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在法國待了四天, 周惟深要去出差了,她也調整好了心情準備重新出發。
既然來了歐洲,她的下一趟行程決定先去英國。
英國是一個, 讓她難忘, 也輕易不敢再去的國家。
她這次來英國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探望她的親生母親, 向倩蘭,另一個是去看看從前照顧她的homestay,威廉夫婦。
幾年前, 向倩蘭女士已經在國外二次再婚。
第一次再婚, 是為了拿綠卡,對方因為她的治療費用昂貴而離開。第二次再婚, 是為了生活穩定,她和一位了解她情況并願意承擔治療費用的亞裔英籍男子在一起了。
她的生活有了保障, 自那之後, 顧宥缦便很少再和她相見。
這一次見面, 她提前打了招呼, 向倩蘭将她現在所住位置發給了她。
具體地方有些偏僻, 沒有公共交通,打車也要坐一個小時才能到達。
的士車停在一棟獨棟洋房外, 付了昂貴的車費, 顧宥缦根據房門上的號碼對照了一下向倩蘭發給她的地址。确認無誤後,她在門外輕做深呼吸, 按下了門鈴。
不算久等,幾分鐘後, 門開了。
門裏站在一個穿着格紋V領毛衣,皮膚有些黝黃的中年婦女。有些陌生, 顧宥缦定了定,才喊出那一句:“媽。”
向倩蘭上下打量了她一番。
她戴着黑色墨鏡,一件簡單白色衛衣,外搭一件黑色小西裝,下身是條黑色短褲和馬丁靴,背上還背着她那走哪帶哪的攝影包。
見向倩蘭沒開口,她以為是沒認出她,摘下了墨鏡,又喊了一聲,“媽。”
Advertisement
女人別開頭,看向屋內,聲音微顫道:“進來吧。”
“要換鞋嗎?”她問。
“不用,直接進吧。”
走進屋內,顧宥缦四顧了一下家具布置,很英式的簡潔裝修,一張咖色皮質沙發,搭着一塊紅格的毯子,黑色茶幾,靠牆的壁爐,一覽無餘。
她放下攝影包,在沙發上坐下,先客套問:“其他人不在家嗎?”
向倩蘭用透明玻璃杯倒了一杯涼白開給她,語氣有些冷淡,“不在,他去上班了,孩子們去上學了。”
“謝謝。”顧宥缦接過水杯,握在手中,輕輕旋轉,又抿了一口水。
她知道她現在的丈夫有兩個孩子,卻不知道她現在還有沒有再生養自己的孩子,短暫寂然,她擡頭語氣随意問:“你現在有小孩了嗎?”
“沒有。”她在茶幾對面的靠椅上坐下,口吻依然冷淡。
已經習慣了她冷冰冰的态度,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當真正再面對她那張熟悉有陌生的面孔時,顧宥缦仍然只有無所适從的哽咽無語。
她目光瞥向窗外,從撒進的日光中找回了一點溫度,問:“他們通常什麽時候回來?”
“還有兩個小時。”她的回答像逐客令。
她已經有了新的生活,不想再被從前打擾也很正常。
“好,那我長話短說。”顧宥缦放下水杯,開門見山說,“我這次來就是想告訴你,我結婚了。”
向倩蘭嘴唇掀了掀,少頃,她問:“是以前那個男孩?”
知道她說的是誰,顧宥缦沒有多解釋,只是微微搖頭。
“我不認識?”
“嗯。”
“待你好嗎?”
“待我很好。”
向倩蘭點了點頭,她撐着椅墊站起身,好像要去找件什麽,臀部才起來,又坐了下去。
找不到話題,沉默無言,顧宥缦俯身支着手肘把玩了會兒杯子,才想到再問:“你現在過得好嗎?”
“還活着就是挺好的。”她說。
明白她的意思,顧宥缦點頭,“你氣色看着比以前好多了。”
向倩蘭摸了摸臉,她才不到五十歲,可那雙手卻臃腫,布滿了幹裂的陳舊傷痕。
顧宥缦垂下了眼睫,輕聲說:“媽,你還會回國嗎?”
怕誤會是逼迫她回去,顧宥缦又補充,“姐姐很想你,可可,就是她女兒,你的外孫女,也很想見你。”
似乎覺得她說的話很好笑,向倩蘭笑了一下,笑不進眼底,她往後靠了靠,說:“要是真想我,這英國她們也能來,不至于二十多年不和我聯系。我知道你的意思,宥缦,過好自己的日子,對別人的依靠少一點,指望也少一點,趁年輕,多掙錢,老了才不至于到我這下場。”
顧宥缦扭頭看向窗外,別開了眼,她強壓着嘴角,可是眼眶還是酸脹,濕潤模糊了半個視野,眼淚從眼角落了出來,她匆匆擡指擦了一下。
向倩蘭繼續道:“你說你結婚了,這是喜事,我該祝福你,但我是過來人,不管你願不願意聽,還是要和你說一句難聽話,對‘丈夫’這個角色,別抱太多期待。”
顧宥缦端起水杯,抿了一口,垂着眼點了點頭。
知道年輕人聽老人的話總是很難聽進去的,向倩蘭只一哂。
本該最親密的母女,如今坐在一起卻只有相顧無言,短坐片刻後,顧宥缦便自覺起身告辭。
向倩蘭将她送到了門口,說:“你要好好吃飯,我就不留你吃飯了。”
她扯了扯嘴角無所謂地笑了下,“沒關系,我也還要去和朋友見面。”
向倩蘭點點頭,在她轉身後,便關上了門。
顧宥缦戴上了墨鏡,拎着攝影包大步往前走,只是墨鏡下,淚水模糊了眼睛,一道快而急的淚珠淌至了下颚,她擦了擦下巴,頭也不回地沿着公路大步往前走。
她換過幾次號碼,以前homestay的聯系方式已經沒有了,但她還記得那家花店的位置。
回到市區,她坐地鐵便只往康別頓大學而去。
曾經她覺得這兒是一個極其陌生的城市,極其生疏的世界,可如今再回到這兒,卻覺得處處熟悉,她甚至能回憶起自己曾在這座城市裏像個無頭蒼蠅那樣找不着南北的畫面。
回憶起那些時刻,便不免再想起魏禹成。
她戴着口罩,靠着地鐵的金屬椅背,抱臂看着對面窗口穿梭而過的黑暗與倒影。
兩道身影在玻璃中忽明忽滅。
破舊的英國地鐵,連老鼠都能上來做乘客,她曾戰戰兢兢靠在地鐵角落裏,魏禹成像一堵牆一樣站在她面前,将一些怪異的、不懷好意的目光都擋在她身前。
如果他是一個純粹的壞種,她也能純粹地恨他、忘掉他。
可他也曾在英格蘭的冬天,将她背過大雪,站在地鐵縫隙處,為她擋住冷冽的寒風。
玻璃中的兩道身影,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最後停下,鏡面中只有她清晰的面容。
康別頓大學站到了。
下了地鐵,她順着記憶的路線,輕車熟路地走出地鐵口,朝着過去那家花店的位置走去。
這兒像停滞了發展,許多年過去了,破舊的街道,老式的交通顯示燈,路邊的每一棵樹都沒有任何變化。
這條路,她和魏禹成一起走過太多次。
每一處畫面,都帶着她不想回憶,卻又蜂擁而至的過去。
她越走越快,越走越快。
走過兩個紅綠燈路口,再左轉,直走,花店近在眼前。
她那麽迫切想要來看一眼,可真走到了門口,卻生出了一種近鄉情怯。
花店外,連櫥窗玻璃位置都沒有換,只是她曾經挂在角落裏的泰迪熊已經不見了。
提起一口氣,她走上階梯,伸手推開了花店門。
門口風鈴叮鈴鈴作響,她推着玻璃門走入內。
櫃臺後的中年男人擡頭看向了她,用帶着方言腔的英式英語道:“Can i help you?”
顧宥缦環顧花店,發現格局和以前不太一樣了,她抿着笑容道:“你好,我是來找威廉夫婦的。”
“威廉夫婦?”
她往下指了指,“這兒的老板。”
“Oh,這很抱歉,這家店已經轉讓了,他們已經不在這了。”
顧宥缦臉色錯愕,“是什麽時候轉讓的?”
“我想想,大概,六、七年前吧。”
六、七年前?那豈不是她走了沒多久,這家店就轉讓了?
她難掩失落,還是禮貌和他點了下頭,“謝謝,打擾你了。”
他聳肩,“沒關系,你還需要什麽嗎?”
她原本的行程計劃已經被打破,剩下的時間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她道:“給我一束康乃馨和百合的花束吧。”
半個多小時後,她捧着一捧鮮花,走出了花店。
她站在路邊看了很久,還是難以接受。
明明店面和以前還一模一樣,連店名都沒有改,人怎麽會不在了?她寧可走到這兒發現一切都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到過去的丁點痕跡,時過境遷,也好過物是人非。
最後一點留戀也消失了,她知道,她再不會故地重游了。
抱着鮮花走過紅綠燈,她在對面的小吃店點了一個漢堡和一份熱薯條,将鮮花放在一側,坐在街道上的黑色長椅上放空了一會兒。
在國外已經耽擱快一個星期,有些工作能往後推推,有些事也必須回去處理了。留給她傷春感秋的時間不多,她幾件心事已經了卻,盡管只是水中撈月,徒添傷悲,也該回國了。
想着之後的安排,她打開包裝,咬了一口漢堡。
天空中有海鷗啼鳴,她仰頭向上看,想到“去碼頭整點薯條”這個梗,她倒出了薯條,朝着天上揮了揮。
天高地廣,自然沒有海鷗理她。
她笑着搖了搖頭,将薯條放在了一側,繼續吃漢堡。
在她漢堡吃完,準備要走的時候,一只巨大的鳥停在了她的椅背後,黑溜溜的眼珠和她對視着。
它那眼神太過理直氣壯,她試探着拿起薯條,放了一根在它嘴前,它低頭叼住,擡頭吞下,連吃了五根後,大概是有些飽了,順着欄杆走了兩步,它振翅飛走了。
因為這點小插曲,顧宥缦陰郁的心情稍稍放晴。她拿起手機拍了張薯條,又拍了張振翅高飛的海鷗,準備發給周惟深。
鏡頭一掃,掃過馬路對面的花店,她驀地一怔。
她對準花店,将畫面放大,恍然發覺,這個視角分明就是周惟深手機屏保的照片。
已知花店許多年前就轉讓了,可他拍下的卻是那家老花店的模樣。
他曾說過,“我們早就見過了”,是她一葉障目,執拗不願相信,也不想承認。
那個“見過”,真的是在她最不堪、最不想回憶的歲月。
她放下手機,僵硬捏在掌心裏,後知後覺地,她明白了周惟深那天舞會說的“我吃醋了”和“以前的種種都不重要了”是什麽意思。
周惟深,見過魏禹成。
甚至,知道她和魏禹成,“在一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