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帳中飲二
帳中飲 二
別看宇文憲是個胡人,人家讀過的漢人史書不比那些世家門閥子弟少。
旁邊楊廣的荒唐是日後才顯現出來的,這時候人家也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美人帶着薄愁說有些書看不明白,兩個人瞬間熱血上頭都想給美人解憂。
楊廣是不好随便插嘴,他滿眼都是馮小憐,笑容滿面的暗示趕快說,自己必定找機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宇文憲直接開口:“馮卿哪裏看不明白?本王雖然才疏學淺,也略微通讀過幾本書,能勉強給馮卿解惑。”
馮小憐想了想,找了一個話題切入進去:“我讀書,讀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因為糧草供應緩慢,讓兵士們開荒。當時司馬懿就屯兵對岸,為什麽不攻打正在種糧的諸葛亮?”
楊廣嘴巴都張開了,才反應過來自己連個陪客都不算,美人看齊王呢!
心裏對宇文憲生出妒忌來,而且美人還誇他:“齊王殿下久經戰陣乃驚才絕豔之輩,有滅國的功勳在,他日若有帝王建立武廟祭祀歷代名将,其中之內必然有君一席之地,我不過是被趕鴨子上架,比不得齊王您,所以這事兒怎麽都想不明白......”
比起眼下的困境,青史留名是很多人的追求,宇文憲也不例外,就如馮小憐說的那樣,有滅國的功勳在,他已經青史留名了,如果有機會他更想讓自己的人生更璀璨輝煌一些。所以想一想,就是現在死了,他這一輩子也值了!
他笑着說:“馮卿,就隔着一條河,司馬懿堅守,諸葛亮不攻,都是因為一件事,沒糧草!”
馮小憐就等這個回答呢,她立即問:“這不應該,蜀漢沒糧草倒也罷了,曹魏難道也沒糧草?我聽說當年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因為收獲頗豐魏武帝才占據了半壁江山,曹魏應該是最不缺糧草的!”
楊廣顧不得身份立即插話:“小娘子......馮淑妃您不知道,魏武帝晚年,屯田之事已經名存實亡了!”
“哦?”馮小憐看向楊廣:“是怎麽名存實亡?”
楊廣這時候根本不記得宇文憲,他本來是在一側斟酒,這時候已經蹲在馮小憐身邊了:“當年漢末,天下動蕩,到處是荒地,曹操收攏流民耕種,分為民屯和軍屯。
民屯由大司農掌管,各個郡又設立典農中郎将,中郎将之下又設立典農都尉,接着是屯司馬。當時規定,如果用官府的耕牛,收獲之後官府要六分,屯田的百姓是四分。如果是自己的耕牛,則雙方平分。
Advertisement
軍屯和民屯差不多,區別就是除了和民屯那樣和官府分糧外,軍屯以六十人為一營,成建制的種地屯田,也就是戰時作戰,閑時種地。
但是當年官府盤剝嚴苛,自中郎将之下各級官員對屯田客的限制太多,從一開始就有人不斷逃亡。後來發展到軍屯的屯田客起義。
曹操為了應對這層出不窮的起義和逃亡,對于民屯只能讓大家自願耕種。對于軍屯就嚴苛多了,男人逃走就罪及妻子,不但是有軍法治罪,還有民法問責,所以最後軍屯就是父子相繼,這些人也成了軍戶。
如果這樣下去也行,但是架不住瘦田無人耕,耕出來有人争。那時候權貴侵占屯田的事兒時有發生,曹魏時期最出名的是曹爽和何晏分割洛陽野王一地數百頃的屯田。此事不是我造謠,是《三國志·魏志·曹真傳》裏寫的,寫的很明白,您只要多看幾頁就能看到裏面有很多侵占良田的記載。
這屯田沒了,也就沒了糧草,所以司馬懿自然也不會跨江攻擊諸葛亮啊。”
馮小憐點點頭,滿懷心事,既然屯田的路子走不通,接下來該怎麽辦呢?
楊廣看馮小憐似乎不高興,接着又問:“還聽不明白?”
他覺得自己說的很清楚啊,美人怎麽還發愁呢。
這是已經想起來宇文憲了,他立即說:“齊王殿下,您給解釋一下啊!”
宇文憲比楊廣大了十歲左右,早看出來了,這小子是來獻殷勤的。
就這小毛頭以為殷勤點美人就會垂青他了?看來是沒去讨過女人的歡心。講了半天沒一句點在題上的,人家問的和你回答的是一樣的嗎?
宇文憲剛想說話,馮小憐嘆口氣:“哎,這些事說來令人唏噓啊!要是囤田的事兒一直堅持下去,今日說不定還是曹家的天下呢!”
楊廣趕快接腔:“您不能這麽說,曹家......算什麽,只出了曹操這樣一個人物,和曹操比起來,曹丕差他老子太多了!”
他幸虧還記得宇文憲坐在身邊,沒脫口而出說什麽“曹家坐不得天下,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天下是士人的天下!”
楊廣在心裏忍不住嘆息:美人果然不同尋常,自己也不是那嘴上不把門的,要是換個人來,這時候已經開始為讨美人歡心把心裏話都說出啦!
可偏偏他們楊家是心裏有鬼的,還要遮遮掩掩。
楊廣閉了嘴,宇文憲就開始說:“其實曹家從沒有真正的掌握江山,別看魏武帝殺的人頭滾滾,偏偏他的謀士們才是最該殺的人!”
接着宇文憲就給馮小憐以一種馮小憐從沒觀察過的角度講了一些他思考出來的事兒。
這裏面一直穿插着一個詞兒“豪強”。
宇文憲并沒有先講曹魏,而是先從蜀漢開始講。
“......昔日隆中對,諸葛亮給昭烈帝選了益州,漢時十三州,分別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他為什麽選了益州呢?”
這個馮小憐知道,當初上學的時候背過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很興奮的接上了,背了一句之後才發現自己背錯了。
她頓時露出懊惱的樣子,接着說:“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前面是《出師表》,後面是《隆中對》。
宇文憲就跟馮小憐說:“馮卿說的都對,益州還是哪個益州,不能分開看。
《隆中對》裏面說,‘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這句話并不算錯。然而馮卿有沒有想過:劉璋為什麽暗弱?張魯在北對劉璋有什麽影響?劉璋為什麽用不了益州的智能之士?這些智能之士又渴望什麽樣的明君?
諸葛亮先說‘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為什麽後來又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天下三分雖然征戰不斷,但是在漢末天下已然大亂,每年都有流民起義,世間從不太平,怎麽當初益州是天府,現在卻疲弊了?”
馮小憐真的不知道。
看她說不出來,而楊廣又躍躍欲試,宇文憲畢竟比他成熟,随手給自己斟酒,對躍躍欲試的楊廣說:“雁門郡公,你說呢?”
楊廣立即開口:“因為益州的本地豪強要驅狼吞虎!
劉璋是漢室宗親,劉璋的父親劉焉當初去益州上任的時候,帶着一萬多戶人家,這裏面有追随他的富商,效忠他的部曲,還有很多依附他們家族的人口,後來有流民進入益州,劉璋把這些流民收留下來,組成‘東州兵’。當地的豪強因為劉氏父子是外來人口,一直想把外人驅逐出益州,所以一直不服管教,幾次叛亂都是靠東州兵鎮壓下去的。
張魯以前是劉璋父子的部江,因為驕縱不聽劉璋號令,劉璋就殺了張魯的弟弟,雙方成了仇敵,張魯就盤踞在益州北部,令劉璋片刻不得安寧。
為了驅逐劉璋,益州北地的豪強就想引外人進來,起初他們選的是曹操,張松去拜見曹操,曹操沒答應!所以張松轉而選了劉備,也就是所謂的張松獻圖。他一個本地的豪強對着一個沒地盤的人獻上一張地圖,其意若何?
張松等人和劉備有了勾連之後轉頭哄騙劉璋,讓他邀請劉備進入益州滅了張魯。劉備在益州呆了一年根本不去攻擊張魯。而張松的哥哥張肅害怕張松等人事發牽連自己,找劉璋告密,所以二劉在益州大戰,最終劉璋腹背受敵,主動開了城門投降。
劉備納降之後為了接手劉璋父子的人手和東州軍,娶了劉璋的寡嫂吳夫人,也就是日後的穆皇後。這位吳夫人是劉璋哥哥劉瑁的遺孀,也是吳懿的妹妹。吳懿是跟随劉焉進入益州的人,也是當時劉氏父子的心腹,所以娶吳夫人的目的不言而喻。”
楊廣對着馮小憐挑了挑眉毛:“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得益州是因為益州本地的豪強相助,失天下也是因為益州本地豪強背棄。益州豪強為什麽背棄了劉備父子呢?自然是因為他們想趕走劉璋也想趕走劉備。在益州豪強的眼裏,是不是賢人沒用,這益州要益州人說了算,外面的人就是再賢明再拉攏他們,他們也看不上。
他們這算是走了一步臭棋,小娘子,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天下門閥都在東南,西南出不了門閥呢?為什麽漢人渡江要去昔日的吳地,而不去蜀漢經營過的益州等地呢?”
馮小憐連連點頭,似乎東南的經濟更好,如今所謂的門閥也都集中在東南。
她問:“為什麽?”
問完之後立即皺眉,想到自己和世家門閥不對付,她出山到如今打劫的都是世家,這兩個人叭叭叭講了這麽多,都是關于豪強和門閥的,這兩人到底是什麽意思?
明天正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