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082
端午過後。
長孫微雲就去同安府上修書了。
知聞印坊,知聞樓那邊有淩寒親自管理,再有孟彤管,裴錦娘她們幫襯着,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的,不會出什麽亂子。至于暗處,穆滿聯系了玄女衛的姐妹們在搜集各種信息,務必讓長寧對長安如指掌。
可就算是這樣,也沒有誰能夠彌補長孫微雲離開造成的缺口。長寧從早到晚,都是恹恹,或者就是拒人于千裏之外的寒峻,也只有長孫微雲抽空回到公主府的時候才好些。
天漸漸的熱了。
長孫微雲是很怕長寧貪涼亂吃東西,來到了府上見了梨兒就問: “公主吃了多少涼飲”
梨兒很老實地交待: “公主沒什麽胃口呢。”
長孫微雲嘆了一口氣,她也能夠感同身受。在習慣了朝夕相處後,她是恨不得日日夜夜都能同長寧在一起。人世間的離別,竟然有這麽多的愁苦。
見到了長寧的時候,她正歪在榻上看書,眉頭緊緊蹙起,面上明顯少了笑容。長孫微雲從一旁伺候的婢女手中接過了扇子,示意她們退下去後,看着長寧道: “我明日不去同安府上了。”
長寧将書往下一拉,視線只往長孫微雲身上瞟: “她會同意”
“我又不是賣身到她府上的奴婢。”長孫微雲想了想,看着長寧說, “難道你希望我在她那待着麽”
“當然不!”長寧立馬接話道,她招呼着長孫微雲跟她一起坐下來,揚起了一抹笑,道, “正好,明日你跟我去一趟莊園,有好東西讓你瞧瞧!”
長孫微雲好奇道: “是什麽”
長寧眨了眨眼,賣了個關子說: “你明日就知道了!”
到了次日。
Advertisement
長孫微雲到了長寧府中,與她一道坐馬車往長安城外的莊園裏去。到了之後,長孫微雲發現溫秋水,楊采薇以及墨家小娘子墨尚同都在。聽了她們興奮的對話,長孫微雲才知道,經過了一年的研究,溫秋水做的事情已經有了結果。
“你在書院還因為煉丹的事情罵我呢,現在知道了,其實就是一個幌子。”長寧朝着長孫微雲一挑眉,笑容裏帶着幾分得意。她沒跟長孫微雲提到底花了多少錢財。
“這是火藥包,在守城戰的時候可以用抛石機抛出去,我翻遍了兵書,沒發現有這個的記載,倒是有用火箭的。”溫秋水也跟是興奮,這一年來她拉着同樣對“炸爐”感興趣的同道以及墨家小娘子們一起研究,耗費了不少的錢財,終于有了成果。不過她現在說的,并不是她最得意的産物。她沒拿出實物來,而是取出了一張圖紙,又說, “這個叫‘蒺藜火球’,打了三枝六首鐵刃,裏頭團了火藥。突厥不是長于騎射麽将它扔在了前行的路上,能阻攔騎兵前行!”如今的突厥可一點都不安分,她們讨論的時候,專門針對騎兵的。
“這個是毒藥煙球,之前在昆山書院那邊就實驗過了,如今改進了些許。”楊采薇忍不住,搶着回答道。她雖然不喜歡儒經,但兵書還是能夠看進去的,她最大的夢想便是跟先輩一樣,當個馳騁疆場的大将軍。
長孫微雲面上露出幾分驚訝之色,她一聽就知道這些東西意義重大!一旦用于突厥戰場,一定能将對方打個措手不及。先前在昆山書院,她們見到蕭先生時,被考問的就是“突厥事”,後來長寧沒怎麽提起。她以為這件事情先擱置了,沒想到溫秋水她們一直在努力。
“突厥要平,我國界豈容他人來犯大周號稱‘萬邦來朝’,可他們為什麽來朝若我勢弱,他們還來不來”長寧一揚眉,眸中有一股銳氣與朝氣,她又說, “萬邦之外呢又有什麽長安已有飄洋過海而來的外邦人,他們能來我們大周,我們為何不去他們那邊瞧瞧不僅要往西北走,還要往南走,往東走。”
長孫微雲眸中異彩連連,長寧的志向比她想得還要高遠很多。若要實現這一切,非登上高位不可。她轉向長寧,好奇道: “公主怎麽會有這樣的念頭”
“曾經看到過太宗皇帝題字的海圖,可惜先帝未能承繼她的事業。後來又看了些博物志,風物志的。”她最初時候的志願只是自己走遍州郡,踏過名山大川,親眼看太平盛世中的浩蕩山河。可現在想想,未免太天真了些。她現在選擇的路,或許一輩子都将困于宮城。但是總會有人來當她的眼,來替丈量這片土地。
長孫微雲輕聲道: “公主的理想都會實現的。”既然能對付突厥,自然也可以打得禁衛軍抱頭鼠竄。長寧對那個位置是志在必得。長寧的确也是那樣想的,她不想留下千秋罵名,可為了實現抱負,她不在意後世人的議論。
沉浸在了美夢中半天的楊采薇忽地反應了過來,擡頭看了長孫微雲一眼,得意洋洋說: “那是肯定的,阿鸾最厲害。”去年今日,她還将長孫微雲當敵人,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已經認可長孫微雲了,就算暫時被同安請到府上修書,那也是她們的!
莊園裏地方大,看完了圖紙後,在長寧的堅持下,溫秋水還是很無奈地現場實驗了一遍蒺藜火球的威能,跟她描述得相差無幾。蒺藜火球爆炸後頓時将帶刃的,燒通紅的鐵蒺藜散播到各處,就算突厥騎兵再厲害,被這麽一擾亂,軍陣肯定會大壞。
“我與墨娘子她們再想想其他點子。”溫秋水又說道。
“你缺什麽盡管提,我命人找來。”長寧認真說,她知道,要一次又一次的實驗才能有進步。
一行人在莊園裏待了大半天才回去。
長孫微雲今日沒有留宿長寧公主府,而是回到了宣陽坊中。只是在進門的時候,她瞧見了長孫淵之的小厮擡着擔架歸來,上頭趴着的長孫淵之面色蒼白如紙,口中時不時發出幾道哀嚎。長孫微雲覺得奇怪,便問了幾句。這才知道,長孫淵之與一群纨绔弟子出去放鹞鷹,結果未曾避過農田,還縱馬踐踏莊稼,被長安令柳永泰逮了起來,各打了二十杖。
長孫淵之往日裏游手好閑的,沒少幹鬥雞走馬的事兒。過去長安令是如今的京兆少尹嚴武,會看在梁國公府的面子上輕輕放過。可現今的長安令柳永泰可不是好相與,緊抓長安風氣!她這兄長是忘記了先前那群長安惡少的下場了嗎
“你那是什麽眼神”長孫淵之見長孫微雲蹙眉,立馬拔高了聲音叱罵,只是那二十杖打得一點都沒留情,身上血跡斑斑的,一動彈就痛徹心扉。
長孫微雲往邊上避了避,又問: “請大夫嗎”
小厮可不敢對長孫微雲甩臉色,忙叉手說: “去了去了。”
長孫淵之被柳永泰杖責之事,到了府中又是一陣雞飛狗跳。長孫盛對這混賬孫子罵也不是打也不是,長孫肅則是一直在辱罵柳永泰,不知道柳永泰哪裏來這麽大膽子跟他們家作對。李容若雖恨鐵不成鋼,可見着長孫淵之可憐兮兮的模樣,不免暗暗垂淚,尤其是到了夜間長孫淵之高燒不退,更是驚惶不安,求神拜佛。
挨打的可不是長孫淵之一人,還有其他高官的子孫。他們很想彈劾柳永泰一回,可偏偏這人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找不到污點,只得另想辦法。他們暗地裏罵柳永泰幾聲出氣,不過到了宮裏,則是由長孫貴妃為首,向天瑞帝哭訴家中子侄的凄慘狀況。天瑞帝被吵得頭疼,一個長安令,做人不夠圓融,引起朝堂不合,那換了就是。在長寧入宮批閱奏抄時,天瑞帝便提了一句。
長寧搭着眼簾,心中微沉。柳永泰是她先前奏請提拔上去的,要是可以,她恨不得讓萬年縣縣令也是自己人,怎麽願意給長孫盛他們機會再說了,這事說到底還是那群纨绔子弟的不是,憑什麽罷免柳永泰。她不動聲色地看了天瑞帝一眼,說道: “我聽說的有些不一樣。長孫淵之已得門蔭為郎官,他不當值就算了,還放逐鹞鷹,縱馬踐踏莊稼,将我大周律法置于何地坊間都說阿耶是賢明天子,柳永泰才敢不懼權貴,維護百姓生活呢。君臣相得,是一段佳話。那群纨绔不思進取,柳永泰代為教訓,梁公等人感恩都來不及呢,怎麽會怪罪呢”
“貴妃娘子很識大體,只是在深宮中,道聽途說,得到的消息不夠全面。恐怕是有心人刻意挑撥,想要戕害賢臣呢。”
“可那二十杖也過于心狠了。”天瑞帝對柳永泰沒有太濃郁的惡感,一聽長寧的話便開始猶豫了。
長寧說: “阿耶秉公處理諸事,又心懷慈悲,體諒朝臣,憐惜他們的子侄。若實在放心不下,便遣太醫署的醫官過去看看那些朝臣們一定能明白阿耶的良苦用心。”
天瑞帝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立馬吩咐太醫署醫官前去。
長寧說了幾句吹捧聖人的話,這事兒在聖人那處就翻篇了。不過嘛, 《京報》上還是要刊登的,在誇耀天子的同時,她要打擊長孫盛在坊間的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