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
第 18 章
江大姑和李旭上次來看望江南, 給她帶了不少東西,江南一直想還禮回去,找不到合适的禮物和時機。
這天碰巧聽見辦公室兩個女老師在讨論有不要肉票的豬肉賣, 她湊了過去,央着她們一起, 左拐右拐到了黑市, 一口氣買了五斤, 又到衛生院用病例單開了一斤紅糖,另外帶了一些小禮物,才往江大姑家去。
騎車到村裏時, 正遇上下工,她不好橫沖直撞,索性下車扶着走。
路上認識她的人,跟她打着招呼, “小南來看你大姑呀?”
江南笑着點點頭, 見人往她車頭上挂的籃子裏看裝了什麽東西,也當沒看見,就是在這時,聽見了村裏人議論趙瑞和岑知青的事兒。
她這才知道這倆是一對即将離婚的夫妻, 心內不停感慨難怪六度空間理論說, 通過六個人就能認識全世界的人。
這也太巧了,世界真小。
“姐!”
江南正思維發散走着, 就聽見李旭的聲音。
她回頭, 只見李旭扛着鋤頭沖她跑過來,然後動作熟練地把鋤頭往車上一架, 就将車接了過去,問她, “你怎麽有空回來?”
江南笑道,“天天吃食堂膩了,來家改善改善夥食。”
李旭知道這肯定是謊話,她姐可能帶了東西,生怕他媽不要。
兩人閑聊着回了家,江大姑見到江南很驚喜,“你怎麽來了?”
江南把籃子從車上取下來,将東西t一樣一樣拿出遞給她,解釋道,“小妹不是快生了嗎?我接下來可能沒時間過來,就想着提前把東西帶來給您,到時候您幫我捎去。”
江大姑生了兩兒兩女,老大和老幺都是女兒。老幺三年多前嫁到了隔壁公社,再過兩個月就要生二胎了,那時正是江南備考的重要時期,不能跟他們一起去。
Advertisement
江大姑摸了摸手上厚厚的細棉布,“你這是買了多少尺?”
江南随意道,“肯定不夠兩身衣服。”
實際她把手上離婚分到的布票都用了。
她衣服夠穿,這兩年都不用做新的,過兩年又取消布票了,用不上就全買了。
江大姑又瞧她提出的肉,心疼地直吸氣,大手拍了她一下,“怎麽買這麽多,錢多燒的慌!”
江南調皮一般地閃過,将肉拎出廚房,交給原主的二表嫂孫秀珍,“二嫂,都做了吧,天兒變熱了,不經放。”
然後,坐到土竈面前幫她二嫂燒火、擇菜。
她二嫂也心疼,“這都做了能當飯吃!”
“那就當飯吃!”江南笑。
江南說來改善夥食,并不是虛的,江大姑這一手紅燒肉可是拿手菜,全家人都吃了個肚圓,惬意地坐在院子裏納涼消食。
只有李旭坐了會兒就又扛着鋤頭出門了。
江南看了下手表,這還不到上工時間。
江大姑見她疑惑,擺手道,“不用管他,這兩天和趙瑞折騰自留地呢,說要種什麽西紅柿,白耽誤功夫!”
“種西紅柿不是挺好的嗎,怎麽會耽誤?”江南奇怪。
江大姑給她解釋,原本自留地除了種點兒自家吃的菜,剩下全用來種番薯喂豬。
趙瑞今年不打算種番薯了,那二分自留地要全種西紅柿,說是要種了賣,豬不夠吃,就用賣西紅柿的錢再買番薯。
“你說說這是不是瞎折騰?”江大姑攤手。
江南明白江大姑的意思,她認為賣西紅柿可能會虧本,錢還不夠買番薯,或者賺得不多,卻要多倒騰一道手,浪費時間精力。
這也正常,畢竟農村裏家家戶戶都種了菜,在村裏人的認知中,菜不值錢、賣不上價。
但村裏不缺菜,不代表城裏不缺。尤其本地不産西紅柿,這年頭運輸業又不發達,西紅柿在安城還是稀罕物呢!
“大姑,您這話說早了,我覺得小旭他們能賺。”江南肯定道。
這趙瑞還是挺有頭腦的。
眼下改革開放還未開始、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也沒萌芽,國家只允許農民小規模販賣一些自己産出的農副産品。自留地不多不少,産量不會達到投機倒把的量刑标準;西紅柿是稀罕品,定價略比其他蔬菜高一些也合理。
也就是說,趙瑞和李旭說不準能合理合法地小賺一筆。
事實上,趙瑞也确實是這樣計劃的。
他這輩子打算立足本地,從生産源頭開始做生鮮,先從優質菜販子開始積累資本,過兩年能大量承包土地後,就搞蔬菜大棚,擴大生産做生鮮超市,到國家允許私人長途販運,他已經積蓄了力量,又可以做供應鏈,或生鮮超市連鎖。
雖然遠不如上輩子,但已能衣食無憂,他可以安心陪母親養老了。
江大姑将信将疑,倒是李昶聽了,思量了會兒,勸江大姑道,“媽,咱們家的地趁還沒插苗,也種西紅柿吧。”
江大姑皺眉,還是不太願意,李昶再接再厲道,“您什麽時候見趙瑞做過賠本買賣,再者小南也說行,別人您不信,小南的眼光您還信不過?”
“江南”可是從小就能掙錢的人。
江大姑看看李昶又瞧瞧眼神期待的江南,思量半晌,猶豫地征詢江姑父的意見,“那就種上?”
江姑父抽了口旱煙,點了點頭,可行。
一家子就這樣達成了共識,江大姑于是安排道,“那今天下午下工後,老二你叫上老三再去整整地,西紅柿苗兒……先看看趙瑞那裏有沒有多的,咱跟他買,不行就自己育。”
事情就這樣定下了,江大姑又像想起什麽似的,拍了一把大腿,起身往房間裏走去。
江南繼續和李家人聊天。
這時,有小朋友來找李昶的大兒子玩兒,在門外頭喊人,“建設——”
孫秀珍一聽聲音就知道是誰,回道,“川澤,進來吧!”
江南就見一個長相清秀的五六歲小男孩,拉扯着彈弓進了門。
小男孩沒瞧見建設,左右張望。
孫秀珍笑道,“上屋裏找他去,他二姑給帶了小人書,正帶着妹妹在裏頭看呢,你也去一塊兒去看看,等日頭下去點再出去玩兒。”
小朋友羞澀地笑了笑,就興奮地跑進屋去。
孫秀珍轉頭給江南介紹,“這是趙瑞的兒子。”
江南認了認臉,跟她閑聊道,“是叫川澤吧?大川大澤,既有山有又有水,寓意還挺好。”還有點兒耳熟。
趙川澤,在哪裏聽過呢?
說起這個,孫秀珍猶為不滿,斜眼瞥了一下李昶,抱怨道,“是啊,不像你侄子侄女,李建設、李愛紅,你哥的書都白念了,就給孩子取這種上街一喊,百八十個人回頭的名字!”
江南好笑,原主和她的表兄弟姐妹确實都是上完了初中的。
二哥李昶聽了不樂意,辯解道,“建設祖國、愛戴紅.軍,多有意義!”
二嫂根本不理他,繼續跟江南閑話,“不過人家爹媽名字也好聽,靜秋、趙瑞,不像我——‘秀珍’,光大隊上就四五個叫這名兒的。”
“我覺得挺好。”江南還沒說話,就聽李昶斬釘截鐵道,“優秀的珍寶,多好啊!”
二嫂一聽,轉頭羞澀地扭了一把二哥的胳膊。
江南只覺突然被塞了一把狗糧,混着中午的紅燒肉,有點兒撐。
還好大姑回來了,給她遞了張照片,“你瞧瞧。”
上面是一個穿軍裝的男人,國字臉、濃眉大眼,一臉正氣。
江南看清後,瞬間明白了大姑的意思,哭笑不得道,“大姑,我現在沒時間沒精力想這些。”
江大姑生氣,“先瞧瞧嘛,成不成再說。”
于是給她介紹起這個男人:副營長,家裏兩個孩子,前妻生小兒子的時候難産去世了,兩個孩子一直留在老家由他母親照顧,前段時間他母親為了照顧這兩孩子,忽視了他大哥家的孩子,導致大哥家的孩子磕了腦袋,大哥就不樂意了。
這位副營長便打算把母親和孩子接去随軍,他老娘卻想讓他娶個媳婦一起帶去,現在正在相看。
江南一聽就覺不合适,笑道,“大姑,這位找老婆主要為了照顧孩子吧,我要上班上學,連程皓都照顧不了,何況別人家的孩子,不合适。”
江大姑持反對意見,“有他媽在,你就搭把手的事兒。”
江南又笑,“大姑,如果我去上大學,那可是四年吶,我還打算讀研究生,又是三年,這七年時間,他孩子都長大了,就更不需要我了,他還找我幹什麽?”
這可不是江南騙江大姑的,她的後續退休計劃需要滬市戶口,所以她準備報考滬市的大學,但大學畢業後分配工作大多會返回原籍,為了留在滬市,她繼續深造或許能留校當老師,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
李家人似乎都被江南的計劃震驚到了,“七年?那你畢業都多大了!”三十三、四!
江大姑只覺為侄女找對象的事情更緊迫了,如果等江南自己行動,這都多大年紀了,更不好找了!
江南好笑,将手上的照片還給江大姑,拉回正題,“所以說,我跟這位營長不合适!”
江大姑無意識接過照片,喃喃道,“是不怎麽合适……”
軍人又不能随意離開部隊,小南要上七年學,如果兩人真成了,聚少離多那也是要散的,何況只是半路夫妻。
江大姑只能收起照片,無奈放棄。
下午江大姑一家還要上工,江南也要回去繼續學習,就騎車走了。
走到半道兒,太陽越來越曬,江南沒戴帽子,實在受不了,就停車到一顆大樹下躲躲。
日光透過散亂的樹葉落了下來,斑駁陸離又帶些柔和,引人昏昏欲睡。
江南不敢睡,只能胡思亂想,讓腦子活躍起來。
忽然,她精神一振,她想起“趙川澤”這名字哪裏熟了!
這不是電視劇裏陸笑笑男朋友的名字嗎?
還有岑知青、靜秋……
岑靜秋,這是陸笑笑幫男朋友尋找的親生母親的名字!
江南摸着臉愣了愣,再次感慨這世界真小。
這麽說,她在程家看到的女人很大概率就是岑知青,她的預感沒錯。但是岑知青認識程家人和小時候的陸笑笑嗎?
江南找不t到相關劇情,滿心疑惑。
又想到趙瑞,趙川澤的父親,這位在電視劇裏可是女主程怡心一直想結識的大佬,但大佬很不喜歡陸笑笑這個未來兒媳婦。
她記得女主好像猜測大佬可能看不上他們小家小業,覺得兩個孩子門不當戶不對才不同意,所以堅持上門求見,希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改變大佬的想法。
但大佬從未見過她,直至大佬車禍去世,趙川澤和陸笑笑才名正言順在一起……
好家夥,劇情殺啊!
江南吸了口氣,又感慨這位說不得也是冤種。
不過既然知道了趙家也是劇情人物,還是離遠一些才好,省的沾上麻煩,江南這樣打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