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一更)
第97章 (一更)
舞陽公主與高睦共效魚水之歡後,才真正懂得夫妻之事。也才突然意識到,她與高睦差點沒能正式成為夫妻,就淪為了一對死鴛鴦。一想到此事,舞陽公主就更珍惜她與高睦都健在人間的時光了。
只可恨居喪的日子,讓她無法與高睦同起同卧。幸而,有高睦每晚必至的陪伴,助她排遣寂寞。即便是白日,只要高睦在家,舞陽公主也常以讀書為名屏退侍從……就是辛苦高睦,需要多翻幾次窗。
能與舞陽公主厮守,高睦自然是不嫌辛苦的。
如此一來,本該相思惱人的居喪生活,也成了一份別樣的情趣。
與之相比,舞陽公主的生活,最大的美中不足,自然而然地着落在了劉賢妃身上——
自從先帝駕崩後,舞陽公主已經很久沒能見到母妃了。她上一次看到母妃,還是在先帝的靈堂上。那也不過是遠遠瞧見了母妃的背影,連句話都沒說上。
舞陽公主自從出降後,就不能随意回宮了。即便前些年先帝時常召她回宮,也不是每一次都能見到劉賢妃。數年下來,舞陽公主已經習慣了遠離母妃的生活,每逢年節,她卻還是格外思念母妃。
新正之日,百官需要入宮朝賀皇帝,命婦則需朝賀皇太後、皇後。
舞陽公主本想趁着入宮朝賀的機會去見母妃,皇太後和皇後卻均以先帝新喪為由,免除了朝賀。
平時也就罷了,總不能過年都不給母妃拜年吧?為了能入宮,舞陽公主只好往宮裏遞了請求觐見的正式表文。
舞陽公主屬于外命婦,她請求進宮,入宮之後應該先參見皇後。已經成為皇帝的孫文昺,卻親自接待了舞陽公主。
舞陽公主與孫文昺極為要好,被自己的皇帝大侄兒親自接待了也不奇怪。她與孫文昺閑話幾句後,很快提出了她想去見劉賢妃。孫文昺卻說,劉賢妃已經為先帝殉葬了。
“什麽?!”
“十四叔薨逝之時,皇爺爺就定下了成規,皇室的無子妃妾,均需為夫主殉葬。小姑姑不知此事嗎?”孫文昺身為皇帝,絕對不能容忍弑君之輩。就算沒有殉葬的規定,孫文昺也是要除掉劉賢妃的。在孫文昺看來,他讓劉賢妃多活了那麽多天,又讓她以殉葬的名義喪命,已經夠便宜她了。考慮到舞陽公主與劉賢妃感情很深,孫文昺猶豫一下後,才補了一句:“小姑姑節哀。”
舞陽公主的眼淚早就掉下來了。
那是她的母妃,是悉心愛護她的母妃,是明知她愛上了同性也依然愛她的母妃,她竟然連母妃最後一面都沒見到,就猝然得知了母妃的死訊,讓她如何節哀?
要不是為了弄清真相,舞陽公主早已泣不成聲了。她對孫文昺質問道:“父皇怎麽會定下如此殘忍的規矩!你是皇帝,你為什麽不改掉這條規矩!還有,我母妃是何時沒的?就算母妃得殉葬,也該早點告知我,為何到今天才讓我知曉!”
如果劉賢妃沒有弑君,孫文昺看在舞陽公主的面子上,應該會把劉賢妃從殉葬名單裏拿下來。不過,為了确保皇位交接的穩定性,孫文昺隐瞞了先帝遇弑身亡的真相,已經讓此事成為了深宮隐秘。他深知“幾事不密則害成”的道理,即便只是面對舞陽公主一人,也不打算說出這則隐秘,只道:“小姑姑,我雖然是皇帝,但也不能違逆皇爺爺定下的成規。劉賢妃既然注定殉葬,讓你知曉,不過是徒增傷心。我不告訴你,也是為了你好。你還是節哀吧。”
“你殺了我母妃,還連她最後一面都沒讓我見到,還說是為了我好?”
舞陽公主如果從來不曾讀過史書,她可能還會天真地相信孫文昺的推脫之詞。如今她卻覺得,孫文昺的說辭,簡直是無恥至極。
便觀諸史,哪朝哪代缺少變更祖制的皇帝?父皇已經死了,又不能強逼文昺這個新帝遵從成規。而且父皇的成規如此無理,文昺将其廢除,連個非議都不會有,怎麽就“不能違逆”了呢?
不!不是父皇!
舞陽公主一直知道,先帝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但她真的萬萬沒想到,他竟然定下了人殉這樣喪盡天良的制度,還毫不遲疑地将她的母妃包含在內了。
無子妃妾一律殉葬,豈不是意味着,哪怕沒有高睦之事,哪怕她這個女兒從未激怒先帝,他也從不打算放過母妃的性命嗎?虧她曾經以為,她是他最寵愛的孩子!真是太可笑了!他要是真的寵愛她,怎麽可能忍心讓她喪母!
舞陽公主對先帝失望至極,甚至已經不想再喊他“父皇”了。早知道先帝的死亡會帶走母妃,她根本就不該為他的駕崩哀哭!要哭也該是為母妃而哭才對!
還有文昺也是,會對她說出“雖然高睦是女子,我仍舊不忍心見小姑姑喪偶”的文昺,竟然忍心讓她喪母!就算他真的不能改變先帝的成規,他已經是皇帝了,難道從人殉名單裏拿掉一個名字都辦不到嗎!
分明是他這個新帝,斷絕了母妃的活路,甚至讓她失去了送母妃最後一程的機會,還說是“為了你好”?天下間哪裏有這樣的道理!
孫文昺信奉綱常禮教,将名節視為立身之本,他之所以讓劉賢妃死于殉葬,除了掩蓋先帝死因外,也是不想背上誅殺庶祖母的名聲。聽到舞陽公主“你殺了我母妃”的說法,孫文昺面色一冷,不悅道:“婦人事夫,有從一而終之義。劉賢妃從葬于先帝,得以享有先帝的香火,是莫大的福氣。小姑姑,朕知道你乍知生母死訊,難免傷心,但也不可出此怨望之語。”
今日私室相見,孫文昺與舞陽公主之間,原本只用了家人禮。而如今,孫文昺雖然依然喊着“小姑姑”,卻自稱“朕”,顯然在強調自己的皇帝身份。
舞陽公主曾經直面先帝的絕情,聽出孫文昺以勢壓人的意思後,她反倒不覺得失望了。
如果舞陽公主是孤身一人,她還真想問問孫文昺這個新帝,既然給先帝陪葬是莫大的福氣,他自己怎麽不去享受這個大福氣?念及高睦的安危,舞陽公主吞下了心中這個逼人的反問,反而擦幹了淚痕,平靜地換上了尊稱,問道:“敢問皇上,我母妃的屍身在哪裏?”
孫文昺覺得,舞陽公主不再直呼他的帝諱,算是一件好事。不過,他與舞陽公主舞陽公主從小交好,不願與舞陽公主因為一件小事而生份,便有些示好之意地回道:“既然是為先帝殉葬,自然是在皇陵近側的吉地入土為安了。”
舞陽公主根本就不信神佛,也不信什麽冥世冥福。母妃人都沒了,吉地有什麽意義呢?她知道孫文昺強調“吉地”,是在對她示好,但是從母妃死于孫文昺的旨意開始,她與孫文昺的情誼就已經回不到過去了。甚至,這座曾經被舞陽公主視作家庭的皇宮,對舞陽公主而言,都已經成了一片面目全非的傷心之地。舞陽公主不願再留在宮中,也不想再面對孫文昺,起身道:“我還要去祭拜母妃,就不叨擾皇上了。”
這是孫文昺第一次聽到舞陽公主的“叨擾”。
孫文昺覺得,他沒有因劉賢妃的弑君之罪牽連舞陽公主,還為舞陽公主留下了高睦的性命,已經對舞陽公主很好了。如今他都已經對舞陽公主示好了,舞陽公主竟然還不領情,那也就不能怪他不顧舞陽公主的心情了。他本想等舞陽公主消化生母亡故的傷痛了,再與她細談高睦之事,如今他也不想等了,他直接命令道:“且慢,朕還有事,要與大長公主商量。”
本朝規定,皇姑稱“大長公主”,皇姊妹稱“長公主”,皇女稱“公主”。在孫文昺登基後,舞陽公主作為皇帝的姑姑,官方封號已經成了“舞陽大長公主”。
“皇上有何吩咐?”舞陽公主已經徹底認清了皇家的無情,聽到“大長公主”這個陌生的稱謂後,她連眉毛都沒有動一下。在舞陽公主心裏,曾經被她視為至親的孫文昺,已經不是能見證她眼淚的人了。她強壓着痛失母親的悲傷,只想盡快回家,好抱着高睦放心地痛哭一場,孫文昺的“且慢”,難免讓舞陽公主有些不耐,但,也正因認清了皇家的無情本質,她才更知道自己不能對皇帝不耐,只能強逼自己止步應聲。
落在孫文昺眼中,越發覺得舞陽公主冷淡。孫文昺心中有氣,明知故問地說道:“大長公主去皇陵祭拜劉賢妃,是獨自前去,還是與高睦同去。”
舞陽公主去劉賢妃的埋骨之地後,難免悲痛,自然是需要高睦相陪的。
孫文昺聽到意料之中的答案後,搖頭道:“依朕之見,大長公主與高睦之事,逆道亂常,皇爺爺深惡痛絕,劉賢妃想必也不會樂見此事。皇陵那邊,大長公主還是獨自前去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