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章
第 33 章
梅家姐弟來了宋城的消息,江慶給到顏于織後,顏于織不敢假手他人,親在宋城出城十餘裏外的官道上迎着他們,繞過了大路去尋尤杜年蹤跡。
梅蘭從小到大不曾吃過的苦,而今都吃到了。
牽着馬跟着武人們翻山越嶺,腳下疼的不敢止步半分,心中滿是歡喜雀躍,她來尋自己的夫君了。
顏于織憂心問道:“二小姐還能堅持?接下來的路馬是不能過去了,有什麽要帶着的抽出來給背着。其他的留兩個人在原地看着,等着我們回來。”
梅蘭抽出一個包裹,裏面是給尤杜年備下的衣衫,笑容內幾分腼腆:“幾年未見他,不知他胖了瘦了,舊時的衣衫是否還能穿上了。衣衫都舊了,等着他回去,我再為他做合身的新衣。”
只是想着,梅蘭都覺得歡喜不已。
梅蘭碎碎念着,顏于織聽着都覺得心疼不已。
忽而又想到什麽,梅蘭又抽出來了個包裹,裏面是一件簇新的白披風,滾着紅色的邊,暗繡着的是一雙大雁。
“身上的衣衫好幾天沒有換了,都髒了,”梅蘭的手輕撫着衣衫的褶皺,羞赧笑着:“裹着披風看上去更利落些。”
這幾年來,二姐何曾穿的這麽喜慶過。梅昭欲言又止,尤杜年最喜歡二姐着紅了。
英姿飒爽的何止尤杜年一人。梅昭暗淡的目光收回來,心內的不甘和憤怒不知如何傾瀉。
眼見着日頭從正中到偏西,累的上氣不接下氣的梅蘭站在山上,望向山下出神的梅昭神情染上些許哀傷,上官沐沉默着側過臉。
顏于織低聲道:“到了。”
梅蘭興沖沖的想沖下去,被顏于織攔住了。
梅蘭不明所以,顏于織不忍心,指着山下的人們,梅蘭張望了好一會,也不明白是什麽意思。
Advertisement
天色漸晚,村內升起袅袅炊煙。人們呼朋引伴準備回去吃飯,今日歇息了。
人群散去後,一個人慢吞吞的還在原地打轉着。
梅蘭像是被蠱惑了心神,不由自主的向山下步步走去。
在地裏挑挑揀揀着別人不要的嗎,還是已經不想思考了。
不過一餐飯而已,怎麽能如此艱難。
從地裏拾起的半顆破敗的白菜,怎麽能将意氣風發的他為難至此。
梅蘭默默的跟着他,尤杜年沒有絲毫的警覺,像是陷在自己的世界裏,對周邊發生的什麽都不知曉一般。
她裹着披風,渾身寫滿了興致勃勃,快步的想要奔向他,想要對他說這幾年有多難。家裏有多難,國家有多難,自己…想他的日子有多難過。
但是跟在他身後走的每一步,腳步都更沉重一分。
低矮的屋子似乎随時能倒塌,遺世而居在偏僻的地方,到底是自己選的,還是被動在此了。
看着尤杜年骨瘦如柴,佝偻的身形慢吞吞的忙碌着,又做不好什麽,梅蘭止住了腳步忽而潸然淚下。
梅蘭難掩心酸,偏過頭,多少是不忍心觸景傷情了。
身側的梅昭啞然,喃喃道:“難怪陛下要二姐親自來看。”
心中格外難受,曾經的一對壁人,而今就算站在一起,也像是不同場景中的畫面。
火終于升起來了,小火苗在柴火裏慢慢燒起來,一壺清水要慢慢沸騰。
尤杜年慢吞吞的轉過身,将白菜一點點掰開,逐一丢進去。
心裏好像有什麽徹底碎掉了,梅蘭怔在原地,麻木的一張臉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裏。
梅蘭果決道:“既然他不願再見我,也不願再想起,随他去吧。”
轉身的步履堅決,卻是淚如雨下,心內多少的不舍都被理智束縛着,不能回頭。
怕只怕,回頭了就再無轉圜了。
梅蘭不敢想,到底為什麽躲在邊塞的一個偏僻的山村裏茍延殘喘的活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神情麻木的好似行将就木,再沒有當年的精神氣。
曾經恣意随性白袍小将,少年英雄的傲氣都被磨滅的一點也看不見,寧願如此活着。
梅蘭說的堅決,走的義無反顧,梅昭連忙跟上去了。
快馬加鞭回到梅府,梅蘭将所有的東西又都翻出來了,連着當時她成親時的一身,亂糟糟的擺了一屋子。
梅蘭依着床欄,婆娑着成親時新郎的喜服,又哭又笑着。
梅昭回到京中就大病了一場,再爬起來時候掙紮着回了趟梅府。
端坐在屋內的,是二姐的乳母,龔嬷嬷。
龔嬷嬷如今在盛修顏身邊伺候着,如今還要看顧梅蘭。
梅蘭渾身缟素,頭簪首飾一應褪下,比當初為尤家守孝時,還要素淨。嘴上幹裂,人像是撐着一口氣,随時飄渺而去。
“二姐怎麽了。”梅昭忐忑問道。
“幾日不曾吃東西了。”
“怎麽不勸勸?”梅昭壓制着火氣。
“人是好端端的坐在那裏,魂是早沒了。”龔嬷嬷繼續忙着手裏的活,努嘴示意着。
聞言也替她感到悲哀了。
“家主不放心,囑咐我來看着姑娘,”龔嬷嬷嘆道:“從小看到大的姑娘,看着她風風光光的出嫁,而今這個樣子了。”
“嬷嬷在忙什麽?”梅昭定睛看着,龔嬷嬷似乎在縫制孝服?
龔嬷嬷嘆息:“是夫人的意思,說二姑娘的衣衫要換換了。”
“你先出去吧。”梅昭心內的憤怒忽而湧上,又無可奈何的揮揮手。
龔嬷嬷擔憂地看向梅蘭,默默地退出去了。
“二姐。”梅昭試探性問道:“你要不要吃點什麽。”
梅蘭好似才回過神來,發覺梅昭來了,迷惘地看了梅昭一會。
“二姐,多少吃點什麽吧。”
“我什麽都吃不下。”梅蘭虛弱道:“尤杜年受着苦,一日一餐都那麽艱難,我怎麽好…”
梅蘭說不下去,捂着嘴不想哭出聲音。
“他已經不是最初的樣子了。”梅昭斟酌着詞彙:“他已經變了。”
“就算他怎麽樣老,在我心底也依舊是少年。依舊是舊時的樣子。”梅蘭的臉貼在尤杜年成親的喜服上,語氣裏都是飄忽不定的虛妄。
梅昭又急又氣,想要張口罵幾句:“你就當尤杜年早死了!”
“他是早死了,我也早死了。沒了人氣的人,不過是一句行屍走肉,枯骨游走。”梅蘭麻木道:“他是,我亦如是。”
“二姐…”梅昭的語氣裏充滿了說不出口的祈求。
“茍延殘喘的活在世間,到底是為了什麽呢。”梅蘭擡起眼眸,眼底是茫然和惶恐:“我還能做些什麽呢。”
“二姐,尤家如此,你…”卡在嗓子裏的話,梅昭說不出了。
“相隔那麽遠,相互之間沒有消息,是生離。“梅蘭眸光暗淡,低聲喃喃宛若勸慰自己:“生離亦是死別。”
“村裏的人對他還不錯,吃食會照應,女兵以後也會照應的。“梅昭斟酌着詞彙語氣,唯恐哪個不對傷到了梅蘭。
梅蘭茫然地看向梅昭,她想要撲進自小一起長大的弟弟懷中嚎啕大哭,但自小受到的教育,讓她不能如此。
即便是親生兄弟,相處時也要有分寸,不能逾越雷池。想要宣洩的情緒,硬生生的變成謙和有禮的點點頭,說着有勞了。
梅昭有心想要勸慰兩句,話卡在嗓子裏說不出來。
“煩請你告訴陛下,梅蘭無能,不能帶尤杜年回朝。”梅蘭努力的想要笑着,道:“是我高估了自己了。”
梅昭沉默地看向梅蘭,點了點頭。
“二姐,實在不必…”
“道理我都懂。”梅蘭用力擦去眼角滾落的淚水,想要裝作若無其事:“可是眼見着,終究是受不得。”
“尤杜年不争氣,是他家的事。”梅昭賭氣道:“你就當他死透了。”
“生別離何嘗不是死相依。總歸都是在人世間不會再見。”梅蘭苦澀的笑着,笑着笑着想起當年尤杜年意氣風發的來梅府求親時,對她鄭重許諾。
她曾以為尤杜年是頂天立地的兒郎,傲骨铮铮在世間絕不願茍活的兒郎。
如今才發現,世俗中的人,都是同一張臉罷了。
自從梅蘭回來後,一直将自己關在房間內,梅景行不放心,叫盛修顏将龔嬷嬷遣過去。
梅昭去了一趟後,梅蘭叫人将尤杜年的東西都收起來,将龔嬷嬷遣回來,絕口不提尤杜年如今的樣子。
面聖後梅景行無功而返,心急如焚想要問問到底是什麽結果,不敢問梅蘭唯恐傷到她,梅昭也是高深莫測的樣子,一句話也不肯說。
梅景行數次打探尤家,一點消息都沒有打聽到。
直到某日,梅蘭毅然推開門,決然地站在了梅景行面前。
梅景行心內直覺不好,想勸阻的話幾乎要脫口而出。
“父親,請允我出家。”梅蘭堅決道。
“胡鬧!胡鬧!”梅景行拍着桌子,不忍心看跪下堅定的女兒,盛修顏想要寬慰又難免心中悲恸。
“出嫁的女兒不應該久居娘家,說出去對父親聲名終究不好。”梅蘭清醒冷靜。
“有什麽不好!”梅景行拍案而起:“即便是你想要再嫁!只要你想,什麽都可以做到。”
梅蘭不禁潸然淚下,還要扯着笑,道:“父親,你高居朝堂,豈能因為女兒一人,毀了天下試子心中榜樣?”
梅景行沉默着坐下去了。
“天下試子皆以父親為首,皆以梅家為首。”梅蘭重重叩首,昂起頭道:“父親一直想将梅家發揚成為當年顧家的興盛,既然如此,理應舍棄女兒。”
梅景行捂着心頭,反複的捶打,字字都是血淚低聲嘶吼着:“我所有的孩子裏,最疼的就是你啊,你怎麽舍得!你怎麽能!”
梅蘭悲恸至極,還要撐着笑,想要安慰梅景行。
上了年歲的人是受不了太大的刺激的,梅景行覺得眼前開始迷糊,盛修顏見事不好,忙喊人去請濟世堂的太醫過來。
幽幽轉醒後的梅景行,心存僥幸的想着冷着幾天,事情過去也就算了。
再問起梅蘭時,盛修顏長嘆着:“梅蘭在家祠長跪不起,直至昏厥。”
“什麽?”梅景行不敢相信,從床上翻身而起,一定要去看看。
梅景行去時,梅蘭已經醒了,不顧所有人的阻攔,仍是跪着。
看着梅蘭堅定跪在佛前,梅景行反反複複的捶打着雙膝,心內的憤怒無法言說,也無能為力。
饒是他能在朝堂上舌戰群儒,大殺四方,但是怎麽就不能說得梅蘭回心轉意呢。
無論如何,梅蘭一定要帶發修行。
“女兒既嫁與尤家,理當生是尤家人,死為尤家鬼,而今茍延殘喘這幾年,想到泉下親族心中有愧,感念父母恩德,女兒不敢自盡。只希望以後青燈古佛,為父母積福,慰藉泉下親族心安。”
梅景行長籲短嘆,沒有任何法子能解決問題。
送梅蘭入庵時,梅景行不放心的跟到了庵門外,看着身着素袍毫無生氣的女兒,着實不忍,捂住眼睛裝作看不見。
梅蘭雙手合十,深鞠到底,算是叩謝了父母恩情。
盛修顏握緊了帕子,不舍溢于言表。
梅景行垂垂老矣,想說幾句不舍的話,含淚也說不出口,強撐着揮揮手示意去吧。
梅蘭自從入庵後一病不起,着實病了許久,才勉強能起身。
慕容紀收到消息後,托梅昭送去些許東西,算是聊以安慰了。
梅昭感念:“替二姐謝過陛下了。”
“應是朕謝過她。”慕容紀嘆道:“為難她替朕走了一趟。”
梅昭沉默着擡起頭,語氣中難掩哽咽,道:“未能替陛下分憂。”
“若有任何消息,不要瞞朕。”慕容紀擺擺手,正色道:“朕雖是幫不上什麽,到底是于心不忍,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可以的。”
陛下目光炯炯,梅昭不敢直視,拱手道:“謹遵陛下。”
女帝的心思,梅昭一向猜不透,自己父親的心思,梅昭常常覺得厭煩。
尤杜年沒有回來,許多人想必是松了口氣。慕容紀揣度着,既然一條路走不通,總歸還有另一條路,其實大刀闊斧直接合二為一,也并不是不可行。
第二日下朝時,慕容紀獨留下了梅景行一人。
“是否請司天厲來為梅太傅把脈?”
“勞陛下惦念,臣無事。”
“這段時日來,梅太傅心不在焉的很是明顯。”慕容紀意有所指道:“梅太傅,你是天下試子之首,若你無精氣神,要天下試子效仿誰。”
聽得懂慕容紀話中的訓誡,梅景行仍是難以寬慰心動苦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