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惡人與狗1
惡人與狗1
夜黑風高,身着雨披之人對趙鳶緊追不舍,她只能往人最多的地方逃去——真紅樓。
那人不料趙鳶一個官家小姐,跑起來和山間野兔似的,朝她背影喊道:“趙主簿,是我!是我!”
趙鳶聽這聲音有幾分熟悉,卻實在想不起來。情急之下,對方道:“是我,田早河!”
甜棗核?哦不,是肅州刺史田早河。
趙鳶停下來,回頭盯着對方:“田兄?”
田早河将鬥笠撥開一條縫,露出臉,“我這趟是私下的行程,怕被別人認出來,才遮着臉。”
“您來太和縣有何貴幹?”
“此處人多眼雜,咱們進去說。”
趙鳶向真紅樓裏望了一眼,大堂裏胡姬正在抱着琵琶表演,對于太和這個小縣城的草民們來說,這樣的表演,是他們一生不可多得的旖旎,所以不必過多描述,場面自然哄鬧十足。
田早河帶着趙鳶從正門進來,他骨子裏是個墨守成規的讀書人,就連胡姬小露的香肩都不敢正視,一路低頭往前冒進,趙鳶随他來到了後院的雜房。
那是一間衰敗的草舍,滾滾黑雲在它的上方聚散變幻。
當驚雷劈下的時候,草舍裏傳來朗朗讀書聲,穿破電閃雷鳴。
田早河和趙鳶停在窗外,趙鳶透過窗戶縫隙向裏面窺探,屋裏十幾個讀書人盤腿而坐,有少年,有老者,其中最當矚目的是一個碧眼少年。
而在他們正中央,不拿書本,侃侃而談的,正是一身白衣的李憑雲。
田早河道:“真紅樓的姑娘們有養書生的習慣,李縣丞但凡有空,就來這裏講學。上次你們來玉門關,我才發現高程這孩子一直在學館偷學。我想叫他去和其它學生一起上課,我的老師嫌棄高程出身,不肯收他。反而是李縣丞得知此事,提出要親自教他。”
Advertisement
這事若是要細說,還是趙鳶促成的。
趙鳶問道:“田兄今日是來看望高程?”
田早河道:“是為這個,也為別的,趙主簿,高程出身賤戶,沒有參加科舉的資格,但我田某人拿自己前程跟你擔保,這孩子生來就是要讀書寫文章的,若他能參加科舉,一定能走向長安。”
“田兄是一州長官,權力比下官不知大了多少,為何非要下官做此事?”
田早河道:“趙主簿,因我有事求你,所以也就坦白相告了。我同李縣丞同年科舉,他走上了殿試,我卻止步禮部,以我鄉貢的資格,沒有隴右世族們在背後推着我,是不可能在這個年紀做上刺史的。他們也不會無緣無故幫我,我作為他們的傀儡,利用鄉試,把他們的人安排在各處官府,我有愧初心。 ”
提及過往,田早河滿是遺憾,他一步錯,步步錯。
“我時常後悔,若當初沒有接受他們的安排,而是再奮發三年,也許就能飛出隴右,到一個有公正在的地方去。現在我是沒機會了,只希望能幫高程一把,讓他的才華不被埋沒在隴右道這不公之地。”
趙鳶道:“我也欣賞他的才華,但這畢竟是違背律令的事,若我将高程弄進了太和縣的縣試,日後東窗事發,咱們都是砍頭的罪。”
田早河還沒作答,二人的主意力被草舍裏的一段對話吸引。
問話之人是高程,而被問之人是李憑雲。
“讀了書,就能救世人嗎?若真是這樣,為何每年都有科舉,那麽多讀書人都進朝廷做官了,日子還是這麽苦?《禮記》裏說天下為公,為何會有農民被奪去土地不幹吭聲,會有賤民多吃幾口米就被主人當街打死?為何權貴世代為權貴,農民賤民只能世代是農民和賤民?”
高程的憤怒,是除了大邺那僅有一成的權貴之外,所有人的憤怒。
李憑雲走到高程面前,他雙手背在身後,向下睥睨着高程。他比高程高出不少,可二人之間卻沒有任何的不平等。
他們之間的對話,像是一個來自百年後的人對過去的自己答疑解惑。
“天下為公,本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理想。”
讀書人,多少有幾分天真,李憑雲就這樣直接地打破了他們的天真。
“知不可行而行之,是為愚。古有孔聖人之愚,才有今日平民讀書入仕的機會,故人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而今黎明将至,若有人能繼承孔仲尼之愚,終有一日,蒼生會被送往光明之處。”
這原是一句相當有力量的話,可李憑雲卻是玩笑似地說了出口。
“你我若做不成光明之下的蒼生,便做那黑夜裏讀書的愚人。”他繼續笑侃道,“世上這樣的愚人多了,也許白日夢就成真了。”
包括趙鳶在內,每個人都在認真聽着李憑雲的話。
知不可行而行之,是為世俗眼中的愚,又何嘗不是一種勇氣。
田早河輕笑道:“不愧是李憑雲。”
趙鳶回頭眨眨眼。
田早河道:“你們記得他是寫下《律論》的李憑雲,記得他是狀元郎李憑雲,卻只有我記得,他是鄉貢出身的李憑雲。”
鄉貢和生徒,是科舉兩種截然不同的路徑。
鄉貢需經鄉縣州省層層磨砺,才能最終來抵達聖地長安,而生徒則是那些生在州府的官學子弟,一出生,半只腳就在長安了。
李憑雲是大邺開科舉以來第一個鄉貢出身的狀元郎,哪怕史書不留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本身,就有着開天辟地的意義。
若有一日天下寒士能沖破階級的高牆,是因為曾有個名叫李憑雲之人,替他們走出了一條路。
這日趙鳶沒有進門打擾李憑雲和那些徹夜讀書的士子,回到了衙門,她咬着筆在書案前思忖了大半夜,終于想出一個不用違法也能幫高程參加科舉的辦法——讓其脫離賤戶。
趙鳶想了一出萬全之策:先托賣羊腿的徐大娘買下高程,這是因為徐大娘是她在太和縣唯一認識的良民。等高程的賤籍轉到太和縣徐大娘名下,便由恰好管理戶籍的她同意徐大娘認高程做兒子。
如此一來,雖走了些後門,但手續齊全,找不到任何違規之處。
高程趕在考試前兩天,正式成為太和縣的一名舉子。
高程極其機靈,後娘親娘都喜歡他,考試前夕,他親娘趕來太和縣陪他。親娘後娘都是做買賣的女人,兩個女人一見如故,先是打算一起做生意,後又幹脆直接義結金蘭。
高程有了兩個疼愛他的娘,又脫離了賤籍,滿腔感恩。然而兩個娘親忙着談合開食肆的事,他無處抒發自己的感恩,便拎着一籃子餅來到衙門。
趙鳶收到餅,謝了他一句,高程道:“趙大人,您替我脫籍,以後去了陰間,我高家祖祖輩輩都供奉着您。”
趙鳶一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要去陰間,不寒而栗:“你還是供奉李大人和田兄吧,是他們拿出自己的俸祿,傾囊相助才從劉家人手上買來了你的奴契,你一定要記着他們的恩德。”
談及李憑雲,少年收起了自己的機靈勁,變得認真起來。
“我會的。”
此時趙鳶尚不知“李憑雲”三個字對大邺的意義是什麽,她只是簡單地欣慰:她心儀之人,亦是讓她敬佩之人。
趙鳶叮囑高程不可掉以輕心,高程卻信心滿滿:“但凡是四書五經上拿下來的文章,就不可能考倒我。”
趙鳶食指朝他眉心點了一下,“回去好好複習,讀書人切忌狂妄自大。”
批評不了某人,還批評不了縮小版的某人麽。
...
縣試前一日,王道林被周祿叫去他下榻的驿館,這是私下裏的秘密行程,他一路擔驚受怕。
“周主簿,趙主簿素來不喜歡我,衙門裏又全是她的眼線,若叫她發現我和你私下有來往,誤會我事小,誤會了周主簿,我可真是罪該萬死。”
周祿道:“行了,少說廢話。”
“周主簿找我所為何事?”
“明日縣試,有百餘學子前往衙門應試。按常理來說,應由縣裏的最高長官主持,長官位置空懸,便由代長官主持。”
王道林心裏打鼓,心不在焉道:“明日縣試由下官主持,周主簿可有提點之處?”
“監考看似是個威風的活,但極其容易出風險,周主簿為了避險,不如讓趙鳶主持。”
王道林冷笑:“周主簿,下官也是衙門裏一路過來的,會分不清好活賴活?我才是太和的代縣令,除了我,沒人能主持明天這場考試。”
周祿道:“既然王主簿如此在意明日的考試,那為何要做出洩題之舉?”
沒有不透風的牆,太和縣這點破爛事,周祿派人簡單一查就知道了。
王道林心裏盤算了一番,突然下跪道:“周主簿,我欠了人賭債,衙門的這點俸祿壓根不夠我還債,您幫我瞞過此事,我什麽都聽您的!”
周祿扶王道林起來:“王主簿,你誤會我了!正如我先前所說,監考是個易出事的活,買賣試題的事情敗露,主考人是第一個要問責的。趙主簿是太傅之女,有門蔭庇護,一旦她和安都侯成婚了,就是侯爵家的婦人,她失職了,頂多得幾句提醒,而你失職了,丢的可是命啊。”
王道林心有不甘:“就因為她是太傅的女兒,所以我要把這機會讓給她?”
周祿道:“今年科舉不同以往,省試出題、監考的官員都是陛下親自任命,嚴禁借着科舉謀取私利,我這是為你好。”
王道林不傻,他很快明白周祿的真實用意:“周主簿是想讓此事東窗事發,借機革了趙主簿的官職吧。”
“王主簿真是心有大智慧。”
後來趙鳶為官多年,也不知道自己認認真真幹活到底擋了誰的道。等她明白以後,卻也無能為力。
因為在仕途上,“較真”和“女人”這兩樁事本身就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