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終于有點油水了
天氣漸涼,北雁南歸。
吳老夫人的生辰到了。
去年吳有為還沒過來,沒趕上,今年趕上了。
但是守孝,也出不去,吳有為就拿了錢,讓小小出去采購一根銀簪子,金的太貴,他也舍不得。
再鑲嵌個珍珠,就行了,太貴重的他買不起,也不想買,老太太對他什麽态度,他可知道。
小小出去轉了半天,在他雕刻玉佩的那裏買到了一支造型別致的銀簪子,是一對兒,銀包珍珠的,珍珠不大,但是多啊!
起碼十幾個,銀子包着珍珠,攢成一朵梅花樣式,十分樸素,又看着很典雅。
個頭也挺大,小小就買下來了,一共花了二十輛銀子。
“這麽便宜?”吳有為給了小小可是五十兩銀子呢。
“當然便宜了,這兩對簪子別看個頭大,真心沒多重。”小小也小聲的道:“還有一對金的,鑲嵌的是紅寶,小的沒要,說家裏守孝,戴不得這東西。”
吳有為笑了:“嗯,說的很對,只是,珍珠不便宜吧?"
“挺便宜的,這些珍珠加銀子也就值個十兩,剩下那十兩銀子是人家師父的手藝。”小小摸着上頭的珍珠道:“這就是珍珠了,聽說咱們大明得佛祖庇佑,還有佛珍珠呢!”“珍球... 是啊!”吳有為經小小這麽一說,立刻就想起來了。
他曾經有個同學,是個南方人,特別摳門兒,畢業之後,這家夥就回去弄了個珍珠養殖場,一年到頭啥也不幹,就跟這玩兒磕上了。
後來他查了一下,據說南宋時,湖州葉金揚用褶紋冠蚌,培育成附殼的“佛象珠”,這是歷史上的一重大發明,為國外學者所稱頌,後來失傳。
竹雕佛像珍珠采用天然竹雕與佛像珍珠鑲嵌,經大師之手,似渾然天成,每一尊都獨一無二。
到了明朝的時候,才再次産生特種珍珠養殖,既“佛像珍珠”。
Advertisement
其原理既是珍珠貝軟體部自身發生病變,或無法将入侵的外部異物(如沙粒等)排出體外,由于自身的生理機能,會分泌珍珠質将病變部位或異物包裹起來,經過一定時間後形成結晶物,這種結晶物稱為天然珍珠。
明朝的人們就已經能根據珍珠貝能分泌珍珠質形成珍珠的生理機能,在珍珠貝的體內中植入細胞小片(或者是:珠核+細胞小片),經過一定時間養殖培育出來的珍珠稱為養殖珍珠。
特種珍珠即是将珠核微雕成佛像的樣子,培養出來養殖珍珠,便是佛像的樣子。
被稱為“佛像珍珠”。
以前珍珠昂貴,是因為全靠人工入海采集,現在珍珠雖然也昂貴,但是并非高價到普通人家買不起的地步了。
再說了,這珍珠一看就是普通到不能更普通的東西,并非時下昂貴的“東珠”,那東西都是進貢的貢品。
買完了東西,吳有為就讓茉莉去二房打聽打聽,二房都送什麽?他好跟風湊一點壽禮送過去。
到了老夫人生辰那一日,阖家在一 一起給老夫人磕頭祝壽,依次獻上壽禮。
這對銀簪子尤其做的銀光閃閃,亮晶晶的銀子襯着珍珠,果然奪目的很。
只是吳老夫人并不喜歡,這東西一看就很便宜好麽!
除了這對銀簪子,吳有為還随着二房夫人吳孟氏送的禮物,整了一份差不多的,加上去,其實也不多,兩匹錦緞,兩匹綢緞,加上銀簪子,齊活兒!
二房夫人送上的是別人送給她的一套珍珠頭面,好看是好看,其實也不貴。
貴重的唯有吳俊送的一套白玉頭面;吳孫氏送的一對白玉手镯,恰好配在一起,也好看。
孫兒輩的裏面只有吳瑛送了一副自己畫的觀音像,那觀音的面容依稀有吳老夫人的影子。
可把吳老夫人喜歡壞了!
馬上就讓人給她挂去後屋的佛堂裏,要每日上香念經。
吳倩兒送的自己做的素色抹額;吳佩兒送的自己打的“壽”字絡子;吳伊兒和吳優兒以及吳俪兒都太小了,啥都沒有送。
送過了壽禮,又吃了一頓團圓飯,就各自回去了。
吳有為走在路上,覺得真是冷了,他這身衣服都薄了,一出門,小小在等他,看到他就笑了:“小老爺,小的帶了披風來!"
說話的時候,趕緊遞給吳有為。
吳有為也不用人伺候,自己就披上了:“幸好,我還想呢,這天兒是越來越冷了。
“深秋的天,可不是麽!”小小自己倒是穿得暖和:“昨天還下了霜呢!"
“走,回去吧!”吳有為走在前頭,身邊跟着小小,身後跟着阿三和阿四。
秋天結束後,下了一場霜雪,京中立時就冷了起來,水盆放在外面,都結冰了。
這一天,是吳老爺子去世一年,家裏準備去祭奠一番。
家中準備了老太爺生前喜歡吃的食物,提前做好裝入食盒,白酒帶四瓶,幾樣點心、水果、茶葉等等。
還有備好的紙錢、燒紙、香燭祭奠焚燒之物,大車小車的也準備的齊全。
這一日,終究起行,去了自家祖墳那裏。
因為這次沒有棺材跟着,且不用适時停下答謝路邊祭奠的各家,所以走得很快,一天時間就到了地方。
依然是管家的兄弟招待的大家。
第二日,天蒙蒙亮,一大家子人都起來了,穿戴整齊,披麻戴孝後,帶着仆婦丫頭下人,齊刷刷的去了後山的祖墳之地。
才一年,又有專門看管墳地的人守着,倒是沒多荒蕪,只是還是給主家留了點東西,那就是墳墓周圍有些枯草,雜草。
吳俊和吳傭以及吳瑛三個男丁,親自拿着鐵鍬清理好墳墓周邊的枯枝爛葉雜草等物,為墳墓培好士,吳有為還留出排水的水道,雖然很淺,但是對于分母來說,足夠了。吳夫人在墓碑前供臺上鋪好大張的白紙,吳二夫人擺上所帶去的食物、白酒等等祭品,裏頭還有一只白煮雞,就是開水煮熟了的小公雞。吳老夫人以未亡人的姿态,親自拈香,燒紙,後頭小輩們站的争氣,等吳有為三個人回到隊伍裏之後,才齊刷刷的跪拜。祭奠了吳老太爺,其他的祖宗們也不能落下,于是,吳俊帶着吳瑛和吳傭,将祖宗們的墳堆都好好收拾了一下。其實平時人家都有收拾的,只不過需要他們填幾鍬士,拔下一兩根“遺落”下的已經枯黃了的蒿杆子而已。收拾了一番,已經太陽西斜,又挨個墳頭燒了紙,呼呼啦啦的一群人又回去了,獨留一片墳丘,寂靜的立在那裏。在宗祠祖墳這裏住了一夜,第二天啓程回了京城。
也是晚上到的,各位主子們沐浴更衣後,吃了簡單的晚飯,就都休息了。
轉天,早飯沒什麽特別的,中午的午飯就不同了,竟然有一碟白切肉!
“怎麽回事?”吳有為流着口水問小小。
小小這個給他提膳的人也沒到哪裏去,流着口水看着那盤肉道:“廚房給的,今天殺豬,給大家夥兒點兒油水,各房主子都有這麽一碟。”
“是嗎?不是有人騙咱們吧?”吳有為擦了擦口水。
“應該不是,小的見過芍藥姐姐也拎着食盒呢,裏頭有兩盤白切肉!”小小如今讀了書,也有了一些靈氣,也不再傻乎乎的了。
“那還等什麽?開吃!開吃!”吳有為趕緊招呼他:“你的呢?"
“我的就一點,早吃沒了。”小小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他拿到的第一一時間,就沒忍住,一小碗,全都吃了。
“那就跟我一起吃!”吳有為拿着筷子給他夾了好幾塊五花肉:“這個蘸醬吃,咱們多長時間都沒什麽油水了,少吃點,不然拉肚子。”
“哦,謝謝小老爺!”小小的臉蛋子,立刻笑開了花兒。
小老爺吃的跟他的不同,他的那就是一碗瘦肉,沒多少油水,給主子吃的是五花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膩,配着醬油和蒜泥。
吳有為也饞,好不容易吃到肉了,但是不敢多吃,也不敢讓小小多吃,倆人一人一半,雖然沒吃飽,勉強算是吃好了。
其他的菜品也有一些,足夠填飽肚子。
第二天中午小小去廚房之前,吳有為叮囑他:“如果還有白切肉的話,記得要瘦肉,或者五花肉,不需要大肥肉片子!"
“這是為什麽?”小小不懂了,誰不喜歡吃肉啊!
吃肉不吃肥肉,吃瘦肉?
“咱們多長時間沒吃肉了?昨天那點兒還好,今天你去了,務必要瘦肉,給二房那邊也看看,尤其是瓊少爺的飯食,給點瘦肉末就行,等過個十天半個月的,再吃五花肉等過一個月了,吃肥肉也不會拉肚子了。”吳有為說這話的時候,茉莉也在,等小小走了,茉莉趕緊一福身,也跑了出去。吳有為暗自點頭,這 Y 頭不錯,有些事情不用明說,就給你辦了。
二房那邊聽了茉莉傳來的小道消息,果然在午飯的時候,也吃了瘦肉,不曾吃肥肉。
而且人家廚房也不會給二房送肥肉,肥肉那都是送給大房的,二房這邊的跟小老爺的一樣,都是五花肉,就是瘦肉多一些,肥肉少一點罷了。
二房的管事下午去廚房說了,他們這邊因為瓊少爺胃口不好,只要了一個瘦肉末炖茄子幹,一道葷菜就夠了,素菜則點了個涼拌木耳幹豆腐。
廚房的人自從去年被小小撞破,怠慢=房之後,就有點心虛了,後來二房來了許多有大學問的翰林家的官太太們的人,就更心虛了。
所以哪怕老夫人和夫人不曾說什麽,他們自己也改了。
雖然不能一視同仁,但是起碼不再怠慢如昨,倒是一樁意外。
現在被二房的這麽一要求,一個個都傻眼了:“不要肥肉?”
“不要!”二房管事的咬牙道:“只要瘦肉,或者是做成餡餅也行,包子也可以。”
總歸不要成塊的大肥肉,肥肉片子也不行,就要肉沫,還得是瘦肉沫。
他這麽說了,可廚房不敢這麽上去,廚房管事的是家生子,趕緊去跟夫人禀報了一聲.... 可不是小的們怠慢,而是二房就這麽說的...”
“狗肚子裏盛不了二兩香油!”吳孫氏撇嘴:“既然這麽說了你們就照做好了,省下上好的肉,給大少爺大小姐一人一份。”
“娘、娘,肉肉!”已經三歲了的吳優兒拉着她娘的衣袖要肉吃。
“好,好,晚上就吃,我女兒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吳孫氏現在可是管家夫人,自然向着自己的孩子。
廚房的管事只好灰溜溜的回去了,偏偏小老爺那裏也來了人,吃白切肉,但是要瘦肉,帶一點肥肉即可,但是不能将肉皮切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