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臘八
都察院右佥都禦史鄒來學薊州督糧時,一日與客人下圍棋,眼見一局全輸,正躊躇無措時,一位随侍左右的劉姓兵土跪指一子日:“用此招則全局皆活。”
來學從其招,果然大勝。
及客人離去,乃将此兵士喚至面前問:“爾何人,亦知棋乎?曾讀書乎?"
姓劉的兵:士回答說:我名劉宣,曾讀書。但家遭噩運,淪為世戍(就是世代抽丁戍邊),以至于此。”
鄒來學賞識劉宣聰穎有才,遂讓其與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讀書。
軍務之暇,鄒來學經常親自教授,每閱他們的作文,常說鄒長子止可鄉捷(參加省試),劉宣則可解元(省城考試第一),聯捷也。”
劉宣庚午鄉試,鄒長子捷于湖廣(考中舉人),劉宣果然成為順天府解元。
劉家非常感謝鄒再造之恩,将鄒來學作為始祖,子孫世世祭祀。
據說是在景泰年間,劉宣随軍駐守在京都龍骧衛,替衛使喂馬。
他利用空閑日夜在馬房中讀書,衛使起初不知道。
一次,劉宣偶然與一塾師談論《春秋》,塾師驚嘆他的學業優異,就把這情況告知衛使,衛使便厚待他,不多久,劉宣參加科舉考試,發榜考中了解元。
開科取士時,劉铉任主試官,讀了他的文章感到很驚奇,說此文必定是隐居山林、上了年紀的讀書人的作品,等到拆開試卷才知道是劉宣的文章。
從此,劉宣才開始被人們所賞識,而劉铉善于識別人才的名聲也更加的廣為流傳。
要讨這兩位的喜歡,頗為不易。
他要用心的準備禮物...
現在已經十一月末了,眼看着要臘月了,十五的時候,吳有為跟着吳俊,再次去請安。
Advertisement
這次請安,就沒見到二房的人。
二房的唯一子嗣,發燒了!
二房的夫人懷着遺腹子,老夫人已經免了她的請安。
請過安後,吳有為跟着吳俊離開了後院上房,分道揚镳。
回了自己的小院子,叫來了茉莉:“你再去二房一趟,送點常見的棉布棉花,加上點炭火。
他覺得孩子發燒,肯定是着涼了,給點炭火,可以燒熱屋子。
請安的時候,老夫人都沒提這些個,仿佛二房什麽都有似的。
“是!”茉莉精神抖索的去支取了兩筐炭火,四匹棉布和十斤棉花,專門挑着偏僻的小路,因為是早上吃飯的時間,沒有遇見別的下人,帶着兩個小丫頭子去了二房。小小一早提了早飯回來,如今小小外出提早飯,只是他穿着厚實的衣服,帶着厚實的帽子,身後跟着的不是長風,就是長宇,去廚房拎着食盒回來,食盒因為冬天冷,是用幹淨的面罩子包裹好,他只需要從廚房到餐桌上這段時間,保證沒人打開棉布罩,就行了。
早飯是小米粥,白面的素餡饅頭,鹹鴨蛋和鹹菜絲。
吃過了飯,吳有為繼續做書簽,小小卻在一邊的小桌子上,拿着一只羊毫筆練習寫字。
吳有為做了兩支書簽,一支上的圖畫是積雪之中,梅花盛開,提字為:傲雪迎風。
贊譽劉宣的勵志經歷。
并且抄了一首陳毅元帥的著作《梅花》: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梅花不屈服,樹樹立風雪。
借以言志,他也要向劉宣先生學習,哪怕是隆冬時節,也要傲立風雪中。
送給陳鑒的則是做成竹子的樣子,上面提了一首詩:一節複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他是借詩言志,家裏的事情太複雜,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原主以前的事情,他相信,四位同窗一定跟座師提過。
桃色緋聞這種事情,最适合年少輕狂的人,例如他,例如楊一清那樣的,難得的“人不風流枉少年”。
人家就是要給你設套,讓丫鬟各種勾引你!
吳有為只好先下手為強,趁着現在他還抓着老夫人的把柄,讓外人一致認為,老夫人就是想毀掉他這個有出息的庶子!
他借詩言志,又不過分讨巧,只是一個在逆境中也不屈服的少年郎,但凡是有點正義感的讀書人,都會為他抱不平。
于是在有人繼續來看他之後,他就托人将東西送了出去。
兩份書簽,分別送給兩位座師。
不過當天晚上,吳有為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二房嫡長子的燒,退了;二房夫人的肚子也很安穩,這就好。
吳有為實在是無法想象,老夫人怎麽舍得對一個小娃娃下手?
聽茉莉說,二房的柴炭有些不足,他給的錢,二房夫人都讓人采購了柴炭和棉布,棉花。
做的被子厚實,衣服也厚實,這才讓小少爺的燒,退了,不再着涼。
吳有為給二房夫人的東西,都是他們急需的,二房夫人雖然沒說什麽,但是茶花感激的都要痛哭了。
知道小孩子沒事了,吳有為睡得很安穩。
但是第二天,吳家就來了客人。
第二天乃是臘八,按照習俗,臘八喝粥。
可是兩位座師同時派了他們的常随過來,給他們的弟子送臘八粥。
除了臘八粥,還有十匹素錦,二十匹素布,二十斤棉花,五十斤碳。
兩位師娘還給吳有為送了二斤果幹,二斤素米糖,四斤幹菜,六斤老豆幹的零嘴。
吳有為接到東西之後,哭笑不得,這是當他小孩子嗎?
兩位師娘還給他帶零嘴兒?
但是兩位常随對吳俊只是客氣,但是對吳有為卻很恭敬!
“我家老爺說了,吳小老爺是他的得意門生,雖然在家守孝,但切不可落下學業。“這是劉宣的常随說的話。
陳鑒的常随則送上了陳鑒批注過的《孝經》:“我家老爺送給吳小老爺一本書,讓您好好閱讀,溫習。
“多謝兩位座師對學生的關心。”吳有為對兩人行了個大禮,這個大禮不是給他們的,而是讓他們代主接受他的大禮,這是行給兩位座師的大禮。
吳俊站在那裏很是有些尴尬,他都沒想過要給庶弟的座師送臘八粥,更沒有送過謝師禮。
一切都是庶弟自己做的,這也太尴尬了!
正房裏,吳夫人聽說了來客之後,高興的喊來大丫鬟萍蕊:“快去大少爺那裏,讓他去前院,他小叔叔的座師派人來了。
萍蕊頗為不解:“夫人,讓大少爺去,幹什麽呀?"
“讓你去通知你就去,快!”吳夫人沒時間解釋,趕緊派人去。
萍蕊立刻就跑去了偏院,那裏住着大少爺,去通知了。
可惜,沒等吳瑛到外書房,人家就已經走了,收了禮物,謝了座師,吳有為就回屋裏喝臘八粥去了。
原來廚房給的臘八粥,在原主的記憶裏,就是一碗粥,但是吳有為卻覺得那就是一碗雜糧粥。
結果這次廚房給做的可就好吃了,雖然是在孝中,但是臘八粥都是素食,根本沒葷腥,所以他喝到的臘八粥,配料十分豐富。
大麥米、白芸豆、赤豆、綠豆、稻米、小米、黃米、花生、棗、杏仁、核桃、栗子、蓮子、百.....
滿滿一大碗,吳有為一碗就吃飽了。
兩位座師送給自己的東西,吳有為誰都沒送,都留在了小院子的庫房裏。
老夫人那裏還等着他的孝敬呢,結果左等右等,等到十五請安的日子了,吳有為跟沒事人一樣,和吳俊一起,給她請了安,然後就走了,回了他的小院兒。
吳夫人的意思很簡單,其實也在算計,她想讓吳有為給吳瑛引薦一下這兩位大人,可是吳有為沒個這個機會。
吳夫人的娘家是武将,跟文臣那邊不搭邊兒,雖然官職夠高,官品夠大了,但是其實家裏人已經沒有多少實權了,自從“土木堡之變”後,這武将的地位就不如文臣了,哪怕邊關守軍,也只是“只守不攻”。
現在看吳有為不孝敬老夫人了,立刻就在老夫人跟前上眼藥:“看看他那張狂的樣子,哪有一點孝順的品格?若非母親開恩,他怎麽可能考的中舉人,得了好座師?”“你懂什麽?”吳老夫人也怄氣,但是她不會說出來,因為她知道,庶子這麽做,也是被她吓怕了,這個時候,吳家不能出事:“這是他座師送的東西,送給我這老太婆說不通。
按照輩分,座師跟嫡母是同一輩的人,如果吳有為拿座師的東西孝敬嫡母,可以說是孝順,但是如果話鋒一轉,男女私相授受,吳老夫人可受不了。
男人納妾叫風流;女人找的男人叫水性楊花,叫不守婦道。
她現在才想明白,吳有為不給她孝敬,其實也能找到理由。
吳夫人被噎了一下:“是,母親說的是。
吳老夫人也憋氣啊!
吳夫人不甘心,又道:“可是,他大侄子也是讀書人,怎麽不說給他介紹一下座師?”
“這才是你的目的吧?”吳老夫人早就知道了那天的事情,吳孫氏打的什麽主意,她清楚得很。
只是,這改換|】庭可不是容易的,哪怕吳瑛身體好,讀書科舉上,恐怕也不如那些書香世家。
文臣武将,自古不和,如果他們和了,上頭那位還能坐穩嗎?
千百年來,只有一出“将相和”,而沒有後繼,就是因為“将相和“沒抵住大秦的鐵騎。
吳孫氏被婆母點破了心思,臉上一熱:“兒媳只是覺得... 覺... 這是個機會....”
“機會?”吳老夫人卻看得透徹:“他是不會介紹瑛兒給他的座師的,甚至都不會介紹同窗。”
“為什麽?”吳孫氏不滿意了:“瑛兒可是他親侄子!"
“那又如何?”吳老夫人唾棄道:“用腦子好好想一想,他手上的人脈,憑什麽要分給瑛兒?”
一個嫡出兄長的嫡長子,跟他一樣的大侄子。
一個庶出的小叔叔,就算吳有為同意,吳老夫人也不會同意的,帶出去豈不是說他們嫡子這一支,不如個庶出的有人脈?
再說了,人憑什麽呀?
無緣無故的,就跟你分享人脈?
吳孫氏其實心裏也清楚,她只想着,到時候,那樣的場面,吳有為哪怕介紹一下,那兩個常随回去提一嘴,也行啊!
吳瑛因為身體不好,壓根就沒什麽同窗好友,出去交際應酬也都是泛泛之交,跟人家同窗一起熬出來的同科舉人的情誼是不同的,他沒那個環境。
最後,吳孫氏蔫蔫的回了自己的院子。
她這事兒做的并不隐蔽,也可能吳孫氏現在也是管家夫人,以前還有老夫人壓制,如今大家都守孝,她沒什麽可顧忌的了,索性也沒掩飾?
很快,萱草就知道了,并且馬上就讓吳有為知道了她當時的打算。
吳有為知道她們的意思之後,只是淡淡一笑,他還沒那麽聖父,如果嫡出那邊真的飛黃騰達了,他恐怕連個舉人的功名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