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審美
審美
通過派系鬥争把能電影宇宙架子搭出來趕走是第一步,對于毀滅超英市場,狂笑還有好幾步計劃。
我們狂笑先生可是計劃之王,能預判預判的預判,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怎麽可能只有區區內鬥這一招,繼續上強度,繼續開藥方!
制定趕走前導演計劃之後dc高層開會還會吵架嗎,當然會。
這次的吵架內容是我們怎麽搞電影宇宙的後續,寫小說要先編大綱,拍電影要先寫劇本,搞電影宇宙也得有個大致規劃。隔壁友商就是一部又一部串聯起來,最後爆的個大的,華納高層羨慕的眼珠子都快紅了。
對于後續電影宇宙怎麽搞,不同派系拿出了不同規劃,每一方都希望自己的方案成功對方的失敗,由此爆發了更激烈的派系沖突。
打,打倒對方;吵,我的方案可以不采用,但對方的一定不能上位。
精力都用在吵架和內讧上,哪裏還有誰在真正幹活呢,于是雖然沒了規劃人但其實還在往前的電影宇宙就切實沒了指導大綱。
正在拍的幾個作品就陷入了茫然和無措,我們本來是按前導演規劃搞的,不說多好多能爆,方向在那,現在你們把方向砍了,倒是給個新的指導方向啊。
在拍項目導演們看着這突然崩掉的局勢,差點要去吸氧,氧吸完了還得繼續幹活,面容扭曲給之前負責溝通的項目高層寫郵件,表明你們不讓我拍a路線了,怎麽着也得給我b路線,不然我怎麽拍,自由發揮?
可你是電影宇宙系列,各自自由發揮是奔着崩成散沙然後宇宙崩塌去嗎。好好的生意不做,往失敗方向折騰,神經病啊,錢太多燒不完直接送給我謝謝。
郵件寫得有理有據,項目執行者們天真的認為大概能逼出個大綱下來,不求多厲害的大綱,能給個統一的大方向也行。
結果,專心拍電影,不熟悉的派系鬥争的在拍項目導演們看到高層郵件回複後心态有一點崩。
今天是這個指導,明天是那個,後天又是另一個,永遠沒個準信,如此折騰幾次後,導演們悟了,算了,你們自己都不操心,我們那麽努力幹嘛,盡其所能,拍完收工。
狂笑有參與這些電影項目嗎,當然有,他也是回複郵件的高層之一呢。
派系鬥争沒有盡頭,鬥太狠了最上面的人也會試着滅一滅火,采用方法是調崗,調崗給混亂又加了一把火,導致一個項目最後算下來能有八個人去指導,這八個人指導人背後的利益集團還不相同,項目導演不懵逼茫然才奇怪。
Advertisement
狂笑可太滿意這種混沌狀态了,沒有指導的自由發揮,出差作的概率直線上升,電影宇宙未來毀滅進度加快了20個百分點,謝謝混亂!
這就是狂笑的計劃之二,用一部接一部打着擴展宇宙名號的爛片消減觀衆的信心,信心一旦失去再難挽回。
那時候,就算回光返照出佳作,觀衆也不會買賬,實在是被騙次數太多,怕。
鑒于拍電影到上院線中間有時間間隔,狂笑算了一下,最多三年,dc電影宇宙将迎來爛片大轟炸,一部接一部,保證把觀衆的信心條砸穿底盤,砸成負數。
哈哈哈哈哈,快樂大笑。
現在,別管三年後的事,有個天大的好決策,做了立刻給dc減壽30年——它就是斷了華納給樂高的dc授權。
是的,樂高拍dc系列的玩具動畫其實是買了版權,從商業角度上,華納賣版權拿到錢,樂高賣玩具拿到錢,雙贏,多好的事,理應長長久久合作下去,斷了幹嘛呢。
別問,問就是華納派系鬥争,授權出去的派系成績那麽好豈不是顯得我們派系是鹹魚?這能忍?不能忍,攪黃,統統攪黃。
樂高:華納你xx的。
狂笑:哈哈哈,和蠢人在一起也不是沒有好處,你還沒有出手他們自己就把臺拆了,唉,毫無難度。
笑笑開始閑暇時在網上沖浪,多方面了解超英題材觀衆的評價,現實世界的觀衆不是韋迪那種概念體,一個單獨的很好懂,這些一個又一個意見彙聚起來的觀衆意見混亂得很,即使是狂笑,也要花點時間從中選擇總結真正的觀衆喜好,是個有難度的事,黑暗蝙蝠團團長狂笑喜歡這種有難度的事。
在劃水沖浪時,狂笑發現了一個觀衆們對華納高層的譴責,譴責原因很簡單,又又又是高層神奇操作搞爛了一部電影。
搞垮項目啊,這狂笑就不困了,點進去看八卦,片子不是他想象的正義聯盟或者涼涼的蝙蝠俠單人片,是一部票房成績不佳的團體片,《自殺小隊》。
譴責的觀衆繪聲繪色講述電影撲街的幕後故事,仿佛它就是導演,或者至少就是導演那部打了n多溝通電話的手機,講究一個身臨其境,代入感拉滿。
看着觀衆的描述,狂笑摸摸下巴,沉浸其中,感受他來之前就有的經典內鬥。
dceu的片子在拍完後有個慣例,導演剪初剪版本給華納高層們看,聽聽高層們評價如何,要不要改,要怎麽改。
電影《自殺小隊》的劇情就不描述了,dc粉看名字都知道講的什麽,這次我們主要講幕後。
狂笑來之後華納高層瘋狂借口前導演內鬥,然而,在他來之前,不代表高層們就不內鬥,狗改不了吃xx。
或者說,自殺小隊項目末期正好趕上了內鬥高峰,自殺小隊時間背景和正聯處于同時代,劇情上容易發生聯動,比隔壁《神奇女俠》一站時間線更容易被插手。
上層手插多了,導演真的很痛苦,朝令夕改,一會要聯動正聯,一會不要聯動,翻來覆去沒個定數,沒直接撂桃子屬實是導演在以強大的職業精神硬撐。
拍完片子粗剪,導演思考許久,對着屏幕一根接一根抽煙,把之前高層給他的郵件一封封看過,試圖揣摩華納現在的意思。
之前沒個準信,你們現在該有了吧,電影都快上映了!
揣測上意嘛,不丢人,誰不想自己的片子得到最大資源扶持呢。
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導演在紙上左右兩邊寫下兩個單詞,再圈起來。他對于上意有了思路,內鬥也是有規律的,大致能分為左右兩派,一派其實還是想續隔壁正聯導演的路子,一派想模仿友商。(正确的廢話屬于是)
自殺小隊導演就想,我粗剪兩個版本,一個按正聯導演那種規劃搞,整點黑暗、隐喻、聯動彩蛋;一個模仿友商的輕松愉快插科打诨。反正現在是粗剪版本,高層定任何一個版本都能通過補拍搞定風格,你們自己去吵去吧,吵出結果來我認真幹活就完事。
導演信心滿滿把初剪樣片交上去,等着華納高層做自己的選擇題,二選一嘛,誰不會呢,是吧。
華納高層永遠能給人驚喜,他們不要二選一,他們看罷樣片,覺得兩版都行,全都要。
導演:??????
電影不是這麽搞的喂,菠蘿好吃,披薩也好吃,這倆能融在一起嗎?
華納不管,華納負責自殺小隊項目的制片人堅持要二合一,他認為二合一能更好的融合兩版優點,我們又黑暗又插科打诨,必定是能吸引雙方受衆,大賣特賣。
就這麽搞,你個導演反對什麽,合同寫了,你沒有最終剪輯權,還想要尾款就補拍你的片去。
導演:……
導演心裏苦,導演不想說話。
導演補拍完了高層要求的片段,心裏滴血交出全部素材,然後拎着行李箱子哪來的回哪去的,毀滅吧,趕緊的。
導演心如死灰,自殺小隊制片人感覺良好,他請專業的剪輯師按自己的意見把片子剪輯成集合兩版之長的樣子,在放映會上放映樣片。
腦子同樣進水的高層們全體起立,好片,好看,必定大賣!
後面電影上映後的結果都知道了,兩版剪在一起結果就是兩邊人都罵,票房口碑大撲街。
狂笑看完觀衆總結的華納搞垮電影二三事,一巴掌拍在腦門上,行,他那些同事們可太行了。他很想問問,你們這些人也算“觀衆”的一種,對于電影好壞就沒有自己的判斷嗎?
事實證明華納高層對電影好壞似乎真的沒有鑒賞能力,正聯之後一部名為《海王》的電影拍完殺青,導演送上初剪版本。
《海王》也是因為高層內鬥被高層放置自由發揮的電影之一,屬于角色起源單人片,無需與正聯團隊電影過多聯動,理論上導演有充分的自主權。
但是遺憾的是,在先上線的正聯電影裏,已經有一個海王的形象,你拍個人電影是用前作呢,還是再創呢?
用前作就違背了華納高層現階段的去前規劃綱領,用新設定會讓整個擴展世界觀産生bug,選誰?
華納高層選産生bug,哈哈哈,不愧是他們。
華納高層:bug算什麽,吃書的電影多了去了,隔壁友商硬扒照樣有bug,它們能火我們當然也行,換,換新設定,沒問題,大膽換!
海王導演:行吧,你們是東家,你們說了算。
現在,電影拍完,片子先給高層試閱。
狂笑作為高層一員,坐在觀影席中,一邊看一邊從專業角度評價劇情。他的看法時,海王是一部合格的商業片,中規中矩,不會賠,運氣好能賺錢。
然而,笑笑的同僚們不這樣想,他們認為海王是爛片,對它的前景毫無信心,還沒開始就想着這片估計要賠,我們把下部計劃砍了好了,省錢給其他片子。
狂笑:你們這些沒品的家夥,滾出領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