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二更)
第98章 (二更)
劉賢妃在得知高睦是女子後,還親口對舞陽公主說過“只要你和高睦過得好,母妃就放心了”。即便人死之後真的有魂靈,舞陽公主也不擔心母妃的态度,倒是孫文昺這個“逆道亂常”的評價,引起了舞陽公主的重視。她皺眉道:“皇上說過,高睦雖然是女子,但既然我對她已有鹣鲽之情,你仍舊不忍見我喪偶。”
孫文昺不忍心舞陽公主喪偶,前提是舞陽公主是與他親情深厚的“小姑姑”,瞧舞陽公主現在的樣子,只怕已經因為劉賢妃之死記恨于他了,那他又何必顧念這位“大長公主”呢?先帝的女兒那麽多,其中好幾位公主,孫文昺連臉都記不住,說到底,他與舞陽公主之間,要不是有總角相交的情誼,舞陽公主不過是他衆多姑姑中的一個罷了。既然舞陽公主不珍惜他們之間的情分,他又何必心疼她“喪偶”呢?
再者,在孫文昺心裏,兩個女子之間,本來就談不上“喪偶”。先帝遇弑身亡那天,孫文昺之所以釋放高睦,主要是想借高睦之手控制京營,也是不便讓高睦在先帝駕崩之日死在宮中。他本就沒打算讓高睦這個女驸馬一直欺世盜名,看在高睦對他還算有功的份上,他容許高睦全身而退,已經算很寬仁了。
懷揣着這種寬仁的自我認知,孫文昺對舞陽公主理所當然地說道:“高睦女冒男身科舉入仕,又膽大包天,竊取驸馬之名,罪大惡極,朕本該将她正法。看在大長公主的情面上,朕可以不取高睦的性命,但是高睦必須遠離京城,隐姓埋名,以免女驸馬之事洩露出去,使我皇室取笑于天下。”
舞陽公主得知劉賢妃的死因後,本來就覺得,孫文昺既然忍心讓她喪母,就不可能不忍心她喪偶,她不能繼續将高睦的性命寄放在孫文昺的手上。舞陽公主本來就打算與高睦遠走高飛了,只是想與高睦商量一番後再做計劃,如今既然皇帝肯放高睦離開,倒也算正中舞陽公主的下懷,她很快應道:“好,我與高睦祭拜母妃之後,就可以遠離京城,隐姓埋名,定不讓世人知道高睦是女子。”
“不,朕的意思是,只有高睦該走,大長公主不能走。大長公主若是消失無蹤,各位叔父、姑母那裏,朕都不好交代。”
舞陽公主心頭發沉。母妃沒了,她只有高睦了,皇帝的意思,是非要将她和高睦分開嗎?
聽清孫文昺的“不好交代”後,舞陽公主看到了新的希望,提議道:“皇上将高睦外放至邊地,我随高睦外放,再找時機宣稱病逝,皇上就能對外交代了。”
孫文昺聽舞陽公主這麽快就能想到假死脫身的主意,還考慮到了外放這種細節,有些意外。又想到舞陽公主雖然讀書差勁,但從小伶俐,偶爾靈機一動,倒也不算奇怪。
如果舞陽公主只是一個普通的深閨婦人,她想借假死脫身,瞞天過海,确實不難。問題是,舞陽公主是公主之尊,無論她死在哪裏,都得是朝廷操辦她的喪禮,少了屍身怎麽行呢?屆時人多眼雜,必然會走漏風聲。而且,他若是同意了舞陽公主的假死脫身之計,豈不是支持了她那份假鳳虛凰的逆亂之情?為了顧全大局,他不得不暫時放任舞陽公主與高睦夫妻相處,已經是不對了,他當然是不能讓舞陽公主與高睦一起離開的!
此外,孫文昺深知,在不知內情的人眼裏,高睦是他的有功之臣。他為了從高睦手中收回京營兵權,都得将高睦明升暗降,以免招惹物議。要是下旨将高睦遠放至邊地,落在世人眼裏,那就是鳥盡弓藏了。就算他不怕名聲不好聽,還擔心軍隊寒心呢。畢竟,諸王勢大,他為求江山穩固,必是要削藩的。人心向背,對他這個新帝而言,也就尤為重要了。
孫文昺不想和女子談及朝政,也不願給舞陽公主留下讨價還價的餘地。他沒有多說心中的理由,只是斬釘截鐵地說道:“朕不能縱容大長公主對此等不.倫之情執迷不悟,不然将來在先帝陵前,朕都不好交代。”
看到舞陽公主嘴唇翕動,孫文昺不等她再說話,又補充道:“高睦身負欺君重罪,又蒙騙大長公主的情義,本來就該有死無生。大長公主若是不肯讓高睦獨自遠遁,那朕為了保全皇室顏面,就只能效仿先帝,秘密處死高睦了。”
孫文昺的意思是,他言而有信,對高睦網開一面,已經給高睦留了一條活路。如果舞陽公主不肯接受這條活路,執意與高睦一起離開,那就是逼他誅殺高睦,也就不能怪他食言而肥了。
“皇上若是處死高睦,我會讓天下人都知曉,高睦是女子,也會讓天下人知曉,我與高睦兩情相悅,确有夫妻之情!”舞陽公主的意思是,如果孫文昺真的秘密處死高睦,她會親自将女驸馬一事公之于衆,讓孫文昺根本保不住皇室顏面。
“你……!”孫文昺從出生就是太子嫡子,後來從皇太孫再到登基稱帝,他連句重話都沒聽人說過了。今日他本來就覺得舞陽公主不識擡舉,如今又被舞陽公主當面威脅了,他澎湃的怒氣再也壓制不住了,臉上出現了明顯的怒火。要不是舞陽公主輩分比他高,他都想要責打舞陽公主了,好讓她明白什麽是皇帝之尊。
舞陽公主從小與孫文昺相熟,知道他有愛惜羽毛的毛病。就憑她是孫文昺的姑姑,她料定,孫文昺不會輕易責罰尊長。眼看孫文昺發怒,舞陽公主也不害怕,只是越發擺出了一臉堅定。
孫文昺後悔了。旁人做了這種敗壞綱常的醜事,掩飾還來不及,他真沒想到,舞陽公主竟然敢把她和高睦之間的孽情公諸于世!敢拿皇室的顏面威脅他!真是被皇爺爺寵壞了!早知道小姑姑如此冥頑不靈,他得知皇爺爺死訊的那天,就該快刀斬亂麻,直接讓高睦死在張欽手裏!
也不行,以小姑姑這份冥頑不靈的樣子,真要是那天讓高睦死在宮裏,她鬧起來,皇爺爺遇弑之事只怕都遮掩不住……孫文昺從後悔的情緒中走出來後,又有些慶幸他當初沒有魯莽地殺掉高睦了。
“小姑姑,你也是背過《女誡》的人,應當知道,男女夫婦,才是人倫所在。你若是真将你和高睦之事公之于衆,必會遭受天下人的唾棄,屆時,就算我是皇帝,也保不住你的榮華。皇爺爺和劉賢妃在天有靈,也會因你蒙羞。你不為自己着想,也為你父皇、母妃想想,不要再執迷不悟了。還是聽我的,讓高睦離開,你放下這段孽情才好。”孫文昺想到,舞陽公主從小就沒有好好學習女德,恐怕不懂事情的輕重。為了能對舞陽公主動之以情,他甚至強壓怒氣,又喊起了“小姑姑”。
舞陽公主從小就不愛聽女誡中的鬼話,認識高睦後,她就更覺得女誡毫無道理了。女誡中說,女子生而卑弱愚昧,她看高睦,當文官清名遠揚,當武将也能深得軍心,哪裏卑弱?哪裏愚昧了?還有,要是女子真的生而卑弱愚昧,那些所謂生而剛強聰慧的男子,為什麽非要和女子結為夫婦?與一個他們眼中的卑賤之人親密相交,他們怎麽不覺得蒙羞?他們不覺得這套矛盾的夫婦人倫很可笑嗎?
從舞陽公主愛上高睦的第一天起,舞陽公主就知道,她與高睦之間的夫妻之情,不會得到世人的認可。好在母妃認可了她和高睦。如果母妃還在世,舞陽公主為了母妃,可能還得考慮世人的看法;如今她若是還為母妃的身後虛名而畏手畏腳,那反倒是辜負了母妃的愛護。至于“父皇”?先帝定下無子妃嫔殉葬的制度時,都沒為她考慮過失去母妃的痛苦,她還考慮先帝蒙羞不蒙羞幹什麽?從得知先帝将母妃納入殉葬之列時,她就沒有“父皇”,只知先帝了。
在先帝去世之前,他正逼着舞陽公主陪他營造高睦“暴病而亡”的假象,以便徹底掩蓋女驸馬之事。舞陽公主知道,要是先帝真的在天有靈,必然會覺得蒙羞。舞陽公主一點都不認為她與高睦之間的真情令人蒙羞,她卻順着孫文昺的話術,應道:“既然皇上覺得我讓皇室蒙羞了,那讓我和高睦一起離開,豈不是更清淨嗎。”
孫文昺見舞陽公主不為所動,改變策略,咬牙切齒地說道:“小姑姑,你是想要逼朕今日就将你圈禁嗎?朕只需将你圈禁,再派人秘殺高睦,也不難保全皇室顏面。只不過,你才沒了母妃,朕不想讓你再傷心一場。你要是執意逼朕殺了高睦,那就不能怪朕了。你想清楚,究竟是願意與高睦生別,還是死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