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節
馬比劍,漸漸小有名氣,也頗認識了幾位好友,只是囊中日益羞澀、眼看要被旅館主人掃地出門了。其中有位石公子,名臻浩,相貌不凡,性格豪爽,與他一見如故,知道他吃了李都督的閉門羹,于是對他說:“每月求李都督辦事的族人成千上百,都督早已不勝其煩。你莫如想想其他法子。下月九王爺的新園子造好了,請了各族年輕子弟前去觀賞。九王爺無子,只有幾位待字閨中的女兒。如能成為九王爺女婿,你還愁什麽?公子人材出衆,只需略微修飾,當日我将陪公子前去。”當時京城中風氣奢靡,公子貴人們赴宴出席,無不寬袍廣袖、高冠厚履,兼備華車駿馬。李生與石公子告辭後,回到旅館,左思右想,突然想起那晚桃花林中女子所說的一匣子珠寶,上馬疾馳,來到郊外青山,找到那片桃林。在東南方的一棵百年老樹下,果然挖出了一個漆盒,打開一看,裏面金銀珠寶熠熠生輝。李生大喜。回到京城,帶着盒子去找石公子,問能當多少錢。石家豪富,擁有多家當鋪和莊園。石公子問此物從何而來,李生回答是母親陪嫁。石公子見多識廣,打開黑漆盒蓋,盒子內壁有紅漆所畫的28星宿,盒內所盛釵钏手镯、玉帶如意等,無不材質珍貴,做工精美,且紋飾多是龍、虎、鷹、饕餮之類,笑說:“這恐怕是戰國時期嫔妃公主之遺物吧?”李生見無法隐瞞,只好推說是先祖所傳,不知由來。石公子也并不多問,兌以黃金百兩、珍珠一斛。李生感激不盡。
次月,城內尚未婚配的王孫公子,很多接到九王爺的請帖,石公子也不例外。他信守承諾,當日帶着李生一同前往。兩人都是豐神俊朗,談吐不凡,引得游園的人頻頻回顧,連王謝兩家的子弟,都顯得略微失色了。飯後衆人下圍棋為樂,李生妙手不斷,縱橫捭阖,如有神助,連連得勝。屏風後衆多女眷,對李生都十分傾心。在石公子幫助下,他以一斛珍珠作為聘禮,娶得九王爺最疼愛的幺女為妻。世上從來是錦上添花的人多。結婚後不久,對他冷落不理的李都督也派人來請。雖說職位低微,不過是小小主簿,但是待遇豐厚,事情也很少,除了寫寫公文,就是閑暇時陪都督及參軍們對弈,日子也算逍遙快活。
不知不覺中,幾年過去了。一天王謝兩家公子來訪。謝公子一定要和他下棋,他中盤大勝。謝公子棄子認輸,說要拜他為師。李生謙虛道:“不必不必。我有本家傳棋譜,上面記載各種精彩的對局,老師說可與絕世棋譜《草木譜》、《爛柯譜》相比。謝兄如有意,我可…...”“不用。圍棋這種微末小技,只有閑人才花那麽多時間來研究。大丈夫自然要幹大事。”一直站立默默觀棋的王公子打斷他的話,拉起謝公子就走,一路嘟嘟囔囔。李生隐約聽到他說“什麽家傳,怕又是從墓中盜的吧?哼,跟這些雞鳴狗盜、殺人越貨之徒稱兄道弟……”李生氣得毛發倒豎,手握劍柄,恨不得沖出去一下子結果那王公子,卻只能站着原地,看他們遠去。因為他已經知道了,石家為何富甲天下。石公子父親在西京擔任太守時,曾經挖遍古墓,劫殺來往客商,而且心狠手辣,從不留活口。可惜天下從來沒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種事情,謠言還是慢慢傳出。石家靠着賄賂皇親國戚得以官運亨通,無人不知,王謝這幾個大家族的人,表面對石家人客氣,背後十分不屑。而李生與石公子來往密切,焦不離孟,加上他突然暴富,确實有口難辨。
這天李生回到家中,悶悶不樂,飯也不吃就睡下,卻翻來覆去睡不着。園中桃李争豔,花影搖曳。只聽窗外侍女們在低語,
“聽說郊外山上桃花林有仙女,夜晚會出來問行人有無好詩,還會譜曲唱歌。”
“那你見過?”
“我沒見過,來往商人見過。”
“這你也信?他們荒郊野外閑着沒事,自己瞎想出來騙小孩子的。哈哈哈。”
侍女們笑着走遠了,李生遍體生寒。
第二天李生拜訪一位熟識的張道長,說自己自從到過南山後,常做噩夢,懇請道長到南山捉鬼除魔。張道長法力高深,精通紫微鬥數,是京都備受尊崇之人。道長翻了黃歷,挑了個合适的日子,和兩名徒兒帶上桃木劍、照妖鏡、符紙及兩只活公雞,由李生帶路,來到山上那篇桃林。道長殺死兩只公雞,雞血滴在地上,繞桃林一周,然後點燃符紙抛到空中,高舉桃木劍,口念淨心神咒,念畢大喊:“敕令!妖魔鬼怪速速現身!”再看身邊徒兒高舉的照妖鏡,黑霧缭繞,隐隐可見周圍十裏內鬼魂,白發老人、弱冠青年、少年嬰兒,紛至沓來,但不見頭束雙鬟的女子。“公子來看,可有夢魇中人?”李生搖頭。“退!”鏡中頓時空無一物,唯倒映着遠處藍天白雲。道士寬慰李生:“這妖魔現在不在此地,要不就是元神已經散了,公子不必擔心。”“道長法力高深,李某見識了。拜謝。”李生拱手道謝。“不過,此處倒是一塊風水寶地。你看,前有明堂,後有靠山,左右有護。左青龍,右白虎,龍高虎低,水曲流緩,如先人能葬于龍穴,能保子孫後代大富大貴,”道士說在這,壓低聲音湊到李生耳邊,“說不定還能出個皇帝呢。”然後又放聲大笑,“笑話,笑話,公子莫外傳。天色不早,還是回吧。”返京後很長一段時間,身邊無人再談起桃花姬。
此時恰逢皇太後薨。當朝皇帝篤信佛教,令中書侍郎石臻浩挑選一塊風水好又離京近的地方,造寺建塔,為太後祈冥福。李生極力推薦南山,山青水美,陛下參拜禮佛也極為便利。數年後珈藍院建成,名“感恩寺”,氣勢恢宏。廟宇經堂、佛塔僧舍,處處莊嚴肅穆。晨鐘杳杳,回廊寂寂,參拜之人,無不心靜神寧。至于那片繁茂桃林,對僧人修行不利,盡數砍伐,代之以翠竹和菩提。龍脈挖斷,寺廟即成,李生自嘆可高枕無憂了。
皇帝對感恩寺極為滿意,大大嘉獎了石侍郎一番,石侍郎又厚禮感謝了李生。不料又數年後,禦史中丞王大人參了石侍郎一本,說他借修建珈藍的由頭,大肆收刮民財,民怨沸騰;又有異國來使上奏,說二十多年前王子前來朝貢,經過西京時被石侍郎殺死,請皇帝申冤。龍顏大怒,立刻下旨查抄石家,竟然真找到大量來自異族的貢品。此外金銀珠寶,不計其數。珍罕之物,如夜明珠、龍涎香,車載鬥量。王侯家方可用的玉屏風、仙人盛露臺、八人擡肩輿等,也應有盡有,極為僭越。石侍郎以死罪下獄。禦史還從石家抄出大量與李生的往來書信。李生惶惶不可終日,上書皇帝,願告病還鄉。皇帝沒有同意,只是命他在珈藍院靜養待命。
冬去春來。李生獨居寺廟客房,妻子親友都不得來拜訪,形如軟禁,寝食難安,李生終于病卧在床。他日夜念經祈禱,卻不為長生,只願早歸極樂,不受在衆人面前斷頭戴枷之羞辱。某夜春風綿綿,風中似有花香。他朦朦胧胧中推開格子窗,只見漫天粉色花瓣從夜空落下。有女郎獨自站在庭院中,沐浴星光,輕聲唱歌,“滟滟随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她來了!她還在這裏!李生驚慌失措,想關上窗戶,卻發現自己氣力全無,如同烈日下的蚯蚓。女郎一曲唱畢,款款走到他的面前,深深做了一個揖。
“多日不見,公子可有什麽新作?”
“沒……”李生面容慘澹。
“這十多年,我聽了十次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九次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八次曹植的《洛神賦》,六次屈原大夫的《九歌》,駱賓王的《詠鵝》次數最多,共十二次;不過,還是公子背誦的最自然,聲音最好聽。可惜,可惜。公子今夜可否再吟詩一首?”
Advertisement
“我……都忘記了。”李生羞愧不已,腦中一片空白,不敢随意搪塞了。
女郎微微一笑,雙手揚起,無數螢火蟲從掌心飛出,磷光閃閃。院落中假山石,芭蕉葉,樹幹,被磷光照亮處,都寫滿工整清秀的小篆。
“看,這都是我記錄的詩歌,山中無竹簡也無刀筆,只能以手指為筆,以這天地萬物為紙了。聽到的好詩詞不寫下來的話,即使當時無比喜歡,又怕來年醒來時忘記了。夜還長,公子可想聽聽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