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番外:興複漢室
番外:興複漢室
午夜時分,月上枝頭。
青衣人對月獨酌,高歌一曲,“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裏,贈與天下人……”
只見眼前白光一閃,他被一本話本子吸了進去。
·
諸葛亮身着龍袍,端坐在龍椅上,忽然聽到下方一陣喧嘩。
“大膽刺客,護駕,護駕!”
“何方妖人,竟敢對主公不利?!”
“禁衛軍何在,速速将他拿下!”
龍椅上的帝王擡頭一看,只見一個青衣人突然從天而降。
此人看上去三十歲出頭,長得俊美非凡,他的身上有一股清逸出塵之氣,仿佛是世外高人一般,讓人不敢逼視。
那青衣人落地後,望着諸葛亮,眼神中滿是驚喜之色,緩緩開口,道:“孔明,好久不見。”
諸葛亮愣了一下,站起身來,快步走到他的面前,握住他的手,驚喜萬分道:“先生?!”
夢齋先生一把抱住他,哽咽道:“孔明,我終于找到你了……”
·
兩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言凝噎。
哭了一會兒,夢齋先生松開他,環顧四周,只見金碧輝煌,宮殿巍峨,而眼前之人,竟穿着一身明黃色的龍袍,不由得大驚失色,“孔明,你……你這是謀朝篡位了?”
諸葛亮從袖中取出一塊帕子,拭去他臉上的淚水,微微一笑,低聲道:“先生,事到如今,我也不必瞞您了……
學生乃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此間正是我匡扶漢室,一統天下之後的景象,我已不是當初那個年少輕狂的蜀漢丞相,而是一國之君,大漢皇帝!”
夢齋先生眼中滿是失望和痛心之色,他擡手,将面前之人推開,道:“孔明,我一直以為,你和那些人不同,你是個胸懷天下,忠君愛國之人,沒想到,你也會……”
生出一顆權臣之心!
諸葛亮上前一步,緊緊抓住他的手,沉聲道:“先生,您誤會了,我所做的一切,并非為了個人私利,而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漢室江山!
當初,天下紛亂,民不聊生,若非我竭盡全力,挽救黎民于水火,只怕這天下早就亂了!”
夢齋先生半信半疑道:“劉備呢?”
諸葛亮的眼中閃過一絲哀傷,緩緩道:“劉備已于建安二十四年,病逝于白帝城,他臨終之時,将國事托付于我,我豈敢辜負陛下所托?”
夢齋先生又問:“他的兒子劉禪呢?”
諸葛亮嘆了口氣,道:“自陛下駕崩之後,劉禪便一直深居宮中,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昏庸無道,致使國力日漸衰微,百姓怨聲載道……”
夢齋先生似是有些埋怨,“為何不好生教導少主?”
諸葛亮苦笑一聲,道:“先生,劉禪乃是陛下親子,我雖有輔政之責,但陛下臨終之時,曾叮囑我,要善待少主,不可對他太過嚴厲……”
你巧言令色,連哄帶騙,終于哄的自家先生相信了你。
諸葛亮輕輕将他擁入懷中,柔聲道:“先生,您放心,無論發生何事,我都不會離開您,更不會背叛您。”
只見夢齋先生手腕一翻,一本泛黃的書冊憑空出現,封面上赫然寫着《三國演義》三個大字。
他心中沒底,慌亂的翻閱話本,這劇情都到哪兒了?
諸葛亮見他神色慌亂,不解地問道:“先生,您這是怎麽了?”
懷中人連忙把話本收起來,遮遮掩掩道:“哦,我是想問你,如今天下局勢如何?”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如今,中原已經一統,魏、蜀、吳三國盡數歸漢,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
先生,我已為您準備好了一處清靜之地,日後,我們可以在那裏安度餘生,再也不用分開了。”
聽完這番話,夢齋先生心頭一顫,不可抑制的想起了《出師表》中的名句。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他喃喃道:“諸葛亮,你真的做到了……”
諸葛亮微微一笑,溫柔地凝視着他,道:“先生,這都是您的功勞,若非您提點,我又豈能想到聯合吳抗曹,又豈能在最後關頭一統天下?
這些年來,您為了我,付出了太多,如今,一切都已塵埃落定,我們也該去過屬于自己的生活了……”
聽完這番話,夢齋先生只覺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了下來,連忙擡手抹去眼角淚水,言笑晏晏道:“孔明,這些年來,辛苦你了,從今往後,我們一起隐居山林,再也不過問世事,可好?”
諸葛亮握住他的手,低聲道:“好,只要能與先生在一起,無論做什麽,我都甘之如饴。”
兩人攜手走出大殿,只見月光如水,灑落在他們身上,将他們的身影拉得極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