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番外】(蘇洵)
【番外】(蘇洵)
年輕的蘇轼和蘇轍中舉進士,比起大器晚成的父親蘇洵,他們或許算是幸運。但不久他們的母親程夫人去世,在為母親守喪完後,父親蘇洵身體狀況也下降了,他們于是決定留下來照顧父親。
蘇洵曾有三兒三女,但是長子以及前兩女早已夭折,只留幼女蘇八娘、次子蘇轼、幼子蘇轍,作為父親,他經常親自教孩子們讀書。但蘇八娘十六歲時,蘇洵按當地習俗将其嫁給表兄程之才,不到兩年八娘就被夫家虐待而死,痛失愛女的蘇洵從此和程家人反目成仇,再不來往,蘇洵也從此一直覺得自己對不起女兒,留下對女兒的一生愧疚。(注意:蘇八娘是蘇小妹的原型,蘇轼的姐姐,比蘇轼大一歲,十六歲被父親嫁給表兄程之才,兩年後被夫家虐待而死)
多年之後,蘇洵病重,曾是女婿兼內侄的程之才來看望蘇洵,希望得到原諒。程之才恭恭敬敬地走到蘇洵旁邊,又恭恭敬敬地叫道:“岳父!”
蘇洵冷冷的說:“誰是你岳父!”
程之才立刻改口:“姑父!”
蘇洵表情仍然冷漠,甚至怨恨:“誰是你姑父!你這豺狼!你還我女兒!”
蘇洵抓起身邊的東西,包括字畫和硯臺,用盡全身力氣向程之才砸去,但因已病入膏肓,力氣并不大,蘇洵邊砸邊喊“還我女兒”,平日文雅的姿态瞬間全無,墨汁濺了程之才一身,字畫也被墨污染,程之才跪下向蘇洵認錯,蘇洵仍然滿身怨恨。
這時蘇轼剛好進來看到這一幕,立刻對程之才說:“表兄還不快走,還要惹家父生氣嗎!”程之才只好離開。
程之才走後,蘇洵情緒仍不穩定,蘇轼趕緊勸道:“父親,那姓程的已走!”蘇洵這才冷靜下來。
蘇轼很少見父親發火,他知道姐姐的死不全怪程之才,更多原因是程之才的父母,也就是蘇轼的舅父舅母,但親眼目睹外孫被搶走,又親眼目睹愛女死去的父親恐怕這一生都不會原諒程之才了。
蘇洵臨終前很想見一下八娘的孩子,自己的外孫,可是那畢竟是程家的孩子。他望着自己的兩個兒子,希望他們不要犯和自己一樣的錯誤。不久,蘇洵帶着遺憾逝世。蘇轼和蘇轍望着父親的遺體,哭了很久,在為父親守孝完畢後,兄弟二人入京,從此正式進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