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陸知讓也說:“你好。”
他朝着對面的位置微揚下巴,“坐。”
溫書瑜坐下,有服務員進來詢問點菜,她對這裏不熟,也沒有忌口,便讓陸知讓點。
服務員出去之後,兩人大眼對小眼,又是一陣沉默。
坦白講,這應該是溫書瑜相親經歷中,男方各方面條件最好的一次。
但莫名其妙的,氣氛卻是最尴尬的一次。
……
安靜好半晌,溫書瑜先開口:“阿拆恢複得很好,昨天去拆線了,不過不是我帶它去的。”
陸知讓點點頭,依舊是較溫和的語氣:“那就好。”
窗戶開着,有暖洋洋的風飄進來,落在花瓶上,吹得花瓣一動一動。
溫書瑜再找不到別的話題,也決定不閑聊,輕咬咬唇,看着他問:“…陸醫生怎麽會,需要相親?”
陸知讓坦言:“家裏催得緊。”
姜晚缇一直在不停歇地給他介紹,這鍋甩出去,最終還是得由他來接。
簡言之,既然答應了,他總不能一個都不見。
溫書瑜錯愕一瞬,不太确定地問:“那你本人,對相親或者結婚是持什麽态度呢?”
Advertisement
如果壓根沒這方面打算,那他們其實也不用再浪費時間…
陸知讓默了兩秒,扯扯唇角,嗓音清潤好聽。
“不着急。”
他頓了下,緩慢道:“但也不算排斥。”
溫書瑜松一口氣,點點頭:“其實我也是。”
陸知讓以為她也是被家裏人催,沒再多言。
姜晚缇給他介紹了很多,但出來見面的卻還是第一個。
第一次相親,他也不知道這種場合應該說些什麽。
不論說什麽,似乎都有一種沒話找話的感覺。
好在,溫書瑜先開口:“陸醫生平時,工作忙嗎?”
陸知讓回答:“還好。工作日在公司,周末一般會在寵物醫院。”
“你呢?”
溫書瑜說:“我六月才畢業,目前還在找工作。可能會去高校,也可能進研究所。”
陸知讓微微颔首,表示聽到。
溫書瑜還想再問,但也覺得探聽過多有些冒昧,還是放棄。
先前相親的時候,有位男士像訊問嫌疑犯一樣盤問她的家庭背景、資産狀況、成長經歷等等。
雖然能夠理解,但那只是第一次見面,她未免會感到不适。
過了會兒,溫書瑜想到一個不會唐突和冒犯的話題。
“陸醫生,你頭像裏的貓和狗,是你養的嗎?”
話畢,她擡起頭,看見陸知讓眼睛很明顯地,亮了一下。
陸知讓揚了下唇,語氣都輕快了不少:“對,是我養的。貓是英短,叫特特。狗叫別別,跟阿拆一樣,也是薩摩耶。”
“特特、別別。”
溫書瑜笑了一下,拿出手機,又點開他的頭像看,真誠道:“它們真的好可愛,名字也好有趣。”
陸知讓也拿出手機,“還有很多它們的照片和視頻。”
溫書瑜自然地把腦袋往前湊:“我可以看看嗎?”
陸知讓:“當然。”
就這樣,氣氛莫名其妙就沒那麽尴尬,看完特特和別別的照片,溫書瑜也找出幾個阿拆小時候的視頻,跟陸知讓分享。
聊到服務員進來上菜,吃飯期間,順着寵物話題聊到了上學時學校裏的流浪貓狗,陸知讓的小動物救助站。
一切都很自然。
後來,發現他們高中也是在同一所學校讀的,甚至是同級。
只是溫書瑜在理科實驗班,陸知讓在另一棟樓的國際部,所以才沒有過交集。
溫書瑜覺得,可以用“相談甚歡”來評價這一次相親過程。
這頓飯結束,她看着對面的男人,一本正經做總結:“陸醫生,我覺得我們各方面都合适,如果你不介意,我們以後可以再聯系。”
陸知讓結了賬,轉頭看她,唇角挂着禮貌的微笑:“行。”
-
溫書瑜回家之後,沒多久,就把相親的事抛在腦後,繼續準備另一所學校的面試。
凡事都有輕重緩急,陸知讓對她來說是個合适的結婚對象,但也僅此而已。
另一所學校的專業排名比農業大學低很多,是她的備選。
但沒想到,面試前一天,溫書瑜收到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郵件。
大致意思就是,她面試已經通過了,如果确認可以入職,可以約個時間跟幾位院領導面談,方便學院後續的工作安排。
溫書瑜平時屬于比較淡定的性格,但農業大學的offer實在是意外之喜,她看到之後,确認了三遍,蹭地一下從沙發上站起來,在屋裏轉了好幾圈。
正好,父母給她打來電話,她第一時間彙報了這個好消息。
陳敏:“那太好了,農業大學的植保專業很不錯。”
溫父:“月底我們就回北陽看你,正好慶祝一下。原本是打算慶祝你畢業,現在正好,雙喜臨門了。”
她父母在蘇城大學任教,現在都各自分管一個學院,除了科研壓力外,還有管理工作,平時都很忙。
溫書瑜:“你們有時間就回來,沒事,還是不要耽誤工作。”
陳敏:“不耽誤的,放心書書。等行程确定,我們再給你發消息。”
溫書瑜笑着應道:“好,等你們。”
挂斷電話,她打開那封郵件,認認真真編輯了一條回信,随後添加下面附的行政老師微信。
-
另一邊,北陽市郊。
今天是姜晚缇生日,陸知讓和哥哥陸明禮都回家了,給她慶祝。
兄弟兩人差了六歲,小時候玩不到一塊,長大之後也不算親近,坐在一起也沒什麽話聊。
一般情況下,相看兩厭,張口沒幾句就免不了鬥嘴。
客廳現在只有他們兩人,安靜許久,陸明禮偏頭問:“聽說媽在給你介紹相親?”
陸知讓看着手機上的郵件,“嗯”了聲,随意道:“你完全不讓她催,那她只能催我呗。”
全家人都知道,陸明禮在國外讀書期間有個女朋友,後來分手了,他至今對人家念念不忘。
雖然他自己不承認。
陸明禮哂笑道:“催出結果了嗎?你成天就折騰那些貓貓狗狗,二十七歲,戀愛都沒談過一回。”
陸知讓瞥他一眼,慢悠悠說:“哦,某些人三十三歲,戀愛倒是談過,又談出什麽結果呢?”
陸明禮:“……”
他冷哼一聲,“至少比相親靠譜,什麽年代了,還指望相親。”
這話剛出,姜晚缇就過來,正好聽見。
她瞪陸明禮:“什麽年代不能相親啊?你什麽意思?”
陸明禮不吭聲了。
姜晚缇轉頭看向另一邊,問陸知讓:“上次你爸找吳老師給你介紹那個,你們不是見過面嗎,現在怎麽樣了?”
陸知讓眉梢微挑:“挺好的啊。”
事實是,吃完那頓飯之後,他們就沒再聯系過。
左右他也不着急,他對溫書瑜的印象确實不錯,但也遠沒到朝思暮想或者能談婚論嫁的程度。
但可以用來做借口,穩住姜晚缇。
否則姜晚缇又要繼續催他找對象,忙活幫他介紹相親的事。
陸知讓平時工作也忙,沒那麽多時間應付這些。
就算有時間,不如在家陪特特和別別玩。
旁邊,姜晚缇欣慰地笑笑:“我就說,還是應該讓你爸介紹。我那些朋友都太不靠譜。你們多聯系啊,談差不多了記得把人帶回家吃飯!”
“我見過那女孩子照片,長得特別可愛,看着跟你就很般配。”
陸明禮轉頭,對弟弟投以審視的目光。
陸知讓裝沒看見,“嗯”一聲,起身去餐廳倒水。
-
六月末,溫書瑜入職手續都已經辦好,只是農業大學的新校區在開發區,離她現在的住處很遠。
每天來回花費時間很久,她考慮申請教師公寓,或者在那邊租一套房。
暫時還沒确定好。
放假期間她又不需要每天去學校,最近剛入職,負責的都是新建實驗室之類的雜事。
忙過這一陣,她父母也回了北陽。
這天晚上,一家三口終于團聚,溫父溫母都不會做飯,叫了附近餐廳的外送,滿滿當當擺了一桌。
吃飯時,溫父問:“今年農大是獲批了二百多個國自然基金項目吧?”
溫書瑜回答:“二百五十六項,其中大部分都是生物學院中的。”
陳敏點點頭:“植保确實不太容易。不過希望還是有的,看看有什麽前沿一些的選題。”
課題的事聊了大半天,陳敏換了個話題。
“書書,現在畢業了,找男朋友的事也放在心上。雖然不着急,但平時也記得多留意着。”
溫書瑜聽到,這才想起她之前說過要多聯系的陸知讓,表情凝滞住。
前段時間剛入職,她向來慢熱,适應新環境耗費很大心力,把相親的事都全然忘記了。
陳敏看出她的不對勁,笑問:“已經找到了嗎?這孩子,也不跟我們說。同學還是同事,家裏做什麽的?”
溫書瑜撓撓頭,不太自然地說:“也不算是男朋友…就是一個比較合适的相親對象。之前吳老師介紹認識的。”
溫父在對面點點頭:“這樣好,我和你媽當年就是導師介紹認識的。”
陳敏問:“是誰啊?”
溫書瑜大概介紹了一遍陸知讓的情況。
陳敏跟溫父對視一眼,回憶着說:“路康藥業,你爸是不是認識他們家的人?”
溫父也思索了一會兒:“好像是,路康的創始人是我爸老朋友。很早之前聽他提過一次。”
溫書瑜的祖父也是大學老師,而且是最早一批留學生。
那個年代科研人員很少,溫爺爺一直在北陽大學任教,直到前些年退休,搬去郊區安靜的小院子獨住。
溫父拿起手機:“那這不是巧了嗎,我打個電話過去問問。”
這一問才徹底清楚,陸知讓的祖父,也就是路康集團的創始人,年輕時和溫書瑜的祖父是同學。
只是當年通訊不發達,後來陸知讓祖父選擇從商,溫書瑜的祖父留校任教,才漸漸斷聯。
挂斷電話,溫父笑說:“你爺爺要去找陸爺爺了,書書,你問小陸要個電話。”
莫名就變成了祖父輩的關系,溫書瑜腦袋還沒轉過來彎,懵懵地點頭,拿出手機,打開陸知讓的微信,編輯消息。
溫書瑜:【陸醫生,冒昧問一下,你爺爺的電話是多少?】
對面估計是正在看手機或電腦,很快就回複。
陸知讓:【?】
陸知讓:【我爺爺?】
溫書瑜:【對。】
她又簡短地把剛得知的這層關系轉述一遍。
溫書瑜:【你也可以先跟你爺爺确認一下。我爺爺叫溫仁維。】
……
此時,陸知讓正在家裏看幾家寵物醫院的月度總結。
一個多月沒聯系的人突然給他發消息,他反複看了兩遍,遲疑着從通訊錄裏找出爺爺的電話,撥過去。
陸老爺子退休很多年,已經不過問集團的生意,日常就是在家陪陸奶奶種花養草。
上次過去時,兩個老人家居然已經在陽臺上種出了西瓜。
幾聲之後,電話接通,陸爺爺問:“小讓,怎麽這麽晚打電話?”
陸知讓不想打擾老爺子睡覺,開門見山:“爺爺,您認識一個叫‘溫-仁-維’的人嗎?”
他一字一頓地說。
陸老爺子安靜兩秒,揚聲說:“認識,小時候我們住一個院裏,大學還是同學呢,當年我們關系可好了。诶喲,這有好多年都沒聯系了,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
陸知讓揉揉眉心。
沒想到世界這麽小。
陸知讓:“那我把您的電話給他了,他好像是有事想聯系您。”
陸爺爺:“等下,你是怎麽找到老溫的?”
陸知讓緩慢地介紹了溫書瑜的情況,包括他們被牽線介紹相親的事,以及剛才收到的消息。
電話裏,陸爺爺笑起來:“好小子啊,我算是聽明白了。你在跟老溫他孫女搞對象是不是?現在老溫知道了,要過來找我算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