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和談
第91章 和談
掃盲容易, 找幾個能教書的下去給百姓念叨念叨,正好報紙也可以借此機會鋪開,到時候兩份報紙, 就是現成的教書工具了。
可掃黃卻非常不容易。
不談論人心如何, 光是從利益上,就很難拔除毒瘤。
以五石散為主的毒,以殺人為主的暗殺服務,以及各種青樓楚館。
從事這三個行業的人,自古有之,久到根本無法考察來源。
想要将青樓楚館弄幹淨, 那就是一場大戰,內部發生的戰争,必須培養出絕對忠誠的軍隊,握着最鋒利的刀,才能斬斷一切阻礙。
現在的軍隊不行。
“我們大莊的軍隊, 連歷朝歷代最為勇武的蠻族人都能打跑,你還覺得他們不行?”謝秋莳吃驚, 沈灼灼到底是想要什麽樣的天兵天将啊。
沈灼灼不是那個意思,“戰鬥力肯定沒話說,等之後軍火營內再推陳出新,換上新式武器,大莊的軍隊會更加強大,可問題是, 這樣的強大只是表面, 想要做到掃黃, 那要将人心中的晦暗一并掃除,所以他們需要更為強大的心。”
掃黃的戰鬥強度肯定比不上邊關, 可難度卻比邊關之戰還要高。
謝秋莳聞言,露出了一個驚詫的表情,“你不會是想要軍隊裏人人成聖吧?”
“我倒是想做到,可做不到啊,只是矯枉必先過正,我要将他們的性子,全都矯正了,再去做事。”
要讓他們擁有堅定的信仰,能夠抵抗一切,這樣才能抵禦掃黃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錢色權的誘惑,将命令一絲不茍的執行下去。
“這事兒我已經跟秋竹道長說過了,信仰這方便,她比較了解。”
謝秋莳想了一會兒,才想起來沈灼灼口中的秋竹道長是誰,她那位輩分上被她喊堂姐的宗親,一位在家修道的坤道。
Advertisement
謝秋莳對謝秋竹并不是很了解,只記得謝秋竹讀經讀得蠻好。
道教的人,确實會比較了解人心,知道人的信仰是什麽,可是最後不會教出來一堆上善若水,萬物不争的道士吧?
那軍隊還有什麽進取心,打仗的時候,能殺幾個敵人啊?
沈灼灼一見謝秋莳那表情,就知道謝秋莳在想什麽,連忙解釋,“不是讓他們變成道士,是讓他們能明白自己為何而戰,知道自己應該信仰國家,只有跟着國家,跟着陛下,才能過上好日子,只要堅定他們這個信念,就不怕什麽了。”
沈灼灼不可能在封建社會宣揚什麽人人平等的思想,她的着力點只能有一個,那就是人人都想過得更好的心。
與其說是讓他們信仰國家,不如說是讓他們信仰自己,信仰未來更好的自己。
只有堅信自己會變得更好,才會加重他們的道德防線,當他們覺得,自己如果不好好執行命令,人生就全毀了時,這種矯正就結束了。
當做一件壞事的沉沒成本是整個人生,過去與未來,所有在乎的事情時,除非是萬念俱灰,否則人絕對不會輕易踏出那一步。
謝秋莳總覺得沈灼灼說的話有些不對,這樣培養出來的士兵,他們根本就不是信仰她吧?
等她不能帶領這些士兵過上更好的日子時,那些士兵豈不是會直接抛棄她和這個國家?
謝秋莳沒有點出沈灼灼那套話語裏的不對勁之處,她相信自己,只要她在位一天,大莊只會向好,不會變壞,身處其中的人,也只會變得越來越好。
至于以後的皇帝能不能做到這一點,謝秋莳才不管。
她還管得了那麽多人嗎?都當上皇帝了,個人為自己負責便是了。
商量了一番掃盲的事後,和談又被提上了日程。
禮部侍郎既然能透露口風給沈灼灼了,那就說明和談已經确定下來了,地點無誤,目前正在選定人選。
之前沈灼灼就想去邊關,為的便是這場和談,她打算盡力将西照九城拿下,別看沈灼灼放出狠話,說要将西照九城一一打下來,謝秋莳也正有此意,但實際上她們倆無論是誰,都沒打算将所有的希望,放在戰争上。
所有人都清楚,戰争本來就是不得已的手段,能不打還是不要打。
外交和談,是第二戰場,若是能在展露實力後,于和談上争奪一番,拿到更多利益,那就說明大莊在第二戰場上,優勢依舊。
“請陛下準許臣,出使塞外,參與和談!”
沈灼灼非常嚴肅地說道,她用的稱呼都是十分正式的臣與陛下,可見她是認真想要去參與和談。
謝秋莳沒有多加阻攔,這事兒之前她也答應過沈灼灼了,現在直接履行諾言。
不過她有一個小問題。
“你走了,你的農學院、掃盲班和科技研究怎麽辦?”
科技研究,沈灼灼另一個提議,包括軍事武器研究和日常生活科技研究。
反正攀登真正的科技樹是不可能的,沒有基礎教育,也沒有工業基礎,攀個毛線的科技樹,那些學術研究還是留給歷史上的各位大能吧。
她就提倡一下研究更高端的武器,以及日常生活中她能用的玩意。
至于為了能造出她想要的火車,又要提高采礦速度,又要提升冶煉技術,還得提升工匠的科學知識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一頓餃子,那就得先去準備菜面油肉鹽醋。
“農學院自然有周祭酒操勞,那本來就是她的事兒,掃盲班的話,翰林院的各位大儒肯定願意出去走走,天天修史真的太累了,要勞逸結合,他們只需要帶幾個人出來,能讀讀報紙,教一些基礎就行!科技研究當然是研究員們繼續幹啊,我又不會科研。”
沈灼灼說這話的時候理直氣壯,但凡她提到的那些人,有一個在現場,估計都會跟她同歸于盡。
幾句話裏,是多到不敢想象的工作量,他們一定要殺了沈灼灼這個工作狂!畫餅大師!
謝秋莳嘴角微抽,最後沖沈灼灼比了個大拇指,她有理由懷疑沈灼灼非要去邊關,不光是為了去和談,還是為了去躲避追殺,不然她繼續留在京城,遲早有一天,這些被她壓榨的打工人,都要套她麻袋了。
“行,既然你已經都安排好了,那就直接出發吧!”
沈灼灼在謝秋莳說完這句話後的第三天離開了京城,騎着馬就往西北方去了,到碼頭換做乘船,順水飄到了西北。
和她一起出發的,還有禮部精挑細選,選出來的外交使團,主事人一共四位,各自又帶了兩個小官,和兩個随從。
算上沈灼灼和樂君管弦,這是一個将近二十人的隊伍,看上去聲勢浩大,很給蠻國面子了。
實際上二十人,在使團出行時算是很少的了,要不是沈灼灼非要趕緊出發,禮部能湊更多人出來。
邊關戰事已經有了結果,此次去和談不過是走個流程,無論能拿到多少利益,回來都是大功一件。
所以想要在裏面分一杯羹的官員有很多,沈灼灼帶出來這點兒人是真的少。
以至于在西北邊關迎接使團的西北鎮邊将軍,在看到使團只有二十人不到時,問出了一個問題。
“沈大人,之後是否還會有使團過來?”
“沒了,就我們這些人,準确來說是我們五個人。”
沈灼灼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另外四位大人,睜着認真的大眼睛,看着站在對面一臉懵的西北鎮邊将軍。
這次統帥整個西北戰局的鎮邊将軍姓武,單名一個慎字。
武慎今年四十出頭,武家在大莊,也算是個不小的武将世家。
前前後後共出了三位鎮邊将軍,并且個個都有軍功在身,其中兩次都是打退蠻國,現在他們家族有了第三次打退蠻族的大功了。
武慎撓了撓後腦勺,他這個人,在戰場上料敵先機,顯得十分沉穩聰慧,到了戰場之外的地方就顯得有些憨厚了。
他是只擅長打仗,不擅長處理朝廷政務,但他知道使團每次來談判都是浩浩蕩蕩百來號人,現在一下子削減了那麽多人,究竟是看不起蠻國,還是覺得他們這次大捷有水分,認為這次和談不太可能成功,幹脆就不派人過來了。
“武将軍不必多慮,朝廷正是信任西北邊關軍的實力,認為那蠻國已經被你們打得落花流水,不堪一擊,這才只派了我們五人過來談判,在戰場上,大莊已經得到所有想要的,私底下不必費功夫在口舌上了。”
其實五個人就夠用了,沈灼灼很想告訴武慎,以往你看見那百來號人的大隊伍,真正幹活的也就五六個人。
但這話不能明說。
“還請武将軍行個方便,本官想要見一見周孫兩位小将軍。”
談判也講究知己知彼,武慎一直坐鎮後方,運籌帷幄,論起對蠻族的了解,他比不上周浩安和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