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章
第 21 章
第二十一章局辦企業
陳正兵,局裏的這個年輕人,這幾年折騰的很歷害的。立志要幹一番大事業的人,他見過的,在他的筆記本首頁上,他寫了“大風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的勵言警句,可見其雄心壯志一斑。陳正兵做了三件事,真能折騰,很讓他羨慕的。
他下鄉駐村蹲點這幾年,小他兩歲的陳正兵,什麽時候競成了單位的團支部書記,只收繳團費,未見開展過什麽團的活動,原來團支部書記也這麽好當,但他是當不上的。
陳正兵很熱衷于幹大事的。他們縣農技服務中心的隔壁大院,原來是縣農牧局下屬的縣良種場的試驗地。全國都在響應國家的號召,農業要走農工商一體化的道路,省市都在建立農副産品加工廠和營銷企業,做為龍頭帶動農業生産發展。國家“西三”建設的資金,列了項報上去,被省市批下來,在這個地盤上,圈了一大片地,大興土木,建起了廠房車間,新蓋了一排辦公室,從生産線,到庫房,供熱鍋爐房,一應俱全。開始收購全縣的各種水果和籽瓜等,加工成玻璃瓶裝的水果和籽瓜罐頭。
這個企業的正式和官方名稱,叫蘭原縣農工商公司,但縣上的人們多不叫這個名,而直接叫他罐頭廠。
起初辦廠,縣上和局裏決定,由縣委宣傳部的一名副部長調來辦企業,任命為公司經理。這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還帶了一名手下的幹部作助手,這個助手其實也是他們局牲畜站的一名技術幹部,調進縣委宣傳部寫新聞報道,當了記者。這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還有帶進去的助手,老家都是喬局長工作多年的河園鄉。
沒有過兩年,農工商公司的經營就出現了問題,開始虧損經營。累計虧損額達到了二十多萬元,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廠長和帶來的助手,無法再幹下去了,就扔下這個虧損廠子,原回了縣委宣傳部,重操舊業,繼續幹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繼續當起了記者。
陳正兵瞧準這個機會,四下裏活動,先是找了縣經貿委主任,是陳正兵的一個姑夫,後又找了自己的在縣工商局裏當科長的親戚,通過這些人給縣農牧局喬局長做工作,自己還親自登門向縣農牧局喬局長游說,打通了各種關節,被局裏任命為縣農工商的經理。
喬局長在局裏的會議上,隆重推出了陳正兵,力排衆議,慷慨陳詞:“陳正兵這個小夥很不錯的,正兒八經的中專生,又是農技中心的團支部書記,人很聰明,好學上進,善于鑽研,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德才兼備,年輕有為,是個很好的苗子,值得我們局裏重點培養,我提議任命為縣農工商公司的經理,大家也可談談看法。”
局裏參加會議的其他副局長,都看出來“一把手”要重用的人,誰還要認真去理論,就都順着喬局長的話音,都沒有什麽大的不同意見,決定由陳正兵任縣農工商公司經理。很快農牧局的紅頭文件就下來了,他們縣農技服務中心李為農找陳正兵,傳達局裏的文件精神,陳正兵交接了縣農技服務中心的一攤工作,笑逐顏開的到隔壁的縣農工商公司當領導去了。
陳正兵自從到縣農工商公司當了經理,他們縣農技服務中心的一幫同事們,就很難再見得到一面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陳正兵走馬上任縣農工商公司的經理後,制定了企業三年發展規劃,由廠辦公室主任親自起草,自己親自修改敲定。第二件事,就是整頓人員隊伍,調整和撤換了一指中下層的幹部,陳正兵看不上的,認為不合适的人,都進行了調整和撤換。第三件事,就是修訂完善了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從公司經理,副經理,到廠辦公室,各科股室,再到車間,班組,都重新修改制定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
沒過半年天氣,陳正兵農工商公司經理的威信很快就建立了起來。陳正兵經理一幅自信自豪的笑容常挂在臉面上,走起路來也是步履穩健,豪邁有力。他們全局系統的人,不管是他們縣農技服務中心的同事,還是局裏其它單位的職工們,特別是縣農工商公司的員工們,見了他滿面笑容地跟陳正兵打着招呼,那個畢恭畢竟的樣子,原來不怎麽熟的人也打照面時要喧寒上兩句。
當了官就是不一樣,尕大是個領導嗎。陳正兵當了經理,就相當于是正科級幹部的待遇了,最起碼有專車了,有人為自己服務,替自己寫材料,有領導審批權了。
陳正兵管着好幾十號人,全公司職工都歸他調遣。出外有公司的雙排六座車可以代步,再也不像以前一樣,騎自行車,搭公共汽車了。自從當了經理,再也不用自己加班加點,熬夜寫材料了,辦公室寫好了自己修改審定就行了。這就徹底脫離了爬格子的苦海,有專車坐,有人服務,指揮着一幫子人,從奴隸變成了将軍,從“制于人”上升為“制人”。
Advertisement
陳正兵當上經理不久,陳正兵的媳婦從局裏上面一個站上,被調進了局機關辦公室工作。如果,陳正兵當不上這個縣農工商公司的經理,陳正兵的媳婦,能這麽輕松的由站上到局裏呢?更何況,陳正兵的媳婦,也是個學農的中專生,但其它就沒有什麽長處可言了,論寫材料,不會寫,也沒有寫出來過一篇像樣的,論工作,從來沒有好好下過一天鄉,駐過一晚一村上,只是人還長得算端莊清秀而亦。
又過了一段時間,陳正兵的媳婦從縣農牧局裏,被縣委組織部做為重點培養的婦女幹部,挂職到北溝鄉當了科技副鄉長,沒幹上兩年,就回到縣上,被安排進了縣紀律檢查委員會一個處室裏當了正科級的處長。如果,陳正兵當不上這個縣農工商公司的經理,陳正兵的媳婦,能這麽輕松的由局裏的一般幹部,直接提拔當了北溝鄉的科技副鄉長,能這麽輕松的由鄉上調進縣紀律檢查委員會機關嗎?
陳正兵小兩口,時來運轉了一般,一個當了公司經理,大老板一個。整天拿了公家的錢,去練攤搞生意,經營着蘭原縣農工商公司,這家全縣最大,也是唯一一個國營農工商企業。陳正兵和他一樣,一個學農學的人,專業跟本就不對口,怎麽能管理好縣農工商公司這家企業呢?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經營管理一家企業那是要有專業的培訓,需要專門的經營管理的知識,還要有實際的一些經驗才行。這就是領導“瞎指揮”的結果,讓一個外行人,來領導企業。
縣農工商公司在陳正兵經理的領導下,經過三四年的努力,終因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産品市場銷路打不開,成本又高降不下來,不算前任挂賬的十幾萬元的虧損,又在陳正兵手裏累計虧損了三十多萬元。
而在這期間,陳正兵經理帶着公司一個副經理和辦公室主任,到外地推銷企業的産品,上北京,上海,天津,下了海南,廣州,深圳,珠海,到了成都,重慶,都海堰,去過桂林、昆明、貴陽,跑遍了全國各大中都市,光路費,食宿,還有吃飯的錢就花了不少,但産品依然是沒有市場,雖然,在局裏的號召下,農牧局,還有縣上其它一些單位,在大的年節時,為職工搞點福利,購銷一些縣農工商公司的産品,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積壓虧損越來越嚴重,企業瀕臨停産倒閉。
陳正兵給縣農牧局裏打報告,說是通過他們到外地學習考察,縣農工商公司生産設備比人家們特別的落後,要求局裏争取投資或者貸款,批準采購先進的罐頭生産設備,淘汰一些不能用的機械設備。經局裏研究批準後,陳正兵又購置了一些罐頭生産設備,做價處理了一些原來的設備。
這幾年,陳正兵的父親從村上支部書記上位子上退了下來,正在自己辦企業。想利用當地種植胡麻,油菜籽,大麻籽等,周邊地區也種植這些油料作物多的優勢,想開辦一家食用油品加工廠,正好自己的兒子縣農工商公司處理設備,就把縣縣農工商公司淘汰下來的大型榨油機等相關設備,以象征性的價格,基本上沒有花什麽錢,就把□□成新的大型榨油設備給弄回來了,算是撿了個大便宜,直誇兒子這個縣農工商公司的經理沒有白當。
縣農牧喬局長,眼看着縣農工商公司又爛下去一大截,心急如焚,由是出外考察,又是下基層調研,最後想出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起用能人,起死回生企業。又給局辦公室寫材料的年輕人給了個瞎事,整了一個材料,關于聘用本縣河園鄉一個農民企業家,來縣農工商任職的方案。經縣委縣政府備案默許後,下了紅頭文件。
喬局長坐着豆綠色小吉普車,拿着這個紅頭文件,到了本縣東南部黃河邊上的河園鄉,找到了這個農民企業家,請這個農民企業家出山,拯救縣農工商公司。
原來,河園鄉這個農民,靠經營果品運銷和加工發家致富了。在自家的宅基地上,辦了個果品經銷部,自家蓋的四層樓地下室一層為果品貯藏庫,一樓門面為果品收購門市。果品生意越做越大,名氣也就出去了。
陳正兵卸任縣農工商公司經理後,不知怎麽争取的,要了一個名額,去到省城金州市的省經濟管理幹部學校上學。這是蘭原縣上,還是縣農牧局,對陳正兵把企業辦砸的獎勵,還是對陳正兵的懲罰?他下鄉駐村蹲點兩年多,陳正兵卻上了兩年的速成進修班,拿回來一個大專文憑。他找單位上的會計,又跑了縣人事局,縣財政局,最後還長了一級工資。
農民企業家上任縣農工商公司經理後,又幹部了四五年後,縣農工商公司一盤點,除了前兩任虧損的四十多元不說,企業又淨虧損了六十多萬元。“能人”也并非真是“能人”,農民企業家又不得不灰溜溜回到了鄉下自己的果品經銷部去。只是還不願承認失敗,當談起這事時,竟然還是說:“我把藍球投進了藍裏,人家又說我的姿式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