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章
第 60 章
第六十章河西之行
縣試驗林場朱場長被調進了局裏,縣試驗林場原來的一個副場長,也是唯一的一個副場長轉正當了正場長了,現在就空缺出來了一個副場長的職位來。雖然只是一個副科級職位,還是個半企業半事業的定額事業單位。畢竟,這是一個上升的階梯。但也有一些年輕幹部,一般幹部,沒有職務的幹部,要求進步的幹部,想在官場仕途以展身手的青年們,都在激烈角逐競争這個位置。
看朱場長調出了縣試驗林場,進了局裏當工會主席,正科級待遇不變。原來的副場長當了正場長,縣試驗林場空缺出來一個副場長位置。局機關辦公室副主任朱賢彪喜從憂來,雖然是當局機關工會專職副科級主席的機會沒有了,但當副場長的機會來了。
局機關辦公室副主任朱賢彪,先是做通了給長期服務寫材料的常永銘副局長的思想工作,自己和常永銘副局長都給堅學達局長推薦。再加上事兒,朱場長也給堅學達局長推薦了朱賢彪,縣林場新場長,原來的副場長,也給堅學達局長推薦,堅學達局長也同意了朱賢彪到縣試驗林場當副場長。堅學達局長把這事兒提交到局中心學習小組會議,還有局黨總支會上,大家絕大多數都同意,就安排孔家旺他們局辦公室寫考察材料,給縣委組織部打報告。
不久,縣委組織部的紅頭文件下來了,同意任命朱賢彪為縣試驗林場副場長。堅學達局長及時就召開了局長辦公會議,宣讀學習縣委任命文件,馬上安排孔家旺他們局辦公室,下發縣農林局任命朱賢彪為縣試驗林場副場長的紅頭文件。
朱賢彪高高興興地移交了局裏的工作,其實也沒有什麽可移交的,收拾了兩紙箱書籍,拿上就走了,到縣城北面的縣試驗林場報到上班去了。這裏,這時,堅學達局長和他孔家旺,才忙着催促接朱賢彪班,來局裏寫材料的人快點來報到。
張兆斌借調到縣農林局機關寫材料,剛來時間不長,情況不熟悉,還沒有真正進入角色,他孔家旺就給張兆斌安排部置一些小材料,不重要的材料,想練練兵,慢慢适應局機關工作,逐漸上手。張兆斌也就驢下坡,很謙虛謹慎的,說自己不是不會寫,就是怕寫不好,挨領導的批評是小事,耽誤工作那可是大事。
過了有小半年了,張兆斌還是拉不展,就就挖挖,縮手縮腳,畏首畏尾,怕這怕那,對寫材料的工作老是不上趟。大材料,重要的材料,以寫不好為理由,經常還是推托不接。再加上堅學達局長不太放心張兆斌寫得材料,經常把大材料,重要材料,直接就批給他親自捉刀起草撰寫。
這樣,就老是給張兆斌壓不給擔子,不壓重擔怎麽能鍛煉人呢?不盡快擔重擔又如何提高自己呢?他對這件事也很苦惱的,安排大材料和重要材料嗎,讓張兆斌寫,但堅學達局長又不放心,連他自己心裏也有些不跌底。不給張兆斌大材料和重要材料寫,進入不了角色,很難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寫材料的水平。
有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張兆斌微笑着,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打預防針,說道,小張,趕緊把大材料提上了做呀,以後可全都是你的。他這樣給張兆斌暗示着,非常的明顯,是他馬上就要走了,局裏的材料全都是張兆斌一個人做了。可張兆斌還是依然故我,故意裝着聽不懂,還是拈輕怕重。
最近,省農業廳下發了紅頭文件,在全省開展農業智能化信息化推廣工作。可能這項工作全國各省區都在搞,堅學達局長将這項工作批給了他,孔家旺就根據堅學達局長的意圖,起草了蘭原縣農業智能化信息化的實施方案,并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上報到了省農業廳,市農牧局,蘭原縣委,縣政府,下發到局屬有關單位,全縣各鄉。
文件中提出,縣農林局成立蘭原縣農業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推廣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縣農林局堅學達局長任副組長,下設蘭原縣農業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堅學達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局屬有關單位主要領導,局辦公室主任孔家旺等為辦公室成員。
農業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就是建設一個信息服務網絡系統,全縣信息服務網絡與全市全省網絡聯網,全省網絡與全國網絡聯網。下面的網絡終端,先由各縣延伸到各鄉農技站,大中型農業企業,再由各鄉延伸到村組,甚至于農村有條件的種植業大戶等。在網絡終端的電腦上,安裝全省統一研制的農業智能化信息化軟體系統,培訓專門的農業技術智能化信息化人員,農業技術智能化信息化電腦操作人員。
全省農業智能化信息化軟體系統,是由省農業廳專門聘請了國家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專家,從安徽省合肥市趕來省城金州市,花了兩年多時間,動用了各種關系,不惜花重金,請來了全國頂尖的計算機研究權威性專家,研制出了這套農業智能化信息化軟體系統光盤。最大的研制困難是,專家既要是計算機研究的全國尖端研究專家學者,又要是熟悉,最少也要懂得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專家,最起碼也是內行才行。最大的問題是,這樣兩結合的研究專家在全省,甚至在全國都少有,都不容易找到的。
到了這年的夏天,省農業廳又下發一個紅頭文件,是全省農業上的一個會議,內容正是隴原省農業智能化信息化推廣的工作會議。堅學達局長直接在收文紙上簽批,由他孔家旺,還有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張興林兩個人參加這個省上的會議。
Advertisement
隴原省農業廳把這次會議放在河西的敦煌市召開,因為那裏是隴原省在他國,甚至在全世界都有名氣的敦煌莫高窟壁畫,而聞名海內外。是祖國佛教文化寶庫,其中的飛天造形,神聖而美麗,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彩繪壁畫作品。這是隴原省,甚至于祖國文化的寶庫。因此而敦煌飛天蜚聲中外,許多國人和老外們,只知敦煌而不知隴原省,不聞甘肅省的省會城市金州的名字。敦煌莫高窟就成了隴原省,甚至國家的金字招牌,人們心目中神奇的大西北首當其沖的旅游勝地,觀光休閑的風景區。
這樣著名的風景旅游名勝,首先必須在省內的人們心目中紮上根來,了解,掌握,熟悉本省最好最馳名的旅游景點。只有這樣,隴原本省的人們,特別是工幹的幹部工作人員們,宣傳講話,寫文章出材料的機會多,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也同樣比較多,才能通過這些有利條件,比較好的把敦煌文化藝術瑰寶推介宣傳出去,提高隴原省的知名度,擴大對外開放開發的影響力。
不知道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張興林敦煌去過沒有,看過沒有看過莫高窟的佛陀,菩薩和飛天壁畫,他想應該很有可能的,因為張興林的農大大專,就是在河西的隴原農業大學上的。反正他孔家旺還沒有去過河西裏,也更沒有機會去過敦煌莫高窟,沒有領略過鳴沙山,月牙泉的美妙風光。
幾年前雖然是有一次機會,他們金州市和蘭原縣上,要學習推廣河西“張臨高”的小帶田高産栽培技術經驗,當時他孔家旺剛剛新婚渡蜜月,在忍心離開剛結婚幾天的新媳婦去河西,所以就沒有去成,不得亦而喪失了一次在河西浪一圈的機會。這次機會終于來了,他很想去,堅學達局長也給了他這個機會。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藝術雖然是享譽國際國內,但敦煌原來是個小縣城,改革開放後才改成了市,但還是個縣級市。他和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張興林主任,從金州市坐着開往祖國西北邊陲,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火車,來到了一個河西走廊中部叫敦煌的小站下車,這裏是一個不大的小城市。
會議除了隴原省農業廳的到會領導講話外,主要議程是,培訓全省各地州市和縣區來的與會代表們,他們都是從農業院校出來,在農業技術推廣戰線上奮鬥的技術幹部,工作人員,還有領導同志們。再一個內容,就是參觀考察學習敦煌市農業智能化信息化工作的先進經驗,許多好的做法,好的措施等。
他們全省好幾十名與會人員,在省農業廳,河西地區,敦煌市黨政部門的領導的接待下,引領着他們,邊介紹情況,看着分發在人手一份的簡介,聽着相關領導們的講解,邊參觀考察了敦煌市的幾個鄉鎮和七八個村農業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推廣應用情況,真是聽過得不如看到的,耳聞不如眼見嗎。他們和與會其它各地州市,相關縣區的參會人員,這裏的農業智能化信息化搞得太好了,他們本地的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由于種種原因,這項工作還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上。雖然是起路階段,這裏已經搞得有聲有色,有模有樣了。
鄉政府一間辦公室,門頭頂上挂着紅字白底的小牌子,上面寫着信息服務室。坐在電腦屏幕對面的農業信息化工作人員,輕點鼠标,電腦屏幕就進入了農業智能化信息化的界面來。工作人員又繼續操作着電腦,電腦屏幕馬上就出現了敦煌市的行政區劃地圖。在這個市地行政區劃地圖上,移動鼠标,找到了這個鄉鎮的所在地,再點擊這個鄉鎮政府所在村的位置。
電腦屏幕馬上就顯示出了該市該鄉鎮該村這個田塊的土壤肥力狀況。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的含氮量,含磷量,含鉀量,甚至今年土壤的含水量,這些數據全都出來了。
地理位置确定後,就開始往電腦裏面輸入設定的數據。工作人員把某個田塊的今年計劃種植的作物種類輸進去,春小麥,計劃畝産量多少公斤,也輸入進電腦,一點“确定”鍵,馬上就變出來一個菜單,上面是建議這塊田地的農戶,今年需要施多少農家肥,需要施多少氮肥,折合硝酸铵多少公斤,或折合尿素多少公斤,需要搭配施多少磷肥公斤,如果用複合肥的話,需要施多少公斤磷二按,再配合施氮肥多少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