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遺珍10
第33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遺珍10
【現在,我們來到封建帝制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
清朝皇帝集體紮心:你可以介紹短一點的,比如把最後一個朝代去掉。
“後面的時代看來沒有皇帝了,難怪這女子說話如此大膽。”玄烨還算冷靜,盡管早已猜到,仍舊不免傷感。
【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在被康熙皇帝廢除人殉制度之前,一直有人殉。】
【滿族祖先是女真人,早期常用奴婢、鞍馬來為死者殉葬,入關以後繼續沿用,并且擴大到妻妾、宮女、奴仆,甚至是臣子。】
“女真!很好,竟然就是女真!”萬歷皇帝朱翊鈞躺不動了,對着天幕第一次露出感激。
終于找到你了,未來奪走大明江山的敵人。
“來人,傳令北方将士,注意女真動向!”朱翊鈞第一次主動走出後宮,急吼吼去內閣下令。
內閣大臣們看到這麽個大活人自己走出來,都驚呆了,一時半會還沒反應過來。
等到朱翊鈞重複一遍,大臣們才激動起來。
感謝天幕!感謝天幕!
皇帝總算出來幹活了!
但,這才只是個剛開始。萬歷皇帝到底能不能勤政,有沒有實力,這個時期北方的軍隊還能不能打,哪怕是天幕也不确定。
努爾哈赤,正是在萬歷四十四年統一女真部落,建立“後金”政權,自立為汗,建元天命。
兩年後,就會提出七大恨,正式開始反明,然後在薩爾浒戰役中大敗明軍,勢力進入遼河流域,之後繼攻克沈陽、遼陽和遼河以東七十餘城後,于天命六年遷都遼陽。
Advertisement
這一世有天幕的提醒,在努爾哈赤還沒徹底統一草原前就被萬歷皇帝注意到,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完成統一。
【滿族人殉葬的過程十分殘忍。】
【男子死之前,指定一名妾殉葬。殉葬者不能推辭,必須心甘情願的接受從死的安排,也不許哭泣,盛裝打扮坐在炕上等待主婦帶人來拜谒。到了時辰,就用弓箭将其射死。如果不肯殉葬,就會直接把她勒死。】
呂雉冷笑,直言不諱:“又要把人逼死,又不許人怨恨,後世的男人還真是惡心。”
劉邦故意唱反調:“這說明舍不得愛妾,生死相随嘛。”
呂雉冷冷瞅了他一眼,突然笑了:“既然你這麽想,不如等你駕崩,把你心愛的戚夫人也帶上,生死相随嘛,你說是吧?”
“咳咳不用不用,大漢不搞人殉這套。”劉邦直接認輸,說不過說不過。
呂雉冷冷哼了一聲。
知道就好。
如果大漢真有人殉,那事情反而好辦多了,劉邦一死,直接把戚夫人送下去繼續陪他,多省事。
不過比起一個小小的戚夫人,她更在意大漢,劉邦打天下,她也沒少出力,大漢也是她的心血。
為了大漢的名聲,不能開人殉的頭。
【努爾哈赤的大福晉葉赫那拉氏孟古哲哲是清皇室最早用人殉葬的,在她去世後,努爾哈赤悲痛萬分,讓伺候孟古哲哲的四個婢女全部殺死生殉,并且用牛羊一百只為她祭祀。】
【後來努爾哈赤去世時,努爾哈赤的大妃,烏拉那拉氏阿巴亥——阿濟格格、多爾衮和多铎的母親,也被殉葬,同時殉葬的還有庶妃阿吉根和代因劄。
不過那時并不是必須要正妻殉葬,阿巴亥的死是貝勒們奪權的結果。皇太極等四大貝勒僞造先帝遺言逼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成了政治鬥争的犧牲品,也是清初人殉中地位最高的殉葬者。】
已經登基為清太宗的皇太極對上大殿下多爾衮仇恨的眼神,暗道要糟。
他們當年逼死阿巴亥也不容易,當時阿巴亥三十七歲,多爾衮和多铎分別領有正白旗和鑲黃旗,勢力強大。若非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他皇太極四大貝勒一起聯手,逼死阿巴亥也沒那麽容易。
【皇太極死的時候,他的兩位奴仆自願殉葬,其他妃嫔宮女并沒有要求殉葬。】
【不過皇太極時期,蒙古爾泰死時,大福晉要殉葬被皇太極攔下來,最終以剪發脫珥來代替殉死,這說明這個時期滿足已經有用剪發脫珥來代替殉葬的先例,與春秋時期用陶俑或者木俑代替人殉是一樣的。】
【但是當時還有烏拉福晉和侍妾殉葬,皇太極默許了。說明他并不是真正想廢除殉葬制度,只是出于遏制日益奢侈的喪葬之風】
多爾衮冷笑。
逼死他的母親時就要人殉,輪到自己死了就舍不得讓自己的妃嫔人殉,皇太極什麽目的很明顯了。
不過是為了削弱自己罷了。
【清朝入關中原後,最大一次的人殉就是董鄂氏的死,就跟朱元璋為兒子朱标選了一大批殉葬者一樣,福臨為董鄂氏同樣選了一大批殉葬者。命令太監和宮中女官三十人賜死殉葬,還親自為她守陵。這三十人的殉葬規模已經超過了清朝歷代皇帝。】
【不過比起朱元璋為朱标,順治帝都算仁慈了。】
朱元璋臉色陰沉如暴風雨即将來臨。
天幕竟然拿他跟搶他天下的滿清比,而且還是誇蠻夷貶低他!這還是漢人嗎!
再一聽到朱标死在他前面,朱元璋心裏一個咯噔。
他的标兒,怎麽會死在他前面?
【後來福臨深情到想出家,被孝莊太後阻止,替換成太監為替身出家。福臨還經常去寺廟,跟方丈說覺得他與佛法有緣還是想出家,看到這裏覺得挺諷刺的。
殺戒是佛家五戒之中的根本戒之一,佛家首先就是不能殺生!不能造殺孽!你剛剛殉葬害死那麽多人,跟方丈說你跟佛法有緣?
如果不是你是皇帝,換成現代,要麽是方丈報警,要麽是武僧伺候。】
大唐時期,長孫皇後皺起秀眉:“這皇帝太虛僞了,一邊殉葬那麽多人,一邊還想出家修佛,哪有這樣信佛的?”
李世民笑着拉起長孫皇後的手:“那說明他不如觀音婢虔誠心善。”
長孫皇後反手抓住他的手:“日後我若是先走,陛下可千萬不要學他。”
“當然不會。”李世民笑得很輕松。
但此時的李世民還不知道,在長孫皇後病重時,一向不信佛的李世民開始到處求神拜佛,大修寺廟為長孫皇後祈福,光是廢寺就修複了392所。
帝王的愛十分明顯,愛在哪裏,偏愛和權力就在哪。
雖然歷史上評價長孫皇後是賢後,不幹政,但其實根據史料,長孫皇後住處有東宮的麗正殿和太極宮的立政殿兩個地方。
麗正殿是東宮正殿,長孫皇後生李治就是在此;
立政殿在太極宮的位置,太極宮就是李世民處理政務的前朝宮殿,不屬于後妃後宮區域,也就是說長孫皇後可能長年同李世民住在立政殿,可以陪着李世民一起讨論、處理政事,是有接觸朝政的機會。
以李世民的開明和唐初的風氣,哪怕分權給長孫皇後,也并不奇怪。
【不過整體來說,清朝殉葬者并不多。
除了福臨為董鄂氏殉葬三十人,努爾哈赤死後三人從殉,皇太極死後二人從殉,福臨死後二人從殉,多爾衮死後一人從殉。也不再是局限于女子或者後妃,多了男□□仆、侍衛、大臣等。】
就憑這個,還是值得一誇。
對比一下漢人統治者朱元璋,真是好太多。
荊咕也就越發不理解,朱元璋是跟女人有仇嗎?
不但要女人殉葬,還是大批大批的女人,既然讨厭,又要很多。
【直到康熙時期,漢族官吏朱裴上谏陳述殉葬制度的弊端,認為殉葬制度是極其殘忍的,康熙皇帝準奏,下旨嚴禁殉葬。
雖然這道旨意并沒有觸及到皇帝和親王貝勒等高等貴族,但是帝王死後的殉葬制度從此後基本退出舞臺。】
【讓我們說:謝謝老朱,謝謝老康!】
朱裴聽到天幕點名誇獎,激動地胡子都顫抖了。
朱裴的名聲并不好,不過不是因為是奸臣。
相反,他進士出身,文采斐然。後來任河南禹州知州時,打擊強盜,政績突出。後任職刑部員外郎,廣東道禦史,秉公執法,鐵面無私,地方官對他又恨又怕,私底下叫他“朱蠍子”。但他的确是一名正直的好官。
因為這一次的仗義執言,朱裴能青史留名,也能天下揚名。
【因為明清時期皇室倡導宮人殉葬,民間以皇室為榜樣,出了很多“殉父”“殉母”“殉節”的行為。】
【明朝以前,從周朝到元朝,殉節總共1231人,烈女628人。
明清時期劇增,明朝節婦27141人,烈女8688人,共計35829人;
清朝節婦9482人,烈女2841人,共計12323人。】
【而這些數字并不準确。明朝末年,政府經濟困難,把賞賜節婦烈女的米糧、牌坊竟然幾人份合在一起,記錄上應該也有影響,只會更多。】
“三萬多人!”劉徹哪怕不如桑弘羊懂經濟,也知道接近三萬六千人的重要性。
“三萬女人可以生多少人丁了!”
有人丁意味着有更多人納稅,更多人種地,更多人當兵,更多人去打匈奴……
劉邦也心疼死了,漢初人口凋敝,知道總人數才多少嗎?
因為秦末戰争導致的大量人口死亡,西漢建立時,人口僅剩1300萬。
經過漢初幾代皇帝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即位時,西漢人口也才上升到5000多萬。
而到了漢朝末年三國時期,因為戰争加上瘟疫,三國總人數加起來也才800萬人口。
想想這1300多萬人口中有三萬六千人殉葬,劉邦恨不得到朱元璋面前搶人:你不要你給我啊,殉葬殉死了對你有什麽好處!
荊咕也忍不住發出靈魂提問:
【朝廷這麽鼓勵殉節,你們是嫌棄人口太多是吧?】
“大清竟然也有一萬兩千多人!”玄烨很不滿。
順治帝入關時期,人口只有1063萬。到了康乾盛世時期人口暴增到1億8000萬,清朝宣統年間達到了3億4000萬,後面更是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4億5000萬。
但是目前,連一億人口都還不知道在哪裏。
玄烨接手了順治帝留下的爛攤子,人口依然只有一千多萬,還在到處打仗,正是最缺人的時候。
“民間不許殉葬,這股歪風邪氣必須制止!”
前朝已經廢除人殉,是在滿清入關之後,殉葬之風重新興起。
下層百姓向往着上層貴族的生活方式,便也學着貴族殉葬,想着死後能過上富貴日子。
除此之外,還有明清都崇尚理學,提倡三綱五常、對女性的壓迫更強有很大關系。
【很多女子死亡并非自願,有的是從小受到貞節思想教化,有的是在社會輿論、家族甚至父母的壓迫下被迫殉葬,甚至還有父母族人直接動手。】
“家裏出不起服役的,你就行行好,替你叔伯去死吧!”兇神惡煞的公婆在兒子死後,不顧兒媳還在養育年幼的孩子,帶人直接闖入兒媳的房間,還帶着結實的白绫,不顧兒媳的抗拒和慘叫,直接缢死兒媳,再把她挂在房梁上僞造成自殺守節。
剛死了兒媳,公婆一家人又歡歡喜喜去禀告官府,官府根本不去查驗兒媳是否是真的殉節,直接記錄名字,賞賜米糧,登記準備建造牌坊。
——明朝時期對節婦的賞賜之一,就是可以免除家裏的徭役,并且發放米糧、建造牌坊。
等到回到家,對家裏親眼看到母親被缢死的女孩也絲毫不在意。
“丫頭片子不值錢,賣了算了,家裏快斷糧了,賣了換點米糧。”
曾經,女人是在亂世才不值錢,但那時人命如草芥,誰都是人不人鬼不鬼。
到了明清時期,女子才是真正變成了貨物,沒有行動自由,也沒有了生存價值。女嬰被溺死、被典賣的記錄與女子殉節記錄一樣,比前朝高出許多倍,男女比例大幅度失調。
【還是老康好,比他爹清醒,廢除了人殉。
除此之外,清朝統治者雖然動不動文字獄很讨厭,閉關鎖國很愚蠢,打壓漢人最後打得亡國了很傻逼,但是在纏足上也很清醒,從頭到尾就沒支持過纏足。】
【康熙皇帝不止是廢除了人殉,還對自己的每個妃子都很關心。在自己年老之後為每位後妃的晚年都做了安排,允許有兒子的嫔妃年老後到兒子們的府上居住,這一安排打破了皇帝駕崩後妃子們在宮中孤獨老死的慣例,十分人性化。】
朱元璋越聽心裏越不是滋味,後面的滿清皇帝對自己嫔妃這麽關照,顯得他多冷血,明明他對自己嫔妃也很好。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後宮的嫔妃心裏更不是滋味。
原來不是所有的帝王對自己嫔妃都如此薄情,生前各種約束,死後還要共同赴死。
原來嫔妃見兒子不需要這麽困難,還可以跟兒子同住。
真好,她們寧願去兒子府上含饴弄孫,也好過在後宮裏整日提心吊膽。
【此外,滿族本是火葬,從康熙皇帝開始改為土葬,這也是滿族正在漢化的象征。他也是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用棺椁土葬的皇帝。】
【同時康熙還開創了先例,其他皇帝一般一定先葬皇帝,如果皇後先死要停靈其他地方。但是康熙開了先例,康熙開創了先葬皇後、後葬皇帝的先例。】
【所以景陵先安葬的是他的元配皇後,青梅竹馬的赫舍裏氏。】
荊咕并不是清粉,也不喜歡清朝的文字獄和很多政策。
但是在看到康熙的許多措施,還是不得不承認,康熙是一位非常優秀、相對清朝後期帝王比較開明的皇帝。
【此外,景陵裏葬有48位妃嫔和康熙的十八子,這些都不是殉葬的,而是因為康熙十分長壽。他是歷代帝王裏在位期間最長的,足足在位61年。】
在位61年!
“哈哈哈哈!”玄烨十分高興,他竟然如此長壽,“天命在我!”
先是被誇他的各種政策,然後還知道了自己長壽,還是歷代帝王裏在位時間最長的,玄烨今天可謂是春風得意,什麽不孝子都不算事。
而他們原本有各種心思的兒子們,一聽到“在位61年”,齊齊偃旗息鼓。
還鬥什麽,父皇在位61年,自己先想辦法也活那麽久吧,誰知道會不會跟朱标一樣,活得還沒父親長。
【可惜的是,康熙的景陵在死後命途多舛。】
【光緒三十一年,景陵突發火災,大火燒毀了隆恩殿、左右配殿等大部分地面建築,直到宣統年間才完成重建。起火原因撲朔迷離,懷疑是守陵人故意縱火,目的是為了偷盜隆恩殿內的祭祀寶物。
後來,雷擊再次引發大火,景陵再次被燒。景陵內的大碑樓被毀,雍正帝禦筆親書的兩塊神功聖德碑被毀。】
“守陵人故意縱火?”雍正時期,胤禛立刻嚴肅起來。
“但是宣統年間又是什麽時候?”
如果隔得太遠,他也鞭長莫及。
但可以從現在開始提防起來。漢武帝的茂陵也曾經被守陵人盜墓,守陵人才是最了解、也最接近帝王陵的人,最方便動手的人。
【日本戰敗投降後,國民政府無暇接管,清東陵成為三不管地帶後,土匪頭子王紹義糾集楊芝草、穆樹軒等人,帶着軍火,開始對清東陵內的陵墓展開瘋狂狂轟濫炸,炸開盜洞盜掘景陵。】
【而這還沒有結束,盜墓賊盜完之後,盜洞還沒有填上,外面的雨水和地下水滲透進來,把老康的屍體泡在髒水裏……】
【後來,雖然專家想辦法把盜洞填上,但是地下水沒辦法排出。
天可憐見,老康一個草原民族來的人,死後變成了海洋民族……】
“砰!”
剛剛還高興的玄烨憤怒地一掌拍在龍椅上。
泡在髒水裏!
他甚至怪不了後人,因為聽天幕的語氣,後世對他也很推崇,不至于毀墓。反而是戰亂時期,自己的墓被炸開,誰都顧不上。
【清朝末年,被盜墓的皇帝太多,相關盜墓故事大家應該也都知道。】
【乾隆帝大家都知道,除了喜歡到處給名畫蓋章,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一生寫了四萬首詩結果只有一首詩出名的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
【說到盜墓,他也有幾件趣事】
【第一件趣事,是他盜別人的墓】
【民間傳說,他想修陵墓時,金絲楠木年份不夠久不夠大,乾隆帝便去盜了明成祖朱棣的墓,這件事是真是假?】
朱棣:???
這名字一聽就是蠻夷,果然該死!
後面皇帝不是要修繕前朝皇帝的帝王陵嗎,從他父親到他,誰不是兢兢業業修繕宋皇陵,竟然還有盜前朝皇帝陵墓的,你窮得自己修不起嗎?!
【好消息,是假的】
【史書記載,他想借口修葺明成祖的墓“借”金絲楠木,但是被大臣拒絕了】
朱棣松了口氣。
還好大臣有節操。
心情複雜,那時定然是有漢人臣子,還算尊重漢人祖宗。
【壞消息,明成祖沒遭殃,但是別人遭殃了。這個別人是誰呢,嘉靖帝】
【就是那個把明太宗朱棣廟號改為明成祖的嘉靖】
一個大喘氣,把衆多皇帝的心吊的七上八下,尤其是剛剛還在幸災樂禍馬上輪到自己遭殃的嘉靖。
朱棣終于聽到廟號被改的原因,氣得直罵不肖子孫活該。
【史料記載,乾隆五十年,即1787年三月,乾隆帝巡查明十三陵】
【乾隆帝對着明十三陵多處被毀拍案大怒,嚴厲斥責對明陵保管不周是對前朝帝王的大不敬,祭拜回來後立刻下旨修葺明十三陵。但是很可惜,大臣們嚴厲斥責,拒絕了這個提議。】
【明成祖的名頭太威風,乾隆帝不能挪用,但是又缺木材怎麽辦呢?這個時候,乾隆盯上了另一個倒黴鬼,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長陵。】
【乾隆前後兩次修葺明十三陵。嘉靖皇帝的帝王陵越修越小,乾隆帝自己的裕陵越修越大,你們猜是怎麽一回事?】
朱厚熜:氣死!還能怎麽回事,偷朕的木材去修自己的墓!
弘歷:朕沒有!朕說了沒有就是沒有!修墓只是為了滿漢團結,為了促進文化交流!
【據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墳墓本身就超出規制許多,乾隆将墓中木材改小,規制與其他明帝的規制拉近,外人也沒看出不對勁】
【現代考古學家從乾隆皇帝的裕陵中的确發現了明朝帝王陵中的木材,可見傳聞為真】
朱厚熜:無恥小人!
弘歷:無恥考古學家!竟然敢挖朕的墓還造謠!
【後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後的清東陵民國時被孫殿英用火藥炸開盜墓,屍骨都散落的拼不起來,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朱厚熜:哈哈哈哈!無恥小人糟報應了!
弘歷:“誰是孫殿英!朕要誅他九族!”
和珅連忙安慰他:“陛下喜怒,息怒。只要現在找到孫殿英的前輩,就可以避免此事。”
【其實乾隆借木料之事史學家是有争議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和珅後來被抄家其中一條罪名就是僭越,他的府邸上有一座完全由金絲檀木搭建的廳堂。和珅作為乾隆寵臣都有那麽多金絲檀木,乾隆自己會沒有嗎?】
弘歷緩緩看向一旁正在伺候的和珅。
府上有一座金絲檀木搭建的廳堂?
連他的皇宮都沒有,和珅竟然有?
和珅“噗咚”一聲跪下:“陛下,奴才我……我……”
【但是另一點,是嘉靖皇帝的陵墓規制的确越修越小】
【所以,要麽是豆腐渣工程,要麽是偷梁換柱】
弘歷會承認自己給前朝皇陵修陵墓弄什麽一聽就不好的豆腐渣工程,還是會承認偷盜了前朝帝王陵的金絲檀木?
都不會。
所以弘歷只會惱羞成怒,轉移自己的憤怒,指着和珅大罵:“你這狗奴才!竟然欺上瞞下,中飽私囊!來人,把他拿下!”
【乾隆真得不知道和珅貪污嗎?我相信乾隆能在位60年,當太上皇還穩穩把持朝政多年,從來不是蠢貨。他知道。但是和珅會辦事,忠心,以帝王禦下之術來看就是能臣】
【但是乾隆一定沒想到,和珅這麽能貪污,直接貪了四個國庫】
【和珅還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以為天下專門供給皇帝的貢品一定是最好的嗎?不,最好的東西往往是最少,最不穩定的。萬一皇帝想要,你拿不出來,就是大罪。所以一般貢品都是産量最穩定的。而最好的珍稀品,一般是給權臣,比如,和珅】
各朝皇帝齊齊感覺中槍,意味深長看向了各自的權臣。
劉弗陵看向霍光,霍光十分坦然。
随便看,他是權臣,又不是奸臣,坦坦蕩蕩。
最後反而是劉弗陵默默收回視線,罷了,霍光還是對大漢很忠心,很能幹,就無所謂了。
【所以我還真相信,金絲檀木和珅有而乾隆沒有,畢竟歷朝歷代,借修陵大發橫財的臣子,多了去了】
劉徹感覺第一個中槍。
茂陵被盜,那些修陵的臣子沒有趁機發財嗎?
劉徹氣得鼻孔噴氣:“查!給朕查!”
【第二件趣事,就是乾隆皇帝自己的裕陵被盜了。】
【裕陵其實在修建的時候已經出現了滲水,到清朝末年,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清東陵後,開始盜竊二陵】
【其中,柴雲升和韓大保盜竊裕陵,用炸藥進行爆破。而當石門被炸開後,門下正壓着乾隆皇帝的棺椁。】
【原來由于地宮進水,棺椁被地下水運走,一直漂到了門後。】
弘歷咬牙切齒:“孫殿英!柴雲升!韓大保!”
他一定會把這幾個人名記下來,代代相傳,就不信後世的皇帝不能提前弄死他們。
紀曉岚上前提醒:“陛下,後世的軍閥管不了,但是現在的滲水可以改改。”
弘歷欣賞地看一眼紀曉岚,沒錯,裕陵還有得救。
而且天幕既然提到了盜墓賊用得是火藥炸開,他一定會加固陵墓大門,讓火藥再怎麽炸也炸不開!
【最後,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後墓被盜。】
【因為已經是帝國餘輝,最後的末日,慈禧太後死後僅僅20年就找到開棺暴屍的慘痛遭遇,陵墓被挖開後慈禧太後的屍體也被拖出棺外暴屍。】
【下手的依然是孫殿英,據說當時慈禧太後的清東陵被盜後,國際震驚,他為了壓下事件,把許多慈禧陵墓中的寶物分別送給一些國府官員,不僅沒有被懲罰,反而還得到了庇護一路官運亨通。可以說是踩着清朝帝王們的屍體往上爬。】
玄烨連連搖頭。
他的祖母孝莊太後是女中豪傑,在父親沉迷情殇無心朝政時,全靠祖母撐着。
大清能順利過渡到他的手上,祖母功不可沒。
然而這位慈禧太後明顯是無力挽回大局。
他還不知道慈禧太後那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操作,只以為是一位比較平庸的太後,除了同情被盜墓,更多的是悲哀。
大清大廈将傾,沒有人能力挽狂瀾,難怪最後徹底沒了帝王。
【清末時期,大量的文物流向海外,其中就分來自地上的故宮、圓明園,和來自地下的,比如帝王陵墓。】
【根據我國文物學會不完全統計,從英國發動對華戰争開始,流失海外的文物超過1000萬件。其中大英博物館收藏的華夏文物近3萬件,它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華夏文物的展廳,長期公開陳列展示的文物約2000件,還有大量的精品在倉庫裏因為保存不善不見天日。】
天幕放出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看着滿滿當當的華夏寶物,大家感受到的不是榮耀,而是恥辱。
竟然這麽多,這麽多!
這還只是展出的完整的部分,還有收藏起來的、損壞的部分,那得有多少。
這是從華夏的土地上搶走的,搶掠的過程中,又損壞了多少陵墓和宮殿?
玄烨恨恨地一砸桌,他的子孫竟然如此無能,禍害了整個華夏!
【英國博物館還存有不少來自圓明園的文物。畢竟,英法聯軍是火燒圓明園的兇手,先搶,後燒,很符合這個強盜國家的一貫風格】
【英國大英圖書館中收藏華夏珍貴文獻約6萬餘種。除此之外,英國劍橋的菲茨威廉博物館、劍橋大學博物館,牛津的亞士摩蘭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蘇格蘭博物館等,都藏有大量華夏文物】
“圓明園!朕的圓明園!”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雍正出奇憤怒了。
圓明園是康熙時期建的,是賜給當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因為景色華美,也被叫做“萬園之園”。
可惜,這“萬園之園”被英法聯軍又搶又燒,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
當天幕放出圓明園的遺址,再放出圓明園那些被搶走的文物,雍正心口一痛,捂着胸口狼狽坐在榻上。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圓明園西洋樓十二生肖獸首、圓明園夕陽懷表、康熙禦制銅胎掐絲琺琅童子、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琅安佑宮纏枝花卉蓋盒、道光帝喜溢秋庭圖……
康熙帝、乾隆帝、道光帝集體被創。
子孫無能,不但帝王陵被挖,連自己昔日的寶物還被盜到海外,流落在異國他鄉,簡直是恥辱!
【火燒圓明園的另一個兇手,法國,收藏質量最為上佳。】
【盧浮宮博物館收藏的華夏文物大約3萬件以上,有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瓷器,陶瓷器足足多大12000餘件,是海外各大博物館之首。還有紅山文化的軟玉,西漢的玉雕白玉虎,都是珍品。】
【除此之外,還有大清萬年地圖,唐朝繪畫和萬餘件敦煌文物,北魏的絹寫本,隋朝金寫本,唐代絲繡本、金書等。】
“廢物!大清地圖都被人給搶了,無能廢物!”玄烨除了罵人,還覺得有些無力。
雖然他知道每個王朝最終将會滅亡,但沒想到大清滅亡的如此難看。
他該怎麽辦,才能避免再次落入這樣的結局?
天幕既然提醒了大清,還能為大清帶來什麽好得變化嗎?
【美國收藏的繪畫最多,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了近500幅,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收藏有1200餘幅。
其中有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最為珍貴,西漢晚期的墓室壁畫《上林苑馴獸圖》、北汽《校書圖》的宋代摹本等,也都極為珍貴。】
“上林苑馴獸圖!墓室壁畫!”劉徹原本聽得直皺眉,沒想到還有自己的事,“這該不會是從朕的茂陵裏扒的吧!”
劉徹越想越覺得可能。
天幕特意誇過漢朝帝王陵裏的壁畫,那說明他們的壁畫在後世很受重視,很有價值。
同時,也很容易被盜被賣!
“這群蠻夷,朕滅不了他們,朕去滅了他們祖先!”劉徹痛心疾首,把打西邊東邊集體記在自己的記仇小本本上。
打匈奴第一,等打完匈奴,一個個收拾!
【我國鎮國的敦煌藏經洞文書,在國內僅存2萬件,在國外多達31700件,藏有英國的約13700件,藏于法國的有6000件;
我國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墟甲骨約20萬片,流失海外的有2.67萬片,遍布歐美亞洲,其中日本最多,藏有1.2萬件。】
【哎。】
荊咕一聲嘆息,嘆得帝王将相平民集體悲傷了。
最怕的不是自己沒有,而是明明有,卻因為太弱小被人欺負,被人搶走了。
“這些蠻夷之國簡直跟山裏的強盜一樣,沒有任何理由,說搶就搶,完全不講道理。”有村民想起附近的山賊土匪,一口唾沫唾在地上。
“我看跟那匈奴更像,又搶東西又還殺人。”住在邊境就是這個不好,什麽都亂,山賊也搶,匈奴也搶,生死完全不由自己。
【現如今多少文物想參觀學習,只能去國外。】
【而最可恨的,是還不願意好好保管。】
【比如美國展覽我們的瓷器,竟然是布置成餐廳,沒有任何阻攔可以觸摸甚至使用。我們的唐三彩馬直接放在大廳裏,明朝紅木衣櫃同樣是随意放在展廳一角,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美國藏有我國最多的繪畫精品,其中就有來自各個寺廟的壁畫,比如廣勝寺壁畫。
但是,他們同樣沒有好好保管,發現毀壞了之後也沒好好修複,竟然用現代的化學顏料按照自己喜歡的配色重新塗顏色,讓好好的佛像筆畫變得面目全非。】
天幕放出美國各個博物館的壁畫,都是被美國的所謂“專家”簡單粗暴用現代化學顏料修複之後,五顏六色的醜陋模樣。
本來畫風不一樣,顏料也不考究,更不用提技法,根本沒有。
除了辣眼睛,沒有任何審美。
連一向被後世人損為農家樂審美的弘歷也在嫌棄:“好醜。”
他宮中也不是沒有西洋畫家,也沒醜得這麽辣眼,這美國人是什麽沒文化沒審美的國家?
【美國是因為沒文化所以對所有的文物都這樣嗎?】
【不是的,美國只有兩百年的文化,就這樣,把他們家産自1980年代的椅子寶貝的放在玻璃展櫃裏,還有各個90年代的女明星的衣服,都在玻璃展櫃裏好好保管着。】
天幕放出美國的“文物”,椅子,晚禮服,被放在博物館當展品。
隔着玻璃,都保護的很好。
從外形看,除了舊了點,時光絲毫沒留下任何痕跡——畢竟也沒經歷多少時光。
再想想美國展覽秦朝兵馬俑時,連防護欄都沒拉,就可以看出态度差。
不是不懂保護,而是根本不在意。
自己國家兩百年的文物都是寶貝,其他國家幾千年的文物壞了也無所謂。
弘歷都驚了:“這也算文物?”
兩百年不到的椅子算文物的話,那誰家還沒點傳家寶了。
【民國軍閥割據的時候,外國人垂涎文物已久,便慫恿軍閥盜墓,用軍火物資作為交換。大家現在可以看到很多佛像沒有頭顱,就是在那個階段被軍閥和外國人聯手破壞掉的,當時一個佛頭換一條槍,軍閥為了得到更多槍支,挨個石窟砍頭。】
當國破家亡,人都活不下去,更沒有人在意佛像。
佛像庇護不了世人,也庇護不了自己。
佛頭對于軍閥來說,唯一的作用就是換槍支,至于信仰和報複什麽的,佛像都倒了,還談什麽神鬼。
【1925年,歐美幾國成立了“國際展覽聯盟”,他們還出了一個宣言,叫做:《關于環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宣言》,反對将藝術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歸還原屬國】
【博物館一方面不承認目前對他國文物是非法占有,另一方面辯稱文物是整個人類歷史的文化遺産,文物收藏不應該有國家之限,文物收藏在他們這裏比在原來的屬國保管的更好。】
嬴政淡淡地對扶蘇道:“朕看六國的寶貝也是這麽個看法,都是我大秦的,大秦能更好的保護它們,比在六國更好。”
扶蘇漸漸悟了些什麽。
原來這就是王者的霸道嗎?
【聽起來很大義凜然是不是?連我們的華夏同胞都相信了,現在動不動在網絡上說還好在國外,不然在國內保存不到現在。
且不說腦殘網友隔着千裏都有氣死人的本事,先說這話是他們的真心話嗎?】
【不是。】
【二戰時,希特勒洗劫了歐洲文物,自家文物被搶後,西方馬上就翻臉跳腳了】
【法國,火燒圓明園的主謀之一,沒少搶華夏文物。但聽說自家盧浮宮被搶後,哪怕戴高樂連軍隊都沒了,立刻哭着喊着請英美協助,要求組建文物追回小組】
【而歐美什麽反應,這時候要說什麽文物是全人類的嗎?】
嬴政問扶蘇:“你信這話嗎?”
扶蘇果斷搖頭:“我不信。”
他是仁善,他又不傻。
自己是強者才可以用幾句話糊弄別人,如果是弱者敢這麽糊弄強者,強者第二天就敢提着劍上門砍他腦袋。
就像秦國,向來都是他們糊弄別人,六國哪裏敢糊弄他。
【歐洲本就是一家親,王室各有聯姻,這個時候同仇敵忾,各大博物館派出專家,挑選精英士兵當護衛隊,費盡千辛萬苦把文物運回來,後來還根據這段歷史拍過一部電影。】
【聽起來是不是很偉大?但是一涉及到受害者是華夏、受益者是他們自己時,完全變了嘴臉。】
【最後只有維克多·雨果為圓明園鳴不平,他寫給法國媒體一封公開信,信上說:“我們自稱是文明人,稱他們為野蠻人,那就是文明對野蠻犯下的罪行。”】
“兩百年的國家也敢自稱文明人?”劉徹不知道那美國人實力如何,但是很明顯,臉皮厚度很強大。
【可是誰文明誰野蠻?】
【我們五千年文明,我們成為世界文化中心的時候,許多現在的強國還過着原始人野蠻的生活。】
【所以,誰落後,誰才會是強者口中的野蠻人。】
【落後就要挨打,挨打還要被罵,還要被诋毀是野蠻人,這慘痛教訓,我想我們每個人,都不會,也不應該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