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章
第 25 章
第二十五章分房指标
這幾年,縣上各單位,有資金,有條件的都在蓋家屬樓,搞福利分房,解決了職工的住房問題。農牧局總支召開會議,由堅學達局長提議,決定局裏要蓋家屬樓,安排他們局辦公室起草報告,與會的局領導和各場站公司的負責人們一聽,都臉上露出了笑容,一致同意,強烈擁護。
起草蓋樓的報告,歷史的就落實到了他的肩上,他也感覺這個報告非他來寫不可,堅學達局長其實也點名要讓他寫。寫這樣的報告,他是手到揄來,一費吹灰之力,不到半天時間就寫出來了。報告中寫到,縣委、縣政府,我局下屬多少個單位,在多少職工,技術幹部在多少人,占比例是多少,主要職能是幹什麽工作的,目前,有住房的職工是多少,沒有住房的多少,比重是多少,職工住房十分困難,由于多年沒有修建職工住宅,為了搞好工作,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充分調動和發揮農口知識分子的作用,急需修建一幢家屬樓,初步設計為六層成套家屬樓,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三十六套,請縣委、縣政府批準。
修改好了建房報告,他拿到堅學達局長辦公室裏,堅學達局長看了後,什麽都沒有說,只是提起筆,将其中的兩處作了修改。一處是報告的标題,原來他寫得是關于修建農牧局職工家屬的申請報告,改成了關于修建農牧局知識分子家屬樓的申請報告,另一處還是這個提法,将修建農牧局職工家屬樓改為農牧局知識分子家屬樓。然後,堅學達局長又看了一遍,認為這樣就很好了,笑着在發文稿紙上大筆一揮,簽到,速打印上報。他也笑着拿着這個報告手寫稿出了堅學達局長的辦公室,交給局打字員惰文霞。
局裏開中心學習小組會,這是縣上前任縣委書記定的規矩,并在全縣下發了紅頭文件。堅學達局長又做為局黨總支書記,堅決貫徹執行縣委的決定,一直堅持落實局系統中心學習小組會議制度,風吹不動,雷打不動,多少年了,從來不變。局系統中心學習小組會議參加人員的範圍是,局裏各局長,屬各場站公司的正副職全體領導,局辦公室正副主任都參加,由局長兼局黨總支書記堅學達局長主持。
堅學達局長覺得,局系統中心學習小組會議,這種形式很好,在這個會議上,通過務虛的學習讨論,可以統一全局下屬各場站公司領導們的思想,提高全局幹部職工的認識,不但,局裏的一些工作任務,在局中心學習小組會議上安排,彙報,督促落實,是局裏工作的一個抓手,而且,一些局裏要做的大事,可先在中心學習小組會議上,各抒已見,集思廣益,醞釀研究,再上局總支會議研究決定。局總支會議是全局的最高決策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的範圍,要比局中心學習小組會議小得多了,只是一些大的單位有支部的書記,當選了總支委員的,才能參加。
今天會議的內容很多,先是安排學習傳達上級黨委、政府農業部門的有關農業文件精神,學完了一大堆紅關文件,就進入了一些實質性的問題研究。堅學達說,給大家宣布一件事,好消息,局裏蓋家屬樓的事批下來了,并宣讀了縣委、縣政府的批複文件,參會的們,都馬上從萎迷不振,打盹瞌睡中,為之一振,喜形于色。
等大家把興奮的議論完了,高興完了,回到正題上來時,堅學達局長又提議道,成立農牧局知識分子家屬樓建房工作領導小組,親自擔任組長,副局長擔任副組長,局屬各場站公司領導為成員,又局辦公室下文,分管的副局長常永銘分管建房工作,抽兩個人到工程現場當監工,具體抓好建設施工質量。一個是縣良種場的俄京智場長,一個是縣農技服務中心的司機王師。大家都沒有不同意見,堅學達局長最後強調了幾點,當前要抓好的一些農牧業,農機等方面的工作,會議就結束了。
局裏又召開了局務會,接着又召開了局建房領導小組會議。堅學達局長領導着副局長們和建房領導小組的成員,看了幾處縣城裏其它單位新蓋的職工家屬樓。又審核了兩三家申請蓋樓的建築施工隊的設計圖紙,最後敲定了一家。
蓋縣農牧局家屬樓的施工隊,是蘭原縣城所在地佛洞鄉南邊,一個叫霍家坪村上的建築施工隊。局裏的會計老霍老家就在那個村,這個建築施工隊由霍氏親房兩兄弟帶頭辦起的,到了霍會計們一齊論,霍氏兩兄弟和霍會計也是親房兄弟。局裏的會計老霍給堅學達局長推薦了霍氏兩兄弟的建築工程隊,并帶着霍氏兩兄弟找了堅學達局長。霍氏兩兄弟經過努力,最終争取到了這個工程項目。
局裏又開了幾次會,審核家屬樓預算。局辦公室副主任朱克堂,他以前曾經學習過木工活,會一些基本的木匠活。朱克堂自告奮勇,借來了建築工程預算的材差厚書,自學工程預算,把家屬樓的工程預算搞了一遍,工程造價被殺下去了一些。經過幾次與建築施工隊談判,甲乙雙方都認可了這個預算方案,堅學達局長在局務會上最後拍板定案。
當時,國家還沒有建設必須進行招标投标的法律,沒有硬制性的規定,只要建設的幾證辦齊備就行了,項目建設不需要進行招投标環節和程序,就可開工建設了。
建築施工隊的霍氏兩兄弟在接這個工程時是一家,施工開始後,霍氏兩兄弟鬧不和,樓蓋出來了,霍氏兩兄弟也最終鬧翻了,各帶着一幫人,由一個建築工程隊,分解成了兩個建築工程隊。
局知識分子家屬樓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主體工程拔地而起。可是問題又來了,聽堅學達局長對他私下裏說,有人向堅學達局長反映,說負責監工的甲方代表,俄京智從施工工地現場拉走了兩車磚。沒過多久,又有人向堅學達局長舉報,說負責監工的甲方代表王師,也從施工工地現場拉走了一車水泥。反映歸反映,沒有真憑實據,堅學達局長也只是在背後說說而亦,說完了,事兒也就過去了。
局家屬樓開始內部裝修粉刷了,局裏開始快着分房子。在局裏召開局務會和建房領導小組會議上,征求大家的意見,最後讨論決定,縣農牧局在職職工有一百五十多人,房子只有三十六樓,狼多肉少,按單位分房,将矛盾分解下移。
Advertisement
他借調局裏工作,分房子這等大事,他怎麽能錯過,就在一次局裏的會上,他提出來了,他的房子在那裏分,是局裏,還是站上。堅學達局長在會上定了,對他說,你的編制和工資都在經作站上,你到站上去分。這也合理,他再沒有說什麽。
他找到單位上,給陳維海站長說了他要分房的事,堅學達局長說了。他們縣經濟作物管理站分了兩套房子,指标只有兩套,可全站六個職工都申請要房。
沒過兩天,站上突然通知他開會,不知什麽內容,他去參加站上的會議。站上的七個人都全到會了,站長陳維海主持會議,講話說了一大堆,就是表揚站上的一個同事,工作如何做得好,如何如何的優秀。接下來,就對職工們講,局裏的家屬樓給我們單位分了兩套房子,站上印了表格,請大家投票。站上的一個搞辦公室工作,寫材料的同事就把表格發給與會的每個人一份。
站上辦公室寫材料的同事把表格收到一齊,統計結果出來了,一宣布,吓了他一跳。最高得票,共得了四票,是站長陳維海,第二個得票最多的是站上辦公室寫材料的同事,共得了三票,他和那位陳維海站長表揚的都得了兩票,其他三個人每人都得了一票。他和那位陳維海站長表揚的同事都沒有當選,只有陳維海和站上辦公室寫材料的同事票最高。
陳維海站長宣讀完了,就說,陳維海和站上辦公室寫材料的同事兩個人各分一套房子,由站上辦公室寫材料的同事上報到局裏。站上辦公室寫材料的同事高興得有點忘乎所以,沒想到我分上了,就趕緊寫了個材料往局裏報。
他原來想得太簡單了,以為站上兩套房子,非他和陳維海兩人莫屬。因為,陳維海是站長,無可争議,大家都會同意給他分房,就是一套房也會投票給他。還有一套房,這明說了就是給他這個副站長,兼局辦公室主任的指标。堅學達局長明沒有說,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再說了,他和陳維海都是從北原公社一起工作過的,老關系了,這個面子他想,憑他在局辦公室主任的職位,肯定是會給他的,在堅學達局長那裏也能落個順水人情。
論職務,他比陳維海站長表揚的那個同事,還有站上辦公室搞材料的那個同事都高,論資歷,比站上辦公室搞材料的那個同事年長,工作得早,和陳維海站長表揚的那個同事同年參加工作,論工作,他比陳維海站長表揚的那個同事,還有站上辦公室搞材料的那個同事都優秀,只有陳維海站長表揚的那個同事學歷高,是大學本科,他們站上的其他同事都是中專以下文憑。
但是,陳維海的意思是,自己一套,陳維海站長表揚的那個同事一套。可是,其他的職工們不這麽想,攝于陳維海是站長,工作,報銷都得找陳維海,在陳維海的勺下盛碗,大部分人都給陳維海投了一票,這其中也包括他的一票。而另一套房,職工們首先考慮自己,給自己投上一票,不敢得罪陳維海,就不給他投,怕得罪他,也不給陳維海站長表揚的那個同事投,左右為難,就只好投給了另外一個人,站上辦公室搞材料的那個同事,這樣是一舉兩得。其實陳維海的給自己投了一票,另一票肯定是投給了自己表揚的那個同事了。這次得結果也出乎陳維海所料,但基本達到了想擠出他,确保他分上房的大部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