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都來看熱鬧
鄭宇請來幫忙的人,都是二十到三十多歲的壯年。他們看着一座荒山在自己手下變成這副梯田模樣,心裏有種說不出來的自豪感。
青陽村的村民們也一直關注着這件事,去外村走親訪友、或者去鎮上買賣東西時,都喜歡跟人吹噓這個梯田。好些人都知道今天是梯田完成的日子,鄭宇他們去給最底層梯田邊緣加固時,一些村外的人都來看熱鬧了。
胡嬸、寶嬸都到文琪家幫忙,她們今天要弄一桌宴席,讓村長、被雇用的村民們、其他幫過忙的人們都吃上一頓好的,宣告這次“大工程”的成功。只是她們還在商量要不要蒸包子的時候,村長急急忙忙過來了。
“鄭宇說他們那邊午時之後不久就能結束,你們能把晚飯提前麽?”
村長這話說的就奇怪了,荒山那邊午時結束工作,那離晚飯時間還早着呢,要是提前到午後,這還能叫晚飯麽?胡嬸瞪了村長一眼,“你瞎參合什麽呢!”
“鎮上府衙要來人了,知府和師爺帶着幾個衙役,大概午時之前就會到咱村裏。你們把飯菜在未時之前弄好,雖然早了點,但剛好可以請知府他們一起過來吃。”
在村長看來,這可是一個難得可以跟知府他們拉近關系的機會,鄭宇他要養花做生意,要是能得到知府的一點點照拂,很多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至于知府他們為什麽要過來,村長也只是有一點猜測,可又不敢确定。聽說這梯田的想法還是文琪提出來的,如果知府和師爺覺得這個想法很好,是不是會給文琪一點賞賜呢?
村長看了文琪一眼,微微皺着眉頭。他倒不是不希望文琪得到獎賞,可要是文琪的身份地位、身家都完全超過了鄭宇的話,他們兩個的事情就不太好說了。
文琪沒注意村長在那想什麽,這會才通知讓早點把飯菜弄好,那菜單就需要再斟酌一下了。
“本來打算做大包子,是因為他們幹完活會很餓,可知府他們要過來,端那些大包子上桌也不好擺盤……”文琪跟胡嬸、寶嬸商量着,“我們多做幾種口味的餡料,然後把包子做小一點吧。”
不同餡的包子做成不同的形狀,或者在褶子中間放一點餡做記號。包子是宴席的主食,确定了紅豆餡、鹹菜粉絲餡、韭菜粉絲餡、肉豆腐餡、魚肉餡五種餡料之後,文琪拿出五個湯碗,開始制作包子餡。
主菜是紅燒兔肉、鲫魚鮮湯、大盤雞,配菜有河蝦炖蛋、炒青菜、韭菜豆芽。村長從他家搬來一張大桌子,也放到文琪家堂屋裏。加上知府和師爺,這次吃飯的人剛好有三十個,他們都是男人,文琪跟胡嬸她們就三個女的,上桌不好避諱男女距離,所以就自留了足夠的飯菜,三個人直接在廚房裏吃。
把這些計劃好,村長就去村子路口那等着知府他們過來。
以前各村村民也會在山上開地,他們知道山地的坡度會影響作物生長,就把要種東西的那片地弄成水平的。但是他們誰都沒有想過,居然有人會把整座山都弄成一層層的平地,專門用來種東西。
Advertisement
在巳時即将結束時,兩個衙役趕着馬車,帶着知府和師爺到達了青陽村。
村長迎上去,要攙扶車上的人下來。知府看到是老村長,笑着揮揮手,“得了喂,我的胡村長。你這一把年紀了還來攙扶我這個青年人,說出去人家要戳我脊梁骨呢。”
師爺先行從車上跳下來,然後扶了知府一把,“張大人你也該服老了,五十多歲的人還非得說自己是青年,那真正的青年們要怎麽自稱才好呢?”
這兩個官都是親民的,村長經常去府衙辦事,跟他們算是熟稔。
“胡村長,麻煩你帶我們去看看那梯田去。”張知府拍拍村長的肩膀,讓他走在前面,然後感嘆道:“那山雖然不大,可我沒想到你們村剛有人把山承包下來,馬上就辦了這麽一件大事。哈哈哈,後生可畏啊!”
村長帶着他們走到山下,從這個角度看,那一層層的梯田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宮殿一樣,只不過外牆是泥土所構築的,稍微顯得寒摻了一點。
但知府他們不是沒眼光的人,他們從這個梯田上,看到了對農民很有用的東西。他們或許不能把整座山改成這樣的梯田,可在山體的某一部分開出這樣的梯田,讓村民們的土地集中在一起,既能避免到處挖地影響山上的土質,又能避免村民們要在不同地點的土地上往來,減輕了他們勞作的負擔。
“承包這座山的小夥子是叫鄭宇吧?”師爺問,“他是想在上面種什麽?”
師爺爬到一層梯田上觀察了一下,覺得這樣不寬不窄的地種什麽都不是很合适的樣子。
村長跟知府也從預留的臺階那走上去,村長跟鄭宇打個手勢,讓他們幹他們的活,不用管這邊,然後才跟師爺解釋:“他是聽了村裏一個姑娘的想法,打算種金銀花,然後制作幹花賣給藥房裏。”
師爺輕輕一皺眉,“金銀花?”他記得不錯的話,這玩意可不好掙錢。
唉,有點浪費這麽好的心思了。師爺這麽想着,可也沒說什麽。他知道,對于村裏的人,他們或許覺得一年掙個十幾兩銀子都會很滿足了。
最近朝堂上有了點風聲,皇帝似乎想要禁止使用銀兩購買物品,讓銀票全面替代真金白銀。前朝皇帝也提過這個想法,但當時的大臣強烈反對,最終沒有推出這個政策。但他們也漸漸發現銀兩的價值變得越來越低了,這次皇帝提出只使用銀票做買賣,朝堂裏竟然沒幾個人提出反對意見。
這件事目前只有官員們知道,大概等今年過去,明年第一個放出的重要皇令就是這個。現在的銀莊已經開始禁止大量兌換現銀了。
師爺愁着一張臉。這樣的政令一出來,受到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村民們。城鎮的人們已經習慣了高支出,也不會把一兩銀子看成大的財産。但村民們習慣了自給自足,等他們意識到自己攢了一輩子的家産根本就不值錢之後,那種心裏的落差會不會使他們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呢?
“想什麽呢?”知府推了推師爺,把他從沉思狀态中拉了出來。“走,我們爬到最上面去看看。”
為了方便管理,這臺階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都有上去的小臺階,直到上層變小了,才只做東邊這一個。知府樂呵呵地順着階梯走上去,一邊走,一邊說:“要是這裏都種滿了花,在花季來跑一趟倒是不錯的消遣。”
師爺眼前一亮,對啊,就算這金銀花賺不了錢,他也可以找那個鄭宇談談,叫他開放花田,讓鎮上或其他地方的閑人們可以過來玩。人一多,青陽村就能做點別的生意賺錢了。
知府、師爺他們一路走上山頂,居然不怎麽累。從山頂上看着山下勞作的那些人,還有散亂在各處看熱鬧的人,知府仿佛看到了這裏有了新的生機。
青陽村山好水好,這一點讓青陽村的人們一直都過着相對不錯的生活,可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對更好生活的向往。除了文家那些人是外來的,還保留了想多賺錢的習性在,其他的村民們,要麽只顧着讓後輩多讀書,要麽就只想着在土地裏混吃喝一輩子。
他們該有改變了,這座奇特的梯田山或許是個契機。
山頂上的風比較大,村長和知府的年紀也不小了,師爺讓他們倆感嘆了一會,就催促他們趕緊下山去。
村長緊跟在知府後面,“張大人,過不久這些梯田就能全部完工,我讓辦席的人把宴席提前了,你跟師爺也留下吃一餐飯吧。”知府上任有二十多年了,但也只來過青陽村三次,上一次還是這荒山大火時來的。前兩次過來都是有不好的事,誰都沒心情搞宴席,這次是湊巧了,剛好留知府吃一吃青陽村的飯。
“好,我這剛好有點累了,先去坐會吧。”知府心情很好,大有“你們說什麽我都答應”的架勢在。
村長帶着知府他們去文琪家,讓自己媳婦趕快泡壺茶來。因為鄭宇家沒怎麽收拾,文琪又經常參與改造荒山的事情,所以最後把宴席地點定在她家了。
切糖還剩一點,被撒上芝麻粉之後也不粘手,文琪家沒有合适的點心,只好拿一碟子切糖算是個意思。好在知府并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還煞有介事地點評了一番。
“這東西香、脆、甜,比起軟綿綿的點心又另有一番風味啊!”
現代有人很喜歡切糖,有人嫌它太膩,但它無疑是糖果界不可被取代的一部分。鎮上那個糖店老板能預見到這種糖會很好賣,但他被文琪說的買斷吓到了,最近還在一直找合夥人呢。
知府對這件事也稍微聽說了一點,要是不出什麽差錯,這青陽村還要出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