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四大文明古國21
第21章 四大文明古國21
天幕上,已經講到了新的文明,古印度文明。
【之前提到過,四大文明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華夏,但是沒詳細介紹古印度,這裏單獨做一輪介紹】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裏離華夏最近的文明,也是對華夏影響最深的文明】
天幕再次放出地圖,是現代的地圖。可以看到,華夏與印度接壤。
也正因為這接壤,兩國不斷有邊境争議,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
但是在古代,很多朝代還沒有收複雲南等邊疆之地,與古印度之間就會隔着許多小國,比如劉徹剛登基的初期,那一塊還被趙佗占領着。
【古印度最突出的貢獻,是發明了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計數方法,并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符號】
【包括我們目前常用的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于印度,在公元前6世紀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東西方】
【我們常說,數學是科學的基礎。阿拉伯數字的使用可以說讓數學更通俗易懂容易操作,這是一個對全世界影響頗大的發明】
阿拉伯數字在前面的天幕上多有使用,只是那時大家還不知道它叫做“阿拉伯數字”,更不知道原來是古印度發明的。
除了阿拉伯數字,更讓帝王們在意的,是後世和其他國家對數學的重視。
天幕上放出了不同國家的數學題目,可以看到,不同語言文字的題幹裏,關于數字、公式,統一都是阿拉伯數字。
“數學是科學的基礎,數學就是算學嗎?科學又是什麽?”劉徹早有興辦太學的念頭,只是原本想統一思想只教授儒學,君子六藝之類,現在聽到天幕一直強調四大文明古國其他國家的數學,對學科有了新的想法。
而秦朝時期,嬴政則是微微沉吟便問衆臣:“百家裏似乎有一個學派叫數術派?研究數字的?”
“似乎有,占蔔很準?”淳于越皺眉說道,儒家講究“敬鬼神而遠之”,對占蔔這種求神問道的小道沒什麽好感。
Advertisement
誰知這一回答捅了馬蜂窩似的,各個大臣都有了不同的回答。
“他們不是研究歷法的嗎?”
“是研究陰陽五行的啊。”
“啊,不是做什麽莫名其妙的數字計算嗎?”
嬴政:“……”
研究這麽多,真得厲害嗎?
數術派人丁稀少,而且他們自身都定位不明。古代的“方術”中的“術”就是指術數家。
數術派前期研究數字、天文、占蔔、歷譜、形法、五內行、蓍龜等多個方向,有時與陰陽家的界限也不明顯。優秀的天文學家甘德、石申就是數術家裏天文一派的。
甘德與石申測定的恒星記錄,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甘石星經》直到現在都還是全世界天文學的重要書籍。
到後面因為儒家興盛,而孔子制定的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裏把“數”進行删改。
孔子删改“數”,是因為他提倡的“周禮”實為祭祀占蔔之學,先秦時期的“數”界限模糊,算學和占蔔,巫與數不分家。儒家重實用,“敬鬼神而遠之”,孔子刻意沖淡“術數”的學問,是為了鼓勵世人遠離鬼神。
但是後來的儒生更加走極端,“數”被哲學輕視,“術”走向了玄學方向,與陰陽家結合成了術數派。
當術排在前面,也意味着它的研究方向徹底走向了玄學。在道教文化最為興盛的唐宋時期,術數家最為興盛,然後便走向衰落,許多歷史資料都失傳了。
【佛教也起源于古印度,後來傳播到華夏、韓國和日本。】
【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去的就是印度,在那爛陀寺大開講壇,講佛法】
這時候大唐人表示很有話說。
雖然大唐宣揚道教,實際上是儒釋道三家治國。
貴族很多信佛,比如長孫皇後小字“觀音婢”,很明顯的佛教影響。
大唐詩人王維字“摩诘”,他父親也信佛,給王維取的名字很有含義。
佛教裏有位菩薩,名叫維摩诘,王維的名“維”和他的字“摩诘”加一塊兒,就是菩薩的名字。
還有隋文帝楊堅的小名叫“那羅延”,“那羅延”是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在漢文化裏翻譯過來就是金剛力士。
【從人文來說,古印度依然有許多文化流傳了下來,比如瑜伽,曾經帶有宗教性質的瑜伽運動如今在全球普及】
在古代,古印度人在菩提樹下,雙腿交疊結成“蓮花坐”,沉思冥想,達成天人合一的狀态;
在現代,不同膚色的女性在鋪上各色瑜伽墊的室內,雙腿交疊成“蓮花坐”,開始一天的健身運動,達到健身美容的效果。
古印度修煉瑜伽是受到宗教影響,是在宗教的壓力下,尋求的另一條徹底解脫的“道”。而現代瑜伽傳遍全世界,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古老、有時效的亞洲式健身美體修煉術。
【印度舞,是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舞蹈,并且有世界上最早的舞蹈專著《舞論》,成書于公元前200年,大約是我國秦朝時期。我們現在看印度電影,看到印度人說着說着就開始唱歌跳舞,也算是他們刻入基因的傳統文化,從古印度時期就開始流傳下來】
【印度戲劇,與華夏戲曲、希臘-西方戲劇一起,被稱為是世界上三大最古老的戲曲】
無論是印度舞蹈還是戲劇,都有浮雕記錄,這也給了古印度文化很強的史料證明。
“把我大唐的舞蹈也雕刻下來!”
李世民立刻精神了。他大唐人才濟濟,他還寫過《秦王破陣曲》,自己對音律也頗懂。
《秦王破陣曲》也叫做《七德舞》,是大唐著名的大型歌舞,也是大唐的軍歌。
雕刻,繪畫,通通來一遍,給後世子孫看看祖宗的風采!
另一個位面,李隆基也精神了。
“把梨園百戲都雕刻下來!”
李隆基不但擅長音律,在梨園裏召集樂師組建成獨立的官署,成為了後來戲劇行業的雛形,李隆基也成為了華夏戲曲行業的祖師爺,直到如今還在享受着香火供奉。
現代的華夏戲曲行當被稱為“梨園行”,從事唱戲的被叫做“梨園子弟”,幾代人從事戲曲行業叫做“梨園世家”。
因為李隆基喜好演醜角,加上他又被尊為祖師爺,舊時候醜角的地位是劇團裏最高的,是可以坐道具箱子——道具箱裏一般堆放着蟒袍、頭面、鳳冠等重要道具,既是身份象征也是劇團的經濟基礎,一般人根本不讓碰。
【從技術上來說,古印度的冶鐵技術也相當的發達。傳說中的大馬士革鋼的原産地并不是大馬士革,而是印度,只是經常在大馬士革交易才叫這個名字。在當時,印度的大馬士革鋼與華夏的絲綢,都是古羅馬等地貴族最為追捧的奢侈品】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國現代也有大馬士革鋼刀,這是山寨的還是從印度傳來的?】
【不,準确來說,這是我們老祖宗自己經過“努力”得來的】
天幕上,蒙古鐵騎踏平了一座城市,威武的成吉思汗高高坐在馬背上,俯視着被押送到自己面前的俘虜們。
“貴族?不需要俘虜,浪費軍糧,殺。”
一群貴族哭喊着被拖走,又一群緊張的工匠被拉了上來。
“工匠?還是冶鐵做刀的?留下,通通帶走!”
連着家眷,一窩端,全給遷移回華夏。
“好主意啊!”劉徹感覺自己又學到了一招,忍不住對大臣說道,“等張骞回來,要提醒他,下次出使西域不但要物種,還要人!要工匠!要厲害的工匠!”
工匠大多是家傳技藝不傳外人,除了直接一窩端,還真不好逼對方傳授技術。
而且就算對方傳授,也不能保證沒有多年的經驗真能達到對方的水平。
所以,還是拐人吧!
在大明,朱棣同樣覺得學到了,感覺可以跟鄭和提一提;
在大清,玄烨也學到了。現在不是正在跟羅剎國打嗎,羅剎國的武器也有厲害之處,不如去他們後方挖幾個羅剎國的工匠?
【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帶領着強大的蒙古帝國進攻全世界,一直打到了中亞西亞等地】
【打仗的時候,成吉思汗看上了大馬士革鋼刀,于是擄掠了一批工匠俘虜帶回華夏,并且在中央設立了武備寺,下分設30多個軍器局司,專門用來打造大馬士革鋼武器】
【這些軍器局司主要分布在今北京、河北一帶,如保定軍器人匠提舉司】
【在現代,保定匠戶後人創辦的匠人工坊,在手工刀領域同樣聞名遐迩。華夏工匠的手工□□融入了許多華夏元素,在一向由北歐風格引領潮流的國際□□具界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所以,華夏産的大馬士革鋼刀不是山寨貨哦,人家是有傳承的。而且因為元朝重視軍事,工匠待遇很好,有了經濟基礎在技術上升級飛快,無論是武器造型還是質量,元朝的大馬士革鋼刀都很精良】
荊咕放出現代的大馬士革鋼刀,各個領域都有。
常見的家用菜刀、水果刀,收藏用的精美軍刀、手工刀,西域風格的彎刀、華夏風格的長劍,看得古人眼花缭亂,武将更是垂涎欲滴。
那鋒利的刀刃,凜冽的光澤,一看就是削鐵如泥的好刀!
【國際象棋的原型恰圖蘭卡來自古印度的笈多王朝,後傳入薩珊王朝,發展為波斯象棋。阿拉伯帝國時期,波斯象棋發展傳開,發展成為國際象棋】
【我華夏也有原創的棋,比如中國象棋和圍棋,都起源于我國】
【我國最古老的棋戲是六博和圍棋,并稱博弈。古代常說的君子六藝裏的“弈”便是指圍棋】
【這裏忍不住感慨一下,日本的文化宣傳做得真好。它們的動畫片《棋魂》做得太有名,在海外還有人以為圍棋起源于日本】
【圍棋是棋類之鼻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并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在海外,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就采納這種說法,将圍棋發明的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也就是堯造圍棋教子的說法。】
【但是官方宣傳不代表所有人都知道,官方還是得重視文化宣傳和傳承!日本現如今所謂的國粹,茶道,相撲,圍棋,其實全都是我華夏傳過去的,但是海外一說起這些文化都覺得是日本獨有的,真的好氣!】
“後世的學子怎麽回事,博弈都不會了嗎?竟然成為他國的國粹!”哪怕是被後世常罵做“暴秦”的大秦朝臣們,不少貴族出身的弟子君子六藝一個不拉,下棋那是常規操作。
漢朝的劉徹表情詭異,他想起了父親當年的操作,下棋不僅決勝負,也決生死。
比如,棋盤就可以砸死人……
唐朝的李隆基同樣想起了老祖宗的黑歷史。
李世民棋藝比不過大臣,與大臣唐儉下棋時輸的太多,争棋争得差點要砍唐儉的頭……
“茶道,相撲,這不就是我大宋的相撲和點茶戲?什麽時候成為日本的國粹了?”宋朝時期,趙祯傻眼了。
仁宗時期經濟文化達到了鼎盛時期,相撲不但有男子相撲,還有了女子相撲,喜好者衆多,每次都能引來衆多看客。
而宋朝的點茶戲是制作精美的龍鳳茶團,将團餅經炙茶後碾磨成茶末——後來傳到日本成了抹茶。“抹”通“末”,是指上等茶粉。
再分篩出最細膩的茶末投入茶盞中,用沸水沖點,随即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盞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沫,厲害的茶道高手還可以沖調出花樣,與現代的咖啡拉花十分相似。
但是朱元璋上位後,覺得龍鳳茶團太傷民力,改團茶為散茶,從此現代式樣的沖泡法在民間普及開來,點茶戲也走下了華夏的歷史舞臺,在日本大放光彩。
【印度的香料和寶石,現在依然很出名。因為它本土有不少寶石礦,熱帶地形盛産香料。還有他們的咖喱,是印度特色的調味料,現在世界各地愛好咖喱的受衆衆多】
“寶石!香料!”商人們的眼睛亮了。
這印度從地圖上看真得離華夏很近,而且好東西真多!
無論是前面說的貴族喜愛的奢侈品大馬士革鋼刀、還是現在的香料和寶石,都是一本萬利的商品,值得為它冒險!
事實上,歷史上的阿拉伯商人也是這麽想的,所以印度是他們向東經商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阿拉伯商人從印度買下大馬士革鋼刀、香料、寶石,再擡到天價售賣給東西方的貴族,形成了一條固定許多年的商路。
【印度的銅礦和鐵礦儲量很大,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印度人已經掌握了開采銅礦的技術。公元前8世紀,鐵器已經泛濫生産。除此之外,錫礦,金礦,銀礦,寶石礦都很多,金剛石的産量和質量均位于世界各國前列】
不但有礦産圖片,還有地圖!
銅礦分布在拉賈斯坦和比哈爾南部,鐵礦分布在卡納塔卡、比哈爾南部錫礦在安德拉,金銀礦在喜馬旺特和卡納塔卡……
“天幕真好。”劉徹美滋滋,“知道老祖宗缺錢,特意給祖宗送錢來了。”
桑弘羊木着臉:陛下,醒醒,中間還隔着好多小國家。
劉徹看出了大臣們的不支持,不以為然:“打下來不就是了。”
衛青欲言又止。
匈奴還沒解決,國庫的問題也還沒解決。
劉徹卻信心滿滿:“天幕一定會說怎樣富國強兵的,我們學着點。”
【除此之外,古印度作為早期的農耕文明國度,馴化了不少農作物,後來傳到我們華夏,一直到如今依然在食用】
【其中最重要的農作物,是可以紡織成棉布的棉花】
【印度是最早馴化棉花的地方之一,大約7000年前印度河谷就開始種植棉花,2000年前印度莫卧兒帝國的棉紡織品就開始流行于世界】
【不過印度棉花是短絨棉,從張骞出使西域後帶回大漢,起初并沒有重視,當做觀賞植物,取名叫“吉貝”】
【明朝時期美洲的長絨棉傳入,朱元璋為了鼓勵農民種植棉、麻、桑等經濟作物,一度實施了棉地免稅政策。那時華夏種植的是長絨棉。】
【棉花不但保暖性更好,也更親膚更舒适,在如今已經有了更多布料的時代,棉布依然是大家貼身穿的第一選擇】
各種各樣的棉布衣服,翻開衣服上的标簽,都寫着百分百純棉。
女士的裙子,男士的短袖,兒童的嬰兒服,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衣服,都是棉布制造。
“棉花當然是好東西,不然朕普及它做什麽。”朱元璋難得聽到誇自己的,嘴上哼哼,臉上卻是帶笑的。
“原來是吉貝,原來還可以紡織成布料!”唐朝時期,棉花的種植已經比西漢更為普及,只是還沒有當做保暖作物,這一會不少家中花園種了吉貝的富商高興地說道,“等吉貝,不,棉花開花後,我可要試試紡織成布穿起來是什麽感覺。”
看天幕放得布料,溫暖細膩,一看就很舒适。
【還有蔗糖。這裏不是指甘蔗,華夏也是甘蔗的原産地】
【印度在兩千年前就開始将甘蔗汁煉成結晶狀的蔗糖,唐太宗時期高僧義淨從印度引進了将甘蔗汁制作成蔗糖的技術】
【公元674年,高宗時期,大唐發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這種很實用的土法制糖一直沿用了千餘年;】
【唐大歷年間,四川遂寧一帶又出現了用甘蔗制取冰糖,可以說我國制糖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後來制糖技術反過來影響周邊,傳到了亞洲其他國家】
674年,也是武則天被封為天後,李治自稱天皇的那一年,是二聖臨朝的開始。
在李治還在位的高宗位面,聽到這話忍不住看向武則天,相視一笑。
“這是個好兆頭。”
“陛下,百姓吃糖少,不如将這制糖的滴漏法由朝廷買來普及開,讓大唐百姓都能吃上糖。”武則天提議道,“如果那人不願意賣,也可以成立官署,由他負責制糖售賣。”
武則天相信,即使民間工匠不願意将自家制糖技術外傳,在高官厚祿的誘惑下,一定會願意的。
“準,讓工部匠人自己嘗試一番,也讓地方官吏去尋找此人。”李治雙管齊下,對朝廷官員吩咐道,大唐的政府機構立刻運行了起來。
哪怕依然有世家官員對二聖臨朝不滿,當事情越來越多,官吏們忙得跑斷腿的時候,哪有心思管皇帝後宮的事。
【印度的醫藥行業和計算機行業至今依然非常發達,比如美國矽谷裏有大量的印度工程師,美國的醫學院裏也有大量的印度裔醫學生】
【這同樣與他們的傳統分不開】
古印度的醫學不但有繁榮的不同學派,還有了明确的分科:
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生殖科,毒物科,養生學,耳鼻喉科,甚至還有世界上最早的鼻部整容科。
——也可以說,整容也是起源于古印度。
古印度的數學不但有成就,最重要的是當權者重視,著作依然流傳到了現在。
荊咕在搜集資料時,又驕傲又痛心。
驕傲我華夏哪怕是在不重視的程度下,依然有如祖沖之這樣的人才,徒手算出圓周率,其他文明沒有一個比他更接近。
痛心的是,人才這麽多,皇帝就是不重視!就是選擇性看不到!
【古印度很重視醫學和數學,這一點與華夏十分不一樣】
【因為重視,古印度的醫學資料和數學資料基本都傳承下來,不像我們,因為儒家一家獨大,對醫家看不起,對數學不在意,而且政府動不動燒書毀書,導致多次文化斷代】
【華夏曾經有着輝煌的文明歷史,後來被迫從零開始,老實說,每個毀壞文化歷史的皇帝和歧視打壓其他學派的儒生都有責任】
收天下書籍藏于鹹陽的嬴政覺得被罵了;
統一思想收書修書的劉徹覺得被罵了;
為了統一雲南收書焚史書的朱元璋覺得被罵了;
大興文字獄修書焚書的愛新覺羅·弘歷也覺得被罵了……
【古阿拉伯人,帶給全世界最大的影響,就是《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稱《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巨著,講述趣味性的民俗故事,曾被翻譯為多國語言,改編為各種戲劇、電影、動畫片等】
天幕曾經提到過《一千零一夜》,但是這一次,它放出了相關的各種影視劇片段。
“這畫真有意思,似乎是多個畫組合在一起就動了起來?”畫家們看到動畫片,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彙聚起來,彼此讨論着自己的經驗。
“這是不是跟走馬燈差不多?只是有了更詳細的劇情?”
“它能動,我看像皮影戲。”
“要不我們多畫幾幅畫,然後裱在畫上讓它轉動起來再看看?”
“好主意,都試試!”
【這本書可以說是全世界多少孩子的童年啊!】
【誰不會看了《阿拉丁和神燈》想要有阿拉丁神燈,看了阿裏巴巴和四十大盜後看到門就敲門“芝麻開門”!】
瘦弱的青年擦了擦燈,神燈裏冒出一個藍色的壯漢,壯漢如同幽靈:“我可以滿足你三個願望。”
騎着驢子的阿裏巴巴,看到盜賊敲門“芝麻開門”,等盜賊離開後自己也喊“芝麻開門”,進入山洞後看到了滿山洞的黃金。
天幕下難得有娛樂活動的小孩們集體激動了:
“哇——”
“我也想要神燈!”
“芝麻開門!芝麻開門!”小孩拉着娘親的衣袖,“阿娘,芝麻是什麽?”
女子表情有一些恍惚:“芝麻啊,可以榨油。”
芝麻通過張骞的絲綢之路從大宛傳入了華夏古代,起初叫胡麻,到了宋代開始叫芝麻。
三國時期就有了土法榨油法,那時的芝麻油叫做麻油。
比如孫權打合肥,陳壽《三國志.魏志》中記載:“孫權至合肥新城,滿寵馳往……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火燒賊攻縣。”那時的麻油是将芝麻籽用石臼法或木榨法生榨而成。
但是上層貴族可以把芝麻油用來燒火攻城,貧苦百姓卻大多數吃不起油。
只是看着孩子瘦巴巴的模樣,還有眼裏難得的光芒,女子一咬牙:“娘今天去打點芝麻油,給你嘗嘗,可香了。”
“好耶!我也要芝麻開門!芝麻開門!”
【多希望我國古代也有這樣的長篇巨著啊,免得一些民間傳說流傳到亞洲其他國家都被當成是別的國家的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一直都有,只是沒人規範。”淳于越雖然注重“周禮”,但是更注重教化,聽到天幕說起民間傳說的重要性,頓時覺得教化有了新的道路。
“天幕這倒是一個好方向,可以整理成一本巨著,也是給後人留下一種文明。”
嬴政若有所思:“不知道民間的小說家還有沒有。”
淳于越聞弦歌知雅意:“臣會去尋找小說家,想必他們也是願意的。”
嬴政滿意地點點頭。
儒家還是有用的,既然他們弟子多,那就使勁的使喚,大秦正缺人。
【除了四大文明之外,還有美洲文明也在華夏留下痕跡】
【比如巧克力,來自千年前的阿茲特克文明,現在成了愛情的象征,也是可不缺少的可可飲品】
【辣椒起源于墨西哥的瑪雅文明,現在我們的吃辣大省四川湖南貴州江西一個比一個強】
【南瓜、玉米、土豆等都起源于美洲,現在是全世界重要的農作物】
【說完了外來文明,再來說說我們華夏幾千年的老祖宗留下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