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執
破執
大學的時候,我就清楚地認識到,我對結婚生子有着很深的執念,畢業以後這種執念更甚。
我一直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渴望有一個很愛我的老公,渴望有個可愛的小孩,但現實總不盡如人意。
我生活在極度重男輕女的農村。
身邊絕大多數父母長輩的觀念是,女孩子再優秀,都是男人的附屬,終歸是要嫁人生子才算圓滿,并且他們認為女人更應承擔家庭責任,生孩子、帶孩子、料理家務、處理婆媳關系……
雖然這些表面上說是男女共同承擔,但男方不負責不會遭人诟病,女方失職,能被唾沫星子淹死。
尤其現在還提倡女性獨立,女性的處境更加艱難,家庭事業兩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即使有能頂半邊天的事業,在婚姻裏依然處于弱勢。
這樣一來,很大程度的依靠都将建立在男方的人品之上。
男方護女方,萬事亨通。
若男方也無視女方的不易,甚至欺壓女方,于我而言,天就塌了。
這和我孤老終生不同。
孤獨終老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本可活得自由自在,憑我的能力也可以支撐自己必要的物質支出,我可以不依靠任何一個人活得很好。可是,經歷這場風雨以後,孩子是塞不回去的,更重要的是,我心裏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而把一切都建立在他人的人品和作為上,是極不牢靠,且很危險的。
我百分百會走向極端,不是殺了自己,就是殺了負我之人再自殺。
我不希望我的人生走進這樣的死局,很不值得。
而當下的環境就是這樣,男人在從小被肯定溺愛的環境下,幾乎都被養成了不上進不負責任的人渣,身邊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實在不敢相信幸運之神會降臨在我的頭上。
Advertisement
我的想法太過于極端。
一點也不。
看看身邊多少出軌的男人,這是寫在男人基因裏的。
光出軌這一點,大多數男人已經犯了禁忌。更何況,不出軌,就算是好男人嗎?
像我二姐夫,不知妻美,不是我二姐的無私付出和容忍,這個家早就散了。他還沾沾自喜,以為是自己多了不起,除了每月四千多的工資,對這個家沒有一點貢獻。
這麽點工資還不是全部花在家裏,對我二姐斤斤計較,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有一個賢惠、為家無私奉獻的妻子,還把我二姐花在家裏的花銷算在我姐頭上,好像他和他兒子的一切都是免費的一樣。錢沒有人沒有就算了,還窩裏橫,不斷提供負面情緒價值,這樣的男人也是我不恥的。
我二姐就是父母培養出來的任勞任怨、苦而不自知的奴隸。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的。
……
身邊的、名人的、看見的、看不見的婚姻悲劇不勝枚舉。
也因此,我嚴重恐婚。
男人付出極大的代價也未必能取得我的信任。
而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适合婚姻。
我需要很多個人空間。
我很喜歡夜晚或者下雨天一個人胡思亂想,寫文刷手機,随便幹嘛的生活。
我甚至可以一個人在家不和任何人社交,只是偶爾和三兩朋友手機發發信息的情況下連續生活幾個月,并且我還希望這樣的生活可以持續。
要不是生活所迫,必須工作謀生,我真的可以這樣宅到天荒地老。
我可以餓了就吃飯,想做飯就做飯,想點外賣就點外賣;
我可以困了就睡覺,一覺睡到自然醒;
我可以不做家務,想做的時候才做
……
想想就很惬意啊。
但是當我融入到一個新的家庭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思想觀念不夠前衛的農村。我的這些生活習性都會因為我有了新的身份,而被诟病。
25歲以後,催我結婚的聲音越來越多,我在‘渴望結婚’和‘不願随便進入婚姻’之間踯躅不前,不斷糾結。
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
也會去同意家人的安排去相親。
我經常會想,男人除了能讓我少點語言攻擊以外,于我而言有什麽用呢?
精神上:誰的精神可以強大到讓別人依賴,主要是我能依賴嗎?還不如依賴人設不會崩塌的紙片人。況且我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可以不用依賴任何人。
物質上:在物質上,我有時候确實是希望男人在我累的時候,能給我一點依靠的,但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啊,拿了人家那麽點物質,我需要付出的卻遠遠不止,實在是太不劃算,且又不靠譜了。男人都現實,利己主義的很。
生理上: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理只能自己解決。我沒有辦法在和男人的肌膚之親中獲得愉悅感,思慧說我很反感肌膚之親大概原因就在于此。除非是我很喜歡的男人,我願意為了他的愉悅做出一點配合。
我經常扪心自問:
不考慮婚姻,我對男人的需求并不大,那為什麽婚姻的問題就是一直困擾着我呢?
大概因為我還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受制于別人的一張嘴吧。
可是,我知道我要是迎合他們的嘴,我将面臨更加不堪重負的痛苦,我心裏非常抗拒,所以才陷入這種兩難糾結的境地。
漸漸的,我逃避家鄉,遠離那些讓我痛苦糾結的聲音,經歷漫長的內心掙紮,我從恨嫁變成了去父留子。
我不需要婚姻,我就自己生個孩子,自己養。
我開始拼命掙錢,為撫養孩子需要的花銷作準備。
只是外界的聲音還是存在的。我擔心我和孩子将受到非議和異樣的眼光,我甚至想着随便找個人結婚,然後和我看得上的基因生孩子,懷了孕以後再離婚。
這樣,誰也不知道孩子是誰的,也不會非議我。
他們不接受女人不結婚,不接受女人不婚生子,但是他們接受女人離異帶娃。
在這過程中,我遇到了我前男友。
我看上他,完全是始于顏值,是因為他的基因。要說有多愛,我也不太确定,我有時候甚至懷疑自己有沒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沒有婚姻的執念,我對他很包容,我們相處起來很愉快,在一起了四年。
這時,我又萌生了結婚的念頭。
既然這個對象我這麽滿意,我也不怕他媽的有負于我,反正他媽的我只要個孩子,目的達到了,結婚以後想離婚,随便他。那就和他結婚喽。
也許,老天爺就是想讓我來渡劫的吧。
偏偏我看上的男人,卻因為各種原因最終無法和我成婚。
我賭氣,擯棄了在一起的初衷,執意分手。
這次分手,命理師說,我成長巨大。
當時我确實有撥雲見霧、重見天日的酣暢,性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莫名其妙喜歡上了耽美,喜歡穿男裝,買了一櫃子的男裝,以前的我是偏愛文藝修身女裝的。
擇偶審美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的我喜歡叔叔,破執以後,我喜歡弟弟,并且談了一個比我小九歲的弟弟。我從追求男人的內在,變成了沉醉于帥哥的皮囊。
破執的感覺就一個字:爽。
兩個字:酣暢。
三個字:爽極了。
四個字:酣暢淋漓。
這種狀态持續了好幾個月。後來會偶有反複,每次回老家,又會重複一段時間的糾結,但是回到城市獨居之後,不久就會又回歸正軌。
2023年我的下步大運開始,我想我在結婚生子這方面算是徹底破執了吧。
破執就是放下,放下不是說我以後就不結婚不生子了,而是我真正認清并堅守了我的本心。
再此過程中,我經常反思:
為什麽我對不是很需要、又如此高風險的婚姻有着這麽深的執念呢?
我想到的答案是:證明。
我為了向世俗證明我是正常的,我不是個異類。
有時候,我會代入自己已經結婚生子的狀态,想着如何與老公相處,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
我設身處地地代入後,發現,我結完婚生完小孩,好像就不需要他們了。我會不耐煩地對他們說:“你倆該幹嘛幹嘛去吧,別來煩我。”
命理師證實了我的想法。
她說:“你不愛你的老公,也不愛你的孩子,他們只是你用來證明自己的工具。”
雖有一定自省的我,聽到這話,還是很驚訝。我沒想過我如此渴望幸福的婚姻生活居然完全不是因為愛。
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不會是一個稱職的老婆和母親,即使完成了證明的執念以後,該面臨的世俗指責,一點都不會少,只會換成另一個問題。
“怎麽當媽的?”
“女人不能這樣。”
……
我還是會瘋。
不因年齡、世俗等外界因素進入婚姻的觀念越來越堅定,身邊的聲音還在,對我的影響越來越小。
我說:“男人只要長個吊就很優秀了。女人即使做到我二姐那個份上也沒人記着她的好。”
這話是怼我媽的。
命理師叫我不要怼,可有時候我就是忍不住啊。
我媽瞪着我說:“女孩子不要總是說這樣的話,不然別人不知道還以為你在外面幹什麽?”(含義:說髒話就不是正經女孩)
這樣的話我媽說了不止一次了,包括我買房買車的事,她心裏其實是高興的,當然不是為我過的好而高興,而是滿足了她的虛榮心,給她臉上沾光而高興。
她對此居然說:“一個女孩子沒結婚,又買房又買車,不知道的還不知道以為你在外面幹什麽?”(含義:錢來的不正當)
好像女人除了依附男人才能得到車子和房子一樣。
她明明很清楚二姐和二姐夫的房子都是二姐付的首付,家庭生活開支都是夫妻共同承擔,甚至二姐的貢獻大的多得多,可是在這些人眼裏,全是男人的功勞。自己的媽媽都這樣說自己的女兒,也難怪會有心思不單純的人給我造黃謠了,雖然我也并不清白。
這也許曾經是我迫切想要結婚以自證的原因之一。
只要我結婚了,掙的再多也不會再有人說三道四了吧,不過那肯定就變成是我男人的功勞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麽奇葩。
不過我還有一種自證的方法,就是做出巨大成績,待到小有名氣,和他們這些人拉開足夠大的差距,也就沒資格再去嫉妒了吧,只能仰視。
哎呀,就此打住,我怎麽又陷入了被流言控制的自證陷阱了呢?
我不能這樣。
我熱愛我所做的事情,功成名就不是我的目标,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麽。
偶有反複的時候,我又思考:
為什麽結婚生子就不能是我心中真正想要的呢?
為什麽它就一定是執念呢?
小時候,看到殘疾的表哥,想着以後和他結婚照顧他一輩子。
12歲時,家裏有個長工,16歲,長得帥,玩的好。我每天上下學的路上,都會想着以後長大了,和他結婚。
高中畢業時,認識一個聊的很好的網友,面都沒見過,這人很謹慎,真名也不告訴我,每次視頻都是黑幕,發照片也是帶着墨鏡。我知道他個子不高,也不帥,可能是怕見光死,所以不敢讓我看到真面目,可是我并不在意這些。我還想着以後要見面,去他所在的城市交往,然後結婚。
大一喜歡一個學長,明戀了一年,想和他結婚。
大三愛上一個無法結婚的男人,我也是在痛苦糾結中想着盡可能對他好,等到緣盡,自然而然結束。第一次給了他的時候,我還痛苦于從此以後,我就是他的女人了。好可笑。
畢業後,終于遇到一個門當戶對、可以結婚的男人,我媽很滿意。當時的我真的是一個恨嫁女。但是交往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這段關系并不能讓我快樂。我不開心,我不願意。
這時,我才發現,我雖然執着于結婚,但是我對結婚還是有要求的。即使門當戶對,哪哪都好,但是三觀不合,我不喜歡,誰也強迫不了我,包括我自己。
後來閨蜜的一個女性朋友結婚了。我表達了我的羨慕。
閨蜜說:“如果換成是你,你肯定不願意結婚。”
我開始反思,這大概就是我無法結婚的原因吧:要求太高。
我真的要求高嗎?
我的要求只不過是我愛他,他愛我罷了。
年齡、家室、學歷、甚至是性別,一切世俗意義上的條條框框,在我這裏都不是問題。
這樣的要求高嗎?
高,實在是高。
我愛他、他愛我。
這個“愛”的标準、程度用什麽來衡量呢?
沒有,說不清道不明。
而我認為的愛的标準,最起碼,我身邊所有我了解的夫妻中,沒有一對符合這個要求。
這樣的要求還不高嗎?
家裏人對我匪夷所思。
其實我也對他們匪夷所思。
一方出軌,都勸和不讓離婚。
男方婚前搞大女方的肚子,企圖拿捏女方,不出彩禮,還真就把女方給拿捏住了!何止匪夷所思,簡直讓我震驚。
一地雞毛,還是要湊合過。
男方年薪二十多萬,就是良配,勸我不要要求太高。我特麽是嫁給男人,還是嫁給二十萬年薪。嫁給二十萬年薪還不如去賣/淫,還能賺的更多。賣/淫實打實是我自己的,這二十萬還指不定是誰的,存不存在呢?
身邊無數同齡人離婚帶娃,婚姻不幸的,他們的長輩居然還在催我婚。不知道腦子是怎麽想的。
年齡大了,就找不到良配了。
離婚帶娃了就不好嫁了。
……
如此種種,實在不勝枚舉。
凡是帶有這些條件的,都不是愛,嫁了又如何?出現一個條件更好的,你就是可被替代的物品。
之前和我的一個知心朋友聊天說:“如果一個男人不以結婚為目的和我談戀愛,那麽我是不會愛上他的。”
不以結婚為目的,就是騙財騙色,不就是耍流氓嗎?
他理解。
我又說:“但是一個男人是以結婚為目的和我談戀愛的,那麽我也不會愛上他。”
他不理解了。
不以結婚為目的不行,以結婚為目的也不行,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你怎麽這麽難伺候?我從他的表情中猜測,此時他心裏大概是這樣想的。
我解釋說。
大三的時候,大姐夫家的一個堂弟,想和我發展關系。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居然問我:“你能接受兩年後一畢業就結婚嗎?”
那時候,我們只是普通朋友,并沒有确立關系。
我知道他的意思。
他已經畢業了,急需要找人結婚,他是想明确我的想法,一畢業就和他結婚,好讓他不要等太久。他确定我的想法後,可能才會對我采取相應的态度。也許是:接受,那就猛烈地追我;不接受,也許就把我作為一個備選,甚至放棄。
但其實他在我這邊,已經被我放棄了。
因為他需要的是一個結婚對象,是一個可以結婚的女人。至于這個女人是誰,是不是我,不重要。
這個女人就是個工具,不需要思想,不需要內核。
這能算是愛情嗎?
我怎麽會允許自己成為一個工具呢?
所以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不是愛。
我朋友問:“那怎麽才算愛呢?”
我說:“什麽都不要想,沒想結婚,甚至也沒想談戀愛,就是看到彼此,被彼此吸引,然後發展關系,再水到渠成。這才是愛。”
朋友若有所思地點頭,像是贊同了我的觀點。
這大概就是我如此渴望婚姻、卻又難以結婚的原因吧。
這也是我接受不了相親這種方式的原因。
相親就是帶着結婚的目的的。
每次相親,我都會帶入自己要和這個男人做/愛,生孩子。
我有一種要被強/奸的感覺,難受到生理不适。
又怎麽會愛上眼前這個男人呢?除非一眼萬年,這得多難啊。
所以,現在我明确了自己的內心。
我十分渴望結婚。這是事實。
但是我想要的婚姻是有要求的。
我是個人。
我不是工具。
我是有思想、有需求、有尊嚴、有感受的活生生的人。
然後,為什麽我結不了婚。
其實這世界上很多人都不是結婚。
他們只是領個證以後、做做活塞運動、生個孩子,過着一地雞毛或者平淡如水的生活。
真正結了婚,過上幸福生活的人,只是極少數。
而這樣的人,即使不結婚,也是幸福的。
幸福不是婚姻的充要條件。
婚姻也不是幸福的充要條件。
我需要的是幸福,而不是婚姻。
如果婚姻能讓我幸福,那麽我就需要;如果不是,我就不需要。
而能給人帶來幸福的婚姻就像奢侈品,就像別墅,就像巨額財富,是稀罕物,能得到的永遠只是少數人。
而我會不會是這個幸運兒呢?我不确定。
但我确定的是,如果我不遵從自己的本心,随大流,那我就一定不是這個幸運兒了。
所以永遠憧憬愛情,永遠憧憬婚姻,憧憬孩子,但是它們永遠不能是我人生中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