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80章
這股香氣像是香料的味道, 但細嗅有一股腐敗與黴菌的味道,總體算不上太好聞。
雖然楚孑知道,如果這個盜洞有危險, 楊領隊和屠教授都不會允許他下來的,但他還是有點擔心這樣的氣體吸進去太多對身體不好, 于是主動降低了呼吸的頻率。
而他也來不及思考這異香到底從何而來, 腳底就傳來一陣冰涼的觸感。
是水。
幸虧他下來之前楊領隊為他換上了雨鞋, 不然現在他的整個腳恐怕就要泡在地下水裏了。
他下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因為最近雨天特別多, 再加上墎墩山地勢的原因, 特別容易囤積地下水。
而這也是這次搶救性發掘速度要快的重要原因。
楚孑活動了一下腳,很快便站穩了。
四周都是黃土,在這樣的燈光下也很難看出有不同的文化層,所以楚孑只能向下看去。
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其實不是站在地面上, 而是站在了一個巨大的木板之上。
他透過一層十幾厘米的地下水,見到水底的深褐色木板上有一個大洞, 而地下水正在瘋狂往裏灌。
這個盜洞顯然是被電鋸鋸開的, 位置找的也很準, 不得不說這些盜墓賊是真有兩把刷子在身上的。
但楚孑朝裏面看,卻也看不到太多的內容。
與那種盜墓小說或者電影不同,其實墓葬裏并不是打開一道門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而是到處都是泥土、淤泥甚至是石塊,視線很是受阻。
楚孑只好把相機伸進那個洞口,拍了幾張, 但也沒什麽有價值的發現。
Advertisement
因為洞口附近的泥土都被盜墓賊清理幹淨了,也不知道他們從中找到了什麽寶貝, 再遠的地方就看不到了。
無奈,楚孑只好拉了兩下繩子,很快上面傳出一股力道,把他拽了上去。
第一次深入地下和墓葬的“親密接觸”就這樣的結束了。
回到地面上之後,他問道楊隊:“剛剛聞到的香氣是怎麽回事?”
楊隊嘆了口氣:“其實很多墓葬都會有香料或者帶特殊氣味的木頭,但這股氣息并不會保持太久,随着我們打開墓葬可能就會消散了,不過也別灰心,等到時候主墓真的被發掘出來,很可能還有其他驚喜呢。”
這也在楚孑心中埋下了一份好奇。
之後的生活簡單而枯燥,雖然名字叫“搶救式發掘”,但其實進展并沒有搶救病人來的那麽快。
直到半個月後,在楊隊長的帶領下,共計五十多名考古學家才确定了墎墩山的整體發掘方案。
這發掘方案不是靠猜測,而是真的靠大家一個一個探洞地打下去,每個探洞都要近乎十五米的深度。
就這樣一鏟一鏟,一點點将整個區域摸清了。
除了墎墩山這座墓的墓園,還發現了紫金城城址、歷代海昏侯墓園以及平民墓園等等有價值的遺址。
其中,以漢代紫金城城址的發現最為有價值。
因為圍繞着這座城,他們很快發現了另外兩座帶墓園的列侯墓地,以及一個祠堂崗。
這還是華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如此完整的漢代都城、墓園遺址群!
這個範圍和覆蓋面積,已經是華國發現的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了。
這對于了解漢朝長江以南的權利劃分、歷史、社會、人文都非常重要,堪稱百年大發現之一!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楚孑已經算是見證歷史的人了!
當然,這些遺址的後續發掘工作可能要交給別的學者,如果想把這一片全部研究透徹,恐怕需要十年不止。
而其他的遺址暫且不談,就說這次的被盜墓葬,整體來看,在整個四萬多平米的葬區中,有發掘價值的面積達到了一萬多平方米。
這也是屠銮教授和楚孑他們到來的主要原因。
畢竟,墓主人的身份現在還是個懸案呢。
被盜的這個墓被定為一號墓,标號M1,而在他的周圍,還分布了大小不一的十個墓穴。
雖然大家都很心急,想要看看M1到M10到底都是什麽情況,裏面到底被偷走了多少東西,但這件事急不得。
因為根據地質學家的推測,墎墩山的發掘方案以從外到裏比較适宜,以免造成M1的塌陷,被二次損害。
所以,第一批被發掘的,将是圍繞着M1的幾個陪葬坑。
楚孑被分配到了M1西北方向的陪葬坑K1的發掘之中。
開始了真正的挖掘之後,楚孑的也不自然的緊張起來。
這緊張倒不是因為怕挖壞了之類的,主要就是暗暗的激動和興奮。
畢竟,誰都喜歡開盲盒,之前阿戒就很迷盲盒買了好幾排,楚孑也不例外,偶爾跟着玩幾個,可這和考古發掘比起來,簡直就太不刺激了!
楚孑很期待自己到底能挖出來什麽東西。
要知道,陪葬坑是最“出貨”的發掘地點之一。
縱觀華夏無數朝代,要說哪個朝代的陪葬品最多,那絕對就是兩漢時期。
之前赫赫有名的金縷玉衣就是證明,因為兩漢時期推崇厚葬,所以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會将自己生前喜愛的昂貴的東西拿來陪葬。
而那時候也有一種風氣,就是逝者的家屬就算砸鍋賣鐵也得把最寶貴金銀器塞進逝者的墓葬之中,不然就是不孝。
金銀器大家都喜歡,考古學家也不例外,因為這些東西很能體現當時的工藝水平,而且金銀器也不容易腐朽,挖出來的時候通常都是完整的。
而那些絲綢緞帶之類的,其實已經什麽都不剩了,好點的情況就是挖出來一攤爛泥,大多數情況連找都找不到。
但這些還不是最寶貴的,所有考古學家都知道挖兩漢時期的墓葬最珍貴的是什麽。
竹簡。
華夏考古界出土過的竹簡,來源最大的就是兩漢時期的漢簡。
雖然戰國時期的楚簡出土量也很大,但要比存世量,漢簡絕對比楚簡大得多。
原因之一就是兩漢之後大家都不怎麽用竹簡了,改用難以保存的紙張。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兩漢時期才開始風靡用竹簡陪葬。
歷來都覺得竹簡這玩意沒啥好放進墓葬中的,畢竟上面也只是一些記錄而已,不怎麽值錢。
但在考古學家眼中,竹簡就是再珍貴不過的寶物了。
比如1959年,在武威磨嘴子6號漢墓出土的《儀禮》簡469支,後續就編纂成了《武威漢簡》和《武威漢代醫簡》,七留陸五令八巴兒吳 是漢代的重要研究成果。
古籍《算術書》、《九九術》、《倉颉篇》、《急就篇》等等,也都是根據漢簡來重新編纂的,甚至還有《孫膑兵法》這種已經失傳的古籍,也都是根據漢簡才重新問世,可以說是挽救了斷裂的華夏文化。
這些竹簡就是多重證據法的重要一環。
所以,楚孑就帶着這樣誠惶誠恐的心情,開始了一鏟子一鏟子的發掘工作。
而且,他們心中也明白,恐怕只有通過竹簡,才能查明這個墓主人的身份。
但他們誰也沒想到,會挖到如此令人咋舌的文物。
“咔噠”,楚孑的鏟子碰到了一個硬物。
他已經下坑挖了一個禮拜了,經過十五米深坑的磨煉,他早已經能分辨出這樣的觸感到底是不是石塊。
而這種回震的感覺讓他知道,絕對不是石頭。
于是,他趕緊收了手,按照楊領隊之前教過的方法,豎起了手中改進的鞏義鏟,用它的側身慢慢剝離這個物件的平面。
之後,他就收起了鏟子,打開了剛到手的小背包。
這就是精細發掘所需要的工具們了。
包括但不限于手鏟(鏟形工具)、木刀、木簽、不同大小的刷子以及牙醫工具。
雖然他已經學會了這些工具怎麽用,但并沒有那些有經驗的考古師父熟練,他們往往還能三下兩下就将這些工具變成想要的形狀,正所謂大巧不工。
而楚孑只能靠緩慢和認真精細作業,他先用小手鏟和木刀挂出了這個文物的大概形狀。
然後換上了小毛刷,先把上面的浮土刷幹淨,又趕緊把負責拍照的隊員叫來。
也正是這一喊,所有人都知道他這挖出東西了。
這應該是這個工地出土的第一個文物,所以不少人都圍過來看。
楚孑這下更緊張了,手底的動作愈發緩慢。
“別急,你現在這樣做的很好了啊,”楊隊長鼓勵道,“第一次出貨手能不抖,就已經是佼佼者了。”
雖然有了楊隊長的肯定,但楚孑都沒敢回話,生怕自己一出聲手底的東西就“吓跑了”。
而也就是這樣輕柔的清掃,楚孑忽然覺得手底一顫,一團結成塊的土壤忽然從那物件上脫落了下來,讓它露出了自己本來的顏色。
是一道金色。
現場無不發出一聲驚嘆。
負責拍照的隊友咔咔兩聲,将這一幕記錄了下來。
而楚孑加快了手裏的動作,不多一會,将整個物件的形狀都剝離出來了。
是一個長條圓柱的物體。
而根據剛剛那一抹金色來推測,上面還被鍍了一層金。
這個形狀和大小,一衆考古學家很快做出了猜想。
是一個車軎(wei)!
正是古時候用來固定車軸的軸頭!
也就是說,這裏面至少有一架馬車!
現場的考古學家飛速交換了個眼神,都隐含着興奮的光芒。
雖然只有一個車軎,但大家已經幾乎能猜出墓主人的興奮了!
誰還能用馬車陪葬啊,必然得是諸侯王才行!
而海昏侯這個名號,也不過是列候而已。
雖然聽起來很矛盾,但既是諸侯王、又是列候的,歷史上并不是沒有。
只能是那位在位27天就被廢,後來又回到自己在長江以南的封地成為列候,活到33歲就去世,一生都充滿神奇色彩的漢廢帝了!
連楊領隊的語氣中都透着難以置信。
“我們這是……挖到劉賀的墓葬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