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章
第 24 章
射宮一事,錦熾帝亦知道,處置得太明顯偏向了簪花宮。
所以在椒香宮夜宴上,他有意彌補,對皇後、太子的态度柔和了不少,自然飲酒多些。
當晚他獨自宿于昌德殿,被酒力催動下,很快便沉沉睡去。
到了半夜,忽夢見一巨大烏黑異鳥,飛來眼前口吐人言:“昏君,我護你先祖立功。你不思回報,卻縱容我的仇人!”
說完,那鳥便張開粗壯尖利鐵爪,撲面抓來。
錦熾帝夢中醒來,驚出一身淋漓冷汗,思前想後不知那鳥所言“仇人”是誰。
或許是因驚吓過度,從第二日起,這位身體一向健壯的帝王,竟開始纏綿病榻。
宮內太醫多方醫治,病況時重時輕,一來便是三月,這才痊愈。
這幾個月中,千西屢有新興起的剽悍部族,入境燒殺搶掠。
另千北冷原最大的巫靈國,新登基的國君翟雄,也被探知為了立威,正蠢蠢欲動,謀劃偷襲千秋國。
據說此人野心勃勃、陰狠狡詐,又勇武非常,必将是北境長期大患。
而在國都朝內,沒有陛下親自調解震懾,文臣武将雖不上朝,私下裏的紛争攻讦卻愈發劇烈。
錦熾帝在病中,每日皆能收到數封奏報,皆是文武互相參奏是非,令他煩不勝煩。
這一切,讓錦熾帝這位雄主,一邊養病的同時,一邊心急如焚。
他在病中常常思慮,若有一日自己駕崩,太子登基繼位,以其懦弱無能,內憂外患必致無法收拾地步。
鳳兮公主經過上次被罰一事,較以前矜持穩重了許多。
她因要随母妃侍奉父皇疾病,趁機得以在簪花宮和昌德殿之間來回行走,旁人也無理由議論。
錦熾帝日日看着公主,發現她已在不覺間,出落成婷婷少女模樣,通身氣質愈發與自己相像。他心機一動,便又想起神武女皇的事跡來。
神武女皇是千秋國歷代先皇中,唯一一位女君主,其本為上一代國君的長公主,也是文武雙全,而且性情豪烈、膽氣非凡。
當時,千西以外連年大旱,不少邦國鬧起饑荒,饑民無路可走、群起作亂。
那些邦國的朝廷,便趁秋天千秋國糧食成熟時,網羅流民大舉糾集進犯邊境。這時,又趕上老國君駕崩,幾名皇子年級尚小,無人可堪主持大局。
文武官員見形勢危急,便一致推舉長公主繼位。
長公主登基後,對內整饬朝堂秩序,對外親自領兵出征,很快便擊退敵人,後來卻又打開本國糧倉,赈濟那幾個邦國,幫助災民度過饑荒。
這些邦國既感戴千秋國女皇的恩德,又畏懼其威嚴,從此以後更為死心塌地臣服。是以女皇在位期間,千西邊境再未燃起半點烽火。
錦熾帝年幼時,跟随父皇去太廟拜祭祖先,第一眼看到神武女皇畫像,印象就極為深刻。
後來再大些,詳細知道了女皇的豐功偉績,對這位先祖更加佩服神往。
誰能想到,如今自己也得了這樣一名文武雙全的公主,深具比肩神武女皇的潛力,實在神奇。
再想錦鯉太子,都是一父所出,天資禀賦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芝蘭玉樹,歪棗苦瓜,一個實勘寶貝、一個無所可取。
于是,錦熾帝還在病中時,便漸漸打定主意,要審時度勢、效法祖先,廢棄太子儲君之位,改立鳳兮為“皇太女”。
他要讓自己的公主,将來登上大位,也如神武女皇一樣守護千秋國國祚,成為威震天下的一代驕主。
如此以來,将來在地下,他也可以據之向列祖列宗表功。
有此想法之後,錦熾帝先說與在身邊侍奉的鹹餘夫人聽,問她看法。
鹹餘夫人正親手端着一碗才煎煮好的湯藥,一邊用湯匙小心攪動、口中吹氣,好涼一涼喂給陛下吃。
聽到讓鳳兮微儲君的話,鹹餘夫人握着湯匙的手微一顫抖。她很快鎮定下來,不動聲色地将藥碗輕放在榻邊幾上,跪下回道:“陛下所言乃是朝政,妾身不敢妄議。”
錦熾帝将鹹餘夫人神情看在眼裏,也不再多說什麽,只略擡了擡手,說道:“給朕進藥吧!”
這時,鳳兮從門外轉進來,上前撲在父皇身邊,嬌聲說道:“父皇方才的話,女兒都聽到了。父皇可是要讓女兒将來也做皇帝?”
錦熾帝握住閨女的柔嫩小手兒,微笑問她道:“如此你可願意?”
鳳兮想了想,搖頭道:“女兒的最大願望,是做一名威風凜凜的大将軍,将來與龍意哥哥并肩馳騁沙場,保衛千秋國的邊疆!”
錦熾帝病中仇悶了這麽久,終于開懷一次:“哈哈哈!若做一名國君,豈不比做大将軍更加威風?”
這天散朝後,錦熾帝便邀烏老太師來昌德殿書房,先與他秘密商讨易儲之事。
烏老太師深知陛下的擔憂為難之處,然而廢儲再立,本就容易動搖國本,何況将要立的又是位女儲君,尤其驚世駭俗。
委婉勸說之後,見陛下已經鐵了心,老太師只好照舊竭盡其忠,承諾全力去勸服武官同僚,贊同立公主為儲。
烏老太師明白,若要勸服衆武官,最大難點在于鹹餘夫人的出身。
公主的外祖父鹹餘馳,乃一名地方文官,雖說品級不高,也難免遭受武官們猜忌敵意。
然而武官團體并非鐵板一塊,以自己的威望,也不是幫不上陛下的忙。
過了幾日,老太師再來昌德殿複命。
武官同僚中,果有幾名頑固不化的老家夥,生怕公主将來繼位後,會偏向文官團體,所以寧死也不贊同此舉。
至于其他青壯武官,畢竟多身處疆場一線,深知千秋國周邊強敵做大之勢,倒是願意放下成見,支持公主繼位。
接着,錦熾帝又召見宰相南宮非。
這位南宮老相已過八十高齡,家族到他三代為相,乃千秋國有名的“宰相專業戶”。
老相精明強幹、忠誠正直,恰身份也甚特殊,其父族為文官豪門世家,母族卻為武将元老榮家,恰是朝中平衡文武關系的得力重臣。
因年歲已高,老相久不上朝,但也未正式告老。
六部官員的奏報,錦熾帝除非遇到極端棘手之事,輕易不叨擾他。
這次聽說陛下召見,老相猜測朝中定有驚天大事,趕緊命人擡自己進宮。
聽完陛下想法後,老相沉思良久,終于長嘆一聲,說道:“廢太子而立公主,無異于自抱梁柱而搖晃太廟。然則,千秋國的宿命便是不可勢衰,代代皆需精明強幹之主,實屬無可奈何之計!”
老相出宮後,先發帖将文官各派系頭臉人物,一并請至相府設宴款待。席間,老相突然問道: “若有一日,千秋國大廈傾覆,爾等當如何?”
衆人答:“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老相再問:“現下內憂外患又起苗頭,如何能使之不倒?”
衆人再答:“吾輩當竭力輔佐陛下,君臣一心,定能破除大患!”
經過幾句言語引導,眼見這些文官已入彀,老相心中一喜,接着問:“陛下可算得上英明神武之君?”
衆人答:“陛下繼位之初,千秋國也曾邊患深重。然陛下親率大軍出征,吾等文官在朝內兢兢業業施政,國家這才轉危為安。陛下自然聖明!”
“陛下日漸衰老,若繼位君主不如陛下,又當如何?”老相再問。
“這…”衆人聽了,皆想起有關錦鯉太子的不堪傳言,心中不由恐慌。
這些文官世家,多在這塊豐腴富裕地界上,生息了千八百年。雖歷經改朝換代而不倒,但逢着大亂、兵戈千裏,也不免遭受殺戮流離禍害。
眼下經過老相點醒,他們全都恍然大悟,擔憂起來。
若将來錦鯉太子登基,外不能平鄰邦敵寇,內不足威震朝野,只怕又有血雨腥風。
到那時,家族借本朝太平之世,苦心經營的財富産業均會化作烏有,糟糠之妻、美貌小妾,還有子子孫孫俱得遭難。
有人忙問:“相爺召我等入府,便是想議論此事?”
老相緩緩搖頭,淺笑道:“都是閑話,不必放在心上。老朽虛度光陰,不過是無聊,想與諸位歡聚共飲罷了!”
他越如此說,在座文官越心中惶然不安。這些人表面仍吃喝談笑,實則都在仔細思索回味,不由地私心雜念泛濫起來。
吃到酒酣耳熱,有人終于忍不住,大聲嘆息道:“若論當今皇室後代,并非無憂明君聖主的種子。簪花宮的鳳兮公主,小小年紀,便已顯露不凡文武才能。只可惜,她終究是位公主!”
“公主又如何,難不成你忘了,本朝曾出過一位神武女皇?”
“這樣說,倒提醒我了。公主與神武女皇,竟有十分神似!”
“然則陛下已有太子,又怎輪得上公主繼承大統?”
“不如我等一起進言,再請老相出面說服陛下,另立皇太女如何?”
“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有何不可,若想保千秋國社稷安穩,君主之位必得能者據之,而非定要論個長□□女!”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快打住!”
“怕什麽!與其坐等國破流亡,不如眼前便拼死進谏,搏出個一線生機!”
……
老相高坐主位,衆人皆以為他耳聾昏聩。殊不知,所有人的言語,早就被一一記錄下來。
當晚,老相便手書一封詳細密奏,其中對文官态度的判斷,與武将大差不差。
大多數文官雖出于私心,卻可為我所用,促其全力支持易儲。
另有數名年老文官,因與武将結過大怨,鳳兮公主又是烏太師的武學弟子,所以固執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