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亂世裏的書童炮灰攻29
第79章 亂世裏的書童炮灰攻29
八月。濮陽邵分三路攔截宣王。
宣王在沛水上游放火船,火船順流而下,意圖燒毀下游橋梁,阻止濮陽邵進兵岷州。
濮陽邵派人乘小艦,用鐵索攔截了火船,大軍順利通過沛水,進兵岷州。
雙方主力自此在岷州開戰。
濮陽邵着人挖地道至岷城牆下,放火燒之,上方梁木燒毀,城牆轟然垮塌。
宣王派兵出擊,精騎兵在濮陽邵陣營內橫沖直撞,更有大将直沖中軍而來,擒賊先擒王。
濮陽邵一刀殺之,整頓兵馬反擊。
雙方互有損傷,暫時休兵。
宣王使者擂鼓大喝,道是濮陽邵不過一賊寇爾,流亡南周,陛下收留了他,賊子卻恩将仇報殺了陛下,此等不忠不義毫無廉恥之人,縱兵劫掠,殘酷嗜殺,紹京多少百姓命喪其手。諸将生長南周,不思報效國家,反而投降叛敵。
今宣王立志複仇,諸将若此時歸順,助王殺敵,猶未晚矣。屆時不但官位保留,還另有重賞!
濮陽邵召人回罵,道是南周世家豪族宗室,欺壓寒門庶族黎民百姓,致使百姓無地流亡,庶族屈居人下,上層酒肉美酒肆意揮灑,底層人人相食只為求存,如此慘況,豈有長存之理!大燕陛下如昔日武王伐纣,大周非他奪之,乃天意也!
況周烈帝自知罪孽深重,臨終前禪位于陛下,後于摘星閣自焚祭天,爾等卻倒行逆施,扯了大旗再起戰事,居心何在?不過是妄圖恢複舊制,踩着累累屍骨重獲榮華!
大燕諸将一路征讨,将爾等親族一并殺之,投降之言妖言惑衆,屆時諸将性命難保,悔之晚矣。
又喊話岷州城內,道是殺了宣王者,封王,開府儀同三司,賞萬戶食邑!
宣王使者又罵,說是濮陽邵一介蠻子,必會薄待漢人。
濮陽邵使者回罵,說是高門聯姻盤根錯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宣王身邊全為昔日大周高官親族,若讓其得勢,南地又将重蹈覆轍。況昔日滄國帝王漢化,如今胡漢融合大勢所趨,大燕陛下自是平等待之,有功者封王侯,賞重金,娶漢人皇後,拜漢人為相,何來薄待一說?
宣王使者再罵,濮陽邵使者繼續回罵,兩個使者一城牆上,一城牆外,罵得口幹舌燥,誰也占不了上風。雙方鳴金收兵,擇日再戰。
夜晚,濮陽邵派精兵偷襲,宣王謀士早有預料,城牆雖垮塌,但城牆內修建了營壘,士兵不間斷巡邏,偷襲失敗。
雙方對峙一月,損失慘重。
九月,天降大雨,河水暴漲。濮陽邵退軍高地,派人修渠引水灌城,宣王大罵賊子,棄城先逃,留一大将繼續守城。
說是好好幹,馬上派遣援軍裏應外合,左右夾擊,必叫濮陽邵有來無回。
濮陽邵帶精兵追擊,反中埋伏,損兵折将,怒而強力攻城。
岷城內大水淹沒,吃飯燒火都要将鍋爐吊起,死者衆,屍體飄浮無人收斂,城中又起疫病。守将抵抗半月,左等右等等不來援軍,開城投降。
濮陽邵大軍乘戰船,靠近城門之際,殘軍射箭抵抗,竟是詐降。
濮陽邵手下兩員大将未有防備,中箭而亡。
濮陽邵大怒,下令屠城。
荀延并未阻攔。他就是要雙方消耗殆盡,打得越狠越是能達到目的。
他總是讓忠于濮陽邵的人當先鋒沖鋒陷陣,忠于晏巉的人則保留實力。
此消彼長,濮陽邵在劫難逃。
但晏巉得知後,覺城中百姓無辜,命其建言阻止。
荀延這才勸阻道:“大燕內亂,不止于明面攻伐,更有民心之争。百姓不會體諒陛下屠城的緣由,只會畏懼抗拒滿懷恨意,屆時那宣王大肆宣揚出去,敵軍所占城池必負隅頑抗,殊死一搏。收複失地,将事倍功半。”
“且各地早有獻城投降者,此勢若起,則大勢去矣。”
濮陽邵只好作罷,殺了守将了之。
十月。濮陽邵病倒軍中,竟是染上了疫病。
軍中疫病蔓延,只能将屍體焚毀。軍醫研究多日,獻上藥方,疫病得以阻止。
但宣王在周地大肆宣揚濮陽邵已死的謠言,各地不少聽信了謠言的守将竟直接獻城投降。
濮陽邵剛痊愈,未有休養時間,便不得不領大軍到蛟沃,與宣王正面迎戰。告知天下他活得好好的,投降投得未免太早了些!
駐紮蛟沃,修建營壘,濮陽邵嘆道:“早知疫病損兵折将至此,當初應直接洩洪,火燒了那岷城。軍師誤朕矣。”
濮陽邵急調各地大軍支援,宣王亦是調兵蛟沃,雙方決戰。
清晨雙方列陣對峙,宣王罵道:“你倒是命大,竟沒死成!”
濮陽邵回罵:“棄城而逃,跑得倒快!”
宣王道:“鼠輩嚣張!水淹岷城,害了諸多百姓性命,患疫是你的報應!叫你逃過一劫,是天意要我親手殺之,為先帝報仇雪恨!”
濮陽邵道:“囫囵話說一堆,面子上磨得光,報仇是假,想當皇帝才是真,廢什麽話,開戰!”
雙方大戰,濮陽邵帶軍直沖宣王而去,拉弓射箭,射中了宣王寶馬,宣王跌落馬下。濮陽邵拉弓再射,一大将斬斷箭矢,救了宣王回營。
濮陽邵令人大喝宣王已逃,衆将還不束手就擒,宣王陣營軍心大亂,陣列被騎兵沖潰,紛紛逃竄。
宣王驚魂未定,又聽說士兵逃亡,大怒,要把逃兵都斬了。
但謀士勸道:不可!此舉只會加重恐慌,整兵再戰才是上策!
但宣王差點身死,心中竟生了懼意。留一大将斷後,自己帶兵逃了。
自此宣王不肯再上前線沖鋒陷陣,坐鎮後方調兵遣将。
雙方混戰至十二月。雪飄萬裏。
軍馬疲憊,損兵折将,誰也沒能讨得好。
但各地一直有城池投降宣王,濮陽邵疲于奔命,頗感大勢已去。
宣王占了大義的名頭,趙氏又在周國經營百年有餘,前幾代注重教化,地主豪強皆視趙為正統。濮陽邵雖占了紹京,可還未來得及拉攏各地豪強,收攏民心,又有紹京大肆屠戮的先例,各地得了機會,歸順宣王之勢如火燎原。
荀延自不會看宣王坐大。
宣王的陣營裏,也有晏巉的卧底。那些人開始鼓動宣王,說是濮陽邵大勢已去,何不一雪前恥,親手殺之!
又重金收買了宣王的嫔妃吹枕頭風,吹久了宣王真以為自己天神降世,區區一濮陽邵算什麽!
待他帶領二十萬大軍,直逼苑城,一戰擒殺!如此大義大功,足夠他立即登基。
況且亂世以來,君王大多親自帶兵出征,軍政一體。戰事全交給手下人,宣王憂慮将領趁機坐大,取而代之。
亂世忠臣少,想殺皇帝的臣子倒不少。
宣王諸多思量之後,帶軍兵臨苑城。
然苑城地狹,宣王怕死又帶了太多人馬,首尾難顧。前頭的命令想傳到後頭都需要不少時間。
在其他人畏懼宣王兵馬衆多之時,唯荀延微微一笑道:“此戰必勝,一戰擒之!宣王之亂就此平定矣。”
現在真的忠于濮陽邵的将領勢力已經消耗得幾乎見底,荀延自是不願損傷晏巉的人馬,他道:“宣王軍陣臃腫,首尾難顧,只要派出精騎兵,殺了前頭的威風。混亂散開,後方軍士不明所以,必慌亂潰逃。一旦逃亡成勢,宣王的命令難以下達,擒殺宣王易如反掌。”
濮陽邵聽從了荀延的建言。
次日清晨,宣王的軍隊排開叫陣,讓濮陽邵出來決一死戰。
荀延道:“不急,以逸待勞。”
到了中午,宣王的軍隊滴水未沾,濮陽邵也沒有出來。有将領勸鳴金收兵,翌日攻城,晏巉的卧底卻笑道:“濮陽邵分明是怕了王爺!正是趁勢揚威的時候,豈有退兵之理!”
宣王也大感解氣,派使者出列将濮陽邵大罵特罵。
午後,位處後方的許多士兵連陣形也不維持,紛紛放下兵器坐地休息。
正在此時,濮陽邵帶着自己的親衛及一千精銳騎馬殺出,殺得宣王措手不及!
濮陽邵揮舞着槊天戟,所過之處敵軍人頭落地,親衛精銳亦是骁勇無比。
荀延站在城牆之上,暗嘆:是猛将,卻非明主。
城樓下宣王陣營果如荀延所言,一旦前方潰敗,慌亂蔓延,後方許多士兵不是維持陣形殺來,而是慌不擇路地逃亡。
宣王岷城之戰時見勢不對便逃,十分惜命,他陣下的士兵自是有樣學樣。
濮陽邵大勝,大軍出城追擊,宣王被擒。
濮陽邵問他臨終有何感言。
宣王死到臨頭倒是英勇了一回,罵道:“我不過給你打個樣,今日本王若遭不幸,明日就是你濮陽邵的死期!”
“你這賊子,當真以為能安坐天下?一賊寇爾,人人得而誅之!”
濮陽邵一刀砍下了宣王的頭,血沾半身。
宣王一死,不少投降的城池又投了回來。濮陽邵并未追究罪責,反而大赦天下。
宣王的兵衆有的降,有的負隅頑抗,又有各地起義,濮陽邵繼續帶兵征伐。
三月。大燕基本平定。
明明局面一片大好,濮陽邵內心卻隐隐不安。
開春,濮陽邵帶領大軍凱旋。
慶功宴後,濮陽邵右手将林笑卻抱在懷中,左手撫着新繡好的婚服。
金龍威嚴華貴,高不可攀。濮陽邵道:“我本來想着,若是戰事不利,臨死前穿上婚服與怯玉伮成婚,也算是死而無憾。”
無論去到何地,濮陽邵一直帶着婚服。
岷城之戰後,他患了疫病,急忙遣人将林笑卻送到附近安全的城池。疫病之中,濮陽邵抱着兩件婚服挺了過去。
病情最嚴重的時候,他穿上婚服,隔着山川江河灑酒祭拜娘親。
他以為自己熬不下去了,一個人拜了天地和高堂。
有将領勸把皇後娘娘接回來。言下之意,若有不測,還能見上最後一面。
濮陽邵嚴詞拒絕,并不準人再提此事。
當初就說好了,倘若他身死,怯玉伮好好活下去,怎能再把怯玉伮往火坑裏帶,本就身體不好。他能扛,生老病死他一個人扛就夠了。
後來濮陽邵熬了過來,但那貼身穿過的婚服卻不得不燒掉。
他看着兩件婚服在火焰中燃盡,心中竟似有悲鳴般,令他一時之間,好似回到了大雪壓垮帳篷的年幼之時。
那時候,他從雪中爬了出來,看到玩伴僵死的身軀。
聽到遍布的悲鳴。
他手足無措,他無能為力。
紅色的喜服在大火中燃盡了。
兩次,兩次試圖大婚都失敗,連婚服也燒盡。
都說事不過三,濮陽邵撫着新繡好的喜服,心道,這一次,一定會順利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