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一章
一開始,榮帝還找不到夏尚書通敵叛國的理由,也覺得他是不是有被人陷害的可能,但是,當夏氏一族身份根源産生了巨大的疑點後,榮帝就覺得一切都說得通了。
所以,在之後,榮帝又了解完真實度非常高的人證物證時,才會那麽篤定此案一定就是夏尚書做的沒跑了,沒有被栽贓的可能,所以,才會那麽輕率的速審速判速決,甚至也因為夏氏一族根源疑點的問題,才導致後邊,榮帝故意重判夏家滿門抄斬,不惜打破榮國律法老人小孩免死罪的規定,除了舉發者夏芸蔣峰外,非要将夏氏一族全部處決,以便斬草除根。
原來,夏氏一族先輩們一開始并非榮國權貴家族。
榮帝一開始只知道,夏尚書母親柳氏年輕時救過他的父皇一命,因為當時他父皇齊輝還只是一個不受寵并被各方勢力處處打壓的小皇子,是柳氏救了陷入絕望的他父皇。
所以,當他父皇最終登上帝位後,為感謝柳氏的救命之恩,便推薦她兒子夏明安擔任了一個三品官職。
後來,她兒子夏明安也非常争氣,不論是才能還是品德都十分優異,不僅讓榮帝齊輝對他非常滿意,也收獲了百姓們的喜愛,不止如此,在同僚好友之中也非常受尊重。
于是,後來,夏尚書因多次有功接受嘉獎并且幾次升官,最終,夏明安擔任了從一品刑部尚書一職,直至他被判入獄。
榮帝齊淵有且只知道這些,但是卻對夏尚書母親柳氏的來歷卻一無所知,只知道她祖籍并不是京城的,因為,他父皇從不曾跟他提及過柳氏的身世于來歷。
甚至,當年她是從哪裏救的他父皇,他都一無所知,唯一聽人提及說,柳氏是他父皇當年被指派去西州主持修建運河後帶回京城的。
說就是在那次離京期間,還只是皇子的先帝因為儲君之争,遭遇敵黨死士軍團暗殺,差點就死了,好在被柳氏。
但具體在哪?又是怎麽救的?柳氏何許人也?卻竟無一人知道。
但是,鄭丞相卻意外查到了更多關于此事的更多的細節。
當年先帝齊輝,遭死士圍攻暗殺後,受重傷後不慎掉入了當時才剛修建好的運河之中,于是一部分死士們認為齊輝必死無疑,所以,要求攜帶齊輝的劍回去給主子複命。
但是另一部分死士認為,暗殺皇子可是重罪,若是齊輝未死,将會後患無窮,主張繼續沿着河道追擊。
争執後,最終決定兵分兩路。
後來果然,齊輝命大,居然真的沒有死,他運氣好抱住了河中的一塊枯朽的木頭,順着運河逃遠後,就爬上了一座介于大榮與西姜國國界的森林裏。
哪知,幾個死侍卻還是一路追了上來,就在齊輝快要死于死士手裏時,忽然一只箭精準地射中了那個正準備對齊輝下死手的死士的心髒。
然後,他們就看見遠處,一個挺着大肚子卻仍舊穩穩保持着射箭姿勢的年輕婦女。
看到只是個孕婦,餘下的死士們,就質問她到底是何人,但是那個懷有身孕的婦人不僅沖他們露出狠厲的眼神,還冷冰冰諷刺他們道:“人的命運都是可以自己選的,既然你們選擇了為奸惡勢力賣命,那麽,也該明白,任務失敗的下場就只有死路一條!”
一死侍首領,卻不以為輕蔑地反駁道:“你們一個是身懷六甲的女人,一個是手無寸鐵重傷傷患,你哪裏來的自信讓你覺得能打得過我們五個裝備精良的專職殺手?”
另一個死侍,也不屑地嘲笑道:“別以為方才你靠偷襲殺了我們一個,就以為,你真有殺我們所有人的本領!”
“自信和本領,當然都是由我手裏的這把弓箭給我的。”孕婦說着嘴角上揚,然後從容不迫拿上一只弓箭架好。
果然,該女子并未撒謊,居然只憑一把弓箭,就輕易打敗了五個武功不錯的殺手。
随後,該女子在帶着皇子齊輝離開之前,還一并将死士身上的箭支一并帶走了,認為這樣就能消除證據,以免被人查到她自己的身份。
只不過,該俠女卻并未預料到,她射殺的六個死士裏面居然有一人僥幸并未當場死去,因為該死士胸口的衣物裏塞了一塊偷來的原本打算用來變賣的令牌,正是這塊令牌抵消了一部分箭的殺傷力,所以,讓他抗了很長時間沒死。
後來,其他增援死士們趕到,發現他還沒死,就詢問了他情況,于是,大家才得以知道到底發生什麽事。
不過,說出情況後,該死士因為傷勢過重,救治失敗後,還是死了,即便被象牙制成的令牌抵擋住,卻終究未能在那女子的箭下撿回一命。
該死士死前,除了說出皇子齊輝是被一個身懷六甲卻箭術高超的女子就走,還說出了一個很關鍵的可能事關該女子身份的線索。
他說,他被箭射中後昏厥了過去,但他後來有短暫蘇醒了一會兒,當時那女子正在将已經昏迷過去的皇子齊輝從地上扶起來,他隐約看見女子肩膀上的弓箭上有一個很熟悉的圖案。
是一把雕刻了蒼鷹圖案的弓箭,而帶有蒼鷹圖案的弓箭,正是西姜國官家統一制造并發放給士兵的武器。
也就是說,該救走皇子齊輝的女子極有可能就是西姜國的人,更何況,當時事發地正處在大榮國跟西姜國邊界處,所以,那女子也許正是從西姜國偷越國界準備潛入大榮意圖不軌。
因為碰巧遇上齊輝被人追殺,從對話中,她得知齊輝是大榮皇子,于是,覺得,這正是她潛入大榮內部的最好時期,所以,她才會假裝大俠女出手救了齊輝。
皇子齊輝也許也被她騙了,以為她只是個江湖俠女,所以,應着救命之恩,才會對她信任有加。
據鄭丞相所說,這些,都是他從嘉王殿下遺留下來的手書中發現的。
嘉王殿下,便是榮帝齊淵的皇叔,亦是當年與他父皇齊輝争奪儲君之位的敵黨一派。
當年,正是他偷偷派遣死士刺殺當時奉旨離京辦事的尚未封王的皇子齊輝,但是,因為突然出現的弓箭女高手給救了,齊輝活命後,因為修建運河一事處理得十分出色,終于被封了王爵,從此終于得到聖上重用。
後來,他父皇齊輝終于鬥敗嘉王殿下後,卻并未趕盡殺絕将他殺死,而是感念手足之情,留了他一命。
再後來,嘉王因病去世,王府裏的東西都只是被封塵了起來,并未被銷毀。
手書中,據嘉王自己所寫說,他認為當年救他皇弟齊輝的女子一定是西姜國的人,原本他是打算找機會以此為把柄想要污蔑他皇弟齊輝與西姜國勾結,以此來鬥敗他。
但是,當時,西姜國一直跟大榮敦睦邦交,和睦相處,又加上,修建運河一事後,聖上對齊輝格外贊賞寵愛,嘉王殿下一直沒能找到好的時機,然後,後面齊輝打敗他當上太子後,他就更加沒了機會。
于是,榮帝從鄭丞相那知道了這些後,心中就對夏家産生了深深的懷疑和警惕。
國界地帶處,拿着西姜國的官家牌弓箭,那還能說明什麽?只能說明那名女子就是西姜國的人!
而西姜國的女子隐藏身份後,誕下的孩子,在成年成為了大榮國的刑部尚書,再後來,該刑部尚書被舉報通敵叛國,與西姜國派來的奸細密謀時被當場逮捕,人證物證具在,整個案情合情合理有理有據,絕無誤判可能。
然而,後來榮帝卻後悔了,不止,是覺得未按刑法規定程序審案判案過于輕率,也是因為後來榮帝才察覺到,他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鄭丞相,居然暗中參與黨争!鄭丞相明面上裝作保持中立态度,一心忠誠于他這位尚在龍座上的皇帝,但實際上卻暗中擁護他那穩坐太子之位的外甥。
擁護也就算了,畢竟不像別的皇子,太子是其自家人,鄭丞相心存偏心倒也無可厚非,但是,為了太子,居然敢不把他這位皇帝放在眼裏,就真的觸碰了榮帝的底線!
後來,榮帝才逐漸查得鄭丞相背着他做了多少罪惡勾當,什麽先斬後奏、欺君瞞下、草菅人命、貪污受賄還是私建軍隊等,簡直膽大包天無惡不做!
但是,榮帝知曉這些時,早就為時已晚,因為太子一黨的勢力如今早已經龐大到,非他所能夠掌控的地步。
這樣看來,榮帝很難不懷疑,當年夏家一案,确實是有被污蔑被栽贓的可能,假如,由蔣峰以“大義滅親”做掩飾,實則污蔑栽贓,再由鄭丞相火上澆油推波助瀾,利用他被饑荒戰事激得易怒易沖動昏頭昏腦的弱點,引誘他犯下輕率判案的錯誤。
若是如此,他不僅損失了夏尚書這位赤誠一片忠心耿耿的心腹,還親手把敵黨的棋子蔣峰給送上了尚書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