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康乃馨
第49章 049 康乃馨
袁春是榮國府的嫡長女,跟她大哥賈珠就差了一歲。而且她出生的時候,正好趕上榮國府大房賈赦的原配夫人生病,她娘王夫人作為二奶奶直接頂了上去,成為了榮國府的實際管家人。
那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王夫人根本沒有什麽精力來管袁春,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長子賈珠和榮國府的事務上了。
當然,這并不表示王夫人不愛袁春。
事實上,對于這個獨生女,她愛得很。
不過那個時候王夫人年紀也不大,自己也是個半大姑娘,能夠為袁春做的有限。
加上賈母直接插手要人,她也就只能淪為名義上的“太太”,真正撫養袁春的,反倒是賈母這個老太太了。
至于賈母,則完全是按照教養賈敏的方法來教養袁春的。
甚至因着隔代親的關系,對袁春比對賈敏的嬌寵更甚——這當然不是說絕對的,只是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罷了。
總之袁春在賈母的悉心教養之下,成為了阖府寵愛的寶貝,當然,全家人也因此對她有了更高的期待。
那個元月初一娘娘命的說法,就是在賈母的默許下傳出去的。
可能這并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單純地喜歡、寵溺這個嫡長孫女,所以覺得不管是什麽樣的婚事袁春都配得上而已。
不過事已至此,已經很難收場。
賈家也有過姑娘進宮,不過也都是幾代前的事兒了。
打從賈敏那輩兒起,就沒有賈家的姑娘入宮了,反倒是甄家一直屹立不倒。甄太妃算一個,那是在先帝在的時候就得寵的人。
甄太妃有個侄女也是送進宮侍奉當今聖上的。甚至沒多久就懷了龍種,晉封了貴妃。本來是繼皇後的最佳人選,不過可惜也是紅顏薄命,生産時不太順利,連着大人帶孩子一起沒了。
Advertisement
這才有了繼皇後入宮。
現在想來,好好的人,怎麽說沒就沒,這中間的事兒,也是細思極恐。
不過對于甄家和皇家來說,死個把女兒和妃子跟家族和皇室的力量制衡這種大事兒相比,也不算什麽事兒。
于是甄貴妃就這麽變成了某某皇貴妃,風光大葬,甄家得了一波賞賜,皆大歡喜。
然後現在又到了太子這一代,甄家又怎麽會放過這個機會,那肯定是一定要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果然,甄家那位大姑娘就成了太子的人。
畢竟,在通常人眼中,太子就是下一任皇帝。若是想要往皇家送人,送給太子那是肯定沒錯的。
不送給太子,難道要送給行将就木的老皇帝。
那必須不能夠。
總之,先把位置占了就對了。
甄家這麽想,柳家和衛家也是這麽想的。
情勢如此,皇帝也只有同意了。
于是皆大歡喜,只有皇帝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賈家反倒成了一股清流,在皇帝那裏暗暗加了些分——這當然是暗中,明面兒上,賈家反倒是那個不肯把女兒獻給太子的異類。
這也是賈母很生氣的原因之一。
袁春對此早就有心理準備,但是見到賈母生氣又失望的臉色,還是難免有些惴惴不安。
王夫人月份已經不小,此時也在賈母房中陪着,看着袁春有些欲言又止,只是礙于賈母在旁,她也不好多說什麽,只道:“你這幾日在宮中如何,也不給家裏送個信來,老太太一直惦記着你呢。”
這就很委婉地提示袁春,要好好說話,老太太生氣了。
不過她不說,袁春也看得出來。
只是既然王夫人給了她這個臺階,袁春也不能不接,故此當下就對着賈母賠禮道:“是元兒的不對,老太太別生氣,元兒這廂給您賠禮了。”
她一邊兒說一邊兒觀察賈母的反應,見老太太的态度有所緩和,但還是有些不滿最重要的是不解的神色,便索性屏退左右,只留下賈母和王夫人,然後将宮中的情況簡單說了幾句。
當然,說是簡單,她也格外留了個心眼,甚至不惜利用自己所謂的“神仙眷顧”體質,講了一個半真半假的“夢”。
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她覺得還是有必要讓家裏的人明白,現在可不能随便亂站隊。
最安全的辦法是不站隊。
靠着跟太\祖太爺一天生日的便利,偶爾假托一個托夢什麽的“假傳聖旨”一下,還是很好用的。
只是這事兒必須保密,所以她選擇在關鍵時候用。
而且選擇跟賈母和王夫人說。
剩下最多就盯着賈政別犯錯——雖然說,他那腦子,主要都放在學術上面去了,然後就剩下了忠君愛國,至于太子,那也是附帶着的,倒也不用太擔心。
東府裏的情況就稍微複雜了點兒,但是因着沒有什麽人能夠做官,倒也比較安全。
就是賈珍跟太子走的也挺近,不然也不會讓他的獨子娶了太子的女兒了。
這事兒不太好辦,好在暫時還不用管。
先可着一頭兒,保個大的吧。
果然,袁春隐晦地把祖宗訓示要賈家不要站隊的事兒一說,賈母和王夫人都是見過世面的,聽袁春這麽一說,俱都吓得面色慘白——誰也不想摻和皇家奪嫡的事兒,雖然說現在太子的位子很穩,但是到底還是皇上大。
保不住今兒是太子,明兒就什麽都不是。
這種事兒,雖然說匪夷所思,但是也不是沒有。
戲文裏不是也唱過麽,什麽貍貓換太子……但凡皇家的事兒,聽起來多奇怪也不會覺得奇怪了。既然是老祖宗親自托夢說的話,那肯定是要聽的。
而且這還是袁春親口說的,那就更加做不到假了。
賈母和王夫人對此深信不疑,加上袁春一向乖巧,又是賈母心尖尖上的人,賈母就算生氣也不能真的不搭理她。
一看到她那張漂亮的小臉兒,那真是什麽脾氣都沒了。
何況這還是事出有因呢。
就說她們家袁春最是懂事兒,萬萬做不出私下定情的事兒來的。
賈母嘆息了一聲,還是沒撐住,親手扶了袁春起來,紅着眼眶對着她道:“祖母年紀大了,也不懂宮裏頭的事兒,但是你總該跟家裏遞個消息才是。”
她肯說話就證明已經原諒了袁春了。
本來嘛,就算再怎麽算計家族的前途,袁春到底還是她一手養大的,總是希望她好的。
只是,這跟她之前的預想不一樣,這才讓她氣憤不已、繼而傷心難受了。
那四皇子是個什麽東西,一個不受寵的,跟在太子身邊兒的小弟罷了。甄家的姑娘可是嫁入太子府了,那以後自家的寶貝孫女元春豈不是要低了她一頭。
再說若是正妃也就罷了,還是給這四皇子做側妃,總覺得這事兒透着詭異,簡直是有點兒侮辱人了。
現在袁春把态度表明了,不是不尊敬祖母,也不是跟四皇子有什麽不可對人言的私情,而是實在情況緊急,迫不得已,那這事兒就算過了。
不過把事情都說開了之後,賈母反倒擔心起來,拉着她憂心忡忡道:“那四皇子可是穩當的?太\祖太爺可還有什麽其他的指示?”
袁春搖了搖頭,又把這事兒是繼皇後親自安排的跟賈母說了一番。當然裏頭還加上了些自己的分析——跟賈母相處了這麽長時間,袁春已經十分擅長夾帶私貨,并且能夠做到渾然天成。
果然賈母聽了之後,半晌沉默不語,繼而嘆息道:“既然這麽着,那就這麽着吧。”
挺好,廢話文學的經典場景。
不過對于袁春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
狂風暴雨消弭于無形,剩下的就只有美好的展望。
王夫人到底格局比不上賈母。她其實也沒有弄太懂宮裏的事兒,只是覺得袁春嫁給四皇子做個王妃也不錯。
雖然不是正妃,但是也是頭一個女人,若是嫁進門去肚子争氣,跟她一樣三年抱倆,一兒一女,那正妃的位子不是指日可待?
對于肚子,王夫人十分自信。這是她最引以為自豪的事兒之一,不管怎麽樣,女人總是要嫁人的,嫁了人總是要生孩子的。
那自然是生的早、生的多,最好了。
對于這個觀點,袁春雖然不敢茍同,但是也無可奈何——你永遠不能在言語上占到你\媽\的上風,但是你可以在心裏保留自己的觀點。
若是王夫人知道她跟四皇子不過是“契約婚姻”,恐怕得氣暈過去。
考慮到她現在月份大了,又是高齡産婦,還是不要冒這個風險比較好。
袁春對此既沒有表示同意也沒有表示反對,王夫人就當她是默認了。
于是很高興地告退了。
她現在身體不方便,坐了這麽一會兒已經是極限,也是該回去了。
袁春便也就跟着告退了。
剛才要說的都說了,賈母是個聰明人,裏頭的門道她自然很快就想明白了。
賈母這邊兒搞定了,賈政那裏就更加不用說了。
甚至他根本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嫁給太子是嫁,嫁給四皇子也是嫁,而且他雖然覺得太子才能出衆,但是四皇子卻是經常來工部視察,反倒熟悉些,而且看着四皇子也是相貌堂堂,人品貴重,實在不能挑出什麽毛病來了。
既然這麽着,那有啥好不滿的呢?
袁春在他那裏又得到了幾句勉勵的話,這事兒就徹底翻篇兒了。
她稍微松了口氣,又開始了每日往返家裏和宮裏的生活。而且不管是榮國府大小姐還是公主伴讀,甚至是準四皇子側妃,每個角色,她都适應良好。
日子一旦順風順水,過起來就很快了。
這一日她才到了宮中,就聽得有人來報,說是家裏太太發作了。袁春一驚,想着這是她那兄弟破石頭君要出世了,那她得趕緊回去,阻止那個什麽“銜玉而誕”的傳言再散發出來才行。
她連忙跟繼皇後和五公主告了假,在她們的恭喜和祝福裏朝着宮外疾行,緊趕慢趕,終于趕在賈寶玉出世前,回到了榮國府。
作者有話要說:
魚魚難過!昨晚把心愛的小車車挂了個長長的劃痕!嗚嗚嗚!開始自閉!
哭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