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五十六 (一更
第56章 五十六 (一更
在把人工降雨機器給葉省之前國家就已經權衡過, 最後确定潛在的利高過弊,所以最終還是決定使用。
葉省則是根據各地區情況準備後天就使用人工降雨機器。
按照機器介紹上說的,降雨機器降雨覆蓋範圍并不确定, 可以人工設置,但是降雨量是固定的, 所以地區面積過大降雨時間就會減少。
提前一天操作人員就設置好範圍, 只等明天早上十點使用。
操作人員是國家氣象臺技術部門的人, 他被派來用這個機器的時候還以為是國家要再試試雲種植。
沒想到來到這裏之後看到的是一個新的機器,按照說明書使用之後他還是半信半疑。
龍國的科技已經發展到能固定範圍人工降雨了嗎?
一般這種科技他們科技部門的人也會去協助研究, 尤其是他們國家氣象臺的, 但是這次完全沒有聽說國家氣象臺有專家去和研究院合作研究人工降雨。
這是個保密的任務, 所以也沒人能分享,他只能自己在心裏嘀咕。
很快就接近第二天啓動人工降雨機器的時間, 葉省氣象臺的人也按照好領導的要求編輯好下雨的天氣“預報”通知。
十點一到, 人工降雨機器啓動,只聽“砰”的一聲, 仿佛有什麽東西朝着天空而去。
大概過了幾秒就能感受到落在臉上的雨滴,操作人員攤開手,他難以置信,心裏只有一個念頭, 國家最近科技發展的快的離譜。
氣象臺的工作人員趕忙把早就編輯好的天氣預報發出去。
【葉省氣象臺:經過長時間的高溫, 我們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降雨,此次降雨強度為中雨, 将持續三小時……】
“雖然下雨很激動, 但是你們有沒有聽到下雨之前有一個特別大的聲音。”
Advertisement
“終于下雨了!我都快幹了, 第一次遇到空氣濕度這麽低。”
“感覺氣象臺好像早就知道這個點會下雨。”
網上部分人對終于下雨表示激動,但還有部分人在讨論是不是氣象臺早就知道這個時間會下雨, 否則也太巧了。
方浩明也在看網上的消息,防曬衣和隔熱墊測評之後他還除了好幾個高科技的測頻視頻,現在他的評論區下面全是讓他去測評是不是真的。
他都有點哭笑不得,他就是一個普通的測評博主,怎麽測評國家是不是真的能掌控降雨。
不過他也很好奇,這到底是不是國家在背後做的。
他剛才在家裏坐着也聽到了那聲巨響,響聲一過就下雨讓人不得不懷疑。
和他有一樣想法的人很多,當然也有人認為可能就是湊巧,持不同意見的網友一直在網上辯論,所以熱度也在不斷上升。
而國家就是故意要讓民衆猜,雖然現在科技限制導致無法研制,但是要在民衆中制造一種科技領先的形象,樹立民衆對科技發展的信心。
順便也是為了吸引一些對人工降雨技術感興趣且正在龍國境內的專家,國家現在太缺科技人才。
雖然整個人工降雨技術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完全研制出來,但是可以拆分研究,人工降雨技術裏的某些點研究出來也能在其他領域派上用場。
果然在國家的推動下,國家疑似掌握控制降雨技術的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國家也憑借這個“謊言”又吸引了一群科技人才,研究院部分由于人手不夠暫時無法研究的項目也重新啓動。
……
龍國研究院內
吳教授看着面前的人臉上帶着笑意。
“陳老師,沒想到您會來我們研究院。”
陳春華是國內有名的氣象學研究專家,這次也是從身邊人口中聽說國家掌握了人工降雨技術,還聽到消息說研究院缺人她才過來。
陳春華今天特意過來就是想聽聽操控降雨是怎麽實現的,或者說國家是不是真的有這項技術。
她在這方面比較敏感,最近網上風向還有周圍的讨論都适合“人工降雨”有關,她猜如果國家沒有遇到困難這項技術的熱度也不會一直這麽高。
再加上她又“剛好”從以前的老同學口中得到研究院正在緊急招聘氣象方面的人才的消息,這讓她更加确信國家肯定是有事情。
她直接道:“國家是不是還沒有研究出人工降雨?”
她更偏向于葉省的雨就是自然降雨,只不過國家剛好想研究人工降雨,所以借着這場雨吸引人才。
吳教授搖搖頭:“這次您猜的半對不對,國家沒有掌控降雨的技術是真的,但那場雨也确實是憑借這項技術實現的。”
陳春華聽的迷迷糊糊,難道是別的國家?
可要是別的國家掌握了這項技術早就恨不得展示八百回,順便嘲諷一下龍國十年內都別想掌握這項技術。
哪可能還讓龍國使用。
“國家有人工降雨機器的成品,但是還沒有研究出來到底是怎麽實現的,我們也不能告訴您國家為什麽會有。”吳教授答道。
陳春華明白,不就是保密協議嗎,她年輕的時候也簽過不少,很多技術在研究之前要保密,研究出來了也要保密,也許等她死了才會有人知道她生前做過的研究。
因為某些研究涉及國家安全,或者就是公布出去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理解。”
雖然算是被騙來,可是陳春華看着也挺高興。
她開心不是國家遇到大麻煩,只是單純的想多吸引一些研究人員就好。
陳春華不是第一個來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國家有意向一些研究人員透露研究院缺人的消息之後,很多專家都選擇了要來到研究院幫忙。
聽到消息來的氣象學專家專門負責研究人工降雨機器中的降雨機制,其他領域的研究人員則是被安排到不同的研究室。
……
很快就到了海雲市青貯玉米成熟的時間,也是海雲市快要實行人工降雨的時候。
陳麗華和楊大山拿着鐮刀站在田地前,青貯玉米已經成熟,他們家田不多,所以拿鐮刀割就好。
陳麗華一邊割斷玉米莖稈一邊和楊大山感嘆:“國家這個肥料真好用。”
她去網上查過,雖然青貯玉米也只需要100天左右就能成熟,但是用了環境友好型肥料的土竟然能縮短三分之一的成熟時間。
不過也有可能就是國家給的品種不一樣,國家給的畜禽都是二十幾天就能出欄,給的種子成熟時間短一點也很正常。
楊大山不說話,陳麗華自顧自地繼續說:“就是不知道國家下次想讓我們種什麽。”
上次在土豆快成熟的時候就提前說了下一批要種的,可是這次到現在都還沒有說,不過陳麗華猜應該還是種青貯玉米。
青貯玉米的玉米莖、葉、穗、芯都能用作畜禽飼養,玉米稭稈是青貯玉米中最多的部分,可以增加飼料的纖維素含量,還能促進畜禽食物消化和排洩。
玉米葉子和玉米穗都可以增加飼料的口感和香味,增加畜禽的食欲,玉米芯則是促進生長發育。
國家最近弄了那麽多新品種畜禽,估計是繼續飼料。
楊大山随口道:“萬一是國家又準備在這些土上面撒點什麽東西呢?或者就是國家還在讨論。”
兩人糾結半天也沒想出國家為什麽要讓他們等一天,不過休息一天也好。
陳麗華揉揉發酸的手腕,然後才和楊大山一起把割好的玉米堆在旁邊。
這些青貯玉米國家的人會來收。
“我們現在是在這兒等還是就堆在這裏?”
農業部的人是說馬上來收玉米的人就會過來。
楊大山提前了解過,收玉米的是按照耕地數量每個村子一車或者每個鄉一車。
他們村子耕地很多,應該是來一個車拉完全村的玉米。
現在村裏基本就他們割完了,其他人比他們來的晚。
于是他道:“應該馬上就來了。”
兩人就坐在田邊,陳麗華刷視頻,楊大山則是盯着來村子的路。
“葉省下雨的事情怎麽還在讨論呢?”陳麗華都看見葉省下雨這句話好多天了,她又感嘆,“不知道海雲市這幾天會不會下雨。”
之前不少專家都預測葉省和海雲市短時間內不可能降雨,猜的時間最短的都是說他們兩個省要到至少十月才有下雨的可能。
不下雨空氣幹燥的很,往年海雲市空氣都比較濕潤,這些天她還真有點受不了。
楊大山道:“萬一明天就下雨呢,不然為什麽農業部怎麽讓我們明天休息一天。”
陳麗華不信,除非國家像網上說的那樣能掌控降雨,否則怎麽能讓她們前一天玉米剛好成熟收割第二天就下雨。
就在兩人讨論國家到底能不能掌控下雨的時候,突然就聽見了車子駛來的聲音。
陳麗華擡頭看,車子越來越近她也看清楚上面印着龍國農業部幾個字。
“哎喲,真是辛苦你們等了。”
聞言陳麗華趕忙搖頭道:“辛苦你了才是。”
這司機又要給他們稱收了多少玉米,還要把玉米搬上車,而且一收就是一個村的人,陳麗華是真覺得司機更辛苦一點。
幾人也沒有多客氣,稱好飼料司機就把錢登記在花名冊上。
“最晚後天錢就會打到你們卡上。”
國家在海雲市收的這一批青貯玉米會先留在糧庫裏面,等之前進口的玉米沒了才會賣這一批。
等司機把所有玉米搬上車兩人才離開。
走在路上陳麗華還忍不住心裏犯嘀咕,這農業部怎麽到現在還沒說接下來種什麽,還讓他們不要種,等後天提供種子。
和陳麗華有一樣疑惑的人不少,網上也有很多人問,不過海雲市一直沒消息。
而農業部沒有提前給種子一方面是因為國家确實還在考慮,另一方面就是領導讓她們等一天。
不止民衆好奇,農業部的人也好奇,難不成真的是海雲市要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