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三十二回
第三十二回
東華攜着通天直往十洲三島而去。到了紫府,紫府靈官們紛紛出迎,而早已提前帶着銮駕回到紫府的阆風更是直接候在了東華宮外,就等着他們的帝君歸來。
然而,東華卻極難得地沒有理會任何一人,徑直拉着通天往東華宮的內殿走去。
“帝俊。”
待到了殿內,通天才嘆息一聲,開口道。
“這只是我的一口氣。”甚至連分身都算不上。
東華沒有開口。他當然知道,從見到通天的第一眼他就已經看出來了。
所以通天說想要喝東華宮的佳釀,他便要帶他離開天庭。哪怕這一場蟠桃盛宴關乎他下一步的謀劃,哪怕他與東海龍王有要事相商……但遲上一時半會兒的,也不至于出什麽大問題。
可是原本要跟着他回東華宮的通天卻又突然不願意了,他也只能如他所願,将所有的事情都逐一安排好,方才一道回了紫府。
“你此時,倒是有幾分洪荒時候的脾氣。”
待人如沐春風的是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真正的妖皇帝俊,哪怕跟東皇太一比起來看上去再怎麽溫和,也都是妖族說一不二的王者。
面對紫府靈官出迎,目不斜視才是帝俊的風格。畢竟說到底,紫府靈官雖有一個“官”字,卻也只是替帝俊在內打理紫府內務、拟寫文書,在外探聽消息、奔走差務的胥吏。
他們沒有能力與帝俊共商大計,自然也最多只能算是心腹而稱不上重臣。
“通天你啊……”
于是帝俊一直壓抑着的情緒突然就散了。
當年妖族之中,大家看着伏羲被女娲折騰得焦頭爛額,背地裏其實都是将之當做笑話來談論的。
他與羲和之間,也只體會過相敬如賓、公事公辦的感覺,卻從不曾為她有半分迷心惑意。
直到今日,他才明白,情劫為何難渡。
“還有幾時?”
“老師在這口氣上下了禁制,一日便消。”若非如此,天道也不同意老師放他出紫霄宮。
當然,這一日,是天上的一日。
反正上清聖人哪怕列席蟠桃盛會,也無需從頭坐到尾。适時露個面,給天庭撐夠了面子,便也就該回去了。
“只是禁制?”
帝俊詢問地看着通天,在他默許後,才用神念掃過他這一口氣形成的身體。
若論禁制、陣法,哪怕是道祖鴻鈞出手,給帝俊時間,他也未必解不開。
更何況……
帝俊用額頭抵上通天的額頭,然後兩人自然地擁住了彼此,唇齒相接。
“一口氣倒也好……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
從纏綿的唇齒間斷斷續續地溢出帝俊的聲音,東華至真之氣自兩人交纏處湧入通天的體內,讓這一口氣愈發得凝實了起來。
于是通天更加貪婪地扣緊了雙臂,要讓帝俊專心與他相吻。
鴻鈞的那一道禁制,與其說是會讓這一口氣時間到了以後就散了,倒不如說是縛氣以形。
只不過,通天的這一口氣在天道的眼皮子底下化形,自然不敢留存太多力量。而禁制只縛形卻不防止力量的流失,等到這口氣弱到撐不起這道禁制,也就自然而然地會在禁制的壓迫下消散。
但是這樣一來,只要這道氣能夠時時得到補充,那禁制的作用,反倒是在穩固形體,讓他可以更久地存在于世。
“唔——”待到兩人分開,通天方才意猶未盡地摸了摸嘴唇,而後開口道。“我當然知道。”
然後沖帝俊挑了挑眉,眼中盡是得色。若非如此,又怎能見到妖皇陛下如此之失态呢?
“不過,如今的我手無縛雞之力,可要仰賴帝君多加保護了。”
嗯,也就是萬法不侵的那種“手無縛雞之力”。
通天看着帝俊似笑非笑的眼神,想了想,湊上去再偷了一縷氣。
“是要這樣的保護。”拂袖,轉身,避開某人的手。“若帝君傷勢未愈,我可不敢吸太多精氣。”
※※※
公元8年,西天如來佛祖以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鎮壓猴王,并以“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封之。
公元303年,天庭天蓬元帥因蟠桃會帶酒戲弄嫦娥,禦前失儀,被貶下凡。
公元338年,西天如來佛祖二弟子金蟬子因不聽說法,輕慢大教,真靈遭貶。
公元630年,西海龍王敖順表奏天庭,狀告玉龍三太子敖烈燒毀龍宮明珠,罪在忤逆,請玉帝依律懲治。
※※※
“此番龍王倒是沉得住氣。”
通天仗着東華時不時渡給他的東華至真之氣得以以分身滞留人間,倒也沒什麽不習慣的。甚至還曾約上了當日在傲來國共同圍觀猴王降世的幾位道友,化作山神土地的模樣去看過那位被壓在五行山下的齊天大聖。
不過東華眼瞅着他們帶去的山桃、美酒,心裏也大概明白通天生出此念是為了什麽。
如來畢竟曾是截教大弟子多寶道人,他的那點慈悲心,所謂的“饑以鐵丸子,渴與銅汁飲”,大抵是讓通天有些難過了。
為了磨孫悟空的性子,壓他于五行山下數百年也就算了。成王敗寇,便是猴子自己也不會對此有什麽怨怼之語。然而如此于食飲上折辱孫悟空,在通天這個本就有幾分喜愛那猴子的人看來,未免過分“慈悲”。
入了西方,準提、接引的手段學得倒是快。
只是,一邊是曾經的大徒弟,一邊是因為看好所以不忍收入門下的石猴,有些事,通天也只能閉口不談。
是以,東華也不會挑破這一點,只當通天是一時興起。
“不過是因為算計的對象是他的弟弟與侄兒,故而慎之又慎罷了。”
“燒毀”這個詞倒是用得巧妙,想來西海龍王敖順也未必什麽都沒有察覺。
龍宮明珠是前任西海龍王隕落前項下明珠所化,有如先祖遺體。若當真燒毀了,确實值得西海龍王勃然大怒,告上天庭,将玉龍三太子忤逆一事坐實。
從此以後,玉龍三太子也就與西海龍宮再無關系。
但是……若明知這是一場算計,那麽東海龍王敖廣真的會拿這顆明珠做筏子嗎?
想必,玉龍三太子火燒明珠是真,燒毀卻是假。
化明為暗,這顆明珠的去向西海龍宮便也就不需要再向任何人交代。
有如此配合之反應,日後敖烈依計行動之時,想必也不用擔心西海龍宮會拖了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