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郭嘉當初和蔡琰定下的約定是情急之下脫口而出的結果,當時是覺得一州比一郡更能唬人。
東郡隸屬兖州。
只有先畫個大餅把人穩住,才有勸蔡琰寫信請蔡邕過來的可能。
他有大量的時間勸蔡琰改變主意。
事情進展的很順利,蔡邕早就來到東郡了,誰還管董卓什麽時候死呢?
更不用說畫餅的事了。
若不是蔡琰提醒,他都忘記了這一茬,一時有些慌。
也就沒能及時回答。
蔡邕聽到女兒最後一句話,猛然驚醒,頓時十分的慚愧,急忙解釋道:“我并沒有袒護董卓之意。”
曹操安撫道:“這我們都知道。”
蔡琰則是看着郭嘉,等着郭嘉回答,“奉孝,你還未回答我。”
可別想蒙混過關。
郭嘉笑着拱手道:“文姬說的對,幸虧你先将蔡中郎請來了,我認輸。”
物換星移,情況和先前不一樣了。
蔡邕已經請來了,不會再受董卓之死的牽連,他輸得起。
果然,蔡琰也笑了。
董卓被殺和兖州刺史劉岱戰死幾乎是同時發生的事。
只是董卓先走一步。
郭嘉猜測要不了多久就會傳來兖州刺史劉岱被青州黃巾軍殺死的消息。
是的,青州黃巾軍。
就是被公孫瓒的白馬義從像趕鴨子一樣趕下黃河的,那三十萬青州黃巾軍。
黃巾軍是一幫戰五渣。
兖州刺史劉岱庸碌無能又剛愎自用,犯了和前東郡太守王肱一模一樣的錯誤,敗給了一幫戰五渣,丢了性命。
但凡能聽進去智者的建議,也不至于落敗。
也難怪程昱不肯出山相助劉岱,卻在曹操成為兖州牧後,十分幹脆的響應曹操的征召,出山相助。
現在,劉岱還活着。
郭嘉說道:“但是助曹公一年之內擁有一州之地是真的。”
這話吸引了三人的注意。
郭嘉接着說道:“青州黃巾軍正在攻打兖州,要不了多久兖州牧就要換人了。”
蔡邕驚訝地道:“不能吧?”
郭嘉細心地說道:“黃巾賊寇沒有辎重,靠沿途劫掠維持軍需。
劉岱只需堅守城池。
黃巾賊寇打不下城池,又缺糧食,自然就會退了。”
這些賊寇可是帶着家眷的。
包括家眷一起有百萬之衆,現有糧食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攻不下城,必然會退。
“但是,”郭嘉開始說重點了,“諸位還記得前東郡太守王肱是怎麽死的嗎?”
曹操:“???”記得啊,怎麽了?
郭嘉胸有成竹地道:“依我看,劉岱會步王肱的後塵。”
曹操笑道:“不至于,真不至于。
王肱戰死除了他本身實力不行,還有一個原因是身邊沒有能人為他出謀劃策。
劉岱則不同,有能人異士相助。”
不說別人,就說他的生死之交鮑信,不會眼看着黃巾賊寇得逞,肯定會提點劉岱。
劉岱不會和王肱一樣傻吧?
郭嘉也笑道:“有能人異士相助,那也得劉岱願意聽啊。”
曹操無話可說了:“……這倒是。”
蔡邕擅長的是文學、書法、音律,不懂這些,全程呆若木雞的聽着,插不了話。
但他聽出來了,劉岱不行。
蔡琰問道:“劉岱戰死後,怎麽讓曹大哥接任兖州牧呢?”
這也是曹操關注的問題。
郭嘉提了陳宮的名字:“曹公可讓陳宮前往游說……”
陳宮,字公臺,是東武陽人。
曹操成為東郡太守後,陳宮出仕,目前只是一個小吏,名不見經傳,在幫曹操得到兖州後才得到重視,被曹操視為心腹。
可是陳宮後來叛變了。
郭嘉認為陳宮叛變的原因是看到曹操殺名士、屠百姓,看不慣曹操的做法。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現在事情還沒有發生,曹操還有機會學學劉備的仁義之道。
曹操問道:“這能行嗎?”
他知道有陳宮這麽一個人,但是光靠嘴皮子就能助他拿下兖州?
郭嘉點頭道:“能行。”
“那好。”曹操見郭嘉大力推薦陳宮,決定到時候就讓陳宮去試試。
即便不成,也沒有什麽損失。
郭嘉突然想到陳宮背叛曹操成為呂布部下時曾罵曹操是逆賊,恐怕陳宮叛變并非是他先前所想的那麽簡單,于是對曹操耳語了幾句。
曹操點頭。
沒過幾天,果真傳來了劉岱戰死的消息。
曹操感嘆郭嘉料事如神。
青州黃巾軍迫切地想要攻下州郡,以解決糧食危機,鬥志昂揚。
劉岱不聽勸告,非要出兵迎戰。
一方士氣正旺,一方被“百萬大軍”吓破了膽士氣低迷。
孰勝孰敗一目了然。
劉岱被黃巾軍殺死,兖州無主,陳宮主動請纓前去游說兖州的主要官員,擁戴曹操為兖州刺史。
黃巾軍有數十萬之多,曹操兵少。
陳宮還擔心曹操不答應,抛出了一個香甜的誘餌,“公可以兖州為資本,進而圖謀霸業。”
亂世中誰不想稱雄呢?
曹操原本是想直接下令讓陳宮前去游說的,沒想到陳宮先一步主動請纓,又說出了這番話,笑的意味深長,說道:“公臺此言差矣。
黃巾賊寇燒殺搶掠、目無王法。
我身為東郡太守,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誓殺黃巾賊寇,上安朝廷社稷,下保天下黎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陳宮聽了為之動容。
原本他并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裏,只當是可以利用的人罷了,并非真心相随。
如今卻是令他敬佩。
曹操深覺郭嘉說的有道理,天子尚在,何必要把争奪天下說的如此直白呢?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
冀州袁紹、豫州袁術,勢力都比曹操強,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只有曹操離的最近。
近到什麽程度?
曹操在東武陽,黃巾軍在壽張縣,就是相鄰的兩個縣城。
這可太巧了。
兖州的官員被陳宮說動,上門來請曹操擔任兖州牧。
請曹操擊敗黃巾賊寇,保境安民。
曹操覺得要坐穩這兖州牧并不容易,前提是要擊敗黃巾賊寇,以解兖州之圍,才能夠服衆。
這就是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原本只要堅守不出,黃巾賊寇攻不下城又糧草不足,自然就會退軍。
然而一手好牌被劉岱打爛了。
若是和兖州的官員說只要堅守城池,就能等到黃巾軍退軍,那還要他來當這個兖州牧有什麽用?
總得在衆人面前露一手啊。
現在是要在黃巾賊寇士氣正旺的時候打到他們撤退,難度豈止是成倍的疊加。
曹操:“……”只能迎難而上了。
俗話說“驕兵必敗”,黃巾賊寇剛剛取得了一場大勝,殺了兖州刺史劉岱,肯定十分驕傲,因驕傲而輕敵。
他或許可以趁機擊敗黃巾賊寇。
大軍即将出發時,郭嘉看到曹操騎在高頭大馬上,想到了一種可能,上前叮囑道:“曹公,敵軍人數衆多,不宜甩開身後的步兵過遠。”
騎兵先至,步兵後到。
曹操只有兩三萬人,要面對的是數十萬的青州黃巾軍,若是遇到遭遇戰就糟了。
如果沒記錯,還真就遇到遭遇戰。
曹操與鮑信騎着馬先到了,而身後的步兵還沒有到。
鮑信就是為救曹操而死。
曹操聽出了郭嘉是在關心他的安全,心裏暖暖的,連連答應道:“嗯嗯,奉孝放心。”
行軍打仗,謀士的安危是放在第一位的。
這回留守東武陽的人是荀彧,郭嘉是要随軍出征的,但不是和曹操一樣騎馬,而是乘坐馬車,和家眷一樣,是重點保護的人群。
曹操果真在壽張縣和黃巾軍打了一場遭遇戰。
由于曹操聽了郭嘉的話,沒有甩開身後的步兵過遠,得以逢兇化吉,和黃巾軍交戰時不分勝負,鮑信也沒有犧牲。
曹操尋思着還是得靠計謀取勝。
他找到郭嘉,詢問道:“奉孝,黃巾賊寇士氣正旺,骁勇剽悍,正面作戰對我軍不利,你有何破敵良策?”
郭嘉還真有,也不賣關子,直接就說了。
黃巾軍的首領聽到斥候來報,打探到了曹操屯糧的地方,當即就決定領兵前去搶糧,晚上趁着夜色搶糧。
曹操運這麽多糧食是想打持久戰?
聽斥候來報,那糧食一車一車的往裏頭送,堆滿了好幾座糧倉。
這些糧食若是到了他的手中……
現在是夏初,幹完這一票,過冬的糧食都不用愁了。
一路上都在做着美夢。
到了地方,他高舉着火把呼喊:“兄弟們,搶糧食去。”
頓時士氣大盛,都往裏沖。
但是當他們察覺到糧袋的重量不對,刺破糧袋檢查糧食的時候傻眼了。
裏頭裝的都是土,很明顯中計了。
先前士氣有多旺盛,現在就有多低落,毫無鬥志。
糧食是假的,還打什麽打?
黃巾軍的首領大敗而歸,糧食沒搶到,還損失了衆多的弟兄。
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第二日早上和曹操交戰的時候,他一路追擊,追到了一處山谷。
沒想到曹操在這裏設了伏兵。
他再一次損兵折将,氣的罵娘,回到營帳後怒氣還未消散。
一整天都在生氣。
這還沒完,到了晚上,曹操來劫營了,他連個安穩覺都沒有。
夜以繼日,日以繼夜都在打敗仗。
黃巾軍的首領心力交瘁,又見糧食不多了,率領親兵帶着剩餘的糧食撇下三十萬大軍跑了。
被撇下的黃巾軍沒糧,只得投降。
曹操接受了黃巾軍的投降,從中挑選出了二十萬精銳,收編為自己的隊伍,獨樹一幟,稱作“青州軍”。
黃巾軍是一夥燒殺搶掠的強盜。
曹操收編了黃巾軍并沒有撿到多大的便宜,若是不約束黃巾軍的行為整肅軍紀,那就成了強盜頭子,聲名受累。
他面臨和於扶羅當初一樣的困境。
青州軍有二十萬之多,遠遠超過曹操本來的士兵。
管的嚴了發生兵變怎麽辦?
全殺了也不行,別忘了這些黃巾軍背後還有百餘萬家屬。
戰死沙場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