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她寧可玉碎
她寧可玉碎
阿晴就這麽陪着太子妃坐了整整一夜。
她心中懊悔不已,自覺不該跟太子妃說這麽一番話。
她愁苦地說:“太子妃,奴婢只是覺得,您越晚知道,就越難過,所以奴婢才開了口,把這一切都告訴您的。太子妃,您可千萬別就這麽消沉下去了啊……其實,太子對您也是很好的,只不過,太子畢竟是儲君,太子行事必然要多方考慮,您得理解他啊……”
劉翠迎苦澀地笑了笑,輕輕說:“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去休息吧,讓我自己待一會兒,我想一想。”
“那……奴婢退下了。”阿晴說完,起身離開,一步三回頭,為太子妃擔憂不已。
劉翠迎坐在屋子裏,她腦子裏很亂,問題和想法一個接着一個地冒出來。她想知道,鄭陸瑜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她想知道,她為什麽會這樣難以抑制地心痛不已?
幾天後,太子妃再次離府,但這次,她不再是賭氣,而是深思熟慮了。
她收拾了自己的行李,裏面沒有金銀首飾,只有她視若性命的那些寶貝。
她帶走了那封放妻書。
她一句話都沒有留。
劉翠迎穿得簡單樸素,頭發只是松松挽成簡單的樣式,眉眼中也不再透着頑劣淘氣。
她終于變成了一個安靜沉穩的女子,也因此才顯露出了她本有的出塵靈氣。
她生得靈氣,靈氣中帶着一點點冷感。前來投奔師門的她靜靜站在千凡觀門口,整個人就像一株冬季的綠梅,又翠又冰,飄落的雪花落在她身上,她幾乎融入了這樣的京南雪景之中。
千凡觀中走出一人,是吳争最小的一位徒弟,入門最晚,負責接待來客和通傳消息。
小徒弟行了一禮,對劉翠迎道:“師姑,我師父早在幾日前就離京前赴太白山。師父臨走前曾囑咐小徒,若是師姑來找他,就讓小徒轉告師姑,老樹百年發一枝,生于太白深山中。”
Advertisement
劉翠迎聞言,臉色一下變得慘白。
老樹百年發一枝,生于太白深山中——這是他們師門的暗語,意思是師父帶着大師兄,二人于太白山有難。
劉翠迎知道,小師兄定是前赴太白山了。
劉翠迎立刻北上,前去與師父和兩位師兄彙合。
太白山在北羌境內,附近世代居住着女真一族,女真雖接受北羌的管轄,卻常常爆發動亂,北羌在太白山一帶的勢力并不很大——這也是劉翠迎膽敢不顧耶律合的存在,依舊身赴北羌的原因。
劉翠迎悄悄北上,何道始終跟在她幾裏之後,默默守護着她。
而在何道之後,又跟着鄭衡。
十數日後,劉翠迎到達太白山腳,只覺得冷到快要瘋掉了。
北風呼嘯而過,剮蹭着她的面頰。
她真恨不得把自己縮成一團,像只蛇或者熊一樣,幹幹脆脆找個洞窟冬眠算了,再也不要忍受這樣的寒冷。
劉翠迎的兩只手開始爆皮幹裂,甚至紅腫生出了凍瘡。
她可是大莊國的太子妃啊,她可是莊國未來的皇後,但她卻把自己折騰到這步田地。
倘若她聽了阿晴的勸,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得過且過,那她也就不用受這種苦,遭這等罪。
但她沒有。
她劉翠迎不是會輕易忍耐的女子。
她看不慣、忍不了的那些事,她絕對不會如尋常女子那般,認命似的強迫自己忍耐。
哪怕是玉碎也好,她也一定抗争到底。
她十歲那年,因為家中父母不接受她的愛好,她為了能夠圓自己的夢,毅然決然抛棄優渥安逸的生活,離家千裏。
她十六歲這年,因為夫君薄情寡恩,她毫不猶豫地卸下莊國太子妃的身份,選擇離開那個男人,給自己的人生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
劉翠迎低頭,看着自己紅腫凍裂的手,本來是瑩潤白皙的皮膚,此刻斑斑點點滿是凍瘡,她這雙手就像是冬天紅梅點綴着白雪一般。
她咽了咽心頭的淚,暗戳戳地想:這是我自己選的路,再難再苦我都要自己受着。
她向來很能夠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美貌和聰慧都不是絕頂,唯一能夠被拎出來當做一項優點的,就只有她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和對所有後果無怨無悔的承擔。
劉翠迎在太白山中尋找師父和師兄們的蹤跡。這附近一帶的女真人,沒人會說漢話,劉翠迎想打聽都無處打聽去。她只好自己在山裏一圈又一圈地繞來繞去。
她在山中繞了幾日,天也越來越冷,可她還是一無所獲。
這幾日,她只敢在正午的時候小睡片刻,因為正午的日頭足,是一天最暖和的時候,也是最不容易凍死她的時候。
每次睡覺前,她都默默祈禱,希望她紮起的火把能夠燒得久一點,千萬不要在自己睡着的時候悄悄熄掉,不然她八成得在睡夢中凍死。
幸運的是,每次她從睡夢中醒來,火把都還好好地燒着。
當然不是因為她幸運,而是因為,在她睡着了之後,何道一次又一次地悄悄靠近,無聲地給她添柴加火。
劉翠迎在太白山中搜尋無果,何道也都看在眼裏。
對于這個結果,何道早就了然于心。
他知,那個送到吳争跟前的“老樹百年發一枝,生于太白深山中”的暗語,不過是鄭衡騙吳争的把戲,鄭衡是為了引出吳争,再用吳争引出劉翠迎。而劉翠迎千裏迢迢趕到這裏,自然是得撲個大空。
何道之所以沒有現身提醒劉翠迎,只是因為,他另有打算,他想将計就計。
何道心下清楚,是鄭衡離間了太子與劉翠迎,也是鄭衡騙劉翠迎來此的。何道想要幹脆将計就計,尋個最合适的時機出現在她面前。
這個時機,可以是在她因尋找同門未果,而失望擔憂的時候。這時,他的出現,定然會讓她心安,讓她依賴上他。
這個時機,也可以是在她回想起太子府裏傷心往事,因而憂愁落淚的時候。這時,他的出現,會給她一個肩膀依靠,他會永遠都這只把肩膀留給她。
只不過,這幾日裏,劉翠迎一直都在忙着山中亂轉,情緒雖算不上好,倒也一直沒有太大起伏,所以,何道一直沒等到他在等的機會。
然而,就在何道耐心等待的時間裏,發生了一件出乎他意料的事——劉翠迎因為實在耐不住太白山的寒冷,竟然凍暈過去,摔下了山谷。
眼睜睜看着幾十步外的劉翠迎跌倒摔落,何道驚叫出聲,卻因這幾十步的距離,來不及趕到她身邊去,就這樣眼睜睜看着她在自己面前掉了下去!
何道趕忙向谷底狂奔而去。
與此同時,也有另外一人同樣朝着谷底狂奔。
這人便是鄭衡。
鄭衡本來的計劃,是騙吳争來此,同時離間鄭陸瑜與劉翠迎,激劉翠迎前來太白山尋吳争,然後途中找機會截住她。
但是,出乎鄭衡意料的是,他發現何道居然摻和進了這件事裏。
鄭衡知道何道此人,知道他素來陰險狡詐,且古怪道具頗多,鄭衡雖然可以毫不費力地打過何道,但卻未必鬥得過何道。
所以,鄭衡只好暫且忍耐,悄悄跟在劉翠迎與何道的後面,準備趁何道不備,趁機劫走劉翠迎。
只不過,這一路上,何道都極為警惕,也把劉翠迎保護得極好,鄭衡根本沒找到下手的機會。
鄭衡其實心急得很,若是再不動手,放劉翠迎到了太白山,等她和吳争一彙合,鄭衡就更加無從下手了。
但鄭衡沒想到的是,吳争竟然不在太白山,劉翠迎在太白山晃了這麽久,居然都沒找到吳争的影子。
鄭衡不解,吳争去哪了?
這也是何道心中不解之事。
何道也很好奇,吳争去哪了?
劉翠迎跌下了山,何道與鄭衡都急忙向深谷中而去,一個是要去救她,一個是要去劫她。
何道什麽都不管不顧了,多年修煉出的警惕小心,此刻都被他抛在了腦後。
其實,何道并不知鄭衡也在這山上,他之所以這樣着急,只是為了救她而已。
不過,倘若何道知鄭衡也在的話,他恐怕就不是像現在這樣,不管不顧地跑下山谷去救她,而是幹脆急到跟她一塊去死,急到不要性命地跟着她一塊跳下去了。
當何道終于趕到谷底之後,卻到處尋不到劉翠迎的身影。
何道很迷惑,他明明看着劉翠迎摔下來的,怎麽就會不見了呢?
何道瞧見雪地上不自然的痕跡,上面似乎是人摔在上面的痕跡,還有一來一回的腳印。
那腳印去時比來時更深些,想來,是因為去時比來時多背負了什麽東西。
這背負的東西,毫無疑問就是劉翠迎了。
何道明白了,是有人扛走了她。可這人會是誰呢?在何道的心裏,他想到的第一個人,是吳争。
何道并不知鄭衡在太白山,他也一直疑惑吳争為什麽一直沒有出現。而眼下這樣的光景,他自然就會以為是一直躲在山裏的吳争救走了劉翠迎,反正他絕對萬萬想不到鄭衡身上去。
于是,何道繼續在山中到處搜尋,那腳印到一處懸崖底下後,就開始淩亂變淺,仿佛是走到湖水結成了冰面上去了,再也看不到了。
無可奈何的何道只好繼續太白山中亂逛,尋找他以為會存在的吳争。
而鄭衡早就趁着這個機會,扛着劉翠迎飛速地離開了太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