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暢游在聲音之海
暢游在聲音之海
百瀾入行有年頭了。
燈光……音樂……舞臺……鏡頭……現在的他常常無法避開的,就是簇擁的人潮和伴随而來的熙熙攘攘。
這種爆發式的熱度,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要是有人和剛進入配音圈的百瀾說,日後他會因為配音而聞名、出圈,甚至有和新型行業多次合作的可能——他大概也并不會放在心上。
老一輩的藝術家都是那麽過來的。配音,說白了,演員藝術家在臺前面向觀衆,配音員只需要在錄音棚裏面對着2d畫面跟着人物的情緒起伏而加入自己的情緒起伏。棚蟲這個昵稱,就是這麽來的。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幕後為影視行業默默奉獻的聲音工作者,像所有其他的幕後工作者一樣,鮮為人知,只有團隊和歲月,知道他們的付出。
百瀾初入行那幾年,倒也沒有前輩們年輕時所處的更為艱難的環境。他原是對配音感興趣,沒能讀相關專業,他在業餘時間去搜——那時候互聯網雖然沒當今發達,想要找到各種愛好者小圈子卻不是一件難事。
百瀾在沒正式入行之前經過了多種嘗試,和圈裏認識的同好們共同探讨配音、在各個以配音為主導的小平臺上發布自己的練習作品……那時候的日子說難吧,收獲與投入之間還是成正比關系的。回頭想想,還是非常慶幸自己能堅持下來。
配着配着,不知不覺的,也小有名氣,還因為一些偶然的機遇,和更加有經驗的配音前輩共事。
後來圈兒裏人有的和他情況類似,在配音的道路上繼續高标準要求自我;有的失去了對配音的愛好或者發現了新的興趣而轉行;圈兒裏真正有知名作品的,并不多。
直到那時,百瀾都和其他很多同事、同行一樣,包括他對于自己的認知,都是一個兢兢業業的普通棚蟲。
是什麽時候開始,自己也是半個網絡紅人了呢?
——
此起彼伏的一聲聲“百大”、“百瀾大大”響徹在會場。百瀾同往常一樣戴着墨鏡,透過鏡片看着眼前陌生而熟悉的各種各樣的面孔,無一不是一臉的期待——
青春的氣息、青春的情緒、青春的一往無前,百瀾也曾有過。
他知道啊。粉絲期待的,不論是期待他現場說什麽、做什麽……都是期待着那個透過自己的話、透過自己的情緒能夠聯想到的,acgn人物。
泛二次元普及的非常廣。不知不覺間,沒幾年的功夫,可能是因為國內的動畫作品越來越有味兒了,區別于觀看影視作品時只關注演員,國內的動漫粉,口口相傳的推薦着給動漫配音的配音演員,其中當然會包括百瀾這樣相對年輕又有作品經驗的。随着人們對聲音文化的關注,對視覺文化不作為的不認同,加之綜藝節目有意的推波助瀾,從前在幕後支持的配音人員,也大批的湧向了臺前。
Advertisement
全心全意的棚蟲時光說清苦其實并不會。錄音條件沒有那麽數字化的時候,大部分對戲需要面對面,一遍過。個別初入的人員因為容易卡殼,等到深夜自己跑到棚裏練習……但這種程度的努力,已經是相當普通而小兒科了——大家都是那麽過來的,即使天才也不例外。
所以“全職”棚蟲時光其實還是喜樂參半的。基本而言,選定了走幕後配音這條路,必然是一定意義上的聲控,對聲音的敏感度可能比對視覺的敏感度來的高,對自己的要求自然而然也就越高。再者,既然是幕後,對于人前曝光的興趣其實也沒有大過研究臺本的興趣。
但,生活往往就是愛和人開玩笑。而今,配音員不僅僅要當好棚蟲,還要随時随地的分享自己配音過程的動态——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配音過程中的“花絮”。說怕什麽來什麽有點過,對于無法完全“全職”的棚蟲,确實是一種挑戰。
更通俗一點,配音圈和很多其他關聯到泛二次元的圈子一樣,不可避免的粉圈化了。
百瀾會出圈一點都不令人意外。他的前輩曾經說,假如有一天,我們這個小衆的行業也能夠火起來,你一定會是第一批,再不濟也是第二批成名的。
前輩的眼光毒。因為百瀾是真的優秀。對于配音這件事,他不僅是專業,而且敬業。不僅是敬業,而且情緒調整速度出奇的快。
——可以這麽說,即使是從來不自誇的百瀾,也不得不承認,自己能火确實是靠着三分運氣和七分實力。
這七分實力當然還需要包括控場的能力、安撫粉絲緊張情緒的能力。這沒什麽可不習慣的。畢竟,配音方面他駕輕就熟,張嘴就來,那麽稍微分一點精力到其他讓人頭疼的地方,對于一個成年人而言,不僅不至于委屈,是連眼皮都不需要擡一下的。
他耐心的、盡力滿足每一個粉絲的需求,無論什麽樣的臺詞他都可以面不改色的脫口而出,幾乎每一個女生在錄制完畢百瀾的臺詞後,都會激動的語無倫次。百瀾始終帶着适度而禮貌的微笑,像無聲的感謝粉絲對自己的支持。
這樣适度而禮貌的微笑,會場外,他已經習慣于在棚蟲和二次元人設之間反複切換的同事們也同樣會有;會場內,吳雨绮在距離他不太遠的位置來回穿梭,和手下人交代接下來的安排,但凡轉向觀衆這邊,必然也會有這種看一眼就會心安的禮節性微笑。
說話的工夫,吳雨绮不經意與百瀾視線相交,無聲而默契的交流後,吳雨绮登場告訴粉絲,今天的粉絲見面會,百瀾part已經完畢。
百瀾與吳雨绮相識已久。吳雨绮還是職場新人的時候,就與半紅不紫的百瀾打過照面。當時的吳雨绮,還被百瀾私下覺得是個愣頭青……如今,百瀾二、三十歲的人,被逼出六十幾歲的心性,而吳雨绮,也再不能與當年的菜鳥相提并論。
想來——說句矯情又俗套的——大家都成長了。
可能因為二人都對事業看得格外重,在這點上頗有惺惺相惜的心情,即使如今他們都可算作自己周圍人群眼中的中流砥柱,即使知道對方足可以應對各類突發情況,可一旦有需要,還是會第一時間給予支持。
只不過,百瀾和吳雨绮都是出了名的不愛麻煩人,雖工作方面偶有交集,還是本着不輕易求助、不透支友情的原則,能自己處理的,都自己處理。
——
百瀾離開會場後,囑咐阿楠先回公司後,自己在附近逛了逛。他知道,待會兒回了公司,不出意外的話,還會有些和線上直播相關聯的事宜,而他,作為身經百戰的控場達人,怵并不會怵,他只不過想在那之前,好好的享受一下自然的聲音——
區別于平日裏磨耳朵的規律又好聽的聲音。
讓人心安的白噪音。
他微微閉上眼,暢游在聲音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