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雜燴
雜燴
宋諸語氣誠懇, 神情嚴肅,仿佛不是他要送桑秋那盒胭脂,而是真誠地請桑秋幫他這個忙。
桑秋本來還有點猶豫, 但是見宋諸如此一本正經的模樣,加上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畢竟京城裏來的長輩,那肯定是見過不少好的東西,又千裏迢迢地過來, 送的禮物不合心意, 也确實不合适。
于是她就收下了:“那我用了再告訴你。”
買的蜜餞果脯, 有不少是要送給小鳶兒的,桑秋也不方便自己跑去山長那兒找她,于是留給宋諸轉交,其餘的一些吃食, 她麻煩宋諸的夥計幫忙送到食堂去,而她自己則抱上厚厚的被褥和衣服,往自己所住的屋舍走去。
等到她回去鋪完床, 将新買的衣服換上,走到食堂的時候, 發現宋諸竟然也在。
他不知何時回去拿了書,正在一盞燭臺旁認真細看着,小小的火苗跳動着, 将他的側臉細細描繪, 溫和而沉靜。
傍晚風起,走到路上有些涼, 一進食堂,身體頓時暖和不少, 手腳也活絡了。
桑秋往裏又走了幾步,這才發現,雖還沒到飯點,但食堂裏已經坐了不少學生。許是旬假不用上課,便想提早來食堂等飯,也有幾人獨自坐了張桌,小聲在背誦課文。
山中書院就讀的學生,都是通過嚴格的入學考試才進來的,雖然有些平日裏沒個正形,會偷懶不想上早課,掐點趕進學堂,也會為了吃到幾口好吃的耍小心思,但本質都是正經向學的讀書人,否則也不會特地到這深山野嶺的書院中來吃苦了。
她從宋諸身旁走過,發現學生們雖然都坐在食堂裏,但很有默契地避開宋諸的位置,以他為圓心,空出了一個大圓來。
桑秋沒忍住在心底偷笑,她用眼神同宋諸打了個招呼,就往後廚去了。
旬假這幾日的菜單,早在昨日就已經定好。留在書院的學生不多,夫子更是寥寥無幾,桑秋盡量往簡單又好吃的方向安排吃食,比如今天晚上的暮食,就是一道香噴噴的大雜燴。
大雜燴,其實也可以算是亂炖,将各種食材一股兒地都放到大鍋之中,生起火來咕嘟嘟一通炖,讓所有食材的滋味都在鍋中充分融合,看似亂炖一氣,實則有着獨特的濃厚風味。
雜燴的食材沒有固定的式樣,有什麽就可以炖什麽,就比如今日炖在鍋裏的,就有紅白兩色蘿蔔,青綠的莴苣,黃色的白菜,以及煎好的金黃焦酥的一只只好看的荷包蛋。
鍋裏先熱油,打進一個個雞蛋,蛋清很快就貼着鍋壁凝固起來,白白一圈将圓潤的蛋黃兒包裹起來,邊緣随着油煎慢慢翹起一些,用鍋鏟一翻,就能将整只荷包蛋完整翻個面,在空中劃出好看的弧線,再落到鍋裏,将另一面也煎香。
Advertisement
平時吃荷包蛋,桑秋喜歡吃一面焦香,一面流黃的嫩嫩的荷包蛋,但是用來炖大雜燴的底湯,則是将兩面都煎得酥香而不焦糊的雙面煎法,熱油充分融進噴香的雞蛋裏,金黃又圓潤。
煎好的雞蛋留在鍋中,直接加入一大鍋清水,用大火燒開,鍋中的水很快沸開,往上冒着蒸騰的熱氣,不一會兒,原本清澈的湯水就逐漸變得奶白起來,看起來跟骨湯熬出來的也很相似,濃厚了許多。
接着便是把切好的蘿蔔塊倒入鍋中,紅的白的兩色蘿蔔都切成了大小相同的滾刀塊,滾到鍋中落在底部,紅的白的很是好看。蘿蔔耐煮,就現在鍋中焖煮上一段時間,變得軟綿可口,充分吸飽湯汁。
若是湯底中放些煎香的五花肉一起炖,那湯底的滋味便會更香,豬肉的鮮美融在湯裏,又被吸味的蘿蔔所吸收,到時候夾出一塊蘿蔔來,入口即碎,輕輕一抿就是湯汁中那鮮美的肉味,煎過後的五花肉能将豬肉的肉味充分釋放,卻也不會掩蓋蘿蔔本身的清甜,無論是直接空口吃,還是用來下飯,都很美味。
可惜山中無法頓頓有豬肉,更不用說是旬假這三日,能夠利用的食材本就不多,五花肉是沒有的,但是桑秋有之前熬好的豬肉,妥當地保存在陶罐裏,挖上那麽一大勺擱到鍋裏,化開後用來煎荷包蛋,再加水煮成奶白的湯,這鍋大雜燴便有了豬油香,和蛋香一起為這鍋湯增了鮮香風味。
蘿蔔炖煮上片刻後,桑秋掀開鍋蓋,繼續往裏面加入切成片的莴苣,用手撕開的白菜梆子,最後再蓋上一層白菜葉和青菜。
新的食材加入,原本翻滾着小氣泡的湯頓時安靜下來,等待着下一次的沸騰。
聽到竈爐上的大鍋裏再次沸騰後,就可以将竈膛的火撥小些,讓各種食材在鍋中小火慢炖,屬于蔬菜的清甜交織,給豬油煎蛋做底的雜燴,添上清新之色,同時也吸滿湯汁,讓食材本身的味道層次更豐富些。
這鍋大雜燴做法也簡單,不需要桑秋親力親為,當桑秋進入後廚之時,就聞到從鍋蓋縫隙裏飄溢出來的濃香,充滿整間後廚。
因為主料都是蔬菜,香味雖濃卻不膩,聞着有種蔬菜所特有的清香。蘿蔔原本容易煮出一股不好聞的怪味兒,但提前加點醋焯水後的蘿蔔就沒有這股味道了,只餘清淡甜香,莴苣和白菜的香味隐入其中,暖暖乎乎的。
今天在食堂值班的是小蛋兒和阿重,雖然兩人的廚藝只學了點皮毛,但做個大雜燴還是不成問題的,最難之處就是煎荷包蛋。好在大雜燴中的煎蛋主要用于增香提味,不拿出來單獨做一道菜,所以即使煎得醜一些也無妨,也不用像桑秋那樣煎成流心的,只要煎熟就成。
桑秋進後廚的時候,他們兩人正在竈臺前忙碌着,一個蹲下看着火候,一個掀開鍋蓋,瞧着裏面的雜燴炖得如何了。
“好了,可以準備出鍋了。”
桑秋的聲音傳來,兩人都往她這邊看過來,面露驚喜:“桑廚娘你怎麽來了?”今日不是桑秋值班,而且她之前說過,要去山下采買東西,他們還以為桑秋不會來食堂了呢。
“剛從山下回來,還沒吃暮食呢,可不得過來。”桑秋見鍋裏的大雜燴炖得差不多了,再炖下去可能會過于軟爛,于是叮囑他們二人可以準備将暮食擺出去了。
大雜燴在鍋裏,他們直接連着這口鍋一起擡了出去,桑秋幫忙掀開簾子,頓時後廚內的香味在食堂中彌漫開來,惹得在食堂裏等待的衆人齊齊往這邊看過來。
蔬菜做成的大雜燴的香味不是強烈刺激人嗅覺的,相反,這股香味溫和醇厚,帶着清甜,後勁又十分綿長,聞來只覺得置身秋日的陽光下,溫暖又舒适,是一種家常的味道。
有人喜食蔬菜的淡雅,自然也有人覺得蔬菜太過寡淡,不夠下飯。對于前者,用t料種類豐富的大雜燴,就是滿足的一餐,而對于後者,有桑秋之前做的油潑辣子壓陣,再清淡的食物,添上油潑辣子,都能變得熱辣刺激,撩撥人的味蕾和食欲。
配着大雜燴的米飯也和平時有些不一樣,米粒裏摻雜了些玉米粒,散發出更香甜的氣味,大米飯香甜松軟,但又粒粒分明,嚼起來有筋道,玉米粒的加入使得米飯的口感層次更加豐富,糯感十足,噴香撲鼻。
另外還有桑秋之前腌制的一些小菜,酸酸甜甜鹹鹹,很是下飯。
阿重和小蛋兒将這口大鍋在打菜的桌子上擱置好,又去後廚取摻了玉米粒的米飯,一人拿大勺,一人拿飯鏟,準備給大家打飯。
因為是旬假,也沒有像平時那樣嚴格的時間限制,所有的碗筷都備好後,眼看着時辰差不多,就直接開飯。
學生們一一去排隊領了暮食,旬假留在書院的學生們統共也就二十來人,所以阿重和小蛋兒打菜都很是大方,給每個人都裝了滿滿當當的兩大碗。
桑秋趁着他們打飯的時候看了看,只見食堂裏除了三三兩兩的學生們,夫子只見宋諸一人。
他還是坐在原地,擡眸看了看領飯的隊伍,又繼續低頭看書,看起來打算等到學生們都領完後,再去領自己的那份。
當桑秋端着他們兩人份的暮食走到宋諸所坐的桌前的時候,宋諸恰好看完一頁書,翻了個頁,書頁翻過的時候吹起輕輕的風,面前的燭臺上的火苗跟着輕輕晃了晃。
“我可以自己去拿的。”宋諸見桑秋過來,還沒等她開口,已經收起了書,挪動了燭臺的位置,幫桑秋騰出空來。
“也不麻煩。”桑秋本就要取自己的那份,只當是順便幫宋諸個小忙。往日裏,夫子們的吃食都會有人幫他們端過去,旬假這時候人手不夠,夫子們也得和學生們一樣,自己去領吃的。
桑秋吃飯的時候很是認真,宋諸也沒有在吃飯時主動說話的習慣,兩人相對而坐,皆埋頭吃着自己碗裏的吃食,剛出鍋的大雜燴還熱乎得很,肉眼可見的白霧從碗中不斷往上飄蕩。
她從最底下夾了一塊,果然充分吸飽了湯汁,一咬就有充盈的汁水滲出。
荷包蛋已經被鍋鏟切碎成小塊,散落在碗中各處,會在夾蔬菜的時候跟着一起被夾到碗裏,豬油的香味并不明顯突兀,但存在感十足,與其他蔬菜完美搭配在一起。
桑秋先是原汁原味地吃了幾塊,又拿起湯勺喝了好幾口湯,還是忍不住辣椒的誘惑,伸手拿了桌上的調味罐,舀了一勺油潑辣子在碗裏。
看着被染得紅通通的湯面,桑秋忽然玩心起,不懷好意地問宋諸:“你要不要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