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34章
因為已經和程家談好合作條件了, 王浮就看着她爹寫了一份類似合約的東西送到了程家, 一式三份, 雙方各持一份,
另一份送到官府備案。合約上注明了各種條約,清晰明了, 日後應該不會産生什麽糾紛, 程深簽了字, 兩家的合作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和樂樓的老顧客首先感受到了它的變化。
進門一側多了個長櫃臺,裏頭站了個穿着藍布衣裳,笑容燦爛的男人, 後面牆上挂了一溜木牌子,用紅漆寫了菜名,
什麽“韭黃回鍋肉”、“韭菜炒蛋”、“幹煸肉絲”、“家常豆腐”、“麻婆豆腐”、“幹鍋肥腸”、“醋溜白菜”、“肉沫茄子”、“蒜苔炒臘肉”、“紅燒肉”……足足二三十道,
光看着菜名就讓人口水直流。
但凡進門的客人,都會被引到櫃臺前,裏頭的男人拿着毛筆和黃毛紙,溫和地詢問客人想吃點什麽,客人們都不知道這些菜是什麽,他倒是有問必答,
不過涉及菜品烹饪方法的都含糊略過,只說“都是全新菜色,保管好吃, 開業酬賓,消費滿一兩銀子送和樂樓貴賓卡,
日後來吃一律九折”,又解釋了貴賓卡是個什麽東西,還說什麽“支持外帶,可以送菜上門,宴客酬賓排面十足”,客人們懵懵懂懂,出于對和樂樓和程大善人的信任,三三兩兩點了菜落座等待。
等到幾個麻利靈活的行菜托着盤子把熱氣騰騰的菜品上上來,客人們都傻眼了,這些都是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菜色,擺在各式各樣的瓷盤裏,色香俱全,客人們拿起筷子,發現和樂樓的筷子竟然變成了竹制的,要知道這時候的東京城裏的達官貴人們都是用的銀制的杯碗盤碟,稍微有點見識的,都喜歡用銀制的,和樂樓以前的菜色也是拿了銀盤裝的,怎的現在這麽小氣了
客人們頓時就有些不悅,可那行菜的卻道“客官勿惱,要是想用銀盤銀筷,盡可告訴我,我去後廚拿來,只是我們的新大廚說了,金銀器天然而生,易生垢變色,瞧着不太幹淨,我們做人吃食的,首要一條就是要幹幹淨淨,所以用了瓷盤竹筷,這竹筷五天一換,若不是後頭篾匠師傅削不動,東家還想用上一次就換了呢!您再看我這手指甲,”說着就把自己洗得發白的雙手伸過去,“您看我這身上的衣裳,都是新裁的,每人一季四套,每日換洗,不收拾幹淨的立馬辭退哩!”
客人們咋舌,心裏的不快頓時消散,低頭看看手裏的竹筷,雖然是竹制的,卻也不是粗制濫造的農家貨,圓潤合手,上頭還雕刻了梅蘭竹菊、四季花卉、錦鯉雲紋等常見紋飾,也是趣味盎然。
等到吃了菜,這些老饕們都瞪大了雙眼,不敢置信地看着對面的同伴,實在是太好吃了!活了這麽些年,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食物,似乎以前吃過的山珍海味都索然無味了,回過味來就趕緊拿着筷子争搶了起來,風卷殘雲般吃光了自己點的菜品,再一瞧隔壁桌的,菜色又迥然不同,讓他們本已飽了的腹中又翻騰起來,口水分泌得極快,恨不能再點上一份來。
在和樂樓售賣食物酒水的博士和經紀人們并沒有被排擠出去,和樂樓選了一批老實敦厚的經紀人,同他們簽下契約,要他們保證食物酒水以及自身的幹淨整潔,若是有客人在和樂樓就餐之後出了問題,要接受他們的盤查,若是他們的責任,必須自己承擔。當然了,和樂樓也會每日盤查他們售賣的東西,但凡有不達标準的,三次之後就不用再來了。
另外,客人們不知道的是,後廚使用的是流水線炒菜法,分工明确,掌握關鍵步驟的都是程家的心腹大廚,後廚幫工的所有人,都與和樂樓簽訂了契約,若有洩露和樂樓菜品信息的,都會面臨對他們而言是天價的違約金,還有
Advertisement
可能會有牢獄之災。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期內保證和樂樓的菜色不被外人抄襲,也可以提高出菜速度,若所出菜品有一絲瑕疵,可以一眼就看出來源頭所在,追究責任。
這些明裏暗裏的變化,都讓人感到新奇不已,不過一天時間,眉山縣的所有人都知道了新整修過的和樂樓面貌大改,裏頭的美味佳肴都是外頭吃不到的,且十天就會換一次菜單,仿佛他們有了上千道菜品等着你去品嘗,據說都是根據四季節令、天氣變化特意制定的菜單,都是養生養胃的菜品。
家有餘錢的三天兩頭上和樂樓打一次牙祭,或是在家裏有貴客的時候叫了和樂樓的菜來,那些囊中羞澀的就看着和樂樓的活動,挑着社日、集日、節日的時候全家去吃上一次,這種時候和樂樓往往會打折扣,雖然人比較多,等候的時間也比較久,但對他們來說卻不打緊,只要吃到了那些人間美味,等再久也值得。
和樂樓一躍成了眉山最大的酒樓,很快人們又聽說益州府的幾家和樂樓也成了這種模式,出了新菜色。老顧客們都有住在益州府的親朋好友,便紛紛寫信過去,将和樂樓的菜品誇得天上有地下無,催促他們的好友去和樂樓嘗鮮。益州府的人們也很快知道了和樂樓的新變化,出于好奇,紛紛捧場,哪知才去了一次,便覺得世上所有的酒樓都不如和樂樓了,益州府和樂樓的生意十分火爆,每日從早到晚,都有長長的隊伍排在門口,裏面更是一座難求。乘着生意火爆的東風,和樂樓又盤下了幾家店面,根據眉山那邊傳來的平面圖重新裝修了,不過一月,全新的和樂樓便面世了。
因為王浮考慮到此時有錢天天上酒樓吃飯的,都是非富即貴的,所以新開的和樂樓是面向高端市場的,裝修不像原來那麽簡樸了,而是輝煌壯麗,中間有戲臺子,四周圍着圓桌,不像原來那麽擁擠,樓上還有一個個隔開的包間,都裝飾得十分漂亮。新和樂樓的定價也比原來略高,但服務和味道都升級了,選用的都是最好的原料,服務的也是面貌端正、手腳麻利的。
不過發生在益州府的所有一切,王浮都只能聽着程之儀帶來的消息想象,因為年紀太小,家裏也脫不開身,所以他們沒能去益州府親自監工。倒是王瑾,好像對酒樓經營十分感興趣,這些時日連學堂都不常去了,跟程之儀一起學着打理生意,人也成長了不少,不再像往日那般調皮搗蛋了。
周孟琦、賀卓光、陳安林三個人也因為程家生意的擴張而被派遣到了益州府坐鎮,他們三個還在眉山的時候就常常到王家做客,和王方的關系極好,趙氏也帶着孩子們去了他們三個家中赴宴,他們都是眉山有頭有臉的人家,雖說不是嫡支,但與主家的關系十分親近。
由于他們和程家二房的推薦,王家很快便進入了眉山上流社會,結交了不少朋友。這些關系,王方一一都寫在了信中,送到父母和兩個弟弟手上,不說仗勢欺人,只是日後若有些什麽麻煩事,不至于沒個頭緒,而且維護這些關系,不能只靠王方一人,禮節上面須得顧全。不過這三人還有點不大樂意去益州府,在眉山守着王家小娘子,想吃什麽都能請她們倆做,回回出了新菜品,他們就是第一個嘗鮮的,這去了益州府,他們還真不習慣呢!
于是臨走前他們就盛情邀請王方遷去益州府居住,不要困在青神那個小地方,一來兄弟得以團聚,二來和樂樓的生意也有他們一份,三來兩個孩子也該到去府城更好的學堂求學的時候了。王方雖不言語,心裏還是有所思量,畢竟他當年也是十幾歲就獨自去了益州府求學,益州府的教學質量确實比青神好得多,于是他同家裏人商量了一番,便決定明年開春舉家去益州府居住。
和樂樓生意好,趙氏手裏終于有了餘錢,也不再整日發慌了,先是回了趟趙家村,給趙家公中交了三十兩銀子,回報他
們的恩情,又去了清水寺,在佛前供奉了二十兩,報答清水寺住持對趙秀才的收留之恩,又把手裏剩下的五十兩都給了趙悅,等過了八月十日,他們就會把趙秀才送進清水寺,這些錢是給他打點上下,修繕房屋的。
趙氏跟他說了自家在和樂樓參了股,日後若是有什麽難處,盡管去找和樂樓的掌櫃,他們每月會送十兩銀子到清水寺,讓他不必推辭,接受了就是。這樣一折騰,第一次分紅的錢花了個精光,不過王方并不在意,反而勸趙氏多給一點。
王家仍住在紗縠巷租來的舊房子裏,只是生活質量遠比以前好得多,王浮以研究菜品為名,在家裏搗鼓出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東西。家裏人都為王浮的聰慧感到驚奇,但出于家人的信任和愛護,對外都說是趙氏夫妻倆的主意,連那些菜品,也都歸在了較大的三娘身上,王浮并不計較虛名,只要家人過得好,她可以為他們付出自己的一切。而且,頓頓吃肉的日子啊,簡直不要太美好了好嗎
稍後為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