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自制書簽
“奴婢過去的時候,老夫人和夫人的人已經離開了,二房夫人那裏都是自己人,茶花說夫人現在很好,老夫人特意吩咐過,二房這邊每個月都有五十斤素肉的份額,賞了二房夫,人兩匹素錦,四匹素布,一百雞蛋;夫人那裏送了兩匹素錦,兩匹素布,十斤素肉;您送了兩匹素錦,一百雞蛋,并不顯眼。“茉莉彙報的很仔細,連別人送了什麽都打聽出來了。
畢竟吳有為還沒成親,而且送的東西,也不比嫡母和嫡嫂多,規規矩矩的正好。
“嗯。”吳有為點了點頭,這就是他要的效果。
“雞蛋送過去的時候,是奴婢當着=房夫人的面打開的,二房夫人說,您有心了。”茉莉想起二房夫人看到銀錢時候的感動,覺得自家小老爺真的很體貼。
二房日子本來就不好過,自從二老爺去了之後,更是過得清苦。
一房的進項,三分之一作為平日的花銷和打賞;三分之一用來走禮,以免讓人忘掉,吳府,還有個二爺,以及二房;三分之一用來撫育小少爺,如今肚子裏又揣了一個,二房夫人摸着肚子連笑都是苦笑。
給她銀子,是想買什麽就買什麽,比看府裏下人的臉色好多了。
二房那裏本來有伺候的下人二十個,十個二房夫人帶來的,十個是曾經二老爺的人,只可惜,二老爺去了,那伺候的十個下人被老夫人一怒之下,都發賣了,原因就是沒伺候好二老爺。
如今那裏就剩下十個下人了,還包括伺候小少爺的奶娘一個,小丫頭倆。
真正的下人只有七個,四個粗使的婆子,倆二等丫鬟,一個一等大 Y 鬟。
還不如他們這個小院裏伺候的人多呢!
“嗯。”吳有為還是點頭,他也不發表任何言論,這種事情,對象又是守寡有遺腹子的二嫂,他不說什麽才是正常的,說了那就是缺心眼兒了。
古代的男人就是女人頭上的一片天,男人可以掌控女人的生死,可以辦到女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女人只能夠依靠丈夫和兒子。
看看二房就知道了,頭上的天塌了,就開始吃苦受罪了。
老夫人發賣了下人,卻一轉頭,當什麽事兒都沒有,也沒有給二房繼續配幾個下人伺候。
加上老太爺的事情,理所當然的就給忘記了。
Advertisement
她裝聾作啞,別人誰敢提?
管家夫人更是當沒這回事!
幸好還給她留了個兒子,如今肚子裏這個男女無所謂,只要能生下來,二房也不算單支獨苗了。
“二哥不在了,二房那邊... 你做的很好,下去吧。”吳有為其實也只是有點物傷其類罷了。
同樣是庶子,幸好原主争氣,也幸好,老太爺那個時候,明白了過來,護住了原.....
茉莉退了下去,芙蓉來了。
她們緊急加工,給小老爺的衣服已經做好了,而且順帶着,小小的衣服,也做好了。
她們做衣服,并不是單獨的衣服,而是從裏到外,從上到下,一套衣服,上到頭帶,下到鞋子,一整套下來,一共做了四套給吳有為暫時先穿着。
看着素錦做成的棉袍,吳有為才想起來,自己這麽坐在家裏,同窗都有給他送禮物,他得回禮啊!
“芙蓉,你們會做絡子嗎?”吳有為記得應該是叫絡子。
絡就是結(中國結)。
絡子就是中國結的一種用法做成袋子的模樣用來裝東西。
中國結在古時很流行。
穿衣要紮布帶子(就是紅樓說的汗巾子),然後打個結捆住;另外頭發上、扇墜上、布簾上甚至男女的腰間,以前都喜歡弄些中國結做為裝飾。
絡子,讀作 laozi,也稱“縧子”。
就是用彩繩結成的網兜。
線繩編成的小網袋,還可以裝物。
“小老爺是想做什麽用?是扇墜子還是玉佩上用?”芙蓉小心翼翼的問:“奴婢那裏有素白色、玉白色和乳白色的絲線。
“要素白色的,打成扇墜兒的樣子。”吳有為想了想:“去叫吳旭過來。”
吳旭當了管事的這麽久,終于被小老爺叫了進來,心裏那個激動啊!
他這管事當的快沒存在感了,吳有為有事情想起來的就是芙蓉和茉莉,萱草都是見縫插針。
貼身的事情小小一手包辦了,吳旭這個管事的管的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領個月錢,回來發放,是個人都能做。
房門那裏有人守着,長風和長宇守着小院子的大門,倆人一開始還不服氣,想找小小的茬兒,結果小小根本不露面,出門也是給小老爺提膳去,誰敢攔着他?
且小院不大,一眼望去根本沒有背人的地方,如果起了争執立刻就能被人發現,小老爺剛發過飙,倆人也不敢頂風作案。
這時間久了,心氣就降了,一降再降,最後徹底熄火了,現在穿着後世的棉襖,守在門口,跟個守【】的人有什麽區別?還不如那四位常随呢!
吳旭進來就行了一禮:“見過小老爺。
“嗯,我需要兩把小巧的刻刀,就是木工雕刻木頭的那種,不要拿傻大黑粗的來,我做東西用,再給我找點香樟木來,不需要太多,一兩塊就行,大.. 跟鎮紙一樣就行了。”吳有為舉起鎮紙讓吳旭看:“再給我找個能在木頭上開個小洞穿線的工具。”
雖然吳有為的要求,頗為奇異,但是吳旭還是點頭道:“好的,您什麽時候要?"
“方便的話,越快越好。”吳有為放下鎮紙:“需要錢的話,找小小拿。
“這麽點東西,并不需要銀錢,小的這就去給您張羅。“吳旭哪兒敢要錢?哪怕是倒貼錢,他也得給辦好了啊!
這可是小老爺第一次正兒八經的吩咐他做事,不管多艱難也得完成啊!
何況這事兒并不大,小事一樁,要的東西,也并不需要花錢,就算是想買好的香樟木,他掏錢就是了,這點銀子他還是有的。
吳有為覺得他說的“越快越好“最少也得三五天,結果當天晚上,他要的東西就被吳旭帶來了。
“因為對方死活不賣自己吃飯的家夥事兒,所以小的讓鐵匠照着木匠的東西打了四五個回來,您以後如果要用也方便,還有這個鐵簽子,照您說的,做成了鐵筆的樣子,頭這裏可以燒紅烙印。”吳旭将東西放在桌子上:“您看,還可以嗎?"
“可以,可以!”吳有為點頭,太可以了。
做的東西都很袖珍,做木匠活可能用處不大,但是做書簽足夠了!
又過了三日,又有同窗的常随來看吳有為,他将自己親手制作的“U”型書簽,作為回禮讓人帶了回去。
其實就是後世常見的書簽,只不過在這個時候,明朝還沒有多麽精致的書簽,他的書簽,是用香樟木片镂空雕刻,一頭挂着小巧玲珑的流蘇絡子。
镂空的圖案很小,是“梅蘭菊竹”四君子,吳有為用燒紅的鐵簽子在上面燙出兩句小詩,配上镂空的圖案,挂着的流蘇,別提多雅致了。
讀書人自己做書簽是風雅之事,并不會引人诟病,親手做的書簽送人,也是一種親近的方式。
四個同窗得了書簽,一時之間都愛不釋手。
其他人都很高興,只有楊一清派人傳話:“我們少爺請有為老爺再做四個書簽,派小的來取,我們少爺将會代您送給幾位先生。”
吳有為聽了之後想了想:“請代為回禀,有為一定辦到。
楊一清跟他一樣都是少年舉人,只不過吳有為比楊一清小一歲,楊一清十六歲,他十五歲。
而且楊一清家裏乃是文武雙修,不僅要求子弟讀書習字,也得騎馬射箭。
所以同樣是少年舉人,原主就一命嗚呼了,楊一清大冬天的還能騎馬跟着人去送殡。
不過他到底是家裏培養起來的,跟吳傭這種大宅被擠兌的庶子不同,他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提點一下這個小他一歲的少年舉人。
給同窗送東西,自然是他們的友誼,但是絕對不能漏下老師。
尤其是吳有為守孝在家,起碼一年半載都無法出門,如果再不多多聯系一些人,恐怕三年守孝過後,無人認得他了。
“請代我謝謝你家少爺,就說我領他的情!”人家這是提醒他呢,吳有為怎麽能不好好謝一謝?
他不懂古代的風俗,原主因為也足不出戶,讀書都讀呆了。
正好,沒人知道他不懂,只會以為吳老夫人太厲害,壓制的庶子只知道讀書,卻不通人情世故。
待得人走了之後,吳有為開始想辦法了。
送給師長們的東西,肯定要比送給同窗們的還要精細。
昂貴的東西他現在就算是有錢,也不能送,因為現在的文人清高着呢。
可是不名貴的也拿不出手,他好歹是吳府的小老爺,乍一聽,還以為是“小姥爺”呢。
他這輩分可夠大的了。
于是吳有為又叫了吳旭過來:“還要香樟木。
“小的這就給您取,還有一些存着呢!”吳旭上次給弄了不少香樟木,因為香樟木是防蛀蟲的東西,一般書櫃都用它打,外面并不少見,只是上好的香樟木不多,他見到了尤其要的還是一些邊角料,大件的他也買不起啊!
“好,取來吧。”吳有為頭一次覺得吳旭的存在,還是很有必要的嘛。
東西拿來了,吳有為又做了一些書簽,只不過,這次的書簽沒有帶流蘇扇墜,然後在劉大夏他們的仆人來的時候,寫了手書,不久,有了回音。
看過劉大夏和劉健他們給的手書回信,他用鐵筆燒紅了後,寫了兩首小詩。
天順六年的順天府鄉試,陳鑒為主考官,劉宣為副主考官。
按理來說,這兩位都是吳有為的座師,座師是明、清兩代舉人、進士對主考官的尊稱。
主考官陳鑒,字貞明,高安人,號方庵、芳庵、心遠樓,長洲籍貫。
正統十三年的一甲第二名進士,俗稱:榜眼。
天順元年與高閏出使朝鮮,與朝鮮大臣有唱和,集成《丁醜皇華集》。
本來一介文人,又是榜眼出身,應該是喜歡文人的儒雅,結果這位喜歡讀的書竟然是《三國》!
有着文人的身體卻裝着一顆武者的心,據說年後要調任國子監祭酒了。
哦,說“國子監祭酒”沒幾個人知道,在明朝時期“祭酒”相當于“校長”。
國子監在當時,就是全國第一大學,第一大學的校長,相當重要了。
而副主考官劉宣呢,字紹和,號靜齋,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也是個牛人,他是景泰元年鄉試的解元,景泰二年會試的會元。
而且他的經歷,頗為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