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切糖的材料
聽鄭宇問這些雞的來源,文琪心跳突然加快。野雞被捕捉後基本是不會正常生蛋的,她也沒辦法活捉野雞。
可是鄭宇似乎沒養過家畜,對這些不怎麽了解的樣子,文琪總不能說這些雞是穿越來的,也只好默認了鄭宇的說法。
“你是想養雞嗎?”文琪看雞圈裏所有雞都來吃東西了,就打算回廚房去,可走了幾步,又覺得鄭宇或許是有什麽原因,才會好奇雞的來歷的。
鄭宇摸摸後腦勺,“那倒不是,我就是随便問問。因為雞肉不夠吃,雞蛋也不管飽,覺得你一直養着這些雞,會不會是有什麽原因。一個人在山上住,即使是捉到了一只野山雞,有活物陪着,感覺也會好很多吧?”
文琪呵呵一笑,無言以對。她這一刻仿佛從鄭宇身上看到了瑪麗蘇之光,他那一臉的“慈愛”、“安詳”、“溫柔”,以及藏不住的少女般的情懷,都讓文琪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鬼知道他怎麽突然變這樣了。
鄭宇用看好孩子的眼神,看着這些雞吃食。中途幾次有不爽的雞過來啄他,都被他輕輕拍回去了。
在鄭宇看來,文琪是跟他一樣能吃的人,那麽養雞就根本不能對飽腹起到多大作用。文琪一直堅持養着它們,一定是心裏還在記挂着它們的祖先呢。可他也不再想想,要是真記挂人家祖先,文琪也該拿它們跟大灰小灰一樣養着,而不是天天吃雞蛋,年節還殺雞吃肉。
廚房裏,文琪搓搓手臂,把鍋洗了一下,這才拿出一挂肉,準備做午飯。一般人家不會在中午開火,可她累了一上午,實在是餓得慌。而且還有鄭宇來幫忙了,也得讓他吃點熱乎的。
等鄭宇回到廚房之後,文琪也做好了小半鍋肉鹵子。
“诶,你怎麽現在就做飯了?”鄭宇本來是打算進來說一聲,然後回家弄點東西吃的。
文琪把肉鹵子盛起來,緊接着又燒水打算煮面。“現在還是吃熱的舒服,煮面費不了多少功夫,你去外邊坐一會,等會就好了。我也要吃飽一點,下午就去鎮上。”
鄭宇想跟文琪一起去,可是他也沒什麽事啊。他坐到鍋臺後邊,一邊幫忙加火,一邊想着有什麽事情能去鎮上一趟。
“對了!”鄭宇猛地一錘大腿,然後期待地看着文琪,說:“我家裏攢了好些兔子皮,雖然價格比狐皮這些低,但加起來也能賣不少。它們放家裏占地方,我下午跟你一起去,順便把它們賣了吧。”
有人一起也是好事,不過文琪總覺得有點怪怪的。他們兩個,就像是中學時期,連上廁所都要一起去的朋友一樣。
Advertisement
這比喻好奇怪啊。文琪拍拍額頭,見水開了,趕緊把挂面都放進去。
挂面本來就是鹹的,煮熟也快,文琪才先把澆面的鹵子先做好,并且做的味道稍微清淡了一點。
文琪自己吃了一大碗,鄭宇吃了一小盆。吃飽喝足了,兩人一點不停歇地收拾了東西,就往鎮上走。
村裏人午後也有在家門口曬太陽的,看到文琪他們兩個都友好地笑笑,心裏暗自嘀咕,村裏過不久又要成一樁好事了。
文琪先跟着鄭宇又去找了趙牧,從他那問到了文嬸子女婿家的地址。那戶人家姓劉,文嬸子的女婿應該是劉家大郎——劉永平。
文嬸子大女兒害喜的厲害,所以文琪過去的時候,文中平并不在劉家府裏,而是帶着小女兒,正在街上找些好食材。文嬸子就陪在女兒身邊,同她說些話,讓她安心養胎什麽的。
文琪沒有事先跟劉家說好要過來,她跟鄭宇被帶到客廳,等下人去找文嬸子過來。
平王朝似乎并不輕視商戶,在來的路上,她也聽鄭宇說了,無論是做買賣、種地還是當官,只要做到一定的水平,都算是一方豪門大戶。這劉家,就是武泰鎮的豪門。
文嬸子急急忙忙到客廳來,見到文琪就是哎呦一聲,笑着問:“你這孩子,怎麽不說聲就來了。劉家也不認識你們,可不就要讓你們等等了麽。”
“我們也不知道你在哪,還是到鎮上問人才知道的。上次你送喜糕給我吃,這次我自己做了些糖果,也送過來給你嘗嘗鮮。”文琪把手上的籃子遞給文嬸子。因為人家有喜事,送單數的東西不好,所以在三種味道的切糖之外,她又加了一滿小罐的玉米碎和紅薯條。
她把幾個罐子都掀開給文嬸子看,指着說:“這三個是糖果,直接吃就好了。這個是玉米和紅薯碎,上次你來我家吃飯的時候,我就是拿這個混着煮飯的。你不是覺得很香麽,我就帶了一罐來。”
文嬸子接過大籃子,眼角含着點淚水,她摸摸文琪的側臉,笑着說:“好,好,你有心了。你這是第一次上劉家門,我也不推辭。我家老頭子還有文雅都去街上尋東西去了,你們要不在這坐着玩會,一起吃個晚飯?”
劉家也不是仗勢欺人的那種大戶人家,不然文嬸子也不會同意女兒嫁進來。她這次做個主,留村裏兩個過來看望她的後輩吃晚飯,也不算什麽事。
文琪還得回去看看魚苗呢,得在天黑前回去,就沒留下。文嬸子這才想起來,兩個未婚男女晚上同行不太好,既然文琪還有事,她就不留客了。等大女兒生了外孫孫,她回去給文琪帶些好吃的好玩的便是了。
她也沒想到過不了幾天,她就要回去找文琪求個事。
在回村之前,鄭宇從趙牧拿拿來暫放的皮毛,找相熟的店家賣了。他說兔子皮不怎麽值錢,但也只是相對于其他珍貴皮毛來說的。會去當獵戶的人家并不多,能像鄭宇這樣把皮毛弄的這麽完整、還鞣制好了的就更少了。
他帶着将近四十張皮子進去,出來懷裏就揣了十兩多銀子。
“現在就回去嗎?”鄭宇問等在門口的文琪。
文琪指指前邊不遠的一家糖店,說:“我記得上次我跟他說過,做出來的糖,會順道給他嘗嘗的。上次我來弄魚苗忙,也沒做糖,這次來了,就去找一下他吧。”
那店裏老板沒想到文琪還記得這事,一看見還是他們兩個一起過來,連忙熱情地給泡了杯好茶水,讓兩人坐下來。
文琪覺得天色也不早了,就直接掏出用紙包着的三種切糖,交給了這店老板。
“我們這次剛好來鎮上辦點事,就順道送幾塊糖給您嘗嘗,這畢竟是我之前答應過的事。我把這糖叫做切糖,這裏面有三種口感,每種兩塊。您仔細看一下,也能從內容的不同分辨出來。我們回村還有活幹,就不多留了。”
文琪還真就只是專門送這幾塊糖的,既然東西送到了,她拿起桌上的茶盞,吹了一吹,幾口喝了大半,就要告辭。
鄭宇也跟着把茶喝幹了。
店老板只來得及吃一小塊切糖,被這奇異又美妙的口感迷住了,他見文琪兩人要走,急忙把紙包穩妥放到桌面上,攔住了他們。
“兩位客人,能否稍等一下。我剛剛只是吃了一點這個……切糖,是叫切糖吧?它比我之前吃過的任何糖都要好吃,你看,能不能跟我做個生意,把做好的這種糖賣給我,我再轉手賣出去,賺點差價?”
這店老板把賺差價這事說的明明白白,也是很誠懇地在表達合作意願了。
可是文琪并不想用切糖做生意,這個做起來麻煩,耗時間又耗體力,她還不如想辦法在種地上賺錢呢。
“我做這切糖,要用到一種作物,可是這裏并沒有人種,我自己擁有的量也不多,是沒辦法跟你做生意的。”
糖店老板真心覺得這種切糖生意會很好做,一點都不想放棄。“我能否冒昧問問,你需要的是什麽作物呢?你別看我這糖店小,但我們跟上屬的寧安城來往也很多。即使是北方的作物,我也是能弄到的。”
小麥确實是北方的作物。北方日照長,雨水少,更适宜小麥生長。
“我要用到很多小麥,它跟水稻長得差不多,只是我們這邊多種水稻,北方幹旱寒冷的環境就更适合種小麥。你知道寧安城有小麥?”
店老板松了口氣,緊接着放聲笑道:“我們這面粉不就是小麥磨成的麽,只是面粉貴,我們也更習慣吃米飯,所以知道的少也是情有可原。要是要用面粉更簡單一點,直接買就好了,如果是要用小麥的話,我還得特地說明一下,再從別的地方送過來。”
南邊不是沒人人種小麥,但這玩意在南方産量不高,而且南方人除了一些特定糕點,根本就不喜歡吃面食,所以種麥子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文琪無語地揉揉腦袋,她也是傻了,她之前還買過面粉、挂面之類的東西呢,怎麽會沒想到這玩意的原材料是小麥呢。果然在山裏過了幾年,腦袋已經不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