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099
長寧元年四月,士人集于長安。
過去從十月到來年元月或者二月,是舉子們去尚書省報到以及行卷,納卷,結交朋黨的時間。不過這回考試時間有變,中間時間也縮短了,到了六月初二的時候,便開始考核了。納完家狀後,前往國子監,拜谒孔子像,聽博士們講經,最後在憑案苦讀,根本就沒有多少空閑。
長寧看重這回科舉,朝官們私底下也議論紛紛。從參與考試的學生到主管的考官,不少朝官都是很有意見的,但是到了這地步,他們也不敢說什麽,總之是無力回天了。要知道除了以信安縣主為中書舍人,權知貢舉外,長寧還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宰相閱榜”,這裏的宰相并非政事堂的,而是單單指中書令長孫微雲。在閱榜中覺得誰不合适了,中書令是有資格黜落的。經這麽兩輪,除非是參與貢舉的女人不經用,要不然怎麽都會榜上有名。但是這可能嗎
這回貢舉是長寧出的策論題,也沒有太偏,着重在吏治以及用兵上,這其實也透露出了兩個訊號,一是與突厥休戰是暫時的,遲早會再度興兵平邊患;二來則是要清正吏風,先帝以及明帝兩朝的貪腐之風要革變了。
六月中旬的時候,裴玉真将考卷連帶着名單送到了長孫微雲那處。長孫微雲掃了一眼,一共取了二十三個人,女男各半。也是這回參與貢舉的女人少了,榜上留名的大多是熟悉的人物,譬如孟彤管,溫秋水,淩寒她們。長孫微雲沒有黜落誰,也沒有在禮部院張榜,而是将名單送到了宮中,與長寧商議殿試的事情。按照本朝的規矩,及第後并不能馬上做官,得守選三年,或者通過吏部的铨選。這樣的進度太慢了,與長寧的意願不符,長寧決意學制舉,特開殿試直接賜予官身。
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朝官們已經沒什麽話可說的了,士人們卻是一個個面露欣喜,要知道經過天子親試,那就是真正的天子門生了!殿試後,長寧也沒有黜落誰。待到禮部張榜後,授官文書也落到了新科進士們的手中。其中十一個郎君大多是校書郎,秘書正字;而孟彤管,溫秋水她們都是縣尉,參軍等官。要知道在大周有校書郎,秘書正字為起家良選之說,時人皆以校書,正字為榮,畢竟多得是宰相從校書郎起家。朝臣們都以為長寧要偏袒孟彤管她們了,哪裏想到那些個女子大多出為外官
不管是長寧安撫他們的手段還是如何,朝官們那種如臨大敵的緊張感也跟着消失不見了。
只是在放榜後,長寧私底下召見了孟彤管,溫秋水她們。
長寧溫聲詢問: “朕如此決策,你們心中有不滿嗎”
不管是孟彤管還是溫秋水,她們都是一點就通的,哪會不明白長寧的深意時人以出任京官為榮,十分排斥外官,就算是刺史也日日夜夜想着回京。她們出為外官,面對的艱辛多,但培植自己的人手也便利許多。最重要的是,她們若想改變現狀,光在長安坐看也不成啊!不深入鄉裏,只靠着《京報》宣揚,如何能夠更改底層百姓的觀念呢這變革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要上下齊心。
見孟彤管,溫秋水她們心中都有數,長寧面上的笑容輕松了很多。她囑咐了幾句,又說: “淩寒不任外官,仍舊管理知聞樓。你們若遇到什麽困難,可由官驿直接送書信入京,淩寒會帶入宮中。”一般小小的縣尉,參軍想要直達天聽那根本就是癡人說夢,但是孟彤管她們不一樣,一來是舊交情,二來則是長寧願意給她們放點權。
雖然時間緊,可進士及第,缺不了打馬游街。
雖不是春日,人臉上都是春風得意的笑。宴會不少,可孟彤管她們無暇參與,在慈恩塔下題名後,便取了告身各奔東西了。
今時不同往日,以長寧的身份不适合相送。
長孫微雲倒是送了孟彤管她們離京,看着一個個身影滿懷志氣地融入了那蒼茫的天地間。
入宮的時候,長孫微雲跟長寧提了孟彤管她們的情緒。
聽到了舊友們俱是朝氣蓬勃,長寧也是高興的,她慨然道: “昔日想走遍山河,如今倒是要烏玉她們做我的眼睛了。”天子出巡,勞民傷財。而白龍魚服将自己置身于險境的事情,長寧現在也不會去做。或許日後能卸下肩上重擔,與觀音同游山河呢長寧心念微動,可到底沒将這話說出來。
貢舉過後,長寧除了派遣長樂長公主前往西王母廟拜祭外,并未做其他的事情。可就是這件事情,在朝堂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在大周郊祀禮中,有郊天,大雩,大享明堂,朝日夕月,祭祀六宗方丘,社稷,山川等,并沒有專門的祭祀西王母的典禮。聖人不做無用之事,難不成要擡高西王母的位格長寧也沒有解答朝臣的困惑,過些日子又請了上清派的女真前往宮中來講道經。本朝崇道,而天下道脈至多,上清派過往并不受歷代天子重視。有的人尚在疑惑中,但也有敏銳找到了答案,諸多道脈中,以上清派最為扶持女真!
九月末。
中書舍人裴玉真上書願舍真定長公主府為道觀。
長寧恩準,尚未重新修建,便親自題了“玉真觀”三字。
錢不是國庫中出的,地不是官府拿的,那些個喜歡說事的朝臣們面面相觑,也管不到裴玉真自家的事情上,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真定長公主府改為玉真觀。在建造的過程中,蘭陵,長樂兩位年幼的公主以及高陽長公主府上都出了錢,就連聖人也從私庫中撥了金銀出來。這還能說是裴玉真自個兒崇道的事嗎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也管不着啊!在修造時,地下還挖出了一塊石頭,說當今天子乃西王母轉世,一時間各種流言甚嚣塵上,各州郡具有符瑞相應。
但凡天子出身俱有祥瑞,長寧不信這個,可卻是要利用它的。在太原還未入京時,已經命人暗暗造祥瑞傳遍各地了。在百姓的眼中,她既是先帝的傳人,同時也是天意選中的聖君。長寧沒怎麽大張旗鼓,只是命人将那塊載有天意的石頭置入廟中,待到玉真觀建成便遷入其中。她擺出這樣的态度,私底下揣摩聖意的哪裏能不附和偶爾幾個耿直的臣子想要勸谏,都被人引經據典堵了回去。《白虎通》上道: “天下太平,符瑞所以來至者,以為王者承天統理,調和陰陽……”誰話一出,誰敢反駁說符瑞是假的那不是說聖人在位不合天意嗎聖人不合天意,那誰合天意難不成是其他公主嗎
總之,大肆進獻符瑞的事持續了數月方止,不過民間倒是時時流傳着當今聖人是西王母轉世身的故事,原本就有西王母崇拜,如今這樣的風聲一起,西王母祠更是州郡林立,朝拜,祈福的人不少。
麟德殿中。
長寧坐在禦椅上,長孫微雲随侍在側。
“他們還以為我想學過去的皇帝們造神跡呢。”長寧看着折子,輕輕嗤笑了一聲, “郊天祀地,大禮變更定會引起朝堂甚至是民間動蕩。将祭祀山川神靈俱改成女神得等後來人再做了。”說到了最後,長寧的話語有幾分慨然。
“女娲為道母,西王母為上帝,羲和為日,常羲為月,玄女為兵主……”說着,長寧又忍不住笑出來, “我看的志怪小說還是不夠。不管了,先将這些女神像列到玉真觀中供奉。”
長孫微雲無奈,她輕嘆了一口氣,說: “有的話您別在人前說。”
長寧哪會不知道她在提“志怪”的事她眸光一轉,眼波盈盈: “哪有什麽外人,此處不只有你嗎”她朝着長孫微雲招了招手,将她邁步走過來,趁她不備,一把将她拉入了自己的懷中。寬大的禦椅,兩個人坐并不局促。長孫微雲被長寧這樣的動作吓了一跳。同乘金銮已經是莫大的恩寵,這禦椅她哪裏能心安理得地坐着
長寧按住了長孫微雲不讓她掙紮,在她耳畔笑道: “怎麽禦榻能上,禦椅就不敢坐了這又不是在大朝會或者含元殿中,也沒有其他人,你慌什麽”
長孫微雲面色如緋紅,眼眸中滿是羞惱之色,她瞪了長寧一眼,可那含情凝睇的眼神,沒什麽威懾力。
長寧埋在她的肩頭笑,片刻後,她嘟囔說: “讓我抱會兒,我累着呢。”朝堂上的風波止息了,可她不想做守成之君,想做的事情多着呢,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就算是鐵打的身體也吃不消,又怎麽能不疲憊長孫微雲勸阻的話語消失了,最後輕輕地“嗯”一聲。故人陸續離京,兩位公主還未長成,就只剩下她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