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祭弟
祭弟
宋玉應了她好些便帶她去墓前看一眼,她便是再抗拒,也都忍着惡心将那些藥喝了下去。
盡管因為心頭積郁拖了些時間,但在每日不落的一碗碗湯藥裏,終究是慢慢地好了許多。
了無生意卻偏要逼自己活着實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她艱難地挨到宋玉帶她出宮那日,在無人察覺時,将薄刃掩入袖中。
望山是楚王陵寝所在,而楚峥就被埋在望山旁、楚王陵墓之側。
楚王死後,他雖行着國君之實,但尚未來得及行登基之禮,更不要說要即位後才慢慢着手修建的陵寝。
仇哲彥為了激勵将士将其斬于軍前,但彼時楚王的皇陵已封,宋玉便只能在帝陵旁邊尋了塊地方将他掩埋。
所有人都知曉楚國小太子同他的阿姐在楚王死後聯手壓下都城亂局,苦守着都城百姓等待援軍近月餘。若非是邊軍受制于齊宋兩軍,一時來不及支援,而仇哲彥逼于城下數日,最終将一路行來時所俘宋國的百姓押上陣前,用他們的性命逼開了城門,他未必會死。
十一歲的年紀,這樣的心力膽魄,即便是宋軍中也有不少對其感慨敬佩之人。
但宋玉卻知曉,楚峥雖為太子,楚王對其在理政上也有歷練,但說到底還是個十一歲的少年,縱使課業做得好也依舊會同父母撒嬌,一邊說“日後我為君,便請阿姐為我臂膀”這樣的豪言壯語,一邊卻又要去搶她新得的小玩意兒。
即便是宋玉,也曾承他雀躍地喚過一聲哥哥,同他在校場上射過同一個靶心。
他其實遠沒有衆人想得那樣成熟,只是如尋常少年一樣,心頭有熱血,胸中有大義,知禮數、懂進退,卻仍舊存着天真稚氣,并不會時刻将自己鎖在禮數規矩裏。
他曾受人愛護,最後也為守護而死。
宋玉将他葬在這裏,讓他仍在父母身旁,仍守着他都城的子民。
楚君凝望着那方墓碑,想起那日她領兵在城牆上,望着城外地上一片刺目猩紅,那些倒在地上無聲無息的屍體,有前幾日交戰時未來得及帶回的同澤,也有方才被宋軍手刃的無辜百姓。
而她只能看着她的子民被拖出來押在陣前,無助地向她哭喊求救。
Advertisement
她只能站在城牆上睜着猩紅的眼,任凜凜寒風吹幹她眼中淚水,緊扣在磚石上指甲崩斷出血,然後将那些哭喊和無助的人影牢牢記在心裏。
除此之外,她什麽也做不了。
她已經沒有和敵人正面交鋒的兵力,只能在這裏苦守着等待邊軍來援。皇城倉儲是天下之最,即便邊軍來援遲了一些,只要她能守住這道門,就永遠有一分轉機。
她得守在那裏,不能進也不能退,她的身後也還有她需要守護的人。
楚峥就是這個時候站在她身後,她不知道他站在那裏看了多久。
只是當她看見他的眼睛的時候,她就明白了他的意圖。
他臉上稚氣尚未褪盡,一雙眼卻悲憫似老翁。
“阿姐,放他們進來吧。”
“只我活着,有什麽用呢。沒有百姓的江山,不過一個空殼而已。”
“若我還能為他們換得一線生機,便不枉他們曾喊我一聲殿下。”
“阿姐,他們殺了我之後,你便領着人向他們投降稱臣。你只是公主,不像我這樣有威脅,你代表我楚國投誠,他們應不會對你趕盡殺絕。”
她勸不了他,因為她連自己也說服不了。
但她沒有投誠,最後安頓好城中衆人,與敵軍立約不殺百姓後,同她的小阿弟還有不願退的守軍一起站在了大開的城門前。
她後轉身望向身後的都城。
那裏從前車馬人流皆熙攘,如今卻只剩下緊閉的門戶的來往的兵甲,還有——懸在門外數不盡白幡。
接天蔽日,讓她即便站在這裏也依舊能看見随風翻滾的遙遙白浪。
她怎麽會站着這裏來祭她的阿弟。
那些白幡所悼,原也該有她一份的。
山野蒼茫,她看向一旁的帝陵,忽然問道:“我能再去看一看父親嗎?”
宋玉立在她身後,似被她一問猛然回過神來,而後微微點點頭。
她悄悄轉了轉手腕,感受着縛在那裏的堅鐵,掃了眼身後圍着的衆衛。
“只是我父親到底曾是君主,他們……”她微微一頓,似乎想說什麽又咽下,最後看向宋玉:“能不能讓我一人進去。”
跟在宋玉身邊的江希明正要說話,又被宋玉壓下。
宋玉看了他一眼,而後才看向楚君凝,道:“他們留在此處,我同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