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世界第一流的工兵”
第10章 “世界第一流的工兵”
中國赴柬工程兵大隊隸屬于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工兵處領導。這支部隊從到達金邊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了外國軍人和記者的矚目。
1992年4月16日上午11點,中國工程兵大隊先遣隊乘坐的專機徐徐降落在金邊波成東機場。還未等這些佩帶五星紅旗臂章、頭戴藍色貝雷帽的中國軍人走下舷梯,一大群外國記者已經蜂擁而至,一支支麥克風一齊舉到了大隊長李金勇的面前。李金勇莊嚴相告:中國工程兵大隊全體官兵将用自己的雙手,為柬埔寨的重建和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聽着這铿锵有力的豪邁誓言,望着這位身高1米85的中國指揮官,面對着這支威武雄壯的中國藍盔部隊,各國記者的照相機“卡嚓、卡嚓”響成一片。
在以後的短短幾個月裏,中國工程兵大隊接連打通了柬埔寨4號和6號公路,完成了波成東機場停機坪和雷達基座的修建。中國軍人工作的高效優質受到各國部隊和柬埔寨人民的稱贊。各國記者不斷來到中國軍營,參觀中國的工程裝備,了解中國軍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中國工程兵的事跡越過了四大洋,出現在五大洲的報紙、電臺和電視臺,被譽為“世界第一流的工兵”。
4號公路是聯柬維持和平部隊的人員、物資從海上進入金邊的唯一通道,是一條“UN”的陸上生命線。僅聯合國從海上運來的汽車就有8400輛,每一輛都必須由此通過。聯合國物資都要經過這條公路運抵聯柬機構總部。
4號公路,從金邊通向磅遜港,通向海洋,通向世界,曾是柬埔寨最好的一條公路。驅車而馳,卻不時看到公路兩旁茂密的茅草灌木叢中,插着畫有“骷髅頭”圖案的紅色地雷警告标志。萬綠叢中點點紅,紅得恐怖,紅得震怵,紅得令行人心驚肉跳。
這條公路全長224公裏,有6座橋梁被戰争毀壞。中國工程兵大隊從4號公路抵達金邊以後,立即受命組成50人的特遣分隊折返4號公路,沿途搶修橋梁。
7月4日,一輛拉滿大圓木的載重卡車“咔噻”一聲将4號公路5號貝雷橋的一根橫梁壓斷,使整座橋搖搖欲墜,情況萬分危急。
車輛無法過橋,4號公路全線癱瘓。此時,突尼斯部隊在開進,波蘭部隊在開進,全部受阻橋南。聯柬總部的一位法國少校急欲趕往磅遜,又都受阻橋北。一時間,橋兩頭堵塞車輛數百臺。
下午4點,中國工兵聞迅趕來,迅速展開修複橋梁的施工。拆除橋板,更換壓斷的橫梁。這時,這位全副武裝的法國少校氣勢洶洶地開車擠到前面,質問中國工兵為什麽不提前報告總部。
我告訴他這是緊急事件,并指指壓壞的橋梁。見狀,他的氣消了,但仍很着急地叫苦:“我有緊急任務,今天到磅遜還要趕回金邊。”
他火急火燎地解釋:他是法國駐總部軍事參謀高諾少校,聯合國馬上要有一批重要軍事物資通過,請求中國工兵協助。根據當時的維和部隊紀律,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攜帶武器,而他卻全副武裝,說明他确實在執行緊急任務。
他着急過橋,但現場只有一臺25噸塔吊。把他的車吊過去,一旦刮壞,将影響我軍聲譽。怎麽辦?作戰科道橋工程師胡業平上尉慎重思忖後,決定試一試。
我把過橋方案告訴了法國少校:“不要着急,有辦法,我們可以把你的吉普車吊過河去。”
“OK!”他點頭同意,臉上立刻展露出笑容。
Advertisement
“請你把車蓬布拆掉,免得被吊車抓破。”
“OK!”
中國工兵部隊的鋼鐵長龍中,馳出一臺25噸的大吊車。中國工兵們用鋼絲繩把車捆好,重點部位用木板隔開,開始起吊。
斷橋20米,吊車伸出去長臂27米,吊車臂高舉着吉普車,徐徐伸向空中,像老鷹抓小雞一般,把吉普車從空中穩穩地遞到河對岸。
兩岸圍觀的各國軍人和當地老百姓,全都驚呆了。高諾少校激動地豎起大拇指:“這是我歷史上的第一次經歷!”他趕忙抓起照相機,搶拍下這難忘的鏡頭。随後,立即從車裏拿出一瓶法國白蘭地,硬塞到中國工兵手裏。
接下來,中國工兵立即展開塌陷橋段的修複。原來,一根橫梁被硬生生地壓斷成一個“V”字型,情形十分危急!
高軍政委與工程師胡業平上尉研究可行的維修方案:現場沒有備用的鋼橋部件,壓斷的橫梁被拆除後,抽取其周圍的橫梁進行遞補,這樣橫梁與豎梁之間的連接面将縮減至20毫米!這個方案具有一定的風險,我的心裏打起鼓來。
只見胡業平上尉從懷裏掏出計算器,“啪啪啪”地按下一連串數字,這位來自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已經考上研究生、因赴柬參加維持和平行動而推遲一年學業的技術軍官昂起頭來,十分堅定地說:“40噸卡車絕對沒問題!”
中國藍盔戰士們一頓熟練的操作,沒多久,橋面恢複如初。橋的兩端被緊急立起兩塊“40T”的醒目标志。
一支來自東歐的“UN”車隊從磅遜港開過來。120多輛車,其中有幾輛30噸的重型車,全部在5號橋前停下來。盡管他們看到中國工兵已修複了這座橋,但還是不敢冒險通過。
一名大尉軍官跳下車找到高軍,說:“我們先遣人員提供這座橋的數據表明,我們重型車輛的噸位,已達到這座橋承受能力的臨界線,不知能否安全通過?”
“完全能保證你們車隊安全通過。”高軍回答。
“你們的工程師在哪裏?”大尉要專家鑒定。
工程師胡業平上尉站了出來,精确地回答:“我反複計算過,這座橋現在的承受能力已達到40噸。”
大尉還在猶豫。
只見高軍扭頭“登登登”走上橋中央,轉過身來大喊:“胡上尉,告訴他,我來指揮他的車隊通過。如果橋壓垮了,我先掉下去!”
大尉見中國軍官用生命作承諾,立即命令車隊上橋。120臺車安全通過,橋邊晃都沒晃一下。大尉服了,趕緊跑到高軍面前正正規規敬了一個軍禮。
圍觀的柬埔寨老百姓看着這些在聯合國旗幟下施工的軍人,左臂都佩戴紅五星臂章,都鼓起掌來。他們高興地喊起來:
“毛克比見!毛克比見!”(中國兵!中國兵!)
夜幕降臨,5號橋搶修通了。突尼斯部隊繼續開進。波蘭部隊繼續開進。聯合國車隊一輛接一輛“轟隆隆”地駛過,不斷有司機從駕駛艙裏探出頭來,或伸出“V”的手勢,或翹起大拇指……
這時,法國工兵連的兩名工程師趕來。他們橋上橋下看了一遍,豎起大拇指:“OK,CHINA!(中國,了不起!)”
一直保持着外交官風度的英國駐柬代表,也留下一句贊許:“不可想象,我今天還能趕到磅遜。”
3號、4號橋實際是一座水泥橋的兩頭接岸處。戰争中,這座橋的橋身長,不易全部毀壞。毀橋者只把橋炸得兩頭靠不上岸,達到了阻斷交通的目的。
中國工兵部隊這支50人的特遣小分隊,迅速修複,并以兩天修複一座橋的速度繼續向前推進。這神奇速度令人難以置信。
一天,聯柬總部工兵處副處長、泰國中校沙塔磅,事先不打招呼,突然來到施工現場,一根根鋼架、一塊塊板面地細查,然後才找中國軍官詢問施工情況。
中國軍官在哪裏?他的目光在施工隊伍中搜尋。先看到徐國平,迷彩服上扛着上尉軍銜。施工之前清場地,徐國平先跑到橋下立柱處,查明确實沒有地雷,才組織士兵施工。沙塔磅拍拍徐國平的肩膀:“中國軍官都是好樣的!”
又看到高軍,中校軍銜,正在和士兵一起擡橋板。他的舉動激勵着自己的士兵,也感動了外國的軍人,12名在橋頭等待通車的澳大利亞官兵都自覺地加入了擡橋板的行列。
車輛放行時,兩名加拿大軍官向高軍伸出大拇指:“Very good!Very good!(很好!很好!)”
沙塔磅,泰國空軍參謀長的兒子。他見此情景,欽佩地對高軍說:“中國工兵的施工質量是一流的,速度也是我沒想到的,我甚至想加入你們的行列。我祖上,也有中國血統。”
每周五上午,是聯柬機構工兵處指揮官開碰頭會的日子。每次提到中國工兵時,新西蘭籍工兵處長比瓦上校都激動不已,連連豎起大拇指:“中國工兵是世界第一流的,能指揮中國這支部隊是我的榮幸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