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章
第 5 章
第五章溫室勞動
“尕義臣”是從隴原農大畢業的,學果樹蔬菜專業的,加上家又在河園鄉蔬菜瓜果種植地區。原農牧局喬局長在河園鄉工作,曾任河園鄉鄉長書記時,楊義臣的父親在鄉上供銷社工作,先認識,後來往來比較密切,楊義臣從省農大畢業後,楊父找了喬局長,把楊義臣分配進了縣農牧局,後來喬局長臨走縣計劃委員會之前,楊父又來找喬局長,喬局長就将楊義臣調進了縣農牧局機關裏。
楊義臣人雖長得的尕了點,但運氣還是不錯,恰巧就遇上了縣農牧局當局長的竟然是喬局長,楊義臣父親的老朋友,也算是鄉上工作時的老同事了。“尕義臣”的工作安排和調動問題,有他父親這張王牌,只要去找楊父的老朋友,老同事喬局長,大不了有楊義臣家自産的果子,再提上其它的禮物,送到楊父的老朋友,老同事喬局長家,年頭節下,多去喬局長家拜訪,一路都是“綠燈”,沒有讓楊義臣和家裏人犯過難心。
喬局長走後,堅學達局長對“尕義臣”也不錯,楊義臣在喬局長沒有走之前,也每年春節去堅學達局長家裏拜年,禮物雖不算重,家鄉的特産果子是少不了,但每年也沒有落空過。楊義臣和堅學達局長家裏的人也都比較熟悉了。
近兩年來,蘭原縣優化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産優質高效農業,特別是重點發展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栽培技術。“尕義臣”在縣經濟作物管理站上時,就搞高效節能日光溫室蔬菜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對日光溫室蔬菜栽培技術比較在行。
今年縣上領導要求,縣農牧局要搞好示範點,給全縣推廣日光溫室樹立樣板,局裏決定,在局裏下屬的縣良種場地裏,專門承包了一塊地搞一座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種反季節蔬菜黃瓜,由楊義臣專門全權負責這個日光溫室的管理,技術指導等工作,楊義臣寫材料的事由他和其他同志去幹了。
當初,選縣良場就是由于它離局機關近的緣故。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的大院與縣良種場只一牆之隔,縣農技服務中心大樓後面齊家屬院圈進來的一條地,大約兩畝左右,原來還是縣良種場的地哩。從局機關縣農技服務中心二樓下來,出了大門沿着公路向南走,過了縣畜牧站和縣種子公司兩個大門,向西一條岔路過去,繞過縣種子公司,在縣畜牧站和縣農技服務中心西邊一大塊地方就是縣良場了。其實也就繞了一個圈兒,如果打個捷路的話,走直線距離,從縣農技服務中心的西邊的牆上翻過去,就到了縣良種場的地裏面了,很近,還不到兩百米的距離。
除了在局裏加班加點寫材料,他還要擠出時間來,到局裏的日光溫室裏去勞動。只要“尕義臣”來喊,局裏的人都去的日光溫室裏幹活,他都想去,他也每次逢叫必去。他是個學農的人,就幹這一行的,一直想着多學點東西,特別是他感興趣的,他沒有學過的,或者說是他不懂的,他都想學。
他覺得參加集體勞動很好的,整天加班加點寫材料坐着不動,對身體肯定是不好。多參加集體勞動,不但能鍛煉身體,少得病,吃飯香,食欲旺盛,晚上睡覺好,而且勞逸結合,腦力勞動時間長了适當進行體力勞動,是一種休息和享受,何樂而不為呢。
請來師傅們,打牆,立柱,架梁,鋪椽子,鋪草,上泥,拉架子,建好了日光溫室的兩邊的山牆和後牆,後屋面。由楊義臣負責按圖紙施工制作,他們省了第一步工作。
過幾天,牆體和後屋面都幹好了。在楊義臣的指揮下,他和堅學達局長,局裏的好幾個人一道,來日光溫室裏勞動。從良種場牛棚裏,用架子車拉來牛糞,做為土肥均勻地撒在地上,再撒上複合肥和化肥,拿着鐵鍁翻地,将底肥施入土中。
施好了基肥,打耱平整了土地,就開始起壟壓。楊義臣做了個耙子,按照大小行,在地上劃了線,寬一行,窄一行,劃滿了地。窄的一行起壟,寬的一行挖溝,把寬溝裏的土挖出來,培到窄壟上,形成了一壟一壟高高的種植帶,低低的寬溝裏則是操作溝,用來施肥,灌水,打掐和采收。
窄壟上壓地膜。超薄膜覆蓋在窄壟上,拉展拉緊,地膜的兩邊和兩頭挖開槽,用土将地膜邊壓在土裏面。滿地都是一壟一行的白色條帶,非常整齊好看。
壓好了地膜,就開紮架。采用琴弦式拱面,縱橫紮上了許多細長的竹杆,整個溫度前屋面形成了一個方格一樣的棋盤了。
紮好了架開始扣棚。拉來計算粘接好的淡藍色透明的無滴棚膜,在紮好的前屋面上拉開,拉展,上面和兩邊,用草泥全壓在屋檐和兩面的山牆上,下面,則埋壓在土裏面。
Advertisement
勞累了幾天,局裏的日光溫室終于建好了。
接下是楊義臣帶領着他們,将拉來的用稻草做的草簾子,一個一個擡到日光溫室的後屋面上,在下面鋪上拉繩子,放下來覆蓋在前屋面上,用來冬天寒冷時,保溫防凍。這活幹了整整一天,又忙累得他們腰酸背痛,但吃飯時又餓又香甜。
接下來,挨到了楊義臣自己忙碌了。從縣種子公司拿來黃瓜種子和黑籽南瓜種子,在冰箱裏浸種催芽。配藥水,泡種子,将種子包在毛巾裏,在冰箱裏放進去,取出來,再放進去,多少個小時的高溫,多少個小時的低溫,把種子折騰得沒有了脾氣。你說讓我幾時出來,我就幾時出來,叫我何時發芽我就何時發芽,惟命是從,都不敢有半點的耽誤。
現在又開始他們忙碌了,到日光溫室裏去育苗。将露白出芽的黑籽南瓜種子直接種到日光溫室育苗地裏,然後楊義臣把已長出芽來的黃瓜種子分給他們,讓他們往育苗的沙盤裏播種帶芽的種子。把種子撒花,撒勻了,再撒薄薄一層沙子覆蓋在上面,每天澆上一次透水。
黑籽南瓜苗長到兩三寸高時,正好黃瓜苗也長到三寸左右大了。這時,楊義臣帶着他們來到局裏的日光溫室嫁接瓜苗。這是一個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活兒,需要認真細心,耐心專心,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來幹,才能保證嫁接的成功率和瓜苗的成活率。
楊義臣怕大家不明白,給大家簡明扼要的講了嫁接的程序和步驟,注意的技術要領。
“黑籽南瓜苗和黃瓜苗要選擇大小莖粗相當得,不要過于懸殊。刀片和竹簽要用前在高錳酸鉀溶液中醮一下消毒,黑籽南瓜要挑除心葉生長點。嫁接切口,黑籽南瓜向下切六十度角,三分之一深,黃瓜向上切三十度角,三分之二深。黃瓜切面插入黑籽南瓜切面要對準,合嚴實,黃瓜兩葉在上,黑籽南瓜兩葉在下,黃瓜兩葉要與黑籽南瓜兩葉交叉成十字,夾子要夾緊嫁接部位。”
他是個學農愛農的人,有專業基礎知道的底子在那裏放着,不用多講,也看過書了,一聽就會,打字員和辦公接電話的兩個女同胞就不同了,文化程度低,學得就慢一些。
嫁接好的黃瓜苗加土裝到營養缽裏。營養缽就是一個拳頭大不厚的圓柱形塑料碗,上面的口大,下面底小,下面的碗底中央開一個小圓孔。
“營養缽裏的土裝得不要太滿了,欠一公分,用來澆水。”楊義臣黑紅着臉,總是有點害羞地面帶笑容,把裝好嫁接苗和土的一個營養缽舉在手中,站在那裏給大家示範講解。
今天嫁接好地黃瓜苗,全部都裝了營養缽,裝好了土,擺放到一齊,澆足了日光溫室水池裏預熱好的水,才下班收工。
楊義臣按地畝,株行距,再預留百分之十的預備苗,成活率,算好了他們局裏這個日光溫室要嫁接多少黃瓜苗,幹了幾天,黃瓜苗都嫁接夠了,過兩天就開始移栽定植。
移栽定植嫁接好的黃瓜苗也是個大工程。在起好壟的地膜上,按株行距用鏟子事先挖開一個定植坑,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把嫁接成活的黃瓜苗,從營養缽裏倒出來,帶土放進定植坑裏,壓實接縫,再用土将黃瓜苗周圍的地膜封嚴實。
他們幹了兩三天,才把嫁接好的黃瓜苗全部移栽定植到了地膜壟上。黃瓜苗全部栽滿了日光溫室裏的壟面,綠色的小苗齊刷刷的,個個都非常精神,整整齊齊的,煞是好看。
由楊義臣安排,每天去一個男同事負責早上太陽出來時拉草簾,晚上太陽落山後再放草簾。男同事們轉流着幹,這當然就不包括局長們了,他們年歲大,工作又比較忙。
他們可以偷閑一會了,可楊義臣還得忙碌。日光溫室裏早挂上了溫度計,濕度計,操心日光溫室裏的溫濕度,操心黃瓜苗的長勢,缺水還是缺肥,有沒有什麽病蟲害。
黃瓜苗在楊義臣和他們局裏同事的呵護下,十分争氣,幾天不見就已長得一團一團的,長出來了許多新葉,葉片也長大了,開始扯秧抽莖了。
楊義臣又發動他們全局機頭的同事們拉繩子,吊蔓。從每行黃瓜苗上面的日光溫室裏面的頂棚上,每個黃瓜苗頭頂上都拴着一根白塑料繩,向下垂吊下來,幾乎到了地面上。把黃瓜苗的莖蔓纏繞到塑料繩上,第二天,黃瓜苗的莖蔓就自動順着塑料,向上頑強的攀爬,再不用他們去操心了。
黃瓜苗長得很快,十天半月的就攀爬到了溫室的頂棚上去了。黃黃的小花在秧蔓中不時閃現,第一批,細小的黃瓜越來越長和越粗了。
他們開始采摘這自己辛勤勞動得來的鮮嫩的黃瓜,心裏十分的高興,非常的興奮。
除了拿着一部分到市場上去賣掉,堅學達局長批準了,新下來的日光溫室黃瓜,給局機頭裏的同志們,一人先分上五斤,算是搞點福利吧,也就不到十個黃瓜,讓大家嘗個新鮮,也是大家勞動所得。
楊義臣帶着局機頭的同事們吃上了日光溫室自己親手栽種的黃瓜,還有田埂地邊的種上的油菜,芹菜等,活幹得更歡了。積極去日光溫室幹活,噴微肥,澆水,打農藥,掐秧,落蔓,打老葉,拉放草簾。一冬天分了好幾次菜,新鮮蔬菜各三差五就吃上了。
這就是搞農業科技的人唯一的一點好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吧。他們搞農業的人就能吃上點自己種的新鮮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