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目标
第88章 目标
太後看向謝秋莳, 在謝秋莳入鳳儀宮後,這是她第一眼,正面看昔日在懷中撒嬌歡笑的女兒。
謝秋莳已經長大了, 面上還帶了幾分孩童的稚氣, 可眼神已經透露出常人無法直視的堅韌,她的背脊挺直,如同松柏,支撐着偌大的帝國,瘦弱未曾長開的身軀,肩負着一國興衰。
謝秋莳身穿玄青色皇帝常服, 上面繡着明黃長龍,披散在身後的黑發為她添了三分溫柔,更多是身為帝皇的威嚴,無人可掠其鋒芒。
她的餘生,都将站在大莊之前, 為大莊遮風擋雨,護佑萬民。
“本宮說過很多話, 沒想到皇帝你,記得最牢的是這句。”
“這是母後對朕的肯定,自然要記住,并且要銘記。”謝秋莳當然不可能只記得太後一句話,實際上太後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曾在她夢中響起, 夢魇纏身, 叫她難以參透其中深意, 可明日就是登基大典,謝秋莳看過太上皇後, 突然就明白了。
明白了她自困其中的那些,不過是過眼雲煙,根本不值一提。
太後神情晦暗,垂下頭去,不再看眼前陌生的女兒。
謝秋莳卻開始仔細看向她的母親,明明還不足四十歲,太後還很年輕,鬓邊卻已經有了些許白發,太後的面容還停留在一個人最美好的年華裏,心卻早已千瘡百孔,無法支撐她繼續以最美好的模樣,面對人世了。
“母後,你後悔過嗎?”
後悔嫁入皇室,後悔與那人相知相愛,交付真心嗎?
後悔,生下她,放她離京,之後又百般猜忌丈夫與女兒嗎?
太後搖了搖頭,她以前想過,如果她沒有嫁入皇室,沒有成為皇後,這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她的未來會如何,最後這種空想,往往都以一片空白結束。
她沒有體驗過其他生活,她自小便是大家閨秀,與皇帝更是青梅竹馬,在她懂事後,她就知道,她将是他的妻子,是未來大莊的皇後。
她努力做一個賢後,不攬權,不嫉妒,安安分分待在後宮,為皇帝安排着後方的一切,讓皇帝可以将所有心思放在朝政上。
Advertisement
她确實頗有賢名,她還生下了皇帝唯一的骨肉。
可是所有看似圓滿的表面下,都有缺失,她的賢惠,來自于她無私分享自己的丈夫給其他女人,她确實有皇室唯一的公主,可無論是皇帝還是宗親大臣,都更希望能有一個皇子。
本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過去,所有人都已經接受皇室不會有皇子的事實了,皇帝異想天開,想讓公主繼位為皇帝,這個想法,又掀起了一場風,讓所有平靜都不在了。
太後想,其實一開始她也認為女兒做皇帝挺好,這樣一來,她就沒有任何遺憾了,她做到了一個皇後能做的所有,無人能再指摘她的不是。
可是誰讓謝秋莳離宮後,皇帝有了第二個皇嗣呢?
一切都是源于此,皇帝想要将皇位給一個妃嫔肚子裏的嬰孩,他甚至開始提前布局,想要對付周家了。
皇帝認為,她和周家都成了擋在皇子登基之路上的巨大阻礙,甚至皇帝還認為,若是最後為謝秋莳登基,她和周家,同樣會阻礙謝秋莳。
皇權是多麽的冷漠,她就有多麽的恨。
恨皇帝怎麽敢對付她?怎麽能對付她和她的家族!這份恨意促使她對那個無辜的女人下了手,她不會讓那個孽障出現在世界上,她同樣不想讓皇帝的子嗣登上皇位,因為皇帝将周家視作威脅,謝秋莳,或許也會如此。
她選擇讓謝秋莳退讓,扶持魏王上位,因為她知道,魏王一脈和皇帝不同,皇帝對世家始終保持着警惕,從不認為世家是好的,而魏王一路走到最後,全靠世家支持。
可惜最後所有打算,都變成了夢幻泡影。
“不悔,從未有過後悔。”太後說完,謝秋莳就站起了身。
“那母後,吳安軍和楊昌,你認識嗎?”
謝秋莳本來不想問,可是現在她不問,會讓她不甘心。
既然你從不後悔,那是否也說明,你瞞着我那些事情,就是不想讓我知道,從來不是出于保護的目的,僅僅是不想讓我察覺真相,從而做出有損于你的事情。
太後最後什麽都沒說,她也不需要說了,過往的一切究竟是誰對誰錯,早就不重要了。
對于謝秋莳而言,她已經登上皇位,沒有什麽陰謀詭計還能撼動她的位置,她終将成為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帶領大莊走向更為美好的未來,所以那些問題的答案,心裏清楚就是,又何必宣之于口呢?
“明日祭臺登基,朕還有許多事要處理,便不在此打擾母後,祝母後壽比南山,萬事順遂。”
謝秋莳說不出自己是什麽心情,只是比起以前那種撕心裂肺的疼,她現在要冷漠太多了。
原來人的感情是真的會消失啊。
太後看着謝秋莳離開,鳳儀宮恢複了往日的沉靜,心下悲痛,合目的瞬間,像是回到了十年前,她抱着長安在樹下打盹,那是一年秋,金黃的樹葉打着旋兒落在她們身上,歲月靜美。
誰也想不到未來,會是一身的滄桑。
祭臺登基一事,堪稱萬衆期待,正巧前段時間,燕門關傳來大捷的捷報,周浩安和孫中各領一支騎兵,繞過蠻國陳列在燕門關前的大軍,直襲西照,攻下距離燕門關最近的兩座城池,西平城與玉屏城,沒想到兩日便攻了下來,切斷了兩條蠻國運送物資的路。
蠻國二十萬大軍在前,戰線拉的長,每天要消耗的物資是個天文數字,偏偏蠻國自身并不算特別富裕,他們打仗,一向是靠着以戰養戰,戰士往往帶的兵糧不多,全是在當地搶來吃喝。
燕門關易守難攻,蠻國久攻不下,早就已經顯出頹勢,這下切斷兩條補給線,只剩下最後一條主幹線,蠻國軍隊這些日子已經有不少士兵餓得潰逃了。
這場大戰,結束的時間應該比許多人預料的要早,在這個時候舉辦登基大殿,前線的士兵知曉,一定會振奮士氣。
對面已經潰逃,而大莊還能舉辦登基大典,可見糧食充足,軍資不缺,如何能不叫士兵們歡欣振奮?況且,新皇登基這麽大的喜事,朝廷特意撥了一筆錢購買各地糧食,送到燕門關去,給士兵們加餐,算是與民同樂,相信等士兵們吃上熱乎的飯菜,士氣更會大漲。
登基大典的流程,之前百官們已經排練了兩三遍了,沈灼灼更是親自布置場地,安排巡防和站位,所以在儀式正式開始的時候,沈灼灼絕對是全場心态最輕松的人。
終于開始了,再不開始,她都要數一數祭臺一共有多少塊磚了。
以往的皇帝登基大典都是在附近的山上舉辦,但是大莊的開國先祖不走尋常路,硬是在京城裏修建了祭臺,正好用了京城一處高山,本來那高山擺在京城中就占地方,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當時的大臣們很反對,覺得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現在的大臣們,早就習慣将登基大典的位置放在此處了,若是謝秋莳不在這兒登基,那才叫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呢。
瞧,古未有之,不過是一個借口。
只要有人做了那個開拓者,那麽後人,自然會循着這條路走,一直到這條路,從一個人走的狹長小道,變為開闊無阻的通天大路!
屆時,沒人再說一句不好,所有人都會同意,這條路就該這麽走!
百官上山時,跟随皇帝的龍攆,浩浩蕩蕩,好長一條隊伍,這條路清場了,但路兩邊圍着不少百姓,對于這些百姓,以往是堅決不讓這些百姓湊前的,但是這次,百姓們都走到了最前面,能清楚看見龍攆上的花紋!
這是沈灼灼的安排,她想塑造與民同樂的歡慶氣氛,不過她也擔心有人渾水摸魚,前來刺殺,她問過謝秋莳的意見,謝秋莳直言她不怕有人搗亂,她想看看她的子民後,沈灼灼就在各個街口安排了“安檢”,并且安排了兩條單行道,一頭只能進,一頭只能出。
這樣一來,就能最大程度上,确保百姓裏不會混入帶着武器的敵人。
只有這一段路能允許百姓湊前,其餘路段,百姓還是要被提前清場。
謝秋莳穿着厚重的帝王服飾,頭戴同樣沉重的冕旒,珠簾在眼前晃動,卻沒辦法吸引謝秋莳一點兒注意力,她的注意力全在街道兩側的百姓身上。
透過龍攆上垂下的紗簾中間縫隙,她清晰看見了百姓臉上的好奇與敬畏,還有狂熱和愛戴,他們臉上都是笑意,沒有人哭泣。
這一部分人是京城過得比較好的那部分人,過得不好的人,也不會出來看熱鬧。
謝秋莳衷心的希望,以後生活在大莊土地上的百姓,都能和此刻的他們一樣,露出發自真心的笑容,享受着生活在大莊的每一天,不要有絲毫的憂愁。
她希望自己的子民,永遠幸福,她想要締造一個,長盛不衰的王朝,一個存在于無數人想象中的大同世界。
這注定是無法實現的目标,可她會為之付出一切,她的一生,她的所有。
坐在轎辇中,或是騎馬跟在後頭的百官們,見到那些百姓,同樣是心頭情緒複雜,他們高坐廟堂久了,都快忘了衆生是什麽模樣。
“阿姐,那些百姓還是太瘦了,穿得衣服,顏色也不夠炫麗。”沈灼灼同坐在對面的沈清瑤說着,雙眼中滿是堅定。
沈灼灼要讓大莊的百姓,人人吃得飽飯,穿得上好衣服,讓這些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一個名字的人,也能享受生命的多姿多彩。
“阿灼,你提倡的農學院很好,你一定能達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