因為她們天生力量弱于男性不如人,所以活該被鄙視嗎?!
【這并不是純天然的發展,也不是女性自身能力不足導致的評價,而是逆社會發展,是男性創造的“父權家長制”故意而為之的。】
【女性是在同時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雙重壓迫下,逐步淪為男性附庸、奴隸和剝削對象。】
【接下來我将為各位詳細講述,各朝各代是如何一步步,一步步,把女性逼入底層深淵。】
【我們以為宋明清是變異,然而,在宋明清以前,一切已經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