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兩批中國藍盔部隊完成交接
第33章兩批中國藍盔部隊完成交接
聯柬機構維持和平部隊為什麽要确定一個為期“18個月”的時間表?根據何在?原來,這是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經驗之談。
天使——凡人——魔鬼。各國維持和平部隊的官兵,都不願進入這可怕的三部曲。
所謂“天使”,指維持和平部隊剛踏上戰亂之地,猶如“天使”般降臨,給人們一種受命于危難之際、拯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那是救世主的形象,深受當地各方歡迎。
所謂“凡人”,就是過上一段時間,維持和平部隊官兵的人的本性就會漸漸顯露出來,也要吃喝拉撒,也有七情六欲,也念妻兒家小,被當地人熟悉了,不過一介“凡人”而已。
所謂“魔鬼”,就是駐紮在異國他鄉的時間拖長了,難免精神疲勞,失去耐性,難免出現放松約束,紀律松馳,在當地引起糾紛的事件,被當地人反感、厭惡。
各國維持和平部隊的指揮官,都希望自己的部隊永遠是“天使”。當然,安理會規定的時間表,其根據絕不是僅僅于此。這張“時間表”,首先顯示出來的是聯合國在柬實現和平的決心,盡管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色彩。安理會決議通過之後,“天使”們——各國維持和平的部隊開始陸續向柬埔寨開進、登陸、布署。
根據聯柬機構《出兵國政府指南》規定,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可6個月輪換一次,輪換的具體時間由派出國政府與聯合國商定。
根據柬埔寨惡劣的自然、生活條件以及官兵們的身體狀況,經總參謀部批準,1993年2月進行中國赴柬工程兵大隊輪換工作。
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隊的組建工作于1992年12月15日拉開序幕。一支390人(首批大隊10名同志留柬繼續工作)的輪換部隊開始了強化訓練:
1.簡要了解柬埔寨地理、文化、歷史背景,包括政治、軍事局勢及其起因、宗教信仰、民族習俗和禁忌等;
2.了解醫務知識,包括熱帶疾病、性傳播疾病、熱帶氣候下野外衛生保健知識,進行急救訓練,特別是地雷爆炸後傷員的自救互救;
3.地雷識別的訓練,包括柬境內地雷的型號、各派布雷的方式以及人員觸雷時的應急訓練;
4.了解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的任務及組織。
這次強化訓練,有經驗指導,更有針對性,重點加強工程專業技術和機械操作的訓練。
1993年2月9日,北京。總參兵種部在燕山腳下某工兵營駐地舉行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隊閱兵式暨出征誓師大會。
Advertisement
2月的北京,乍暖還寒,室外溫度零下10℃左右。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隊官兵身着迷彩服,頭戴藍色貝雷帽,手持沖鋒槍,以嚴整的軍容,飽滿的精神,整齊的步伐,接受總參首長的檢閱,接受祖國人民的檢閱。張萬年總參謀長代表軍委和總參首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希望你們時刻不忘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員,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時刻不忘祖國人民的殷切希望,時刻不忘黨中央、□□、□□的重托……”
四個“時刻不忘”,凝結着全國人民的期望,凝結着軍委、總參首長的重托,共和國将軍為他們送行!
1993年2月12日和22日,金邊。兩架圖-154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專機降落在金邊波成東機場。中國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隊390名官兵,清一色的迷彩服、藍色貝雷帽,左臂佩戴着鮮紅的五星紅旗徽章,右臂佩戴着藍色聯合國國徽的臂章。
2月的金邊,正值柬埔寨的旱季,驕陽似火,地面溫度40℃以上,在北京還穿着棉大衣的工程兵大隊官兵,經過4個多小時的空中飛行,安全抵達目的地——金邊。下飛機時,官兵們只能穿襯衣了。
中國駐柬傅學章代表,首批赴柬工程兵大隊領導李金勇、高軍、田曉山、江述钊等到金邊波成東機場迎接。
随着柬埔寨大選的臨近,中國工程兵大隊駐地周圍武裝沖突不斷升級,聯合國直升機和維持和平部隊不斷遭到襲擊,經常造成人員傷亡,形勢非常嚴竣。一個月前,中國工程兵大隊磅同、斯昆營區附近發生了激烈的戰鬥。然而,中國工程兵大隊的輪換工作按計劃在金邊、斯昆、磅同、上丁等4個地區同時進行。
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隊一中隊、二中隊官兵剛下飛機,還來不及與異國他鄉的首批戰友相見,還未欣賞一下金邊的風景,便乘聯合國安排的俄羅斯米-26直升機,直接飛抵磅同營區和上丁機場的作業現場;有的直接乘坐中國東風牌卡車,經湄公河渡口,抵達斯昆營區。
輪換工作在嚴密的組織和周密的計劃下順利進行。
部隊輪換到位後,首先是忙于兵力部署、施工任務、各種裝備物資和器材、友鄰關系以及與聯柬機構工作關系的交接。
首批赴柬工程兵大隊大隊長李金勇、政委高軍分別向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隊的領導和機關詳細地介紹了聯柬機構總部的組成、大隊當前和今後的任務、柬埔寨的形勢和可能發生的沖突以及在特殊的政治、軍事形勢下,在條件艱苦和危險的異國他鄉如何發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發揮中國軍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革命精神,加強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具體做法。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深刻的教訓,都毫無保留地介紹給新來的戰友和同志們,願他們取得更大的成績,為祖國争光,為軍旗争輝。
結合柬埔寨的特點和所承擔工程保障任務的性質、要求,首批大隊給第二批赴柬大隊進行了對口專業技術培訓和交接。作戰指揮、政治工作、通信機要工作、翻譯工作、工程技術、後勤油料供應、軍需供應、衛生防病、當地社情民情以及友鄰部隊的情況等,專業對口,移交得清清楚楚。這樣的培訓和交接,比平時訓練的效果強得多,使接防的部隊很快就熟悉了本職工作。
116部機械、車輛,540多種、上千副(套)的零配件,全部移交得清清楚楚。車輛完好率100%,機械完好率94%。
1993年2月18日11:30,中國赴柬工程兵大隊在金邊營地舉行了隆重、莊嚴的交接儀式。
李金勇大隊長代表首批赴柬工程兵大隊熱烈歡迎來自祖國的戰友,願他們在聯柬總部和駐柬代表處的領導下,取得更大的成績;馬繼東代表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隊感謝首批大隊全體官兵創造出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表示要發揚優良傳統和作風,圓滿完成聯柬總部賦予的各項工程保障任務,為祖國争光,為軍隊争光。
1993年2月18日12時整。李金勇、馬繼東兩位大隊長在交接書上正式簽字。這标志着首批赴柬工程兵大隊在聯柬總部的使命順利完成,第二批赴柬工程兵大隊正式接管并行使指揮權。
1993年2月13日和23日,北京南苑機場。
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時不時地下着細雨,偶爾夾雜着幾片雪花,讓人感到刺骨的寒冷。但是,“熱烈歡迎首批赴柬工程兵大隊”的橫幅标語給南苑機場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的訊息。首批赴柬工程兵大隊官兵不負祖國人民的重托,圓滿完成聯柬總部賦予的各項工程保障任務後,滿載着祖國的榮譽,勝利凱旋,平安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