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外面全都知道了
等到正統十四年,充任左參将,于處州平賊軍,升任督府佥事,後又跟随總兵官徐恭平定葉宗留。
先後在金華、烏龍嶺擊敗叛軍。
偏偏這一年七月,英宗被瓦剌俘虜,代宗繼位,改年號為景泰,召回孫镗,越級提拔他為都督佥事,命他主管三千營。
十月,孫镗賄賂太監金英,被進升為右都督,充任總兵官,率領一萬京軍準備前往紫荊關抵禦,将要出發時,紫荊關已經被也先攻破,孫镗于是在北京城外紮營,負責守衛西直門。
十三日,也先軍隊攻打德勝門,被于謙等人擊退,又轉至西直門,孫镗與之大戰,力斬也先先鋒數人,乘勢追逼,也先增軍包圍了孫镗,孫镗拼力作戰也不能突圍,請求守城頭的給事中程信開城門】放他進去,程信不允,只和都督王通、通禦史楊善在城牆上鼓噪助威并用槍炮瑤擊也先軍隊,後來高禮、毛福壽、陶瑾領軍來援,同時石亨也率軍趕到,也先軍被迫撤退。
代宗皇帝诏令孫镗協助楊洪率軍追擊,與也先軍隊戰于涿州深溝,斬獲頗多,後又追擊也先到固安。
回師之後,孫镗仍主管營務。
後來孫镗賄賂金英之事敗露,按理論斬,代宗皇帝因為知道他作戰之時異常悍勇而特赦了他。
景泰元年,孫镗上書推薦都指揮李奇,鎮朔将軍楊洪彈劾孫镗徇私,孫镗被捕入獄,石亨請求赦免孫镗,江淵上書說京師保衛戰時孫镗戰得最猛,代宗皇帝于是下令釋放了孫镗。
景泰三年冬,孫镗充任副總兵,協助郭登鎮守大同。
只是孫镗在郭登手下受到了嚴厲管制,于是孫镗想要和郭登分軍,偏偏代宗皇帝不許。
孫镗于是讓兒子孫宏侮辱郭登,因此,代宗皇帝下令拘禁孫宏,後來又因為孫镗的緣故而赦免了孫宏,但将孫镗召回京,令其主管三千營。
天順元年,先帝複辟,孫镗領奪門之功,封懷寧伯。
當今天子發動奪門之變的時候,于奉天殿登基,論複辟之功時,封孫镗為懷寧伯,又覺得還不夠,于天順二年的時候,賜世券,孫镗世襲懷寧伯之爵。
天順五年,孫镗率軍平定石曹之亂,進而封懷寧侯。
可謂是簡在帝心。
Advertisement
自己這個當人家妹夫的,不得不佩服這位大舅哥兒,随機應變、審時度勢,率領征西将士和曹欽叛軍激戰,以個人之力平定了曹欽之亂,自打明朝以來,除非開國封了功勳,平時竟是少有世襲功勳的,他大舅哥兒就是一個!
不然當年也不會處置了那挑事的姨娘,打死了那些碎嘴的婆子,發賣了那些敢朝吳孫氏下手的小妾。
你當吳老夫人為什麽不敢狠管兒媳婦?
皆因她娘家兄長厲害啊!
如今更是因公封爵,他這世襲的職位,還得靠着大舅哥給活動一下呢!
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舅哥記恨了,他們吳家到現在還是個混吃等死的虛職,不曾摸到過實權。
當年吳孫氏吃了虧,傷了身子,許多年才有了一子二女,且嫡長子身體一直不太好。
吵了一架,啥事兒都沒解決,只是出了一把火氣。
回來後,管家也回來了:“老爺,街上已經傳遍了,說小老... 空着手去給同窗道賀,還有的說小老爺拿了老爺子給他的傳家寶,是一塊絕世的好玉,破開打了玉佩送與同窗... 還有的說小老爺是直接給的銀子,因為您給小老爺的銀.....
各色傳說都有,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吳家的确沒有給吳有為備下走禮的賀儀。
“我知道了.....”吳俊深深地感覺到全身的無力。
管家看老爺這樣,又道:“小的回來的時候,已經買了幾樣貴重物品,也跟店家以及路邊愛打聽的人說了,這是我們吳府給小老爺準備的賀儀,小老爺如今守孝在家,不方便出門,只好小人多張羅一些.....
“你說了又如何?”吳俊垂頭喪氣:“該知道的都知道了,吳傭那邊... 我的确給了錢.....”
只是沒想到這個庶弟竟然這麽不通庶務。
或許,他是故意的?
想到這裏,吳俊更氣憤。
這家裏,一個個的都不省心!
不多時,吳老夫人派人來請吳俊去一趟。
吳俊收拾了一下,就去了後院,正看到自己的妻子,吳孫氏在吳老夫人跟前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吳老夫人正在寬慰兒媳婦。
看到吳俊來了,立時要他給媳婦兒認錯:“你也不看看你媳婦兒平日有多忙,這點子小事她馬虎了也是有可能的,你幹嘛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她為你生了一兒二女勞苦功高,你還想怎樣?"
“母親,事情已經鬧到了外頭,人盡皆知,您以為,我為的是什麽?”吳俊氣的直跺腳,朝吳孫氏吼道:“你還知道哭?兒子女兒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吳孫氏不服氣道:“只不過是一點子賀儀節禮,算什麽?”
“算什麽?那是給進士的,今科進士!所有人都看到了,我們吳家去的人幹巴巴的空着兩只爪子!”吳俊氣的臉通紅:“我吳家落魄到連賀禮都出不起的地步了嗎?”
“你不是給了那邊五百兩銀子嗎?”吳孫氏什麽都好,就是比較摳門,認錢。
“五百兩銀子夠幹什麽的?吳傭那邊只能送一些貼己的東西,你還指望能辦個什麽樣的賀儀禮物?”吳俊喘着粗氣道:“丢人都丢到外面去了,還當沒事人一一樣,你知道外面怎麽說我們吳家嗎?父親剛走這就開始苛待庶子了!"
吳孫氏一噎:“外面.. 怎麽知道的?"
“進士及第,去賀喜的人多了,整個京城都震動的大事,去的人能少了嗎?同年,同科,座師,朋友,故交等等,有頭有臉的人,誰家不送個賀禮?就吳家沒有,那麽明顯,誰又不是瞎子,即便當家做主的人沒看到,那麽多下人,消息流通的快,現在知道的人恐怕能有半個京城那麽多了!”吳俊提起這個,氣的都想哭了:“我為什麽給他錢?還不是看他那幾個同窗都高中了,如今進士及第,就算以後不能幫襯我們吳家,也不能結仇啊!”
庶弟在那一科舉人裏,年齡最小,連座師都憐惜他,其他人豈能不有所表示?
吳家算什麽?
孫家是武将,吳家只是虛職人家,惹得起那群人嗎?
他們已經有一半以上的人入了翰林院,一半以上的人已經在謀職了。
這麽一大批人際關系網,庶弟如今已經顯露峥嵘,吳家是壓不下去了,為何不能捧着他?
捧殺,也是殺!
可憐吳俊掰開了揉碎了的說了好大一通,這婆媳倆如同鴨子聽雷霧煞煞,半分沒聽懂。
吳俊沒辦法,只好跟吳老夫人比劃了一下,吳老夫人這才想起來,大孫女兒的事情。
一開始,吳老夫人也同意兒媳婦的做法,白得五百兩銀子,還要準備賀儀禮物,哪兒有那麽好的事情。
現在想起來了,這不是給那個沒用的,是給大孫女兒做臉的事情。
又開始怪兒媳婦小氣,只是吳孫氏如今硬氣了,雖然低頭聽訓,卻依然不覺得自己有錯。
吳家發生的事情,吳有為都從茉莉、甚至是管家那裏聽了個七七八八。
這事情過後,府裏下人對小老爺那裏更加恭敬了,這次不是因為管家,而是因為老爺,老爺從庫房裏出了許多東西給小老爺。
以往都很少見的人參燕窩,海參鮑魚等等,全都是昂貴之物。
可惜,吳有為對這種東西,說實話,前世沒少見,他也不怎麽喜歡,更不稀罕。
鮑魚都是一個頭的那種,這是最便宜的好麽!
當年他在海鮮火鍋店,一個只要兩塊五毛錢!
幹脆,他分開打包後,預備端午的時候,送給自己的兩位座師。
因為別人都中舉了,兩位座師特意派人看他,并且送來了信箋,讓他不要多想,好好守孝,待得除孝,定能一展宏圖。
這是安慰他呢。
吳有為很是感動,人家一個當官的,不說日理萬機,也肯定閑不着,能時刻想着他,已經是很不錯了。
于是又讓小小拿了一塊玉石出去,做了兩個玉佩。
玉佩一個是蘭花圖案,一個是桂花圖案。
寓意“蘭桂齊芳”,也有子孫後代優秀的意思。
吳有為不是子孫後代,但是他是這兩位的學生。
恰好兩位老師,一個生在春天,一個生在秋天。
他這邊剛打包好端午的時候要送給座師的禮物,那邊吳俊又給他送了二百兩銀子,讓他端午的時候走禮用。
并且這次告訴他,府裏也會準備禮物。
吳有為無所謂的道:“知道了。
管家惴惴不安了一下:“小老爺,上次的事情,實在... 小的不經心之故,您千萬別多想。
“我不多想。”吳有為擺了擺手,管家剛松了口氣,吳有為就大喘氣的道:“我已經讓人将你小兒子送去我一同窗的莊子上,幫着春耕種地了,那莊子上耕牛少。”
耕牛少,那就得人去拉犁!
管家一口氣差點沒上不來!
“小老爺!”“噗通”一聲,管家就給吳有為跪下了:“求您饒了小的這一一次吧!"
送去當牛使,他那小兒子非得累吐血不可!
只有在元朝的時候,才有人家買人當牲口用呢!
自從元朝崩了之後,明朝再也沒人這麽幹過了。
“我這半年以來,怎麽着你了?讓你這麽下我面子?”吳有為卻不看他,只顧慢騰騰的喝着大麥茶:“你別說你不知道這事兒。”
管家求饒的聲音戛然而止。
他知道麽?
當然知道了!
後院的管家婆子可是他媳婦!
只是不曾上心罷了,而且這段時間以來,他雖然關注小老爺,卻關注的是自己兒子孫女兒那邊,走禮這種事情,他也知道老爺給了小老爺五百兩,小老爺那頭小小又每天都出去,他以為沒事兒,就沒多注意。
誰知道夫人會來這一手?
你就算釜底抽薪,也得抽對了啊?
抽不對那就不叫釜底抽薪,那叫挖自家牆角,拖自家後腿兒。
“再有下次,你知道的,我恐怕會讓你大孫女兒配個你這麽... 哦,更大年歲的老頭子。”吳有為猛地放下茶盞子:“記住了麽?"
“記住了,記住了!”管家臉都白了.... 只是,我那小兒.....
“在莊子,上種地吧,種完了,就能回去了。”吳有為打定主意給他個教訓:“今後就看你的表現了,知道麽?”
“是是是!”管家哪兒有不知道的呢?
今年過年,他那大兒子和二兒子,依然是一封書信也無,在外頭什麽樣,家裏皆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