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47.第47章
第47章
江觀潮以前就把橘豬當半個樹罐子,心裏有甚不大爽利的,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皆一股腦兒地往橘豬那裏傾倒。他的想象力還沒到那份上,雖覺橘豬不凡,也只以為他是甚精怪之流,還不見得有法力。
若有法力,平陽公主早就倒黴啦!
因此他也不做隐瞞,把先頭衛青張骞說的作為笑話跟他講了,哪裏知道橘豬聽到一半就發出聲凄厲的尖嚎,別說是背上的毛,即便是尾巴上的毛都根根豎起,驚恐得不成樣子。
江觀潮只以為他被蚊蟲叮咬了,大驚,叫聲“橘豬”,就把他揣在懷裏摟摟抱抱,還仔細地翻看爪子皮毛,看他身上可有傷口。
橘豬這回可不同,就跟江觀潮渾身是刺,碰他就會被紮成刺猬似的,腿腳靈活跳動躲個正着,喵嗚喵嗚,張牙舞爪同他抱怨。
他讀過些儒家的經典,男女授受不親是知道的,眼下情況不說男男授受不親,他腦中那根弦卻還崩着:張骞衛青這倆狗東西,明面上看不出來,私下裏竟然編排我,該打!他轉念又想,朕雖好顏色姝麗之人,卻也不是人人都好的,朝廷上顏色好的郎君不少,若是把賞心悅目的都拖拽至榻上,朕不就成了千古昏君,國将不國
總之他現在滿腔憤懑都向着兩位太中大夫去,哪裏能想起來自己似是而非的言行才是助長他們渾想的肥料。
江觀潮唏噓: “我朝致仕制度嚴密,官七十而退,若指望此條例,人活到死還不知能否退官。”西漢官員的平均年齡尚未可知,但七十是肯定是沒有的,否則為何說人生七十古來稀
橘豬一方面羞惱于他三番兩次試圖退官,一邊又想着要做出些避免誤會的舉動,哎,他有段時日要把江觀潮放置play,不可太過關注,以免引發禍端。
……
初次鋪路,工匠征夫都不大熟練,工期一緩再緩,滿朝文武但凡是小心眼些又吃過水泥灰的,都暗戳戳等着看笑話,費烙有時間就來找江觀潮抱怨,說參他的折子都堆了一摞,有說勞命傷財的,有寫“艮其限,危薰心也”的,無甚好話。
江觀潮也沒法,只能從水裏撈根玉米棒子給他嚼嚼,京城郊外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悉心照料,不僅玉米産量高,結出來的玉米粒子也很甜: “你給個準話,什麽時候能鋪完”
費烙含糊不清說: “中元節之前肯定是能竣工的。”碎玉米粒子從他口中噴出來,落在地上,江觀潮默默後退幾步,只怕被機關槍掃到。
在漢代,中元與元宵節下元湊堆,并稱三元,在七月十五當天街坊巷裏也有不少活動。西漢時期,中元節與其說是節日,不如說是民間自發舉行的慶祝活動,其用途是在初秋時節慶賀豐收,酬謝土地。至于道教的中元鬼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到現在還沒有個影子。道教是東漢末年才創立的,現在只有大致框架。
長安怎麽過中元還不知,但河東的節日習俗江觀潮是切身體會過,宰雞殺豬,收集新米是少不得的,而後又拾掇出一桌子的菜色,恭恭敬敬供奉在祖宗牌位前,只求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蕃熟,穰穰滿家。
Advertisement
從這便可以看出,中元是一個集祭祖,歡慶豐收為一體,美食歌舞都可尋的日子。
費烙還有點長安人的傲氣,聽江觀潮敘述河東盛況,不免說: “蕞爾小地,有何可貪戀之處,你是不曾見過長安城中元日的情景,爆竹聲是沒有的,卻也鑼鼓喧天,九市無論大小商販都會在店鋪口別上一搓才收獲的麥穗,食肆推陳出新,以新米新麥做吃食。”此外還有城郊祭祖,哪年不是成群結隊鴉雀在墳地頭頂上盤桓,只待人一離開便俯沖,搞幾口麥啄啄。
光是暢想其景,長安人特有的自豪之情便從胸底湧現而出,再想想即将完成的水泥道,如果是在光滑平實的大道上做買賣……
江觀潮用玉米梗子在他腦袋上敲了一下: “回神回神,先把你的路鋪好再說。”
……
中元節前兩旬,長安城內連同周邊的道路終于竣工,支撐數月的帷帳終于撤銷,萦繞桂宮未央宮長樂宮周邊的大幕坍塌,宮殿內的陽光都好像明媚些。
飽受煙塵之苦的群臣本等着看笑話,待在結實平坦的大道上走完一圈後卻一句話都說不出,東西二市及居住在周圍的百姓就沒有官員那麽好命,施工期間哪裏會有圍擋,咳嗽了數月後終見晴天,還未曾抱怨接連幾月嗓子都幹癢得緊,就被平坦的道路給吸引了。
且別說是頗富有童趣的稚子,便是粗壯仆婦,挑擔腳夫,幹癟的老者都跟看西洋景似的,草鞋踏在堅實的混凝土地上,走一圈,再走一圈,再再走一圈。
馬兒嘚嗒嘚嗒地走過,滾輪咕嚕嚕得翻滾,坐在馬上車上的人如履平地,不覺颠簸。
劉徹對新路也很滿意,具體表現是他大筆一揮又給工程隊批了錢,準備先連通長安與洛陽,架條正兒八經的商道,随後則是往河東邊境各地鋪設,一旦水泥地鋪好了,戰事補給的速度就能比現在快上數倍。
當然,這些和江觀潮都沒什麽關系,與他一起在鄉下種田的農官對新水泥路十分垂涎,紛紛告假要去一觀,還有些人直接提出邀請,問江觀潮要不要跟他們一同去“走路”。
江觀潮十分無奈,心理上他能體會衆人的想法,想當年中國初次架設路燈,人們也都蜂擁而出,簇擁在燈光下,甚至有人将垂死或患病的老者擡至光圈之中,想要沾點神光以續命,這些場景都是他從書上得知的,有些則是長輩口耳相傳。
但等他真遇見走路邀約,卻實在沒法和他人一樣興奮,他委婉拒絕說: “你們先去吧,我等這輪田裏忙完再走,恰巧在過一旬就是中元佳節,聞說長安城內活動十分浩大,已有同僚約我去,屆時再看水泥路也不遲。”
農官皆唏噓江觀潮之負責,他們中有小半是在河東郡縣考察過,深知其手上功夫,還有些過去不認識人,幾月搭檔下來卻也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玉米種植且不用說,漢代人基本上都是經驗主義者,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而他卻能把種植的要領彙總成語段,只要根據他說的方法種植,成果大差不差。
人三三兩兩先走了,江觀潮則獨留下來,他一共種了兩種農作物,一是玉米,而則是大麥。
大麥跟玉米不同,是漢代土生土長的品種,因沒有經歷過後世層出不窮的選種以及物競天擇的淘汰法,現在的麥穗顆粒又少又小,難吃,抗旱抗寒抗病能力都很低。
江觀潮伸手摘了一段麥,想要在短時間內提高麥的産量,優化品種幾乎是不可能的,他所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地選種,擇優種植嫁接,目前為止他已經培育出了第三代的麥種,相較于本土品種,這種的結麥穗數量翻了一點五倍。
假以時日,他定能培植出更好的麥。
————
橘豬日記:我先去“走路”了。
————————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柒月流火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塵塵3瓶;細雨輕飄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