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曹操的青州軍在金錢的誘惑下戰鬥力達到了巅峰,一路所向披靡,接連攻下了徐州的彭城國和下邳國。
不動老百姓的兵就是人民子弟兵。
由于沿途對百姓秋毫不犯,曹操的軍隊很受歡迎。
有的縣城直接不戰而降。
整個徐州,目前還在陶謙手中的就只有郯縣所在的東海國和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的廣陵郡,以及名義上在他手中的琅琊國。
陶謙召趙昱前來議事。
趙昱是琅琊人,擔任徐州別駕從事,也就是刺史的佐官。
目前形勢危急,曹軍快攻到郯縣。
陶謙一籌莫展,嘆息道:“曹阿瞞快要打過來了,我又求不到外援,該怎麽辦啊?”
趙昱建議道:“可以求內援。”
陶謙眼前一亮,問道:“你是說在開陽一帶擁兵自重的臧霸?”
趙昱點頭道:“正是。”
當初陶謙将徐州境內的黃巾軍都驅逐出去時,就是倚仗臧霸幫忙。
開陽隸屬琅琊國。
陶謙當即派人前往開陽,向琅琊國的實際掌權者臧霸求援。
臧霸一口答應了。
曹操打着為民除害的旗號攻打陶謙,實際上是想圖謀徐州。
臧霸不傻。
一旦徐州的治所郯縣被攻破,整個徐州就是曹操的了。
只是換個人治理徐州倒是沒什麽。
但是,有兖州的先例在前,他這個盤踞在徐州的地方勢力,肯定會被曹操清除。
他幫陶謙就是在幫自己。
而且他知道青州兵的前身是青州黃巾軍,不足為懼。
他曾擊敗過黃巾軍。
黃巾軍是由貧苦的農民構成,戰鬥力低下,被收編為正式部隊也沒有多久,戰鬥力能夠提升多少?
臧霸十分輕敵。
曹操的行軍路線是借道豫州的沛國,依次攻打徐州的彭城國和下邳國,特意繞過了琅琊國,分明就是在怕他嘛。
兖州的泰山郡毗鄰徐州的琅琊國。
按道理來說,曹操應該從泰山郡出發攻打琅琊國,繞一個圈攻打東海國的東部。
這樣就不需要借道了。
曹操卻選擇了借道豫州的沛國,可不就是怕他的表現?
于是臧霸帶着兵前來支援了。
但是到了戰場才發現,他想要幫陶謙,卻不知道該從何幫起。
這怎麽幫啊?
如果曹操是經琅琊國攻打東海國,繞過了他所在的開陽,他倒是可以直接在琅琊國切斷曹操的糧道,讓曹操無功而返。
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救援方式。
但是現在曹操占據了東海國以南的彭城國和下邳國,而他所在的琅琊國在東海國以北。
難道要飛到曹操的後方斷其糧道?
不斷糧道曹操就不會因為缺糧撤退,這仗就有的打了。
最終臧霸帶兵來幫陶謙守城。
郯縣不能丢,臧霸帶兵前往郯縣以南的一個縣城,協助縣令守城。
這等于是充當了郯縣的門戶。
臧霸看到縣令命令工匠日以繼夜的趕制弓箭,砍伐樹木,開鑿巨石,疑惑地問道:“你這是做什麽?”
縣令回複道:“下官是在準備守城的器具。”
臧霸看了看堆的比城牆還高的石塊,更為不解了,說道:“即便是為了守城,也不用準備這麽多吧?”
這都影響到日常生活了。
縣令搖頭道:“你有所不知,待到曹操打過來了就見分曉。”
曹操攻城沒用計謀,都是強攻。
他早就得到這個消息了,所以準備了一堆守城用具。
臧霸:“……”他倒要看看。
沒過多久,青州軍已經兵臨城下,展開了第一次對縣城的進攻。
密密麻麻的士兵蜂擁而上。
城樓上,弓箭手射箭已經射不贏了,于是改為投石,順着敵人搭上來的梯子丢下去。
一塊石頭砸下去死一路。
但是敵軍實在是太多了,才扛過第一波攻擊,準備的石塊就空了一半。
臧霸有點佩服曹操了。
在曹操麾下的青州軍作戰勇武,悍不畏死,這還是他認識的黃巾軍嗎?
曹操正在犯愁。
他都快要打到郯縣了,手下的青州軍還有十餘萬之多。
現在不是攻下郯縣的時機。
若是讓這十餘萬青州軍沖入郯縣,發現府庫中并沒有金山銀山,那可就糟了。
到時,面臨危機的就是他了。
青州軍的人數必須在可控制範圍內,不能被反噬。
頂多剩下四五萬,不能再多了。
由于青州軍作戰勇武,一路強攻下來,都沒有損失多少兵力,更氣人的是,沿途還有不少不戰而降的縣城。
這還怎麽消耗兵力?
他這次攻打徐州本來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消耗戰。
士兵傷亡是越多越好。
青州兵的前身是青州黃巾軍,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賊寇,成為正規軍之後也改不了其劣根性。
且人數衆多,難以掌控。
正好陶謙搶了他父親的財物,可以來一出借刀殺人,還能出口惡氣。
強攻是最下等的攻城方式。
他一路上都是以強攻的方式攻城略地,原以為會傷亡慘重,可結果不容樂觀。
這該怎麽辦呢?
還以為這種戰役不需要請謀士出馬,就一個都沒帶上。
此時身邊沒有半個謀士。
曹操想了想,這樣強攻不是辦法,還是應該請郭嘉過來為他出謀劃策,該怎麽用計才能夠輸的漂亮。
遇事不決,第一個想到的是郭嘉。
郭嘉是第一個投奔他的謀士,始于微末,又确有才幹,總是倚重一些。
最重要的是能知曉他心意。
曹操于是修書一封,讓人八百裏加急連着近日的戰報一起送去鄄城,交到郭嘉的手上。
兩地相隔并沒有八百裏。
郭嘉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就收到了曹操的手書,以及戰報。
戰報上大多是捷報。
郭嘉再看曹操的手書,是讓他過去幫忙出謀劃策。
至于鄄城的事務,則交給荀彧。
郭嘉看到曹操在信中這樣安排眼睛都直了,立刻叫人進來。
小吏問道:“郭祭酒有何吩咐?”
“去請奮武司馬過來。”郭嘉剛說完就改變主意了,“算了,我親自去。”
古代上班不能遲到,但可以早退。
以往讓人去請荀彧過來都是借着職務之便侃天侃地,公然摸魚,再然後他就溜了,讓荀彧頂着。
這回是真的有事情相商。
荀彧看到郭嘉火急火燎地趕了過來,像是有大事發生,問道:“出什麽事了?”
說罷,倒了杯茶水遞給郭嘉。
“謝謝。”郭嘉從荀彧手中接過杯子,喝了口熱茶。
他是一路疾跑過來的,激動的。
郭嘉喘了口氣說道:“前方傳來了戰報,戰況很不利。”
這話并沒有說錯。
都快要打到郯縣了,青州兵還剩下十多萬,說是火燒眉毛了都不為過。
荀彧下意識以為曹操打了大敗仗。
曹操出征,郭嘉留守鄄城,前線的戰報都是直接呈到郭嘉手上,旁人無從得知。
看郭嘉這樣,估計是威脅到曹操生命的大敗。
但緊接着,他聽到了郭嘉接下來的話:“曹公這次出征是特意去打敗仗的,由于沒有帶謀士在身邊出謀劃策,敗的不夠徹底。”
荀彧:“……什麽?”
他沒有聽錯吧?哪有人會特意打敗仗,還嫌敗的不夠徹底?
這有點超乎常理。
郭嘉看到荀彧的表情,于是解釋了一遍青州兵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順便給曹操臉上貼金,在曹操身上貼上愛民如子的标簽。
荀彧聽明白了,曹操一心為民,可敬可佩。
郭嘉接着說道:“我記得你曾說過你的朋友大多在徐州避難,如今曹公已經快攻下郯縣了,何不請他們出山幫助曹公?”
戲志才戲志才戲志才!
“好。”荀彧一口答應,想了想,說道,“我有一友,名喚戲志才,智策不凡。他在東海國陰平縣,離曹公最近。”
戲志才身份差了點,但才華不差。
“就他了。”郭嘉激動死了,盼了這麽久終于盼到了。
戲志才是雙名,無表字。
正史中談及二人時,戲志才和郭嘉并列出現在一句話中,沒道理一個稱表字,一個稱名。
這是看不起誰呢?
荀彧當即讓人備好紙墨,提筆寫推薦信,将戲志才推薦給曹操。
寫完後将信交給了郭嘉。
郭嘉收了信,一臉壞笑地說道:“文若,我還有一事要和你說。曹公寫信給我,讓我将鄄城的事務都交給你處理。”
荀彧:“……”
郭嘉從荀彧的辦公室出來後笑的特別開心,回去後也寫了封信。
也是寫給曹操的。
八百裏加急,沿途需要換馬換人才能夠保證速度。
郭嘉給自己找好了理由。
馬可以換,人?總不能中途把他換掉吧,肯定是沒有八百裏加急這麽快的。
看戰報,可見軍情緊急。
他趕過去需要幾天時間,等他趕到黃花菜都涼了。
何必要舍近求遠呢?
曹操在當天下午就收到了郭嘉讓人八百裏加急送來的兩封信件。
“戲志才?”曹操默念這個名字。
能讓郭嘉和荀彧都極力推薦的人,一定不會是庸才。
唯才是舉,不在意身份和德行。
曹操當即派部下帶一小隊兵去請,再三囑咐,軍情緊急,務必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人給請來。
下屬辦事效率很快。
第二天清早,曹操就在軍帳裏看到了還沒有睡醒的戲志才,是被士兵們擡進來的。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