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人才頻道:《天降猛才于大秦之猜猜我是誰!》
人才頻道:《天降猛才于大秦之猜猜我是誰!》
【這注定是一場值得歷史記載的會面。公元前209年,正逢漢高祖率領義軍在下邳發展勢力,也準備去投奔景駒。
兩方人馬會面,沒有競争對手會有的刀光劍影,畢竟都是四十好幾的成年人,兩人見面充滿了成年人應該有的成熟,表面工作做的杠杠的。張良甚至友好的同漢高祖聊起了太公兵法。
當然,張良可能不是見漢高祖第一眼就想投奔,也不僅獨講給漢高祖聽的,畢竟在遇見漢高祖前已經同許多人講了《六韬》的內容。因為依據歷史記載謀聖張良可是經歷過‘良為他人者,皆不省’的悲傷故事。
或許他也曾想找其他良主,想投靠別人卻發現還真沒幾個人聽得懂他晦澀的創業計劃,最後只能選擇去抱最大的那根大腿——景駒,畢竟景駒來自楚國三大戶之一嘛。
這次的講解張良或許本就不報太大期待。但就像我們曾經說的,只要你有所準備,機會就不會辜負你!
滿腹幹貨的張良遇見了正造反卻沒有指導綱領的漢高祖,漢高祖是誰一個非常能與人交的社交小能手,再加之他對這造反的幹貨感興趣,與張良聊到太公兵法自然唠得歡快。
這頭漢高祖歡喜,那頭的張良自然也能察覺的到,也對漢高祖的欣喜接納驚為天人,因為這個新認識的好友面對他講述的創業計劃竟然是‘善之,常用其策’的态度。二人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張良甚至發出‘汝殆天授’的驚世浩嘆。
身為謀士,若想要施展謀略,那定要現有一個善于納谏的明主。謀士不離九宮,領導聽不聽勸也決定謀士的上下限。比如待會兒我們就會發現另一個倒黴催的謀士,他的主家就決定了他所做之事的上限。
一番深入交流,張良也不投奔景駒,直接原地投奔漢高祖,兩人一生的路線由平行到相交,就在這一剎那。】
“爺爺,主家真的決定謀士上限嗎”庭院內小孩兒望向祖父,好奇問道。
範增思考良久,說道: “為謀者常在主公身旁出謀劃策,若真要實施還得仰仗主公能否采納決策,故而仙幕所言還是有些依據。”
小孩兒像是明的點頭: “那孫兒若是長大入仕,定要擇良主而從之。仙幕講了許多家族,不知在未來,我範家是否會有一席之地。”
範增撫着小孩兒頭頂的垂髫: “應當會有我範家的一席之地。”範增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不知他是否能活到秦末參與反秦起義。若論最終勝負結果,最終能取得勝利的明主應當是那漢高祖。但依照他心中推衍他好似不會跟從漢高祖。
【‘公拜良為廄将’代表張良與漢高祖第一次相交的結果。但實際上此時的張良也說不上是漢高祖的下屬,因為張良從未忘記扯起反秦大旗的最終目的——複韓。故而張良更像是帶資入股,把漢高祖視為知己和短暫的去處。】
“子房把對方視若知己”倉明君看向張良的方向問道。
Advertisement
張良感受未來的自己‘為他人者,皆不省’的憋悶,和突然遇到‘沛公善之,常用其策’的欣喜: “如果真像仙幕所說的那般,我會把那漢高祖視為知己倒是很是真的。能對謀士所言之計善之與常用其策的君主怎能不讨人喜歡”
張良可惜了一瞬,秦朝短時間不會生亂,看來他與這漢高祖應當不會有相見的機會了。但想到仙幕時時刻刻挂念在嘴邊的‘百姓’不會再遭受戰亂之苦,他又覺得不能相見好似也沒什麽大不了。
始皇已經定下大一統的根基,若是大秦在擁有仙幕預言還做不好,自然會有下一個‘張良’輔佐‘漢高祖’,建立一統的‘強漢’。
【而就在張良劉邦攜手投奔時。這天下,它大變了!話說張良他們想投靠的景駒地位本就不穩定,他原本是最開始揭竿起義的陳王部下在陳王死後擁立上去的。
原楚國貴族項梁也就是西楚霸王的叔父,在陳王已經死了十個月之久之時非說陳王未亡,以景駒與其擁護者實際是篡位者的名目搞死景駒。
又聽從謀士的意見為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找到在民間放羊的楚懷王之熊心立為名譽吉祥物,一番騷操作下來起義軍的實際掌權者變成在項梁手中。
不知道以篡位搞死的景駒在九泉之下會不會直罵項梁:你這個老匹夫,你不要臉!然後氣得跺腳。】
在侄子身旁看熱鬧的項梁沒想到仙幕竟然會提到他的名字,而且看樣子分量還不小,竟然能讓天下局勢大變,他感嘆道“未曾想我項梁竟然也能在仙幕上榜上有名。”
他原先以為是項羽的名氣比較大,沒想到他項梁竟然是最早打出名氣的,至于仙幕最後說的被景駒在九泉之下罵他成王敗寇,人都死了關他什麽事。
項梁感嘆道: “不過這謀聖篇和大将軍篇果然不一樣,謀聖篇講的全是人心變換。”
此時的項家人皆已聚集在項梁家中的空地上泡茶,聽到項梁的話,他們紛紛好奇地看向項梁,然後就知道上面那個隐藏名字的人正是項梁。一時間沒有被仙幕提到名字的人越發期待仙幕接下去的話,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也能夠名留青史上,有幸能夠被仙幕念出名字來
“項伯,不知這仙幕會不會出現我的名字。”一旁的人沖着項伯耳邊小聲道。
項伯哈哈大笑: “出現在仙幕上又如何,仙幕上說的未來于我們項家而言可不是什麽好東西。”
那人心中讪讪,好像也是。
“不過被仙幕說出來也好在,外人也不知道名字,至少讓自己心中有個底。”項伯看族人讪讪的樣子,安慰道。
族人冷漠,表示并沒有安慰到多少。
項伯……項伯不敢講話了。不過他對仙幕能否提到自己還是有點期待,能被仙幕提到那就代表青史留名,雖然不知是什麽名,但是能知曉未來的走勢與自身命運也是好。
項家這邊在熱鬧的讨論,但鹹陽宮的始皇卻目光冷厲: “楚國最早複辟。”特別是那個不知名的家族,敢擁護楚國,應當也是楚人無疑。
這股勢力能夠如此輕易讓天下局勢有變,怕是潛藏在暗處已久,盤踞楚地多時。看來楚地的郡守得變上一變。
【而這時我們的謀聖又做了什麽一開始我們就說過,張良仍舊是從前那個少年,心中信念絲毫未減少,張良當然還是堅定他最初的想法——複辟韓國。既然沒有人提出複辟韓國,他就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看到項梁草創楚國政權之後,張良認識到項梁就是個不要臉皮又會神操作的人,并且是這個新政權的實際掌權者。感受到這點,張良主動出擊,做他身為謀士最會做的事情——游說。
月黑風高夜,張良談心時。
你以為張良會直接說為他立一個韓國嗎當然不是,我們的謀聖勸人非常注重話術。
還記得博主一開始讓你們記住的‘利’字嗎
張良在勸說項梁的過程中講到‘益樹黨’。他是為了自己的‘利’而去懇求項梁建立韓國嗎當然不是,謀聖是為項梁考慮讓其借此多樹黨羽,附帶建議‘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的提議。
是為了誰的‘利’是為了項梁的‘利’。
明顯是自己能夠獲利的情況下,再輔之下邳張,項間的舊誼,項梁直接一口應承。甚至為張良找到韓王成,立為韓王,并以張良為司徒也就相當于丞相之位。
幼時夢寐以求的相位就在眼前,而韓國終于也在張良的手中複辟,張良再一次完成了他的目标。
韓王成達成順帶白嫖一個王位的成就。】
白嫖一個王位的韓王成: “什麽!”
他不可置信地看向仙幕: “為何這件事情你在大将軍篇章沒有告訴我!你這個破仙幕!”他興奮地在空地上走來走去。
而身邊的韓國舊族也紛紛激動,他們知道有韓的建立,但是可不知道原來新韓王就是身邊的韓王成啊!
此時這處小屋一整個都開心地歡呼起來,一衆人在空地上跑來跑去,口中還發出返祖的聲音,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什麽猿猴樂園。
至于被質問為何沒有早點說出來的仙幕要是能回答定也會贈與韓王成一個白眼,不早點說就是破仙幕了
不過仙幕倒是不會介意這些,人與人只見是不一樣的,畢竟等韓王成從白嫖王位的喜悅中回過神就會想到仙幕曾透露的信息,然後可能就不只是說破仙幕了。
終于從興奮中回過神來,韓王成見到他年邁的母親毫無興奮之色,甚至沉着面色,不由得疑惑道: “娘親,孩兒未來可是當過韓王的人,你不開心嗎”
婦人臉上浮現出悲意: “你忘記仙幕在介紹那謀聖時最開始說的話嗎”
韓王成呆愣,是什麽話
韓王成身旁的一些人也回過神來,然後就想到他們一開始就記在心中的話。‘好不容易擁立的韓王也在張良輔佐之下早早噶了……噶了……’
有記起這句話的人悄悄看向韓王成,并且臉上的笑容快速收斂對韓王成表達深深的歉意:不好意思,剛剛笑得太歡快了。
而知道因為自己的獻策而使韓國建成,坐上司徒之位的張良。他的嘴角浮現出一抹笑意,心中仿若有東西放下。韓國複辟,至少他曾做到過。
【複韓的目達到,複家的政治夙願實現,張良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帶着韓王成揮師收複舊韓地盤。
張良要去收複故地漢高祖當然不能一起跟上,于是張良第一次與漢高祖來了一場愛別離。
帶着千餘人來到舊韓地盤的張良要與秦軍對戰贏了才能收複失地。前面說過謀士的上下限很大程度取決于他的主君和人才環境等因素。
僅僅帶了千餘人的張良與秦軍玩起了今日他們得數城,過幾天‘秦辄複取之’的游戲。只能游兵颍川與秦軍進行拉鋸戰,局面一時間陷入了僵局,并且差點砸了張良謀聖的招牌。
但沒事,漢高祖是能見他天降知己砸招牌的人嗎
自然不是!就在場面一片僵硬的時候,漢高祖帶着他一衆将士們來拯救于水火之中的張良千餘人了!
漢高祖攻占颍川後如同天降般來到舊韓地,張良引兵從沛公。
漢高祖不僅來了,還一舉打下舊韓地的十餘城,你以為他要占領舊韓地嗎怎麽可能,漢高祖才不會把眼界局限在舊韓地這個地盤。畢竟從一開始講韓國‘優越’地理環境的時候博主就和你們講過,韓地可是易攻難守的典型代表地理位置。
我們的漢高祖意不在舊韓地,也不在韓王,他要的是張良這個人!】
張良瞳孔震驚,要的是張良這個人為何明明極為正常的一句求賢從仙幕口中就覺得不是那回事
【漢高祖帶領的武裝力量自然不是張良那千餘人能比,千餘人都能和駐守舊韓地的秦軍玩起拉鋸戰的游戲,漢高祖的軍隊直接打下原韓國都城陽翟送給韓王成。
以十數城為‘聘’,當然這個‘聘’是聘金的‘聘’請不要誤會。】
張良再次臉黑。
而黔首卻覺得很開心,因為這可是未來帝王的八卦事啊!他們覺得聽仙幕的講解後整個人都覺得開心極了: “沒想到這個張良竟然如此優秀能夠讓那漢高祖以十數城為‘聘’,哈哈哈,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聘禮’嘞。”
“不過看他打舊韓地時只能搞什麽拉鋸戰,那麽費勁,不知道被漢高祖帶走後能幹嘛。”
【漢高祖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而張良要與他一起南下,攻宛,入關,進鹹陽!
因為着名的‘先入關中者為王’的楚漢争霸故事就要展開了。】
【在張良與秦軍打拉鋸戰的時候,楚懷王命漢高祖與楚霸王分兵伐秦,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
對于漢高祖的這個提議,韓王成當然是說好,畢竟形勢也不容許他說不好。于是十幾個城的代價漢高祖把張良帶走,不知道韓王成知道未來的走勢會不會後悔。】
韓王成深吸一口氣,只覺得心中梗的要死,他想起了仙幕曾經說的話了,咬牙道: “韓王在張良輔佐之下噶了……”
所以他就那個倒黴的韓王成韓王成更加生氣,好好的牙齒硬生生的磨出咯吱聲,滲人很的。
【但離開韓王成之後,張良的舞臺才真正的到來!
漢高祖是誰,是第一次與張良見面就讓歷史記載‘沛公善之,常用其策’的人,是張良第一次見到他就發出‘沛公殆天授’的人!
這次漢高祖與張良的第二次相遇南下,直接奠定了張良‘謀聖’的名號。】
————————
給你們透個底,因為對秦國的歷史越了解想寫的就越多,所以這是個緩釋型直播哈,直接當原創看也沒差。你們記住!我對始皇這個迷人老祖宗的喜歡和你一樣多!你們想看的也是我想寫出來的!你們懂嗎!請記住我們的目标——挖掘一切可用人才!百姓奔小康!最後讓華夏旗幟在全世界飄揚!
然後關于下一代培養什麽的,不用關注,畢竟……嘿嘿你們應該懂你們記得每天來看看我這個老baby啊,為了不劇透就不和你們說太多劇情相關的東西了,不過你們放心,沒有白用的東西的(不過千萬不要批評我,我會難過的嗚嗚嗚,友善讨論建議就好-v-(我是玻璃心我先說,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