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國際大搶救”
第6章 “國際大搶救”
1992年4月24日,鄭和艦編隊抵達磅遜港的第二天。
上午8:00,柬方引水員乘小艇分別登上鄭和艦和南運“831”艦,按國際慣例指揮引導艦船進港。
先期到達柬埔寨的中國工程兵大隊最高指揮官李金勇中校也随小艇登上鄭和艦和南運“831”艦,看望他的部隊,看望重逢的戰友。4月份,正是柬埔寨的旱季,氣候十分炎熱。短短幾天,臨近赤道的熾熱陽光,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使這位高大的山東漢子曬黑了許多。要不是穿着中國服裝,幾乎與柬埔寨當地老百姓沒有多大的差別了。
370名中國藍盔官兵甲板列隊,面對着在碼頭上迎候的中國駐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代表傅學章和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簡稱聯柬機構)官員們,面對着飽受戰火蹂躏的吳哥大地,面對着企盼和平已久的柬埔寨人民,齊刷刷地舉起手臂,致以莊嚴肅穆的軍禮。
幾個世紀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曾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把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帶給東南亞各國人民。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船隊又延伸其足跡,給柬埔寨人民送來一批戎裝使者。兩代使者履行着共同的使命——和平與友誼。
磅遜港碼頭,中國工程兵大隊的官兵們全然不像是經過100個小時的海上颠波,似乎沒有一點倦意。個個精神抖擻,英姿勃勃,以嚴整的軍容、飽滿的精神、宏亮的聲音,接受中國駐柬代表處傅學章代表的親切問候和檢閱。
“同志們好!”
“首長好!”
“同志們辛苦了!”
“為了世界和平!”
作為一名中國高級外交官,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第一次檢閱來自祖國的第一支藍盔部隊,傅學章代表顯得非常激動。他說:
“你們是佩帶着聯合國徽章走出中國大門的第一軍;你們為了世界的和平,為了人類的和平,将在聯柬機構總部的統一指揮下,為柬埔寨的和平與重建作出貢獻。全世界人民看望着你們,祖國人民期待着你們。”
藍盔官兵們群情振奮,鬥志昂揚。
簡短的歡迎儀式後,工程兵大隊官兵開始了緊張的裝備卸載。“赤峰口”號萬噸巨輪敞開它巨大的鋼鐵肚皮,中國最先進的工程裝備從它的的鋼鐵滑道上開出船艙。各種汽車、推土機、裝載機、平路機、挖掘機、壓路機,還有中國軍隊最新研制的淨水車、路面器材車、淋浴車、手術車、野戰炊事車,以及新裝備的79式舟車從船艙裏徐徐開出,停在磅遜港碼頭上。貨船的淩空吊車,将一箱箱裝滿工程裝備零配件、各類物資、食物、藥品等集裝箱全部吊放在碼頭上。
4月的柬埔寨,晴空萬裏,驕陽似火,地面溫度高達50℃以上。這對于剛從帶有空調的軍艦上走下來的官兵,無異于走進了“蒸籠”裏。但就是在這種前所未有的條件下,“赤峰口”號上裝備物資的卸載工作一直持續到4月25日傍晚。驚人的速度,使聯合國的官員感到驚訝!贊嘆!贊嘆的不僅是中國軍人的驚人速度,還有中國軍隊的先進裝備。
Advertisement
根據聯柬任務的需要,這支部隊攜帶各種機械、車輛116臺,其中大型工程機械36部,各種車輛80多臺,各種物資135個集裝箱約500噸。這些中國軍隊工程兵裝備物資,是從全國12個省市、10多個倉庫、20多家工廠和單位在一個月內緊急調撥的。當時,裝備物資,特急特辦!軍代表手持□□簽批的紅字“特急件”——“批準中國軍事工程大隊赴柬埔寨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複印件,各工廠、倉庫一律綠燈,緊急特辦,保證了赴柬工程兵大隊的按期成行。
夕陽西下,晚霞滿天。晚餐後的中國藍盔官兵走出碼頭,一覽異國風情。無論他們走到哪裏,負責警戒的柬埔寨軍人,都向佩戴聯合國臂章的中國軍人致以軍禮,熱情的柬埔寨人都向負有和平使命的異國軍人致以問候。
4月25日上午10時20分,在緊張的卸載過程中,三中隊士兵官遠平被裝載機擠傷大腿,致使大腿骨折。
“貴國船上發生了什麽事?”碼頭上,開着救護車巡診的法國年輕女軍醫見“赤峰口”號艦上的異常動靜,急忙下車,上船找到中國工程兵大隊軍銜最高的中校李金勇、高軍詢問。
“我們一名士兵腿部受傷。”
“我是來這裏巡診的,可以上船嗎?”
“謝謝!救護傷員,當然可以!”
此時,鄭和艦軍醫王盛恩和赴柬工程兵大隊随行軍醫任希傑、潘晉也趕到現場。中法兩國醫生共同為受傷的官遠平清洗傷口、止血、包紮,動作是那麽娴熟、老練。
碼頭上,擔負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通信任務的澳大利亞通訊營值勤車已把中國士兵受傷的情況通報了金邊聯柬總部,請求派“UN”直升飛機救護中國藍盔部隊傷員。與此同時,法國女軍醫駕駛救護車,載着傷員風馳電掣般地沖出港口,直奔停機坪而去。
正在碼頭緊張忙碌的英語翻譯劉家寶突然收到緊急通知:“有戰士受傷,立即護送至泰國曼谷醫院救治!”
危險來的是那麽突然!來不及準備,我跳上一輛北京-213吉普車迅速馳往磅遜港附近的直升機停機坪。
不到兩小時,一架從金邊波成東機場起飛的“UN”直升機“轟隆隆”飛過來,我們喜出望外。直升機在我們上空打着旋兒,沒有降落,而是盤旋一周又飛遠了。這讓初來乍到的我們感覺十分納悶兒!
不一會兒,從法國女軍醫的對講機中傳來指令:飛行員看不到地面醒目的“UN”标志!請把吉普車開到停機坪上!
哈哈,原來如此!我們趕緊把吉普車開上停機坪,将車身上的“UN”标志朝向正前方。對上“暗號”後,沒過片刻功夫,直升機重又從天際間盤旋着飛過來,安全降落在距離我們十幾米外的停機坪上。
大隊軍醫任希傑、潘晉協同法國女軍醫一起将躺在擔架上的官遠平擡上直升機。潘晉和我負責全程陪護,一起登機。
随着直升機“轟隆隆”的嚎叫聲,螺旋槳快速轉動起來,周圍激起一圈的黃沙。直升機盤旋着躍上藍天,朝着金邊的方向飛去。
金邊,波成東機場停機坪。聯柬總部派遣的值班飛機早已做好一切準備,并與泰國皇家空軍醫院取得了聯系。
下午2時許,我們乘坐的“UN”直升機安全降落在波成東機場。在距我們100米外的停機坪上,一架法國C-160大型運輸機已張開潔白的肚皮,準備好接納受傷的中國藍盔軍人。
我們将躺在擔架上的官遠平擡上一輛醫護推車,兩位法國飛行員将推車牢牢地固定在機艙的艙壁上,一切就緒。
沒有乘務員的解說,飛機“嗡”的一聲發動了,它迅速滑向跑道,在經過幾百米的沖刺後,一個猛子紮向藍天。
我環顧四周,偌大的機艙,只有官遠平、潘晉和我三個中國軍人;偌大的運輸機,只為了一名受傷的中國藍盔士兵。以前的印象,只覺得聯合國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而如今聯柬機構的高效,以及聯柬機構為拯救一名士兵而展示的慷慨救助,瞬間刷新了我的認知。
看着面容平靜的官遠平,我關切地詢問他的傷情,安慰了他幾句。官遠平很努力地笑了笑:“沒事兒,沒事兒。”
下午4:30,專機抵達泰國曼谷西南郊的廊曼國際機場,距離曼谷市區25公裏。迎接我們的是聯柬機構駐曼谷軍事聯絡官艾克赫塔少校,一位巴基斯坦軍官。
進入海關,毀了!這時候,我們才發現自己并沒有随身攜帶護照,赴柬工程兵大隊官兵的護照都集中存放在大隊部政工科統一管理,出發前太倉促,并沒有想到這些。這可怎麽辦呢?
艾克赫塔少校接過我們的“UNTAC”(聯柬機構)工作證,前去海關辦公室交涉。大約一刻鐘的功夫,少校神采奕奕地走過來,朝我們擺了擺手:“MOVE!(走!)”
我們坐在一輛豪華的日本豐田面包車上,護衛着傷員官遠平,一路馳往市區,奔向曼谷市中心的泰國皇家空軍醫院。
曼谷市區的街頭路口,到處矗立着一座座的小型神龛。在停車等待紅燈的間隙,司機總會将自己的左手掌豎立胸前,低頭默默地念叨幾句“阿彌陀佛”之類的話語。司機跟我們說,很多泰國人信奉佛教。
官遠平被幾名護士推進急診室,潘晉和我在走廊守候。大約30分鐘後,一位美麗的泰國護士小姐走出來,向我們認真介紹官遠平的傷情:“非常幸運,你們的朋友大腿部位的切口十分整齊,打鐵板固定手術将會非常順利,泰國醫生會全力救治,請中國朋友放心!”
見多了柬埔寨姑娘黝黑的皮膚,眼前這位美麗的泰國姑娘令我的內心撲通起來,肚裏的那只小紅兔仿佛要跳出來,我心裏暗自思忖:如果能有一段跨國戀情,豈不美哉?但又轉念一想,自己的錢包實在羞澀,黃鼠狼想吃天鵝肉,還是拉倒吧。我暗自嘲笑自己。
泰國皇家空軍醫院是泰國一流的醫院,也是聯柬機構的後方醫院。凡聯柬總部人員受傷在此住院,一切費用由聯合國支付。官遠平在住院期間,享受的是特級護理,住着豪華寬敞的套間,每天醫療費900美元。
當晚,潘晉和我住進巴基斯坦少校長期包房的聯檢機構在曼谷的定點招待所——加利福尼亞賓館。在他二層的房間裏,在道別晚安時,我才正式打量一眼面前的這位巴基斯坦軍官:1米75的個頭,五官端正,戳着一绺八字小胡須,上身架着一件黑色的坎肩,臀部挂着一塊淺色燕尾服式屁簾兒,打着一雙赤腳踩在房間地毯上,完全是一副巴基斯坦人的傳統服飾。
我撥通了駐柬工程兵大隊大隊長李金勇的電話:“報告首長,官遠平已住進泰國皇家空軍醫院聯柬病區114室,不會有生命危險。這是他房間的電話號碼,你可以随時與他取得聯系。”
李金勇頗感驚詫。
《出兵國政府指南》曾告知:“所有部隊均應配備各自完整的一線醫療保障。二線醫療保障将由維持和平部隊醫院提供,該醫院将在聯柬總部盡快成立。維持和平部隊醫院也無法醫治的患者将被轉移到柬埔寨境外的醫院治療。”
這段文字,盡管李金勇出國前曾認真閱讀過,但沒想到一名士兵受點傷竟會引起一場“國際大搶救”,且協同如此密切,動作如此神速!
5月7日,我陪同工程兵大隊高軍政委再次乘坐聯柬飛機,前往泰國皇家空軍醫院探望并慰問負傷的維和戰友官遠平,帶去全大隊399名官兵的牽挂與鼓勵。
起初聯柬官員并不十分贊成此次探訪,他們認為沒有必要,無奈工程兵大隊再三堅持,于是随了我方心願。
此時官遠平的傷情已十分穩定,院方通知不日即可出院,再次回到他朝思暮想的部隊和戰友身邊。他見到我們時,已能拄着拐杖行走,離開的時候,還送我們到樓外門口,揮手道別。
高政委與我拜訪了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武官安志信少将。高政委向安少将彙報了中國工程兵大隊在柬埔寨執行維和任務的情況,及官遠平負傷、救治的經過。安少将對中國工程兵出國執行維和任務倍感欣慰,指示一秘蔣瑞成上校帶我們四處走走逛逛,觀賞大都市曼谷的美麗景色,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